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试

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10-03 09:26:55 培训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6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1.从l9世纪初叶起,英、法、瑞士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厂法规,其中重要的条款几乎都涉及童工问题,这个阶段的教育立法属于( )。

  A.零星立法阶段

  B.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

  C.广泛进行教育立法的阶段

  D.教育的综合法治阶段

  2.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一项救济制度,以下不属于该项制度特点的是( )。

  A.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B.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C.是一项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D.是一项民事的申诉制度

  3.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是根据该节课的( )。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

  4.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A.收集信息资料

  B.选择问题情境

  C.分析解释问题

  D.解释形成概念

  5.教案也叫( )。

  A.单元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

  6.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此过程是( )。

  A.教学评价

  B.测量

  C.测验

  D.控制

  7.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威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9.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10.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定向性

  B.不平衡性

  C.结构性

  D.差异性

  1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

  A.客观描述

  B.主观判断

  C.主观臆想

  D.主观描述

  1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

  1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Yao_page]14.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维纳

  1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6.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17.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8.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 )。

  A.上位学习

  B.感性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19.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20.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21.《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2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一巨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23.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25.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26.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2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Yao_page]29.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3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3.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4.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5.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我国学校的主体是综合学校。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O.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哪些作用?

  2.简述学校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3.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4.简述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5.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6.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2.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2.D【解析】第一,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这种法定性,使教师申诉程序具有了法律的确定性和严肃性。第二,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它是为教师这一特定的专业人员设立的,只能由教师或其代理人提出。第三:,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诉制度。它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申诉,在其行使职权范围内做出行政处理的制度。其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的效力。

  3.C【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4.B【解析】由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可知。

  5.C【解析】课时计划即教案。

  6.A【解析】略。

  7.C【解析】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8.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9.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10.A【解析】尽管人的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是由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决定的。

  11.A【解析】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

  12.B【解析】略。

  13.C【解析】略。

  14.B【解析】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概念。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维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15.D【解析】略。

  16.B【解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这样才能实施启发式教学。

  17.C【解析】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18.D【解析】略。

  19.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20.B【解析】法国思想家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1.A【解析】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22.C【解析】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可得出答案。

  23.A【解析】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个错误推导,说明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

  24.C【解析】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课堂纪律。

  25.D【解析】略。

  26.C【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补救措施。27.B【解析】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8.C【解析】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9.B【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实质教育论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30.D【解析】德育过程应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而不应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获得新经验的认知过程。

  2.正确。理由: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是对于同一学习现象的不同解释,本质没有差别。

  3.正确。理由: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4.错误。理由:泰山、月球都属于符号。

  5.错误。理由: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要多于新手。

  6.错误。理由: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7.错误。理由: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8.错误。理由:我国学校的主体是全日制学校。

  9.正确。理由: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

  10.正确。理由: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和核心要素。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

  1.(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1)建立咨询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询即追踪效果。

  3.程序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作出反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5)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对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4.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AX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在做中学。

  5.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2)对相关let命题主动、有效的提取。(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4)充分的精加工。(5)必要的复习。(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6.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1)思想品质:思想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讲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3)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好,表达能力强,讲课富于启发性。(4)教育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5)工作态度: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6)教育作风:平易近人,不体罚学生,处事公正,作风民主。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

  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

  2.【答案要点】

  (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围绕上面几点展开论述。)

【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16

2017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06-04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09-21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06-08

2022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06-20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26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0-25

执业药师中药知识模拟试题与答案09-28

2017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07-07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