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进新课程校本培训考试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新课程校本培训考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各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但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
(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以及各学科领域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整合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
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对各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8.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1)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2)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5)新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9.本次教学改革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本次课程改革要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本次教学改革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学习方式转变被看作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11.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环境。
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3.在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教师有哪几方面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4.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5.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6.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 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5)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6)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7.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18.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19.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20.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正向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
(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
(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的设立
(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
(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
(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
(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
(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
(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动自发
(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
(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
(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2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是什么?
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22.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是什么?
(1)反思性教学积极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它首先关注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是否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2)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强调对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积极思考与批判分析,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要求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有三种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评价教学信息的能力。
(3)反思性教学需要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从多个方面听取意见,有挑战自己的偏见和缺点的勇气)、责任心和全心全意的执着精神。
(4)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显然信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
(5)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专业学习和个人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水平是相互增进的。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反思活动的价值会更大。
23.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
(1)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2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第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第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5.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哪几方面?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26.本次课程改革在考试改革上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27.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是,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28.教师的教学采用哪些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5)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6)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7)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8)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9)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10)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11)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9.新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之一,旧课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大多数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而新课程则强调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②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③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④教师应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于个性地学习。
新旧课的区别之二,旧课程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它对教学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教师只要按大纲要求,忠于教材,认真传授知识和技能,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程它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还教学活动本来面貌,科学客观地面对教学过程中那些不确定因素,教材也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灵活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形式。
【走进新课程校本培训考试题】相关文章:
企业岗前培训考试题11-29
绞车司机培训考试题04-21
农业培训理论考试题02-06
酒店餐厅培训考试题06-08
电工安全培训考试题04-19
化水培训考试题03-22
矿工救助培训考试题06-08
卫生职称培训考试题10-13
安全培训的考试题及答案05-15
食品安全培训考试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