培训考试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3-28 17:24:00 培训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什么是地震对策?

  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15. 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

  答:1)、 加强法制建设。 2)、 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3)、 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2000年,国务院副总理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7. 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18. 抗震防灾规划有哪几个层次?

  答: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

  19. 开展村镇抗震工作是第几次全国抗震工作会上提出来的?

  答:是1986年月28日在唐山召开的全国第八次抗震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

  20. 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少?

  答: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1. 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法律法规知识

  22.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 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3. 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24. 防震减灾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25.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26.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几级,分别由哪些机关审批?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27.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那些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答: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

  (三)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28.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

  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9. 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答:由国务院在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发布。

  30.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管理权限?

  答:省、设区的市(地)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1.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

  答: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32.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及有关工程建设场地的区域、进场区地震地质,活动性评价、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厂址周围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内容。

  33.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涉及到的其他主管部门有哪些?

  答:有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

  34. 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

  35. 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应在什么时间完成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定工作? 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36.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

  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37. 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9.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

  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40. 发布地震预报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地震基本知识

  41.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42. 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3.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4. 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5. 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46. 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47. 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8. 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49. 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50.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51.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52.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3.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54. 什么叫极震区?

  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55.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56.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等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57. 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58.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 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59.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60.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61. 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62.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63. 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64. 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一是把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65.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

  66. 地球内部结构如何?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67. 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68. 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69. 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答:震级: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一般小于1级的为极微震;大于1级小于3级的为微震;大于3级小于5级的为小(地)震;大于5级小于7级的为中(等)地震;大于7级的为大(地)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70. 常用的震级标度有?

  答:常用的震级标度有: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在计算上略有差别,我国对境内发生的地震多采用ML。

  71.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

  答: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智利境内1960年5月29日19时11分14秒(国际时),南纬38.2度西经72.6度发生的8.9级地震。

  7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73. 什么是纵波?

  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74. 什么是横波?

  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75. 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前兆

  76. 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77. 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辽;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78. 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79. 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80. 地震有前兆吗?

  答: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81. 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82. 什么是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83. 什么是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84. 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

  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85. 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86. 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87. 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88. 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89. 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90. 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

  答: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91. 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震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会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92. 如何识别震前动物异常反应?

  答:震前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异常的反应量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对密集分布区。

  93.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你知道井水在震前的哪些异常现象?

  答:(l)水位变化;(2)变味;(3)发挥;(4)冒泡;(5)翻花等。

  94. 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人们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目前我国地震学家将地震前兆异常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

  95. 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链鱼、镛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监测预报

  96. 目前世界上地震预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有哪几个国家?

  答:有日本、美国、前苏联和中国。

  97. 观测地壳应变、地壳应力能预报地震吗?

  答:地震就是地壳岩石受力变形,最终发生破裂的一种力学过程。因此连续监测地壳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对地震预报研究,尤其是进行短期,无疑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98. 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99. 什么是地震观测环境?

  答:地震观测环境,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划定的保障地震监测设施不受干扰、能够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空间范围。

  100. 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 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01.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102.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103. 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遥测台网分别在哪里?

  答:1930年我国第一年自建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104.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105. 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106. 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答: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抗震设防

  107. 为什么要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答:一是近年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使新建工程大量倒塌给我们的启示;二是新建设防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三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抗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108. 新建设防工作“五同时”的内容是什么?

  答: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的同时要进行抗震设防。

  109. 建设单位送审建筑工程施工图时须包括哪些资料?

  答:(1)全部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2)结构设计中有关抗震设防依据、设防标准、方案论证等。

  110. 目前新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

  111. 抗震加固的原则是什么?

  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注意经济和环境效益。

  112. 抗震加固的程序是什么?

  答:抗震加固工程应严格按照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批、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和峻工验收的程序办事。

  113. 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什么?

  答: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

  114. 什么是活断层?

  答: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115. 什么是隐伏活动断层?

  答:平原或盆地区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 116. 活断层探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答:槽探、钻探、遥感和物探等方法。

  117.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分为剪切、挤压、拉张、剪切-拉张和剪切-挤压五种。

  118. 对生命线工程三条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119.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结构不合理

  建筑物的破坏随结构类型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立面复杂的,地震时会

  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对房屋局部加重震害。构件之间连接不牢式抗拉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地震时强烈摇动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因而,地震区的建筑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造成砌体强度不足,地震时屋檐外闪,墙体鼓出或开裂倒塌。

  (3)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砌砖时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交接用直搓或马牙搓,砂浆不饱满,搓子不严不实,堵砌施工通道不认真。少放错放、漏放钢筋,钢筋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等偷工减料、少焊、爆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地震时,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所以,精心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震性能的关键。

  (4)地基失效

  地震时,由于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滑坡、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房屋倾斜破坏。因此,选择好建筑场地十分重要。

  (5)工程建设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120. 活断层研究有哪些重要性?

  答: 地下活断层是地震灾害之源。唐山大地震就是在地震前没有发现地下活断层,只按烈度六度进行建筑设防,因此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抗御地震灾害,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河北省应加强对地下活断层的研究,开展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21.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122. 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

  答: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其它还有: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

  123. 地震动包括哪些内容?地震动小区划包括哪些?

  答:地震动包括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峰值速度、地震峰值位移和地震动反应谱、地震动时程。地震小区划应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124. 工程研究区域范围为何取半径300公里左右?

  答:这一范围是考虑了倘若在这半径以外地区发生M≥8级地震,对场地的影响烈度不大于六度。

  125. 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答:(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126. 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什么是地震力?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127. 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128. 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上:地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等可危及住房; ——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

  ——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地震时岸坡崩塌可危及住房。

  如果住房环境不利于抗震,就应当更加重视住房加固;必要时,应撤离或搬迁。

  129. 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抗震确定合理的设防要求,达到既安全、建设投资又合理的目的。 130. 全国目前共有多少个重点抗震城市?

  答:全国共有77个重点抗震城市。

  131. 什么是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指地震发生后,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建设工程,如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均属此类。 应急救援

  132. 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秩序地做好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133. 地震应急预案应具备什么要求?

  答: (1)预案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2)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

  (3)应具广泛的社会性,只有全面动员,才能做好全社会的抗震救灾工作。

  134. 地震应急的主要目的?

  答: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主要目的,一是在临震前采取尽可能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二是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有效的救援活动,挽救在死亡线上的人员生命,减少财产损失,防止灾害扩大。

  

  135. 地震应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好平时的地震应急准备。

  (2)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应急的速度和效能。

  136. 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答:(1)制订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平震结合,切实加强对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3)加强对次生灾害类源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

  (4)经常检查,消除隐患,备足抢险器械。

  137. 你是否知道我国第一支城市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名称和建立时间? 答:石家庄市联盟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2003年7月3日

  138. 什么叫地震应急?

  答: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抢险行动。

  社会各部门抗震救灾工作

  139. 教育部门震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1)加强对学生的地震知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宣传到家长和社会中去。(2)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学会应付紧急震情的方法,并要做好实际演练。(3)检查学校次生灾害隐患(如实验室),并

  采取切实措施,堵塞漏洞。(4)检查学校危险建筑.做好抗震加固工作。(5)发现地震传闻或谣言在学校和社会流传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适当措施。

  140. 公安部门在震前有何备震要求?

  答:(1)制定好大震应急预集,震时立即进人岗位,投入工作。(2)作好震区的消防准备。(3)作好震区震时交通管理准备。(4)作好震区的重要部门保卫工作。(5)作好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的准备工作。

  141. 企业震时抢险救灾队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抢修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线。(2)抢修加固危房; (3)排除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4)急救受伤人员。

  142. 企业在岗人员震时应急措施应采取哪些?

  答:地震发生时.企业在岗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果断采取技术保护性措施,防止主设备损坏,严禁次生灾害的发生。工作人员要心中有数,临震不乱,判断准确,处置果断.就近避震。

  143. 卫生部门怎样作好备震应急工作?

  答:(1)建立抗震救灾医疗救护组织; (2)制定地震卫生保障预案; (3)对群众广泛进行抗震救灾卫生普及教育; (4)对医护人员进行伤员救治训练; (5)储备药品器材,保障药材供应。

  (6)加强地震医学科研,提高紧急救治水平。

  144. 企业减灾预案主要分几个阶段?

  答:企业减灾预案主要分震前预防、震时应急和震后恢复三个阶段。但各部分的侧重点可以随企业不同而异。

  145. 企业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1)建立健全抗震防灾保障体系;(2)制定并实施企业抗震防灾规划和应急对策;

  (3)认真做好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和原有工程及设备的抗震加固工作;(4)强化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地震灾害

  146. 邢台地震中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是多少?经济损失约有多少?

  答:邢台地震中死亡8064人,受伤人员达3万多人,经济损失约有10亿元。

  147. 周总理在视察地震灾区时提出了哪十六字方针?

  答:周总理在视察地震灾区时提出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十六字方针。

  148. 1966年邢台震区共发生多少次6级以上地震?哪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最大?

  答:5次。1966年3月8日发生的地震损失最大。死亡7528人。

  149. 邢台地震的研究在我国地震学科的作用?

  答:集中表现在科学上的开创性,揭开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序幕,促进了地震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地震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150. 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灾难?

  答: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灾难的原因:一是地震震级大;二是地震震源深度浅,而且震中和震中区在市区内(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三是唐山市大多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老旧房屋完全不符合抗震要求。此外,没能做出短期也是其原因之一。上述原因给唐山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损失。

  151. 唐山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震级有多大?

  答: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点43分。震级7.8级。震源深度11公里。震中烈度为Ⅺ度。

  152. 唐山地震损失有多大?

  答:唐山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一个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为一片瓦砾。北京、天津地区都

  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

  这次地震使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唐山市全市16万户中全家震亡的达7218户,终身致残者1700多人。

  地震震毁房屋达l476万平方米,占全市公产房的77%。

  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300亿元。

  153. 全国各地支援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人员有多少,其中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各有多少? 答:全国支援唐山灾区的人员约15万人。其中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分别有10万人和2万人。 154. 唐山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的根本原因什么?

  答:是建筑物、工程设施、设备不抗震或抗震能力极差。

  155. 唐山震后,有五名矿工被困井下15天,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答:(1)有水作为体内补充(2)熟悉工作环境(3)团结与信心(4)最后几天保存体力耐心等待(5)地面的营救

  156. 唐山震后,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什么设在唐山飞机场?

  答:(1)运输便利,由于地震使整个市区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震毁,地面运输全部中断;震后初期主要靠飞机运输,指挥部人员便于调动,便于与中央、各省联系。(2)场地设施震害相对较轻,易于恢复,为指挥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3)场地空旷,干扰少,没有大量的废墟堆积物,大量急用物资便于集中分发。(4)有利于伤员的集中救治转移。

  157. 1976年唐山地震的教训?

  

  答:地震短临预报没有过关;没有进行城市抗震设防;没有及时形成地震应急预案。 158. 日本阪神大地震是什么时间发生的?震级多大?

  答: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东日时间)在日本关西共库县南部发生了震级为7.2级的地震。

  159. 日本阪神大震灾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答:据日本政府公布的灾情:死亡5466多人,受伤3400多人,30万人无家可归。有19万多栋建筑物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160. 日本阪神大地震灾情惨重的原区是什么?

  答:阪神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属城市直下型地震。其特点是:(l)能量积累缓慢,爆发次数很少。(2)它造成的灾难具有多样性、多发性、同时性和连锁性,所以危害极严重。

  161. 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162. 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加之城内民居多为木质构造,震后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更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竟燃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163. 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164.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165.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166. 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答:火灾。

  167. 地震破坏作用有何特点?

  答:(1)破坏面积广;(2)具在连锁性;(3)具有多发性。

  168. 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地震类型、地址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发震地点、社会文明程度、地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程度。

  169. 大震时间与地震灾害关系如何?

  客: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170. 为什么说社会文明程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之一?

  答:社会文明程度决定着人类抗震防灾能力的大小。

  171. 简述城市地震火灾产生的原因?

  答:(1)炉火引起火灾;

  (2)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

  (3)化学试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4)地震造成高温高压生产流程中的爆炸和燃烧;

  (5)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

  (6)防震棚着火引起火灾。

  172. 什么叫震害预测?

  答:震害预测分静态震害和动态震害预测两类,其中静态震害预测主要是指根据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深度、地形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以及对水、火、毒和其它次生灾害的预测;动态震害预测是根据前兆分布特征,同时考虑到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进行震害预测。

  173. 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伤亡最大的是哪次地震?伤亡多大?

  答: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地的震伤亡最大。据记载,直接或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约83万。

  174. 自有记载以来,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哪里?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

  6.1级。

  175. 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答: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176.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答: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177.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等。

  178. 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答: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水冒沙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179. 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答: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饥荒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

  

  180.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181. 何谓三次灾害?

  答:由于地震次生灾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灾体制不健全,人们防灾意识淡薄,指挥系统失灵而造成社会恐慌动乱,使地震灾害加重,称为地震的三次灾害

  182. 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答: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183. 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常见、最严重?

  答:火灾。

  184.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答: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185.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86.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187. 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188. 地震灾情调查、评估、上报如何进行?

  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按规定共同进行。 189. 本世纪以来首都圈内发生过哪些7级以上的地震?

  答:1969年7月渤海7.4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滦县7.1级地震。

  190. 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191. 什么是可能发生严重地震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答: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22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带答案)05-09

旅游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7-13

人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4-21

全国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12-21

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4-27

2023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7-26

安全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08-19

校园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4-11

趣味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参考03-08

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