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时间:2023-03-15 16:01:2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1

  张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并进行课题研究论证,形成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召开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着重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挖掘生活化内容的途径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二)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生2:我去师: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轴对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轴对称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三)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2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于xxxx年10月申报了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立项,并列为“江西省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立项启动以来,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实验。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2)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深入学习,理解本课题实验所依据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内涵

  1、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2、认识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意识、倾向、动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学习者的这些心理成分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

  3、实践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为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服务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学习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与冲动,稳定而持久的参与学习活动。

  4、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目标,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四、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从准备申报课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就以极大的热情倾心投入,认真做好调查:当前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真实反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组织讲座、理念学习,课题组组长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讲座,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公开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策略好方法。

  2、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不同学校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坚信,只要做课题研究的长跑者,一定会找到更适合数学学习的好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不够,时有时无。实验中的过程性记录和材料收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的力度也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实用性不强,研究积极性不高。

  3、课题的辐射面不广,部分课题组成员只管好自己的课堂,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4、客观原因:

  课题成员基本上是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的任务多,负担重。再加上日常的教学工作,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记录、

  反思、总结,集料的收集等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课题的开展。这也是课题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六、下阶段的工作。

  1、要求课题组的老师把“课题”实施到底。持之以恒,实践课题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2、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首先要给课题组的老师减压,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做课题研究。其次,再烧一把“火”,加大课题的推广力度。建议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①实验教师开展课堂观摩与经验讲座相结合;

  ②结对子帮带,实验教师指导某位非实验班;

  ③以年段为单位,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④实验班教师和非实验班教师开展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回顾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闪光点,总之在课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念,今后的课题工作我们会进行得更加扎实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特点教育总结08-23

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总结04-25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11-30

小学的数学教学总结10-17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09-23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01-12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教学总结10-21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研究校本课题总结09-23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总结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