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项目总结通用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项目总结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项目总结通用1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项目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四、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有如下6项内容: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第四:学生按确定的最终工作步骤,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具体实施。第五: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学生自查,学生间互查,教师检查等方式。最后一项是评价阶段:学生、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解决实践性知识、拓展理论知识。
五、突出能力培养
1、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2、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能按知识的相关性组织项目课程内容,力求知识的完整性。知识序化要按相关的工作过程组织,总量不变。
4、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
5、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必须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6、理论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7、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其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
8、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
9、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模仿、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
10、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彻底改变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知识与技能、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11、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12、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厚的知识做支持,课程要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厚理论是学习的终结点,而不是起点。
六、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1、突出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做事能力,完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2、任务训练,项目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老师为主体。
以上是培训学习之后,对项目化教学的一点认识,还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体会、摸索适合所教课程的项目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教学项目总结通用2
“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在我校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在上级明德项目组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参与下,使“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与实验在我校迅速得到全面开展。回顾走过的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启动过程
我校教职工150余名,学生1600名,下辖石龙,曹垢,尚庄3所联校自上级确定在我校实施明德提升项目后。我校领导审时度势,牢牢抓住这一有利与学校发展的大好契机,采取措施,从而确保了项目实验工作真正得以落实。
1、成立了“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研究领导组及“小学数学能力提升”子项目实验领导组;制定了项目实验工作规划和本学期项目实验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确定了实验班级和教师。
2、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会议。学习了课题组人员常规要求、例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学习名的快讯,专家著作及明的项目的经验;要求每周五,四、五、六年级实验数学教师试举行“分层测试卡”使用交流会。
3、定期召开“提升明德学校教育质量”专题家长会,要求家长们配合学校共同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重视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并汇报使用后的成果。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研究的重点是:怎样科学的把分层测试卡结合到我市数学教学策略当中来。县教育局领导也特别重视,把分层测试卡作为我校常规检查的重点项目。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总结,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一)学生分层,调整学习小组
全班学生按学习态度、知识基储智力水平等分成两个层次,教师指导组和自主学习组。
(1)教师指导组:把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教师步指导组,他们主要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2)自主学习组:是有优中等学生合理搭配组合而成。自主学习组是自主学习,达到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次的学生步步深入,最后共同讨论,总结方法,得出结果。
(3)把这两个层次面的学生,在按照优差结合的原则,科学的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四人一组(一般是前后桌)。
(二)作业分层,确定不同要求
教师指导组能完成基本练习,也可以尝试做综合练习,甚至拓展练习。
自主学习组能完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可尝试做拓展练习。
基本练习为概括当节所学知识要点,是学生应全部准确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综合练习为体现对当节所学知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的要求,以自主学习组能达到的水平为限;拓展练习为综合本节课内容要求而编写的提高能力的题目,为选做题。
(三)“分层测试卡”的运用。
分层测试卡的运用我们主要分为:课中运用,课尾运用和课后运用。
课中运用是指在新授课中,新知识讲完后马上运用。此时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内化还不十分完全,分层测试卡的“分层”能起到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的作用。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或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般安排在课尾运用。
对于内容安排的非常紧凑,课上没时间做的,在课后统一安排时间做,一般是当天的自习课。
三、评价方式
根据分层测试卡的运用时机的不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集体订正方式。即学生完成自选的练习题后,进行集体订正。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的正确答案,恰当的对自己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对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2、小组互评方式。一般一二层的内容简单,大部分同学都会做,所以选择一层或二层的同学就可以互评。学生互评可以起到对所学知识再次巩固和深化的作用。而对于三层的题目,思维含量高,如果有选做这类题目的学生,应把他们安排为一组进行互评,教师适当予以指导。
3、教师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准确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整体把握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评价次数应不少于本单元练习的三分之一。
四、星级评定要求
每个练习,都要进行一次星级评定。打星的位置要在每个练习的上方,星的大小要适中,要美观。全部正确得三颗星。其次为两颗、一颗,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练习内容而给予打星。集体订正打星时,统一选用蓝色圆珠笔。互评时,统一选用黑色水笔。二次订正正确后用红笔补上星。
其次,星级评定要结合评语及时进行评价。评语要以激励性,期待性和商榷性的评语为主!每天用完后要全部收起来,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分层测试卡的整洁。
五、使用心得
“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搞“一刀切”,避免了教学中不知不觉地造成了学习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分层测试卡”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天天高涨。由此,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数学知识,更培养了自尊、自强和自信心。
王铭华老师在使用“分层测试卡”时,特意关注班上的几个学困生,如李倩(四年级期末统考48分,学习基础差,内向自卑)、宋玉玺(四年级期末统考46分,不仅学习基础差,上课老走神)。使用分层测试卡后,只要他们做对“分层测试卡”的第一层便及时在班上表扬她们,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树立他们学数学的信心。慢慢的',他们不仅能完成第一层的习题,也开始尝试练习第二层的内容,且都能做对百分之七八十。可喜的是,上学期期末考试他俩人进步很大,李倩考了85分,宋玉玺考了67分。
现在,分层测试卡逐步成为了老师们的小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
由此,我们不难感到:“人不怕不会,就怕没有自信”对一个人来说,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数学能力提升”子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老师与学生们对“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也经历了由抵制到接受、由适应再到喜爱的过程,在使用“分层测试卡”的实验中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在此机会我校实验教师对课题组专家有几点建议,望项目组考虑。
1、分层测试卡对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的容量不够大,因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考试多以基础知识为主。
2、对练习的的形式再多样化一些,如再添加一些判断、选择等类型的题目。
3、我校已初步实现电教,希望课题组对我们进行一些网络资源上的支持。
4、多给我们基层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的视野开阔些。
教学项目总结通用3
为了认真落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露峰办事处第四小学上洼学点于秋季安装了这套设备。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XX学点地处XX。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计307位学生,教师人数为13人,学校占地面积约4余亩。学校处于四个自然村之中、清静优雅、交通比较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资源建设情况
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应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固定资产,学校建立完善项目设备、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措施,做到账、物相符。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制定制度,配备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老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了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教学学科中的应用数字资源。我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学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了记录。
三、开展教师培训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积极响应教体局远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培训。
四、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把信心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心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我校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要求如下:
1、任课老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教学课堂。
五、项目实施成果
1、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我校农村孩子通过远程教育接收到的信息,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拉近与城市孩子先进教育的距离、
六、项目实施典型经验
1、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整合IP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信息广播节目。
2、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3、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业务档案表中。
4、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这些老师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课评比,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七、存在的问题与今后打算
1、技术生疏。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力不足,以至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教学点教师有上了年纪的老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少,接受比较慢,课堂教学几乎不适用多媒体,只会最基本的开关机的操作,更不要说是下载资源和做课件了。
2、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墨守成规,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对新领域的经历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学习。
3、要充分认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意义,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应用,解决教学点面临的年龄偏大、师资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变压力为动力。
教学项目总结通用4
我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的教师,于6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参加了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教学法国培项目,在为期2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颇深,感触颇多,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谈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给我的影响,校园坐落在郊区,比较偏僻,也因此很安静,也正是我所喜欢的校园氛围。同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因偏僻而生的焦躁,安安静静的吃饭、安安静静的学习,没有嘈杂的人群和喧闹的环境,唯一见到的有“声响”的学生活动就是滑板练习,那也是在吃晚饭的时间段。怀着好奇的心情,在晚自习时间参观了教学楼学习情况,更是让我分外惊讶,一个机房大约30人左右,整体静悄悄,没有一个人玩手机,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都是专心致志的完成操作项目,并且好像也没有老师在场,那么安静的氛围,我走路都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打扰到他们。突然感概,校园的文化难道是几个花花绿绿的横幅和几张宣传海报吗?安静、踏实、求真的学习状态恐怕才是我们应该营造的校园环境吧。
其次,谈谈培训过程中的收获。
这次培训内容大致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信息化大赛,课程思政,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信息检索等,每一部分内容都有自己新的感受,例如:
第一,信息化大赛作品的准备与参赛要求方面应该权衡文件要求,既要贯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三教改革,又要贯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针,贯穿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课程思政思想。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不是针对一个点的考察,而是通过一个知识点反应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实施情况,是团队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就要求教师要有团队意识,要用协作,共享,互联的逻辑思维去共同打造优秀作品。同时,信息化大赛团队成员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一方面体现产教融合的思想,另一方面,明确信息化手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岗位职业能力所必备的。还有,学情分析应该分析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前置课程和知识技能,而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学实施过程用到的方法,肯定需要体现信息化手段。
第二,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举措,通过学习额交流,我比较赞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每节课5分钟的立德树人的专题讲解与讨论,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还有张老师讲到的`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教学课题来研究,学校设定相应的评审指标,通过课题组团队的共同参与,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完成项目既定目标,即完成课题成果,又完成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是很好的实施策略。另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教务处)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甚至是引领性的作用。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的教学实施则是教学的常规性工作。教务处无论在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应注重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这样方可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
第三,就是对李新发教授关于教学法的讲授记忆犹新,他的观点是学生课程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认知、行为和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节课的的学习效果主要由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决定,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就需要教师先从情感目标出发,结合行为目标,最后达到认知目标才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在此过程中常常用到3252的模式,就是构思—小组讨论—决策—分享的思路,也就是五星教学法,从聚焦问题入手,激活旧知,练习新知,市证新知,最后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学是在对话中进行,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在行为或感知中反思,小组讨论冲突越大,学习效果越好,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情感的渗透。学习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情感再到理论的过程,而不是倒过来的环节,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再到“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就是从实践中找到真理的过程。另外,教学重点的设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或与目标密切相关的知识而设置的。难点是不易理解,给予搭台阶、举例子分析才能完成的内容,必须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才能解决的课程内容。
第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均属于行动导向性教学,但是项目教学法讲究“殊途同归”,案例教学法则是“亦步亦趋”,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但是项目教学法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正确分析学情,保持项目完整,便于操作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流程有6个步骤: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迁移。
通过2周的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争取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第一,精心设计课堂,从单纯的旧课复习导入新课转变为聚焦新闻问题、热点问题,激活旧知,由认知为主的课堂转变为由情感、行动为主的课堂,合理使用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结论再现等环节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第二,灵活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实施教学任务,实践为主的实训课在每一小节的实训子任务进行之前都用思维导图法讲解子任务与综合项目的关联,前导后续知识与技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提升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下大功夫做好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学校教学资源支持的运行平台,系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资料发布,统计线上实时交流情况,督促线下复习巩固,解答疑难问题,回复反馈意见等环节尽可能将教与学的时间、空间放大,充分运用平台教与学的功能,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信息化思维实时教学,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三大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学生为起点,始终贯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针,时刻运用互联、协作、共享的思维,将教学资源信息化,提高课堂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元多效的课堂,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尝试团队合作,吸纳顶岗实习、在校学生,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团队成员,共同收集整理设计企业生产环节,在校实验、实训等过程中的原创图片、视频资料等碎片化资源,可通过学分置换、成绩奖励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与交流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间接强化学生观察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提高学习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结合课程性质,专业特点,解决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这一核心问题,终将达到教与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最后,衷心感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的老师为这次培训所作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感谢给予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也感谢这次培训兢兢业业为我们授课的各位教授、学者和专家们,你们渊博的知识和对职业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终生受益,在各位前辈的带领下,让我们共同为甘肃、为祖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教学项目总结通用5
近年来,我国以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制定实验规划方案和实验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原则上,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先导,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在课堂讲解中可以从当前热点引入,面向未来,指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再回溯从前,最后贯穿整个学科。建议每一部分都要有有的放矢,明确职业导向。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讲义”化,讲求“趣味性”,如CCTV的百家讲坛一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打破以往常规教学的授课形式,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局面。转变原由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营造师生共同交流,群言群策的课堂氛围。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践合作中,寓教于动;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趣;在讨论合作中,寓教于思。真正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课程设置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的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不同部分的作用再分为若干个方向,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在课程设置上,每个方向的课程都有所侧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方向的选择。
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通过过“模块”教学的思想。“模块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专多能”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其目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使培养的目标则更具有侧重性,可以使学生在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某一方面,特别是软件或硬件应用方面学得更深更扎实,可以使其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计算机实践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践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计算机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计算机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计算机课外辅导,主要讲解求职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问题和解决方法。计算机课外辅导是以就业和课程改革目标开设的。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课程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我校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教学项目总结】相关文章:
教学改革项目总结范文07-29
2023年教学项目总结通用03-30
实践教学项目总结(通用20篇)03-16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学总结08-05
项目学习教学设计09-23
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12-12
机械化的教学设计项目08-07
机器人项目教学设计08-20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精选7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