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教学设计1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 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 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 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 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 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 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 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 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 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 作业 。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 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 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 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 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 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 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 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 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 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 (电脑) ↘
多媒体电脑 (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多媒体)↗
计算机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用途及优缺点。
(2)、了解三种图形在Excel中的创建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的把一张表格所要的数据转换到一张图上(三种图表)。
(2)、了解如何修改图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的思想,利他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自学)及其动手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如何正确创建所需的柱形图、折线图、饼图。
(二)、如何修改创建好的柱形图。
三、学生分析
(一)、学生具有爱动手,调皮、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对特殊事感兴趣的年龄特征。应该制定以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
(二)、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多面对基础比较低的学生。
四、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及复习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用到的调查表,图片、ppt等资料。
(一)、导入新课:
出示水缺乏的图片,然后列出全国各省缺水的现状图表,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培养节约用水及不污染水的习惯和防治水污染的思想)
(二)、出示表格:
①、出示表格“全国各省缺水统计表”和与之对应的柱形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进行归纳:“采用图表表示数据,可以让表格数据更形象,更直观。”
②、对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对比和练习(柱形图、折线图用于完成量。饼图用于百分比的比例。)
(三)在图表中演示如何把表格转换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1、如何转换为柱形图:
(1)单击“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对话框,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与合适的“子图表类型”(每一种子图表类型单击以后就会出现该种子图表名称)。
(2)选定好后单击“下一步”操作按钮,进行“图表源数据”的设置。解释系列产生在行或者列的含义,图表是用来分析数据的平面图,平面图由Y轴、X轴组成;数据由数据表的行标、列标、数值组成。产生行与列的区别在于比对的结果不同。产生行,是以行作为X轴形成图表,反之,是以列作为X轴形成图表。所形成的图表所显现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表选项”对标题等这些标签进行填写。
(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标位置的设置。
(5)单击完成按钮,制作好的表格就会出现在工作表中。
2、如何把表格数据转化为折线图和饼图。
与1的方法一样学生自己在底下进行操作与练习。
3、如何重新编辑与修改图表。
(1) 图表的大小改变。
(2) 改变图表类型。
(3) 数据系列的添加与删除
(4) 图表的移动与美化
4、学生自己根据演示内容进行自我练习。教师从旁协助,解决学生的问题。
5、发现学生问题并收集与整理,进行统一的讲解。
6、学生作业的提交及收集。
六、课堂小结
重新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
在Excel中制作一个“个人一周消费支出表”并把表格转化为饼图,柱形图,折线图三种表图。(提示支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支出,零食支出,学习用品的支出等。)希望同学们发挥想象,做好这次作业。
计算机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
本课的生词大体可分三类。一类如“电脑”“媒体”“多媒体”,课文中已经做了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就可基本理解。另一类如cd、vcd、卡拉ok,如果学生见过实物,也不用解释;对没见过实物的,教师告诉他们这些东西的功能、作用即可。还有一类是只要联系上下文思考,就可大体理解的,如“繁衍”“迅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做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二、带领学生参观多媒体设备,并请电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演示,以便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三、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把握本课介绍的几个要点。
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要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批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基本理解课文讲的几个要点。
2、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比如,读第二自然段,只要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确实,在一开始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人们是用它来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和“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不单单用于计算了”两句,就自然弄清了初期的电子计算机和今天被称为电脑的电子计算机的关系。再如,读第四、五自然段时,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等重点句,就弄清了在多媒体处理系统中,其他设备同电脑之间的关系。
二、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在跟同学们共同讨论、交流中深化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启发学生再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计算机是用来计算的机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和电脑是什么关系?对类似上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至于计算机能“神”到什么程度,在讨论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或选读《21世纪社会集锦》再想象一下计算机能“神”到什么程度。
三、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给远方的亲人发电子邮件;帮助老师做多媒体课件。
四、作业:
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电脑
发│
用来计算 展│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迅│ 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
猛↓ 听cd,看vcd,唱卡拉ok……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
教学反思:
教学《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我让学生小组自学,提出有难度又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计算机是用来计算的机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和电脑是什么关系?另外,针对文中的省略号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这样的引导、设计,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广度,如石击水,溅起一朵朵创新思维的浪花,使学生获得了超越教材的知识与能力,更体验到了“我能行!”的自信与快乐。
反思我们的教学,缺少的或许不是对教材的熟练与否,而是对教材的深挖掘、新发现、精设计,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新教材尊重个性化的学习,倡导多元化解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挖掘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奴隶式的“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计算机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关系?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多媒体?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四、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
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像电话能______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第四自然段)
抽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教师介绍引入: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效果怎样?
计算机教学设计5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是来源于互联网,五花八门的网页铺天盖地,而吸引用户的则是视觉效果出色、操作便捷的网页,所以网页设计尤为重要。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后,只能制作简单的页面,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深思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是笔者在长期中职网页设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愿和同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不端正,学习上应付了事,目的性不明确,这直接影响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课堂教学是中职生系统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有端庄的仪表、严谨的态度、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崇敬,起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课本知识,但不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是简单的说教。主要途径有:
(1)要求学生记笔记,首先做出示范,出示较好的范文,记住核心,简单明了,让学生尝到记好笔记的甜头,使学生养成会做笔记,会用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在学习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学生不同程度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后进生的作业着重于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可以比较简单一些,让他们有兴趣完成,而不是望而生畏。教师及时评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培养兴趣,循序渐进。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求更上一层楼,举一反三,发挥创造性。各得其所,使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3)培养读书习惯。教材是知识的精华,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捷径。读书就是引导学生读教材、想教材、用教材,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笔者积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并定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页给学生浏览学习,即席点评,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兴趣。
二、上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强大的推动力。
(一)实例展示,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于网页并不陌生,不过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迎接第一课。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困难的事,可以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网页的奇妙和精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网页页面。笔者上第一课时通常会先展示一些视觉效果好的富有创意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观看,并告诉学生这并不深奥,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也是能够办到的。此时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了,有些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开始跃跃欲试。教学的技巧是能放能收。这时要告诉学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今天只是万里长征才开始迈出第一步,要学好这门课,必须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才能成功。这样第一堂课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网页制作这门课产生很大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网页设计是学生今后学好后继课程的基础,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网页设计技术更新很快,只有真正把握网页设计的核心技术,并具备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网页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再更新,可设计的基础不会变。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学习的就是这样的基础。
(三)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训练。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的理论,实践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只靠手把手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不行。教师在第一堂课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认真听课,如何认真自学、如何动脑筋思考、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动手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制作网页不是听来看来的,而是在理论知识指导下练出来的。
三、教学方法探究
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过来又作用于理论教学。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如果自己成功制作一个网页都感到很兴奋,有莫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但往往有学生反映,上课能听得懂、看得懂,也能理解,但课后就忘了,更不要说以后的实践应用了。本课程教学中不少学生反映易学易懂也易忘。下面将探讨若干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分阶段模块化
在网页教学中应注重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设计了若干教学模块。以笔者授课为例,笔者通常将整个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分成四个阶段:
(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 MX;
(3)图像和多媒体应用;
(4)Javascript脚本语言应用。在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完成后,都要组织单元考核,实现分阶段达标之后,再进行综合练习和实践训练。
(二)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网页教学内容多,语法繁的现状,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将难理解、难记忆的概念和规则分解成一系列简单、有趣、递进而又互相联系的问题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学生有问有答,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向教师质疑。改变那种单调死板、照本宣科的传统教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将本堂课所涉及的新旧知识点集中成若干个小问题,在教授新课程前提出启发学生积极地去看书思考,去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提问题才会动脑筋,会动脑筋才会提问题。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思维更加活跃、知识更加巩固、记忆更加深刻。
(三)运用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实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机械静态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在教学中,笔者精心挑选实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操作技能,以案例带动知识点,从典型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典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任务,将任务分解到每次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常常采用互动方式,即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课堂上每介绍一个任务后,都要首先让学生上机去模仿着实现,然后再要求他们采用自己的解决方案来完成任务。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收效非常明显。
(四)注重实践环节
对网页设计课程来说,理论学习和上机要两手抓,两方面都要抓紧。实验课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照抄照搬,必须给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训练其实践能力;实践课要生动活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苦苦思索之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眼睛一亮,豁然开朗的乐趣。这样得来的记忆是久久难忘的。笔者在进行每一部分的教学的时候,都配有相应的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对于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集中提示、讲解、演示以增加学生的印象,并及时检查总结学生上机实践的完成情况。
计算机教学设计6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计算机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四、教学过程
1、作为开场白,回顾上次课的知识,即可以有话可说,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情绪的和思想集中的'缓冲;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五、时间分配
1、前次课的内容回顾(5分钟)
2、利用交互式问答形式进行计算机的物理和逻辑划分理论讲解(10分钟)
3、配合虚拟现实的模型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明细讲解:
主板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10-12分钟)
CPU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内存条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显示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网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其他外围设备的介绍,如:显示器(3-5分钟)、打印机(3-5分钟)、扫描仪(1-3分钟)、传真机(1-3分钟)
4、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模型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教会学生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方法(3分钟)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来点击各个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并让其自己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并通过虚拟产品应用的形式组装计算机,教师就负责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20-25分钟)
5、本次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5分钟)
计算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特点、过程和要求;
2、写一篇富有个性的自我简介;
3、设置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在文字中插入图片。
教学重点
1、设置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
2、在文字中插入图片;
教学难点
掌握在文字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利用计算机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保存、输出的过程,是七年级第一学期每一位同学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为了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利用WORD软件,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字。
三、新课
1、活动要求
①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富有个性的自我简介;
②设置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
③在文字中插入图片。
④图文混排,发挥想象和创意,设计和制作出漂亮的版面。
2、常用的操作方法
①用鼠标拖动的方法复制或移动文字,提高编辑效率;
②利用【格式刷】统一文字格式;就如同文字可以被复制一样,字体、字号、颜色、段落等格式也能够被复制,所使用的工具叫做“格式刷”。
③利用【查找】和【替换】快速修改文字;
⑤在【格式-字体】中设置文字格式;
⑥在【格式-段落】中设置段落格式;“首行缩进”:每个自然段前空两个字符。“行距”:每行文字之间的距离。
⑦图片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字中,或者从菜单导入;在菜单中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⑧图片插入后,与文字的环绕方式通常默认为“嵌入型”,可以进行更改;高级在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在“版式”中设置环绕方式,点“高级”会有更多的选项。
⑨调整图片大小,移动位置,把图片放置在合适的地方。
四、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
六、教师小结
在本节中我们了解了计算机文字处理的特点,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写作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现代化工具。
计算机教学设计9
目前,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设计已被人们熟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动画设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视觉化、形象化。因此,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专业的艺术修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动画设计过于重视技术的培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但对于有些学科,如若过分重视操作技术,则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少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缺失。
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发现美的能力,这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综合培养,缺一不可。
2.学生缺失专业的美术造型能力
大部分中职生选择专业比较盲目,因为没有美术基础,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高要求的美术造型能力会成为阻碍学生美术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好学生的美术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教育的目标发生改变。动画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职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动画设计实践能力的全面人才。
但是,在目前的中职学校当中,盲目跟风已经成为了教育活动中的一大陋习,为了使学生的名誉度得到提升,想尽一切方法与各专家、教授取得联系,使其到学校进行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但是,专家与教授的讲解以理念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没有明显的作用,还会造成学校资金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培养策略
创意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在大脑中自由存在的模式。没有好创意就没有好作品。在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学中,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已逐渐普及,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能化的教学环境,通过采用超文本、超媒体模式的信息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带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能动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智能化的教学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课堂内容安排课程,并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例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在活跃的气氛下增加师生交流,并逐渐渗透本课堂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Flash软件完成动画设计的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难度适中、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抓住思考问题的主线,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圣诞节的理解,设计一件有意义的动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作品的评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受益良多。
3.完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计算机设计软件,做好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对关键帧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利用Flash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利用3DMAX中作关键帧的动画制作,然后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软件之间的差异。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加深了解,领悟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不应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专家与教授身上,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联系相关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使其优秀员工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实践讨论,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兼任辅导教师。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学习更高效的动画设计方法。有一定动画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动画设计方向,了解社会对于动画的需求,在学习当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点。如此,可以为中职学校节约大量资金,使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一举两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教学形式。计算机动画设计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静则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学生的练习能力,计算设计教学就丧失了教学的意义。只练不讲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好讲练的有效结合,改善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的主旨,利用创意进行教学理论的优化与设计,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结构,建立和谐、自由的学习课堂,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
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
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
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时,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活动:用摄像头现场拍摄照片,然后立即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刚才用的这个计算机设备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摄像头
教师讲解:对,摄像头是计算机中一种很重要的输入设备,把我们平时见到的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输入到电脑中,像这样有用的设备,计算机中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板书),你们想不想学?
学生回答:想!
二、新授
1、出示教学目标:(请同学齐读)
知识目标:
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
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
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
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2、新授
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人们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没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部设备和辅助部件。我们先来介绍外部设备。
教师:下面我请同学们将你知道的外部设备给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请你自动把它分一下类,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学生: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给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键盘、鼠标、麦克风、摄像头等输出设备:将信息输出计算机的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音响、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师: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外设,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它相当于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同学们猜一下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在哪里呢?答案是主机箱里,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
教师:我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本第18到第20页,同时请同学们组织一下语言,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主机箱里你觉得很重要的的部件,并说出它重要的理由。教师讲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里,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接下来学生的顺序也许和教案的顺序不一样,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顺序而改变讲解的顺序)
学生:中央处理器(CPU)
教师补充:实物的样子:平时大家见到的是它外部的散热片和风扇,是因为它要高速运转,因此产热量也大,如果不加散热片和风扇的话,电脑一开机就当。但是它真实的样子是这样的(出示图片,有正面和反面的)它的表面是一张金属包的标牌,上面有CPU的型号、性能指标、产地等基本信息。标牌下面的才是真正的那张芯片,反过来,这么多密密麻麻的针脚是CPU和主板连接的部分,它们排列成正方形。但是为了区分方向,四个角上有一个角是缺一针的',并且在它相对应的标牌的那一面,也是有一个金色三角形的指示标识的。
(多媒体展示CPU的实物和图片)
内部组成: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它是一种封装好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的系统部件,具有运算、处理和控制的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功能:它的性能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这台计算机的性能的好与坏。他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是时钟频率,简称主频。用来表示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主频越高,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已超过2GHz。
品牌:常见的中央处理器的品牌有:AMD和Intel,在现在的市场上,AMD的运算速度更快一点,如果想要玩大游戏的时候不卡的话,最好选用AMD的CPU,只是它的价位稍高一点,Intel的CPU,现在发展的也不错。
安装时注意事项:CPU功能这么强大,但是它却是一个娇气的家伙,安装它的时候却需要小心再小心。下面请大家看一下一段视频,是如何安装CPU和它上面的风扇的。
教师点拨:现在常用的CPU一般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地区生产的,我国虽然有一些自主研发的处理器,但是从稳定性和运算速度上来说,还是差的很远,但是外国有关的技术封锁的很紧,中国人要用CPU就必须得买他们的产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在不远的将来为中国研发出高速高质的国产CPU。
教师提问:谁还能像刚才那位位同学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主机箱中,你认为的很重要的部件呢?学生:内存储器教师补充:
实物的样子:它是多个寄存芯片集成在一个线路板卡上,一般是绿色的,长条的,常被称为内存条。在内存条的下方,有一系列的表面镀金而且导电的触片,排列如手指状,被称为“金手指”,它是与主板进行连接的部分。为了区分方向,金手指的一端有一个缺口,没在正中间,同样,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也有相应的隔断,插错了方向是插不进去的,除非你使劲硬插,但是我强烈建议你不要这样做。
功能:它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单元。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暂时存放在这里,等待中央处理器的提取和处理。虽然硬盘也有储存资料的作用,但是他们俩的速度相当于是闪电侠和乌龟。但是很不幸的是,内存储器必须在供电的状态下才能保存资料,电源一拔,里面立刻空空如也。
容量:内存储器的容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性能。一般为512M到4G。扩大内存也可以通过增加内存条的数量或更换大容量内存条的方式实现。
使用注意事项:随着每日频繁的计算机启动和关闭,芯片不断被加热和冷却,慢慢地芯片会偏离出插槽。最终导致接触不好,产生内存错误。
品牌:现在一般好的内存条的品牌主要有金士顿、宇瞻、现代等。
教师归纳量知识点: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用B来表示,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B = 1024B,1MB= 1024KB,1GB = 1024MB。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你认为重要的部件呢?学生回答:外存储器,教师补充:它是长这个样子的。(出示图片)
主要用于长期存放信息的存储器,它的存储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消失,存取速度比内存慢的多,常见的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
硬盘容量常用GB表示,现在一般的硬盘通常在几百G以上。
它不能直接和主板进行连接,必须通过电源线和数据线和主板进行连接。因此也是早成它存取信息速度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教师归纳:输入设备、CPU(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
(注意:在讲解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一一展示实物,并用大家熟悉的称谓、型号来讲,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相似与不同。比较我们国家的硬件生产发展与国外的差异,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提问:你绝对不会看漏一样东西,因为装在主机底部的就是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就是电脑里最大的零件。
学生:主板
教师:老师可最喜欢它了。因为它为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各种功能卡(如声卡、显卡、网卡等)提供插槽,为各种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提供接口。
(出示图片,详解各接口的连接设备,尤其要点明各接口的颜色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实行三包四包五包政策,可以实现显卡声卡网卡等一系列的功能。插在它上面或周边的零部件,都是由CPU控制的。简单的说,主板就是CPU与各零部件的沟通的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教师问:大家看的显示器和投影仪输出出来的图像很好看,其实是一个零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那就是显卡。
显卡,看名字也就知道了它的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它的名字是显示适配器,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一般集成在主板上,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比如看3D的画面或影片,或者处理一些图片或照片,你就可以购买一个独立的显卡,安装在主板的插槽中。
教师问:人们看到的是显示器输出出来的信息,那么人们听到的信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音箱播放出来的,教师点拨:对,音箱播放的也是计算机发出来的声音,但是音箱还有耳机只能播放声波那样的模拟信号,计算机发出来的只能是数字信号,是主板上的一个零部件实现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你知道是哪个零部件吗
学生回答:声卡
教师点拨:对,就是声卡。它是专门处理音频信号的接口电路板卡,可以连接话筒、音箱、耳机等设备。
教师讲授兼小总结:请同学看一下书第21页信息岛内容,结合大屏幕的图,用三分钟的时间,试着分析一下,这些输入输出接口都是连接哪些外部设备的?三分钟时间到的时候,可就不许看书了(给学生一点紧迫感和压力感,以促使学生的学习)
教师学生互动:反复指认,反复记忆(提示学生,往往电脑上的插口的颜色也是为了提醒使用者不要差错,比如键盘的紫色插头、鼠标的蓝色插头耳机的红色插头和绿色插头)
小活动:教师:那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需要大家的帮助了,你能帮我一下吗?教师:现在,咱们七年级综合办公室的老师们要用电脑来备课,我从电脑城买了一套设备回来了,(将各个设备一一展示,并加强学生对设备的认识)谁能帮我组装一下,使它们能正常使用。每五个人一组,可以互相商量,限时一分钟。
学生:现场演示
教师:没到前面来的同学不要失望,这个主板留在教室里让你们看一天,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下课后可以互相交流。
3、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这么多重要的零部件,对电脑有了一个最简单的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电脑的硬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啊?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主
机:中央处理器(CPU)、外存储器(硬盘、U盘、光盘等)
内存储器、显卡、声卡等
4、当堂练习:
课后小记:
我认为我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情景引入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个就是在能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产生获取新知,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一种“学海无涯乐作舟“中无形提升了信息素养。
计算机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学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将知识化作能力,本课安排有关计算机二进制、字符和汉字编码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感受、理解而内化为能力,从而对计算机有更理性的认识。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对二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各种数制的特点和转换方法,同时更进一步深入内部,借助工具软件查看计算机内部的编码,了解ASCII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外码。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有汉字输入的基础,同事对“计算器”、“浏览器”等软件有一定的应用基础,能借助这些工具开展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进位计数制的一般特点;
(2)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
(3)了解字符的ASCII码的编码和特点;
(4)了解汉字的内码和外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数制转换培养计算思维,理解计算机信息表达原理;
(2)能准确地从网络中归纳和提取有效信息,懂得利用工具软件辅助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的一些原理性知识,让学生在感叹计算机“聪明”的同时明白到是人类赋予了计算机神奇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科学认知态度,体验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
(二)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思维,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用于生活,实现从技术到技巧到技能的成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
2、二进制与十六进制、十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3、字符的ASCII码编写特点;
4、汉字内码与字符ASCII的编写特点;
5、利用“计算器”、代码查看器等软件辅助学习
难点:
1、各种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理;
2、通过手工造词理解汉字外码。
四、教学策略
从教学发展性理念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现代教学思想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务求实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
教学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以任务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运用:情景激趣、任务驱动、操作演示。
2、学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媒体选择
1、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教室
2、软件资源——课件、自测题和网络教室软件
3、学习资源——课本、科普视频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前准备
1、分发学习资源
2、督促学生检查任务单,检查机器状况
课前准备
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入新课
问: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如何换算?
播放视频“计算机中的存储单位”
思考:
计算机能收集、存储、处理、传播海量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呢
各种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数的形式表示的,而计算机中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
思考并回答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同时,引出本节课内容。
新课探究
一、二进制数
1、各种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数的形式表示的,而计算机中的数都是二进制数。什么是二进制数?举例生活中各种进位记数制的例子。
2、二进制数的特点及运算方法
3、演示如何用“计算器”进行二进制加法运算
学习相关概念与理论知识。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进位计数制的一般特点。掌握二进制特点。
自主探究
二、十六进制数、数制转换
观看科普视频,了解十六进制数,以及各种数制互相转换的相关知识
完成任务1:数制转换
(20xx)10 =( )2 =( )16
(10)10 =( )2 =( )16
计算:
提示:可以用计算器
自主观看视频,思考总结
了解十六进制数的特点,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懂得利用工具辅助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新课探究
三、文字编码
计算机的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编码后再以数据的形式存储的,文字在计算机内如何编码?
用代码查看器查看文件“西岸庆云洞”
1、ASCII码
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即ASCII码,国际上通用的ASCII码是7位码,一个字节为8位二进制。
播放科普视频
2、汉字内码
我国采用的汉字编码标准是《中文编码字符集》GB1830—20xx在线查询汉字内码
3、汉字外码
谈谈你所了解的汉字输入方法学习相关概念与理论知识。
通过思考对比更进一步理解汉字编码与ASCII码了解字符ASCII码的编码特点。
了解汉字的内码与外码。
自主探究
四、完成任务
必做题:
1、根据教师资源,查阅ASCII码表,找出数字“7”的ASCII码是多少,并计算在计算中存储的二进制数是。
2、在线查询自己的名字,看它们的汉字内码是什么。
选做:
3、手工造字
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进一步理解ASCII码和汉字内码,以及数制转换。
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手工造词理解汉字外码。
总结反馈
五、总结反馈
课堂四问:
我学习了什么?
我关注了什么?
我做到了什么?
我还想干什么?
任务三:完成课堂自测题
回顾本课内容
做练习
通过回顾总结,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练习及时巩固本课重点。
小结拓展
六、本课小结:
(一)本课知识点小结
(二)知识拓展
二维码是一种怎样的编码?它又是怎么表达信息的呢?从网上找一个二维码生成器,生成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体验一下。
回顾思考
以思维导读的形式小结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八、教学评价
九、教学反思
优点:
改进:
计算机教学设计12
【课标要求】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程序实例引入,理解程序是什么;
(2)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 (3)熟悉VB编程环境。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程序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升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 (2)进一步深化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养成健康、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相对比较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又担心程序设计的技术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全认识计算机编程,但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学习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本节共分3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编辑执行一段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和作用,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工作的基本机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讲授新知→交流评价→课堂总结→实践拓展”这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环境】计算机房。
【教学过程】略。
计算机教学设计13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奠定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
问题情境可用于新授课,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而且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分析——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在选择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教条、僵化、语录式的材料,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应选择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素材。
2.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创设问题情境,沟通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问题情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就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学习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等等。
2.1要做到教学结构的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集中到教学的关键点上,以此关键点为中心,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以上这些“问题链”,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又打通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整个课堂教学既能突破关键点,又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严谨性、整体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2要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力求让学生能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悟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切忌设计出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境”过难、过高、过繁的情境会使学生对“情境”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同时,还要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思维的激活程度,在导入、新授、讨论、总结和练习等诸环节中有机地进行创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兴趣,选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的时机,有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3.2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计算机教学设计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
(2)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我们的世界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计算机是当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今天老师将带你走进计算机的世界。
计算机教学设计15
一、指导思想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硬件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地位,在计算机专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针对我校学生普遍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务实基础。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在课程安排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结合的方法。能事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实践。能快速对硬件熟练,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习对计算机有一定掌握,迅速学会计算机维护与装机。
二、学生分析:
计算机硬件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它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很强,学生的两极分化也就更加明显.在教学中,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C层,学生计算机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每个层次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能够解决简单的计算机故障和装机,使知识面点的阐述与学生的学习均有很强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强大的教学方法与实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2)独立进行装机 (3)独立解决计算机故障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计算机,首先由教师展示操作,确定教学主题并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判断力、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3)通过一些不同的机型,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学的会,才会有兴趣,才会刻苦学习。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通常有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强大的动力去进行自我提升。针对学生对操作课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一方面通过案例详细的介绍知识点,注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提供了大量的项目,加大了学生的训练力度,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自己政治业务素质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3、参加教学活动研究方面
4、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计算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11-02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05-12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精选11篇)03-28
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计范例10-07
计算机教学总结05-17
教学设计02-11
《太阳》教学设计及点评太阳的教学设计11-05
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报告03-30
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的探讨03-30
单词教学教学设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