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时间:2024-06-08 07:09:25 林强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15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15篇)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

  高考中我校文综成绩较好,以至于让诸位烦劳,不远“千里”来到舞钢,真是于心难安。现将上一学期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汇报给大家,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工作中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有责任心,特别是极强的责任心,这是一名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面对高三的学生,更应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对于高三的学生,这一年是他们非常关键的一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无疑可以产生影响他们一生的作用。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不论是课上、课下,辅导考试和生活学习都应该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在学习这一环节上,更应该倾注满腔的热情,担负起自我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做好本职工作,教好自己的学科。

  二、端正学生思想,严格管理出成绩

  作为我们面对的高三年级文科生,众所周知,是一个令我们老师“头痛”的集体,相当的“头痛”。人数多,学情复杂,特别是学生基础差,不知道努力学习的学生较多。尽管已经到高三,对学习的重要性加深了认识,行动有所收敛,但仍然达不到我们老师的满意。要想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务必要端正学生的思想,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我立足于本学科,以历史史实教育和启发学生,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使学生乐意学、愿意学和主动学。另外严格管理学生的作为,向历史课堂50分钟时间要质量。在课堂上我尽力唱好“教”之主角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务必严格遵守老师的要求,让干什么才能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坚决不能干什么。就是这样,保证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只有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才能谈历史能力的提高,才能应对每一次考试,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这几年来,我一般对历史基础知识进行两轮复习。第一轮,以我为主导;第二轮,学生自我学习。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轮中,我先给学生通教材,即将每节课程出现的知识点、考点都给学生讲出来,有详有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认识。每个课时我一般进行教材的2节课,大概25分钟,剩余时间学生读书,读不完课下继续完成。第二轮中,我精讲以前曾提到的重点,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书,多记忆,而且加快速度。这一段是学生非常难过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段也是学生增分加快,成效显著的一段时间,非得这样不可。在这两轮复习的同时,每周配合复习做一到二张单元测试卷,边记忆边做题,事半功倍,效果明显。经过这二轮基础的复习,学生中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保证作题中的知识的运用,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为以后历史专题的复习、文科综合试卷的练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考试为载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仅仅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我一般是通过考试、通过对试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每月一次月考,要么是平顶山摸底考试,要么是七校联考,这大概有10次。每周我有一到二套历史卷子给学生评讲,这大概有40次。到下半期文综卷子每周一次大概15次,这些加在一起学生大概做历史这一科卷子就有65次。在每次考试或练习后,我都认真对卷子做评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详略得当,细细点评。我不拘泥于答案的公布,而是重点总结问题,查找不足,培养能力。针对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等题型,我给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系统的'总结相似类型试题的共同解决方法,从中找出规律,给学生以方法,使学生避免走弯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力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能够应对任何一套试题,能够减少失误,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成绩。

  五、勤于调查学情,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复习工作是一个既漫长又重要的工作。在一年的复习工作中,教情和学情都在发生变化,如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最好的效果,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在这几年的历史复习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在“学”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务必突出的。我认为适用的复习方式,但不一定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也可能效果不好,收效甚微。所以我在历史课的复习中,经常找优、中、差三类学生谈话,了解和掌握复习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改变复习策略,这样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学生的利益,也就受到了预期的复习效果。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2

  这一学期,我依然担任了高三年(5)班(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兼任该班班主任和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归纳总结如下。

  历史教学工作方面(含备课组工作):

  1、为有效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与同组老师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进度,并逐步落实。

  2、根据班情、生情,我们的复习原则是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中心任务,有对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3、为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改善学生复习历史的方法,我们为学生编纂了“历史解题技巧”顺口溜,并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渗透指导,减小了学生答题时的混乱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为了让学生适应高考题型,我们与年段其他老师一起组织安排了多次高考模拟考试,每次出卷都认真选题、组题,重在鼓励学生复习迎考的信心和检测知识能力水平。对每次模拟考试的试卷进行认真的流水线批阅,批阅过程中注意在学生卷中圈出存在的毛病和提出学习建议。使学生在每次模拟考试中得到反思和进步。

  5、对复习辅导教材《优化设计》进行合理利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其中的练习题,使之不依赖参考答案,提高理解水平,对历史问题客观分析,各抒己见。

  6、鉴于学生的复习量大和学生的`知识杂乱性,我们编撰了相关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例如:20xx年历史考纲、20xx年历史考纲新增部分解析、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比较、时代特征(大背景)、当代理念与历史知识的切合思考等。

  7、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积极走进同组老师和前辈的课堂,虚心向他们求教;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校内校外听课20余次。我从中获益不少。

  班主任工作方面:

  1、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班情、生情,认真指定班级工作计划,并逐步落实。

  2、本学期的班级工作重心由上学期的班级德育工作转移到学生高考复习教导工作上来,当然同时也尽力维持班级的稳定。

  3、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制订了高考奋斗目标,并张贴于桌面,使之每时每刻得到提醒。

  4、加强家校联系,尤其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与家长取得及时联系。

  5、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有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饮食卫生教育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取得良好效果。

  6、针对本班学生学习成绩优差悬殊的状况,我分批次(优、中、差学生)召集学生开会谈心、或个别谈心,并在每天晨读时鼓励学生,使学生深受感动,认真投入学习,取得明显效果。

  其它工作方面:

  在学校科协工作方面,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内,所以我尽自己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科普画报的征订与张贴宣传、科技室的初步建立等。

  总结工作的目的在于提取经验教训,促进后来工作能力和效果的提升,当然,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去体验。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3

  时光荏苒,转眼20xx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新课改区的高考和我省的考试说明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06届的学生是福建课改的第一年。我们本省没有历史可供我们回头借鉴。所以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已经课改省份的高考,以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首先认真研究了宁夏、海南、广东、山东、江苏等课改地区的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总结试卷的结构,难易,题型和考查的能力。其次是寻找那些在课改中脱颖而出的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教训,如广东省的汕头地区在最近几年高考中历史成绩非常好,我们便尽量寻找汕头地区的模拟卷,他们的.复习安排等。再次是研读我省的考试说明,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中解读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二、全面规划科学安排各轮次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由于高一高二年存在的一些条件限制,这一届学生到了高三年复习时历史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所以我们放慢了一轮的进度,力求学生建构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托教材,对教材的文字(尤其是关键字),图片进行深挖。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教材目录,章节引言部分,注意历史事件经济、政治、文化相互的渗透和影响,以及不同时间或者不同空间历史事件的对比。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还要渗透一些历史史观,比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来解读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在这二抡复习过程中,辅之以适当的训练。练习贵精不贵多,比如选择题我们精选这些年比较常见的一些题型,如材料型选择题,时间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等。主观材料题注意一些解题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如审题时注意题目的指向是依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获取信息时注意一些关键句词的把握甚至借助一些符号;答题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语言的规范性等。

  在这些练习或考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特别注重学生在答题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别学生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比较有实效。

  三、配合年段的安排,落实培优和辅差

  由于课时教紧,我们最后把辅差的工作和整个年段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提纲练习是整个文科班印发,然后错误率较多的同学集中解疑。

  此外,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苏老师在政教处主任和日常的教学之外,还额外承担了艺术班的教学。我和付老师分别承担每周练习卷的挑选命制。我们在重大问题上要协商取得一致意见。集体合作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

  最后,感谢赖校长和教务口在我们困难时当机立断的支持,也感谢李老师对我们年级历史教学无私的援助。如果我们有取得一定的成绩,和他们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再次谢谢大家。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4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团体。本学期备课组共有6位教师组成,负责北校应届班的历史教学,其余4人负责南校高三文科班(含复习班)的历史教学。

  回顾整个学期的工作,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顾一下这个学期的工作,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备课组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根据我校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定好基调,并及时灵活调整。第一轮复习我们定的基调是:“扎实、准确”。

  “扎实”:本届学生的特点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任务落实难度大,基础不扎实。根据这种情况,在注重教学进度的同时打好基础,针对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宁牺牲速度也不能赶进度导致夹生饭。稳步前进,以稳求胜,不盲求进度。力求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到位。在制定计划或调整计划时都事先向学生预告,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归纳不到位的情况,备课组在备课过程中依考刚为准,准确定位,把握准确难度,讲练分析准确到位,以求杜绝学生对知识点含糊不清的情况。

  2、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但要考察学生记忆能力,还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第一轮的复习,深挖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力求讲清讲透,分析到位,且经常注意三本必修的联系和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史实,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基本技能,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利用课堂通过典型高考题例来逐步培养。

  3、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指导,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方法与运用是关键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备课组的做法是这样的:

  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先要做好课前预习,备课组也在每周明确下周复习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剖教材,提炼要点,理解记忆,及时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材知识连成整体,构建知识体系。并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结论性语言的分析,从分析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发现一些历史规律,学会学习。

  在解题方法上:通过阶段训练,高考题精讲,在讲评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题型审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先读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注意关键词,筛选信息,同时与课本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用相关历史语言组织答案。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规范答题。

  4、加强个别辅导与交流。我们在每次阶段考试后都重点确定个别交谈对象,对考完的试卷进行面批,并分析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及时给予鼓励;及时的个别辅导与交流不仅帮助学生补缺漏,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5、对外交流,收集信息。

  积极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高三历史教师的交流及时的收集一些高考的相关信息,弥补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盲点,指导学生做好复习。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备课组6名教师做了很多详细的工作,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任然有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对新课程理念贯彻的不够,教师仍然讲的过多、包揽的过多的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对尖子生的培养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

  3)对差生的帮扶工作、教育手段不到位,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因而成绩不够理想。

  当此学期结束之际,我们尤其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教务处、教科处的科学部署,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备课组才能够有序、高效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5

  本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一下:

  一、做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6)班(7)班(8)班的学情实况,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规划,我将新课教学与复习合二为一,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注重学科内知识归纳、综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知识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等等。这些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基础知识、侧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可把复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横向的单元是局部的面。纵向的单元是线,线的交织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体系基础上,教师应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历史的启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思考和辩论,应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2)发展的阶段性使历史呈现出它的阶段性特征,这特征将导向对历史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如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隋、唐;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同一历史现象在上述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而各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同历史现象也各具特色,如农民起义,表面上看,他们都成了封建王朝换代的工具,实质上其口号和纲领,也就是斗争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正确处理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不能因覆盖面降低而漠视全面复习,也不能无视新情况的出现而照搬原来一套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应建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原有的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仍可沿袭,但教学计划应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四、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

  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9)(10)班,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作为一名高三的历史老师,随着课改的推进以及今年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这一学期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顺利完成了本学期初拟定的,根据学生水平和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而制定教学目标,并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尤其是课改省份高考试卷,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注意收集高考信息,使高三复习不偏离方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本学期初,我和咏梅老师对高三总复习进行了整体规划,本学期完成的主要是第一轮的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以基础为主,重点让学生将已学但已遗忘的知识进行重新掌握,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形成知识体系。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按时间分模块复习,即先完成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复习,再进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史,然后是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史,最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复习。通过考试表明,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分析和理解能力。学生掌握了分析背景的方法,和历史事件的比较方法。并且自己懂得和制作大事年表的能力。

  在教材与教辅的利用上,充分利用创新方案的习题体现的课改精神,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归纳学习法的训练。重视三本必修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这一点也指导学生,不能抓教辅忽视教材,让学生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把二者相结合,即体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通过难点解析,习题训练,和高考挂钩。

  二、我的教学工作措施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上一节课不能老师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不动声色,没有响应。针对于此我调整了原来的授课方式,摒弃了大篇幅的板书和满口的专业术语。引入例子来进行讲解,并且在这过程中多利用文献资料、地图、插图、表格在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新情景题目加以训练,既提升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又与高考挂钩。

  其次,授学生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我并不直接说出我的思路,而是询问学生的思路助其思考思路阻塞的症结所在。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思考状态,而教师则始终作为一个思维引导者,产生一个启发学生的作用。

  再次,善于总结,温故而知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盯着当前讲授的内容,甚至倾其所有时间来完成老师每日布置的作业。而无暇顾及刚刚学过的知识没学好旧的知识全忘掉。在这点上,我主要解决办法是运用指导学生独立制作大事年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回顾了之前复习的内容,起到阶段性复习的作用。

  还有,增加历史教学的方法性,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学习方法。如表格法,图表法,材料分析法等。结合课堂小测,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提后进,让更多学生在高三学习过程中有所提升。

  三、教学研究努力参与历史教研组内的课题研究,参与本学期教研组内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讨论,并且作了关于提升备课有效性的主题发言,提高了本人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积极学习校际合作组的探讨成果,多于他校交流,本学期期末制定了三校联考的历史单科试卷,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与其他两校的交流。

  作为高三备课组组长,根据高三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难点,在教研组活动之外另根据需要,每周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解决教学重难点,统一知识结构,统一教学进度,探讨教学设计,取长补短,采取众长。

  本学期积极听课,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7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课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历史新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利用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以及歌诀记忆法等解决教材重难点内容,如歌诀记忆法就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适时联系地理知识和政治理论,及利用文学作品《天龙八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合历史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节课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在教学设计中贪多,课堂知识容量过大,时间分配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公开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收获不少,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8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通过研读20xx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等20xx年考纲到来后,再插缺补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应当在这一方针下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我们应当灵活的应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适度控制试卷的内容,如:基础知识与问答题的分值比例,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通过考试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我们的要求,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达到我们的工作要求,完成学业。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轮时间较紧,但是,这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我没有因此而赶进度。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专题复习并没有都放到第二轮的当中,所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第二轮复习我所用时间并不多。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

  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以上是本人在20xx——20xx学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几点体会,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9

  从书本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教少,内容少意味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少,老师的教学任务轻;第二,教学任务轻,那么老师可以发挥的空间大,更能体现老师的个性和考察老师的知识储备状况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与价值趋向的引导作用。如何上好这节课我心理很没有谱,如何进行教材的取舍足够我头疼,迅速搜寻有关本节的知识储备,理清头绪,决定从经济的发展所经历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来引入新课,在导入的同时,顺便复习了知识经济的相关内容。新课导入后,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经济部门,让学生充分明白本节的大致框架结构,有了框架然后在慢慢补充内容使本节内容有血有肉。

  第一部分农业与牧业

  强调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引发学生思考农业和牧业,农业和手工业,农业与商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农作物,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几个方面来看夏商周的农业发展,其中农作物种类发展状况中,五谷是一个很值得讲的问题,古人讲一个人的堕落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中学生,能分五谷的又有多少,时代使然,无谷不分,照做社会栋梁。社稷当讲,作为“五谷之首”的稷,有必要认真分解,分析“江山社稷”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小字部分,作为统治者的夏商周统治者为何重视农业生产,农业作为,使学生得出农业是夏商周的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牧业从农业的分离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开始,到这个时期对动物的驯养,进一步发展,今天我们常见的禽畜都一定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要驯化家畜呢?家畜的功用和分类,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生存的必要性。家畜的驯养实质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第二部分青铜时代的手工业发展

  青铜作为一种物质,一种最早的人工合成物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礼器到农器,从最初高贵的国王贵族的专利,到普通生活的大众用品,一个方面体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效率在各个行业的提升,另外一个方面联系政治,价值随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进而对比玉器的雕琢与装饰,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玉器的工艺高超,此时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巨大,玉器工艺进一步发展,但玉的生产和加工一直没有得到质的飞跃,因此如今的玉器依然归珠宝一类。商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规模大,技术精,主要的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樽。丝织业的发展,刺绣的`出现,陶瓷业有重大的发展,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这些都成为以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工业部门,在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漆器的使用不仅进是装饰与艺术,也可以说成中国人使用的防腐材料,集装饰与防腐与一体。漆器演变成找的艺术门类,适当展开谈漆器,谈漆艺,谈中国传统艺术。(本打算就庄子(我们这里

  是庄子的家乡)做过漆园小吏谈漆树的种植范围变化,谈古今气候的变化,地形的变化)

  第三部分商业

  交通和城市,这个部分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与商业的发展相关,商业的兴起根源在与生产力的发展下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对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专门以交换剩余产品的行业就是商业,交换剩余产品的中介就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最早并不是黄金而是当时认为比较稀少珍贵的贝壳,我们称为贝币。商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商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夏、商、西周的都城是政治,交通,商业中心为最为繁华,繁华的地区人员频繁,道路的通达,通达偏远,路程遥远响应的设施制度的建设随时间的推动而发展。

  本节课内容很少但可供发散的知识点非常多,如何在发散的同时润物无声的对学生进历史展观的教育,善与美的教育,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非常重要。从今天我上课的状况来看,虽调动了学生知识的渴求欲,但与现实联系教少如何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历史指导生活,历史关注生活,历史就是生活。任务艰巨,期待方家的指点。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0

  高考日益临近,屈指数来,也就十几天了,对于冲刺阶段的历史如何强化复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所以,在这里我也不想再长篇大论地罗嗦,只就其中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略作分析。

  一、关于历史复习策略。

  1、牢记史实,打好基础。

  如果这方面做不好,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记忆模糊,概念理解不准确,那考试时就很难得到高分。离开史实就没有历史,所以一定要多记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并力求记忆准确,要尽可能的把每一个专题每一个知识点都烂熟于心,才能运用自如。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复习,切忌脱离课本,否则答题就可能似是而非。

  2、知识系统化

  应该说每一块知识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的历史教材可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部分,而中国古代史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每一个社会又分为若干时期,这些仅从教材目录上就可以看出个大概。从小的方面说,一个历史概念也往往有自己的固有的结构,如讲述一个历史事件一般包括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性质等几方面,甚至其中每一方面做分析时也有规律可寻,如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兴起;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直至激化,于是爆发革命。像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3、善于联系,融会贯通

  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知识点,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善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一是纵横联系。纵,是从时间角度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要连贯把握,不可前后割裂开来;横,当然是从空间角度讲,同一时期同一历史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学会横向比较联系。

  二是中外联系。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到:复习中国史时把历史现象或事件置于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学习世界史时要联系到中国。如复习列强侵华史,就要联系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发展的阶段不同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同。再如复习三次科技革命,那就要联系到

  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中国为什么没能抓住机遇等问题。

  三是历史学科和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联系。现在的文综考试也应该越来越重视此方面的联系。在答历史题时,经常会用到地图,要以一些地理知识为基础,不然很多问题将无从解决,也会经常用到一些政治知识,用一些政治理论去理解分析,经常用到的就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个性与共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等理论。

  二、关于解题策略

  1、审题:

  几乎每一次考试过后,总有同学说没审清题意,结果本该做对的也丢了分。所以审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万不可大意。在作答历史题目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时间,认清主体。审题就是要咬文嚼字,审清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几乎所有的历史试题都有时间限定,只不过有的具体明确,有的是隐性的,所以在审题时首先要确定该题所指的具体时间或时间段,有的需要换算或推算。这是答题的第一要素,如果时间出现偏差,全盘皆错。主体即试题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一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等,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主体,如经济类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等方面。另外有些题目要求对事件或人物作出评价,进行比较,有些题目是要求叙述事件的经过,内容等。一道历史题目一般都围绕1—2个主体命题,要把握好主体,否则就会偏题,答非所问。

  二是审题要慢,才能做到答题快。否则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词都可能全盘皆错,而且很容易掉进命题陷阱。如有的题目的中心词不是答“什么”,而是答“什么的什么”,这就是陷阱。举个简单的例子,问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很多同学审题不认真,答成了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这不太可惜了吗?

  三是注意题目中的逻辑性。要注意寻找题目和题干之间、题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联系,寻找题目中的代词如“其”“此”“上述”“这些”等的含义,特别注意主观题连续的几问之间一般有着逻辑联系,层层递进设问。还有很多组合选择题,也是围绕一个主体层层设问,如关于民主化进程,可能会从古代思想中的民主性问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再问到社会主义民主。所以我们要学会宏观把握,找出多问之间的关联,不可割裂开来,孤立地审题作答。

  2、解题:

  (1)对于选择题,我不再过多讲述,只说一点,就是排除法。有些同学做题时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选项超出教材范围,或者自己从未注意过,于是就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在此情况下,大家一定冷静下来,再仔细看看其他选项,很有可能的是其他选项我们都能准确的判断出正误,于是答案就出来了。

  (2)非选择题:一是从内容上看,要注意依据所给材料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切不可偏离材料。有些答案就直接取自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只要读懂材料,将其中的一些文字适当加工一下,最好不要摘抄原文。有些答案取自于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要能够把问题和教材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还有些答案是需要对材料和教材的知识加以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要注意分析时总体把握所给一切材料的主旨,如所有材料都是围绕海洋来讲述,那我们答启示或认识时,就要围绕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来回答,当然还要注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二是从形式上看,一定要注意行文的规范,尽量做到“三化”,即要点化:审清题意,看清楚要求答什么,然后写清要点,如要求回答“原因”,就先标明“原因”二字,依次类推;序号化:在每个要点前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出几个序号,一目了然;段落化:一个要点答完自然就分出一个段落,尽量使答题思路清晰地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方能得到高分。另外,在规范化的问题上,一定还要注意字体的工整,这一点对于答文科试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字可以不漂亮,不具有艺术性,但绝对不能拙劣,最起码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写的是什么字。

  最后,给进入冲刺阶段的同学们再提醒几句,一是要始终重视基础,因为高考试题的难度是3:5:2,即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可见中等题始终是高考的主体和主攻方向。只有重视基础,才能把不该丢的分全都拿到手,记住,高考不怕个别题不会做,就怕每道题都扣分。二是化解压力,调整心态,轻装上阵。对于高考,学习实力和心态调整几乎各占50%,越临近高考,心态调整就越重要,要尽量使自己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三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无论多苦多累,都要牢牢挺住。因为所谓的成功者就是他在最艰难的时刻挺过来了。四是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模拟考试考不好并非坏事,恰恰是你发现自己疏漏的机会,正好借此查漏补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哪怕平常考试都失败,高考也完全有可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以上虽是老生常谈,但也期望能给同学们一点点启发,能从中汲取一点点力量,我将甚感欣慰。诚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六月圆梦!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1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10: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高三这一年在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刘慧英老师和段永志老师带领下,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经验,我们一起听课、同头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

  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高三下半年会有很多城区的模拟题,但题有些是超纲或问法和答案不够准确,这时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但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常和多年带高三的老师交流,不限于本科的交流,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

  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2

  我在近些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针对高三学生情况,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对高三历史复习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对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方式的反思

  我在近几年带高三毕业班的时候,逐渐对多年一直所采用的多轮次教学方法产生了质疑,因为高考过后,很多同学抱怨历史学科考的跟学的没多大关系,感觉三年的历史学习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三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希望过后是更大的失望。实际上历史考试的内容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引申发散出来的、是需要学生加深理解的内容,这也印证了近年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宗旨。而这种能力仅靠学生死记硬背、靠通过多轮次的教学来维持记忆很难真正提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高考中一败涂地。我也曾调查了几所兄弟学校,他们的高三历史复习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都是多轮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现今高三历史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影响甚广。之所以普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理由是:如果不进行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教学和机械强化,间隔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忘掉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考试时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上,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实际取得的效果,这种方法并不十分科学。

  我们如果认真地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多轮次的教学并不十分合理。在高三的课时安排中,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是很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教学,每一个轮次的复习都将是非常仓促和肤浅的。高三历史教学要在一个学年中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而且在课堂上教师要对重要的历史概念讲深讲透,学生自己的理解消化也要落实到位,课时之少任务之重可以想象,那么采用多轮次的教学,每一轮的教学都只能是肤浅的,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解和消化都将无从谈起。教师讲的若不到位,学生理解的必然不够透彻,这样每一轮的复习学生就变成了一遍遍的背书,机械记忆很难持久,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加上近几年,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节高效课堂应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起到导演的作用,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在匆匆赶进度,那如何才能稳住脚步、真正发挥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高考结束后,我们作为老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历史学科考的内容跟自己平时背的相差甚远,感觉自己一年的付出没有回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自己的学习产生疑问,甚至对老师不信任,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也感到非常痛心的。而这些如果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循序渐进的一遍式教学,每一个教学课时完成少量的学习内容,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在课堂上也可采取“三三智慧课堂”的模式,复习课上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然后由老师讲解重点、挖深难点,最后精练,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也可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样给学生留出了自己的时间,让其充分消化和理解,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那么其结果必然会好很多。

  其次,每一个轮次有限的教学时间被各种各样的练习题所充斥,学生没有时间充分地认知和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老师们都知道要精讲精练,但同时又害怕学生不做大量的练习就不能很好的巩固基础知识,无奈的让学生陷入题海,多轮次教学的教学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又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被用来做题,结果对教学内容的阐释少之又少,最后只能期待通过解题和讲题来强化记忆和补充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在给学生讲评试题时会发现,多数试题总体质量不高,重复现象极其严重,甚至会出现有问题的题目,这样做无用功只能是害了学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学生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形成错误的认知,如果以后没有机会纠正,就会对高考产生严重影响。

  最后,新教材新课程需要的是学识渊博的、勇于接受挑战的、善于接受新知识的、广泛阅读的以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平时经常阅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历史素养的提高,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教育手段,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与本校及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如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同校或其他学校同仁的课,极参与县、市教育局组织的历史教研活动和各种业务培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但是在多轮次高三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深挖教材和更新知识的`压力,二轮三轮教学只是换了个角度但依然是在一遍遍的重复已讲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遍一遍的肤浅的教学中,完成了高三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沿用,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难以培养出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高三历史教学在低水平的.状态下循环往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考成绩乃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整个高三历史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理清线索,又想把基础知识讲深讲透,还想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现有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也是很紧张的。如果我们再把有限的时间分割成第一轮、第二轮……甚至更多,那么,每一轮的教学都是肤浅的,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解和思维都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消磨殆尽,学习只是一种苦役,完全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而且,本应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批判和质疑精神在浅尝辄止中也很难萌发,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三历史复习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察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对基本概念要挖深挖透,就要注重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上一个问题中已有所阐述,采用一步到位的复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最终目的是要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常说素质教育,很多人认为高三不可能是素质教育,只能是应试教育,上面提到的多轮次的教学方法正是应试教育的是实施。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想,只要我们的教学阐释细致到位和富于开放性、启发性,我们的设问能够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够带领每一个学生随着教学的展开不断的理解和思考相关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这就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学中,素质教育与学生的高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个问题做好做透呢?

  第一、深入阐释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地不留下认识理解上的死角和含混不清之处。

  例如必修一第3课提到“三省六部制”这个概念,多数学生只知道“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可是一做题还是会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解释的更深入一些就可避免,如这样解释:凡是军国大事,中书省各官员都得用本人名义提出主张,可以各执所见,中书省长官审核这些主张,再由门下省官员加以拨正,最后奏请皇帝裁决。尚书省是国家事务的执行机构,下设六部。如果这样讲,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白了三省工作程序,又印证了皇权的重要性。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在本课中提到“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这几个概念,但并没有对这几个概念做深入的解释,在很多练习题中则频繁出现这几个词,这时教师就要承担起弥补教材缺陷的职责。不仅要讲清几个概念,还要讲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如要告诉学生: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在雅尔塔体系下,两级对峙的表现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再如必修二教材在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时说到两点: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已经难以维系;重建战后世界秩序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机制。在解释背景时,教师应该基于历史事实向学生阐明这样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在金融和贸易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没有一个国际机构和国际性的金融贸易机制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结果导致危机的更趋严重的后果。正是有鉴于此,各国在一起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框架,不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断点或疑惑。

  第二、在教学中要将必修一二三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结合,建构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历史问题。

  如关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历史,必修一二三分别作了阐述,必修一先后叙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继而又叙述了春秋时期这些政治制度的崩坏,分封制的格局受到挑战;必修二讲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必修三叙述了通过军功的途径和教育、学术下移的途径,士这一阶层在政治舞台上日益充任主要的角色以及百家争鸣的出现。如何将教材上这样一系列史实整合成一个系统性的演变,进而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本质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而且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仅仅靠把这些现象简单地复述一遍让学生硬记下来是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的。也就是说,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系列史实中本质性的联系和转化。这一系列史实,在讲解时可以本着基本规律把事情讲清楚。经济决定政治思想,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随着小农经济经济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开始确立。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认知过程既是知识的深化,也是整体性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毫无疑问会帮助学生提高历史认识和形成整体性思维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图,以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在一堂一堂历史课中,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现象整合成一个宏观认知结构。正所谓把书读厚再读薄,厚积薄发,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图,可通过展览、评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过程总揽全局,思维和表述收放自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也才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3

  随着高考钟声的敲响,我高三的工作也结束了。回想这一年以来的教学工作,既有紧张也有激动,既有收获也有不足,为了吸取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特总结如下:

  高三复习我们按计划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搞强化,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从实践上看,这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始终是历史教学和考试中的重点。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的历史理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第一轮复习相当重要,不仅内容多而且任务重。就好比修房子,地基不打稳,房子随时有可能会坍塌。同时要帮助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概念。从史实现象中抽出共同点,抽出本质的'、必然的东西,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形成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区分历史概念,掌握其本质。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是复习课,很多学生认为就是在炒剩饭,不喜欢听老师分析,喜欢自己看书,这样效果并不好。

  光掌握基础知识还不行,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混乱且不清晰的,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大显身手,这无疑是有难度的。因此,第二轮专题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目的就是要深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常常是孤立的、零碎的,形不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很多学生都反映书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但一拿到试题就无从下手,感觉像一盘散沙。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4个方面: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3.注意知识的广度。4.注意知识的深度。只有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完全打破教科书原有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归类复习,而善于分类,找准角度,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则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们高三几位老师还特意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板块入手,下面又细化为各小专题,整理出来后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

  第三轮强化训练主要是做题,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试题,以提高他们的答题能力。每周星期三上午和星期五晚上都要做一套文综试卷。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反馈,在改卷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在评讲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部分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条理性不强,语言不够准确,导致技术性失分较多。我给学生归纳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认真审题,首先找准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方法,其次注意题目中限制项,全面领会题目考察意向。第二步,详列提纲。把思维的“火花”用比较短的语句写下来,也即记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提纲要条理清楚,简洁有序。第三步,规范答案。把提纲具体化,连贯起来,写成语言简洁明晰的答案。

  到了5月底的时候,天气也渐渐热了,学生们的情绪也起伏较大,每一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对他们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一时期我们老师更应该注意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方面,积极地帮助他们梳理一些心理障碍。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一年中,起起伏伏,有得有失。教书这条道路,育人这种职业,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动,我们任重而道远!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4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学生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一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生们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背、默历史这门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多的练习作业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

  不管历史的前景与命运如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随着高考大幕的落下,高三历史的教学工作也已告结束。回想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还有好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复习的策略

  高三历史复习分三轮,一轮复习教材,二轮通史,三轮综合,我想这和大多数学校都一样吧,只是我觉得一、二轮应该颠倒过来,甚至可以重点讲通史,不要一轮,只要通史和综合就可以了。

  2、 习题的运用

  今年复习我们对试题的运用,主要的11、12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感觉还不错,只是在时间点上觉得没安排好,高考题做的有点早了,如果安排在12月份以后就更好点了。

  3、 教材的运用

  在复习中仍以教材为基础,在知识点的上尽量拓深拓宽,以拓宽为主,注重概念的教学,这个做法应该不错,但高三的'教学工作太繁重了,史料教学无法展开,以致学生对许多概念不能很好的用史实认证,理解不足。

  4、 能力的培养

  高考越来越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能力,高三教学也向这个方向努力,高三一年,学生的能力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变能力仍然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不能主动去探究问题,可学生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精选一些文章,发给学生看或领着学生探究。当然高三这样做有点晚,最好是在高一、二就开始。

  5、 培养尖子生

  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我们的老师是很努力的,相较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不足,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兄弟学校学习,比如通榆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高三工作不是没有成绩,在这里如此的反思,是为了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更大的进步。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 15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下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正值学期之初,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期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05-30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11-17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荐03-21

高三历史月考反思10-12

2017高三历史教育教学总结03-08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集合03-06

2023年高三历史教学总结05-25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合集14篇)10-19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