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的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
A.徐发 B.伏而后发 C.并病 D.继发 E.复发
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
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 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 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D.误治,使病情迁延 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
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运动
D.阴阳二气的平衡 E.阴阳二气的互根
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心 B.肾 C.脾 D.肺 E.膀胱
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
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
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
A.肝与脾 B.心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肾
6.“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7.“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8.“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A.汗出恶风 B.皮肤干涩 C.狂躁妄动 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
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
10.湿邪致病可见:
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
A.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实热证 D.虚热证 E.格阳证
2.过逸是指:
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 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 C.患病适当休息 D.长时期脑力劳动
E.长时期足不出户
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阳盛格阴 B.真寒假热证 C.阴盛格阳 D.虚热证 E.寒实证
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
A.补气为主 B.佐以养血 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
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
A.泻而不藏 B.满而不能实 C.藏而不泻 D.实而不能满 E.以补为用
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
A.邪气炽盛 B.余邪未尽 C.正气已虚 D.正气已复 E.邪正俱实
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
A.血燥 B.血热 C.血虚 D.血瘀 E.出血
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
A.补气升提 B.宣肺散邪 C.苦温燥湿 D.降气宽胸 E.甘寒生津
9.《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
A.神明之府 B.五脏六腑之大主 C.髓海 D.元神之府 E.精明之府
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
A.心经 B.肾经 C.连目系 D.抵小腹 E.经乳头
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
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 B.涕液 C.人体的血液 D.汗液 E.尿液
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
A.气 B.血 C.精 D.津液 E.营气
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
A.升已而降 B.降已而升 C.升中有降 D.降中有升 E.升降出入
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
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 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 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
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 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
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
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2.在《伤寒论》中,凡二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______;凡一经病症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称为_____。
3.寒热病性之所以发生转化,主要是由于病邪_______的缘故。
4.滋阴以制阳,用于阴虚无以制阳表现阳亢的_____证,采用_____的方法以制约阳亢。
5.根据_______等不同特点,制订适宜的_______,这种原则称为“因人制宜”。
6.肺开窍于________,在志为_______,在体合_______,其华在_______,在液为_______。
7.十二经脉中,属腑络脏的经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写出全称)
六、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 )
2.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 )
3.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 )
4.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
5.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 )
6.在五脏中,脾肾两脏与阳虚内寒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 ( )
7.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
8.奇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 ( )
9.燥性干涩,最易伤津耗气。 ( )
10.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著作是《丹溪心法》。 ( )
七、名词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五行 2.天癸 3.虚中夹实 4.上气不足 5.正治
八、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肺主治节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2.简述气的'防御机能与疾病的关系。
九、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何谓“肝主疏泄”?具体有哪些生理作用?
2.试述瘀血的共同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A 3.C 4.D 5.D 6.B 7.C 8.B 9.A 10.D
11.B 12.E 13.E 14.D 15.E
二、B型题
1.A 2.C 3.A 4.B 5.C 6.B 7.E 8.C 9.C 10.E
三、D型题
1.AC 2.AB 3.BC 4.AD 5.AD 6.BC 7.AD 8.BD 9.CD 10.AC
四、X型题
1.ABDE 2.ABD 3.ABCD 4.AE 5.ABE
五、填空题
1.饮食的五味偏嗜;饮食的偏寒偏热
2.合病;并病
3.从化
4.虚热;滋阴
5.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治法与方药
6.鼻;悲;皮;毛;涕
7.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七、名词术语解释
1.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指肾中精气逐渐充盛而产生的一种能促使人体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
3.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i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变化。
4.指脾气虚损,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奉,头目失养的病理变化。
5.是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此法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八、简答题
1.指肺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辅助心共同完成对全身的治理调节作用,体现于四个方面:①调节呼吸运动;②调节气机;③调节血液运行;④调节津液输布。
2.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①气的防御功能正常,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治愈。②气的防御功能低下,易于染病,患病后难愈。
九、论述题
1.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调畅气机。
(2)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要求展开论述。
(3)调畅情志。 不论述者扣1/2分。
(4)调节胆汁分泌排泄。
(5)调畅男子排精,女子月经。
2. ①疼痛:刺痛,痛处固定,拒按。
②肿块:位置固定,质硬。
③出血:色紫暗或有块。 要求展开论述。
④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 不论述者扣1/2分。
⑤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⑥脉涩或结代。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D )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针灸甲乙经》
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 B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D )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 A )
A. 此消彼长 B.此长彼长 C.此消彼消 D. 此长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D )
A. 母 B.子 C.所胜 D. 所不胜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
A. 肝为心之母 B.脾为心之子 C.肾为肺之所胜 D.肺为肝之所不胜
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D )
A.心 B.肝 C.脾 D.肾
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 B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 C )
A.肺 B.脾 C.肝 D.心
10、被称为“髓海”的是( C )
A. 脉 B. 心 C.脑 D.三焦
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 ( C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心与肝
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B )
A.三焦 B.胆 C.胃 D.心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 A )
A.津 B.液 C.精 D.血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 D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 C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 ( B )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阳明经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 B )
A.肺经与大肠经 B.心经与小肠经 C.肾经与膀胱经 D.心包经与三焦经
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B )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阴阳平和质 D. 肥胖质
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 )
A、一气一病 B、发病急病情重 C、直接伤及内脏 D、传染性强烈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B )
A.气上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
A.正气不足 B.邪气 C.七情内伤 D.饮食不节
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 D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B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 A )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用热远热
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 ( B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 ( D )
A.寒证 B.瘀血 C.疼痛 D.水饮
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B )
A.痈 B.疽 C.疔 D.疖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A.C )
A. 辛味 B. 酸味 C. 甘味 D. 苦味 E. 咸味
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B.C.E )
A. 木与火 B. 土与水 C. 木与金 D. 水与金 E. 水与火
3、脾的生理特性为 ( C.D )
A. 喜条达恶抑郁 B. 喜润恶燥 C. 喜燥恶湿 D. 以降为和 E. 以升为健
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 (A.B.C.D.E )
A.推动 B.温煦 C. 固摄 D. 防御 E.营养
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D.E )
A.瞳仁属肾,称水轮 B.黑睛属肝,称气轮 C.白睛属肺,称风轮
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 E.眼睑属脾,称肉轮
三、填空题
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胡根互用)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2、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克我)和( 我克 )两个方面。
3、藏象学说常以( 五脏六腑 )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4、( 胆 )称之为孤府。
5、津液与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 津血同源 )。
6、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正气不足 )。
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称为( 热因热用 )。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 晦暗枯槁 ),或( 鲜明暴露 )。
9、一般问诊包括问主诉、问( 现病史 )、问( 既往史 )、问个人生活史、问家族史。
10、热证以( 邪气盛)或( 阴液不足 )为主要病机。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4、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6、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五、问答题
1、何谓阴阳? 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答:(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说明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说明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性,②普遍性,③相对性,④规定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形成和调节全身气机。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
(2)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
(3)肺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
3、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3)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4)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5)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
4、血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两个方面。
(2)血不足,濡养作用减退,又称为血虚。
(3)血液运行失常:①血瘀,②血行急迫,③出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3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金匮要略》
答案:A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从新》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答案:E
3.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史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答案:B
4.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者是 C
A.扁鹊 B.华佗
C.陈无择 D.刘宗素 E.张从正
答案:C
5.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A.王叔和 B.刘宗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丹溪
答案:A
6.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李杲
C.刘宗素 D.朱震亨 E.王叔和
答案:C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
A.李时珍 B.朱震亨
C.张从正 D.李杲 E.刘宗素
答案:D
8.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
A.张仲井 B.张从正
C.王叔和 D.李杲 E.张井岳
答案:B
9.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李杲 B.张井岳
C.朱震亨 D.张从正 E.李时珍
答案:C
10.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针灸甲乙经》 B.《铜人腧穴针灸经》
C.《针灸资生经》 D.《针灸大全》 E.《针灸聚英》
答案:A
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2.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叶天士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吴琨 E.汪昂
答案:A
13.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提
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是
答案:A
14.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5.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内经》 B.《类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答案:ACDE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
A.刘宗素 当为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李时珍 E.朱震亨
答案:ABCE
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辨证论治 D.辨证施护
E.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
答案:AD
4.中医护理学的任务有
A.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B.既病防变,控制病情
C.病后调护,促进康复 D.积极养护,以防复发
E.适度锻炼,养生防病
答案:ABCDE
5.对温病学理论体系构筑贡献之大者,莫过于
A.叶桂 B.薛雪
C.吴琨 D.吴瑭 E.汪昂
答案:ABD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4
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答案解析:A
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答案解析:A
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
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
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
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
答案解析:D
4.以下关于视野缺损不正确的病变定位是
A.一侧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
B.一侧视束病变引起双颞侧偏盲
C.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双眼同向偏盲、黄斑回避
D.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E.顶叶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下象限盲
答案解析:B
5.一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消失,病变位于
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答案解析:A
6.滑车神经受损时
A.眼球向外上方运动障碍
B.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C.眼球向内上方运动障碍
D.眼球向内下方运动障碍
E.以上均不是
答案解析:B
7.核间性眼肌麻痹病损部位在
A.皮层眼球同向凝视中枢额中回后部
B.脑干眼球水平凝视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
C.内侧纵束
D.外展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答案解析:C
8.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
B.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C.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
D.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
E.高音调耳鸣提示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提示传音径路病变
答案解析:C
9.以下关于癎性发作不正确的表述是
A.是脑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
B.常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
C.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异常
D.有的发作类型可无意识障碍
E.可表现运动性、感觉异常发作及情绪、内脏、行为改变
答案解析:B
10.根性感觉障碍表现的错误表述是
A.感觉障碍呈节段型分布
B.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C.可出现根性痛
D.症状出现于病变同侧
E.可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
答案解析:B
11.脊髓病引起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是以下哪一传导束病变所致
A.前庭脊髓束
B.红核脊髓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丘脑束
E.薄束与楔束
答案解析:E
12.脊髓半侧损害感觉障碍表现为
A.受损平面以下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受损节段呈节段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对侧深感觉障碍
E.受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障碍
答案解析:C
13.一侧面部与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的病损部位在
A.中脑背盖部
B.桥脑背盖部
C.桥脑基底部
D.延髓背外侧部
E.延髓基底部
答案解析:D
14.内囊受损的感觉障碍特点是
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B.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C.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自发性疼痛
D.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过度
E.交叉性感觉障碍
答案解析:B
15.华勒变性发生在
A.下运动神经元
B.周围神经纤维近心端
C.周围神经纤维远心端
D.周围神经纤维末梢
E.中枢神经元轴索
答案解析:C
16.周围神经病下列哪项症状体征的表述不正确
A.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B.运动障碍
C.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E.肌萎缩
答案解析:A
17.以下哪项症状体征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表述不正确
A.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
B.眼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
C.睫毛征-动眼神经麻痹
D.Bell征-面神经炎
E.扳机点-三叉神经痛
答案解析:C
1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A.急性上颌窦炎
B.急性牙周炎
C.鼻咽癌
D.三叉神经疱疹病毒感染
E.尚不清楚
答案解析:E
19.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
A.持续性钝痛
B.持续性刺痛
C.短暂的电击样、撕裂样剧痛
D.发作性剧痛伴三叉神经破坏体征
E.疼痛常见于前额部
答案解析:C
20.下列哪项表述不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A.多见于中老年人
B.第2、3支较常见
C.常有触发点或“扳击点”
D.常伴疼痛侧角膜反射消失
E.严重者伴面肌痛性抽搐
答案解析:D
21.三叉神经痛的`哪支发生率为最高
A.第2支
B.第2、3支
C.第1、2支
D.第1、3支
E.第3支的运动支
答案解析:B
2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的体征
A.患侧面部感觉减退
B.患侧咀嚼肌萎缩
C.患侧角膜反射消失
D.患侧面部可有触发点
E.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答案解析:D
2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多为慢性起病
B.双侧受累多见
C.多数病例伴舌前2/3味觉丧失
D.Bell征(+)
E.多数患者不能恢复
答案解析:D
24.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体征的哪项表述不正确
A.Bell征(+)
B.多为单侧病变
C.可伴耳后疼痛
D.可伴患侧咀嚼肌无力
E.可伴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
答案解析:D
25.不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是
A.耳后疼痛
B.舌前2/3味觉减退
C.听觉过敏
D.Hunt综合征
E.面部感觉减退
答案解析:E
26.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答案解析:A
27.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8~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答案解析:D
28.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答案解析:E
29.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答案解析:E
3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答案解析:B
31.急性脊髓炎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D.急性发生脊髓横贯损害症状
E.早期通常不出现脊髓休克现象
答案解析:E
32.急性脊髓炎与(急性)脊髓压迫症最重要的鉴别点是,前者通常无
A.神经根症状
B.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C.双下肢瘫痪
D.尿便障碍
E.椎管梗阻现象
答案解析:E
33.急性脊髓炎急性期治疗,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20%甘露醇静脉滴注,2~4次/日
C.选用适当抗生素
D.处理排尿障碍及防治尿路感染
E.防治褥疮
答案解析:C
34.压迫性与非压迫性脊髓病变最主要的鉴别依据是
A.上下肢瘫痪的顺序
B.有无神经根痛
C.有无脊椎压痛、畸形和破坏
D.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
E.腰穿压颈试验是否通畅
答案解析:E
35.癫癎的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癫癎和症状性癫癎
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影响癎性发作
C.每一癫癎患者只有一种发作类型
D.女性患者常在月经期和排卵期发作频繁
E.癫癎的临床表现可分癎性发作和癫癎症两方面
答案:C
36.下列哪项癎性发作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癎性发作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两个主要类型
B.单纯部分性发作的癎性放电起始于脑局部,不伴意识障碍
C.全面性发作起始于脑局部,伴意识障碍
D.部分性发作的癎性放电起源于一侧脑部
E.全面性发作的癎性放电起源于两侧脑部
答案解析:C
37.最须注意与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鉴别的疾病是
A.破伤风
B.舞蹈病
C.去大脑强直
D.去皮层强直
E.癔病
答案解析:E
38.癫癎诊断的有效检查项目是
A.头部CT
B.腰穿
C.头部MRI
D.脑电图
E.脑血管造影
答案解析:D
39.特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丙戊酸钠
B.卡马西平
C.苯妥英钠
D.乙琥胺
E.ben巴比妥
答案解析:C
40.癫癎患者服用抗癫癎药最切忌
A.用药剂量太小
B.同时合用两种药
C.只在夜间服
D.药物价格太高
E.突然停药
答案解析:E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5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08-23
中医执业医师望诊中医基础理论08-19
2015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07-09
中医执业医师关于中医基础理论考点09-04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气的失常中医基础理论07-19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阴阳失调中医基础理论08-29
中医执业医师望诊之望面色中医基础理论10-14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感六淫基础理论09-25
2015中医基础理论试题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