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4 16:48: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号、课文的顺序,感受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评价得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出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⑴谁来读一读。

  ⑵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

  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⑵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

  ⑶小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⑷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从哪里看出来我的高兴与自豪?

  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等啊等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

  4、引读:

  父亲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问:……

  母亲连忙上前说道:……

  父亲说:……

  我把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爸爸看完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我希望表扬,期待表扬,而父亲却说:……

  这时我的眼睛……

  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5、出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指名读──评:你感受到“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写出我的悲痛。

  指名读──齐读。

  6、这时候的我心情糟糕透了,这时的我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吗?

  什么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评价也是一种爱?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还有吗?

  7、出示: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更好些,为什么?

  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过程。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齐读。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现在让我成了一名电影的剧作家,写了许多电影名著,成了美国电影界的名人。

  四、再读课文,联系实际

  1、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2、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老师表扬、鼓励,批评过的故事,讲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 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 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 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黑板上写了两句话,谁愿意读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说并试读)板书“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请同学们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语文书101面。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已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哪几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了有名的作家。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可见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那么对于自己在预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

  三、品读“童年的故事”

  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故事”!和作者一道来分享他童年的喜怒哀乐好吗?(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4自然段(童年的故事),边读边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2)、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3)、画出有关描写母亲、父亲及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母亲一念完……”)(板书:母亲) 请女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母亲特别开心,赞美我的诗精彩极了)你能读出母亲兴奋地赞美我的语气来吗?(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表现怎样?(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腼腆”是什么意思?“得意扬扬”又是什么意思?)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请男同学读读这句话: )(板书:父亲)

  (4)、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对我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竟截然相反,为此还发生了争吵,有关作者父母争吵的这部分对话我想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读。(指名读对话)

  (7)、听了父母的争吵,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伤心、难过、没面子……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学学这种写法好吗?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续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名口述)

  (1)听到“营训”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回的生日蛋糕,我——————————————。

  (3)等了半天,他还没来,我————————————————。

  四、研读“后来的认识”

  1、同学们,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读课文15-17自然段(即后来的认识这部分)。(出示灯片:自学要求)

  认真自读课文15-17自然段,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

  (1)、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说)

  (1)、母亲赞扬他只是想鼓励他,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板书:热情鼓励)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板书:严格要求)

  请 女同学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母亲的鼓励,我才热爱上了写作;也是因为有父亲的警告,我才能从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了一名作家。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段,好好体会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待会儿我要请同学说。(学生齐读)

  指名说: (随机出示句子点拨理解:)

  出示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幸运”?作者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说)

  我们应带着什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男同学读读)

  文中“两种声音”指的是哪两种声音?“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为什么?

  (指名说:“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3)、同学们试想: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指名说)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出示灯片)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师:是呀!同学们,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童年所受的教育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出示灯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⑴ 自读,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⑶ 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⑷ 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2、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⑴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⑵ 质疑、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⑶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

  (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

  (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⑴ 谈感受。

  ⑵ 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二、新授

  师: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请同学们翻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接着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读本课生字,读生字、找难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

  4、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可以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

  3、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4、交流:

  “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师板书:

  “兴奋”。

  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

  (指名学生读。)

  指导:

  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

  三、小结

  慈祥的爱河严厉的爱都是一种爱的体现,你习惯那一种,我们下一课来探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总结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理解运用,朗读的训练,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不足:

  1、引导学生的质疑不够。

  2、设计的问题还可以再整合,使问题更精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和理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文中重要部分的朗读处理,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自主,积极地读书,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就采用分角色读,讲故事读,表演朗读等方式,虽然学生的表达水平不高,读得……

  二、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4段。

  2、有没有哪个小组跟他们不同的方式。

  3、从这件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得意、沉重

  4、那以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5、小组交流: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全班交流(结合生活实际):

  指名交流:

  出示第16段“一个作家……提高”指名读。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这段话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人的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警告的力量,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人生很可能丧失信心,停而不前,而缺少后者,人生就可能骄傲自满误入歧途。

  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精彩极了”可能会怎样?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糟糕透了”呢?

  让我们用朗读来细细地体会这份深深的爱,自己读读。

  齐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比较深的`?

  出示第17段。

  “两股风”指什么?

  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虽然有点矛盾,有些极端,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母亲之爱是怎样的,和蔼的,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给作者信心和力量;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告性的,帮助作者修正前进的方向,提出努力的目标。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刮倒”你有什么见解?

  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什么样的爱?

  让我们用读来体会这份至真至纯的爱,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指板书,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

  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要以这样训练下来,他们一定会进步的。

  2、那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爱?

  说说你们的理由 辩一辩。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 沉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7-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03-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03-16

2015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3-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20篇)02-2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5篇)06-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教学设计12-0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公开课教案04-01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1-1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号、课文的顺序,感受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评价得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出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⑴谁来读一读。

  ⑵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

  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⑵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

  ⑶小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⑷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从哪里看出来我的高兴与自豪?

  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等啊等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

  4、引读:

  父亲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问:……

  母亲连忙上前说道:……

  父亲说:……

  我把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爸爸看完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我希望表扬,期待表扬,而父亲却说:……

  这时我的眼睛……

  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5、出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指名读──评:你感受到“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写出我的悲痛。

  指名读──齐读。

  6、这时候的我心情糟糕透了,这时的我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吗?

  什么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评价也是一种爱?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还有吗?

  7、出示: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更好些,为什么?

  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过程。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齐读。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现在让我成了一名电影的剧作家,写了许多电影名著,成了美国电影界的名人。

  四、再读课文,联系实际

  1、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2、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老师表扬、鼓励,批评过的故事,讲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 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 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 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黑板上写了两句话,谁愿意读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说并试读)板书“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请同学们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语文书101面。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已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哪几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了有名的作家。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可见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那么对于自己在预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

  三、品读“童年的故事”

  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故事”!和作者一道来分享他童年的喜怒哀乐好吗?(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4自然段(童年的故事),边读边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2)、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3)、画出有关描写母亲、父亲及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母亲一念完……”)(板书:母亲) 请女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母亲特别开心,赞美我的诗精彩极了)你能读出母亲兴奋地赞美我的语气来吗?(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表现怎样?(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腼腆”是什么意思?“得意扬扬”又是什么意思?)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请男同学读读这句话: )(板书:父亲)

  (4)、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对我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竟截然相反,为此还发生了争吵,有关作者父母争吵的这部分对话我想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读。(指名读对话)

  (7)、听了父母的争吵,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伤心、难过、没面子……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学学这种写法好吗?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续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名口述)

  (1)听到“营训”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回的生日蛋糕,我——————————————。

  (3)等了半天,他还没来,我————————————————。

  四、研读“后来的认识”

  1、同学们,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读课文15-17自然段(即后来的认识这部分)。(出示灯片:自学要求)

  认真自读课文15-17自然段,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

  (1)、对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说)

  (1)、母亲赞扬他只是想鼓励他,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板书:热情鼓励)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板书:严格要求)

  请 女同学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母亲的鼓励,我才热爱上了写作;也是因为有父亲的警告,我才能从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了一名作家。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段,好好体会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待会儿我要请同学说。(学生齐读)

  指名说: (随机出示句子点拨理解:)

  出示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幸运”?作者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说)

  我们应带着什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男同学读读)

  文中“两种声音”指的是哪两种声音?“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她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为什么?

  (指名说:“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3)、同学们试想: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指名说)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出示灯片)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师:是呀!同学们,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童年所受的教育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出示灯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⑴ 自读,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⑶ 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⑷ 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2、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⑴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⑵ 质疑、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⑶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

  (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

  (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⑴ 谈感受。

  ⑵ 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二、新授

  师: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请同学们翻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接着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读本课生字,读生字、找难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

  4、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可以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

  3、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4、交流:

  “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师板书:

  “兴奋”。

  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

  (指名学生读。)

  指导:

  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

  三、小结

  慈祥的爱河严厉的爱都是一种爱的体现,你习惯那一种,我们下一课来探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总结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理解运用,朗读的训练,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不足:

  1、引导学生的质疑不够。

  2、设计的问题还可以再整合,使问题更精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和理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文中重要部分的朗读处理,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自主,积极地读书,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就采用分角色读,讲故事读,表演朗读等方式,虽然学生的表达水平不高,读得……

  二、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4段。

  2、有没有哪个小组跟他们不同的方式。

  3、从这件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得意、沉重

  4、那以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5、小组交流: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全班交流(结合生活实际):

  指名交流:

  出示第16段“一个作家……提高”指名读。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这段话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人的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警告的力量,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人生很可能丧失信心,停而不前,而缺少后者,人生就可能骄傲自满误入歧途。

  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精彩极了”可能会怎样?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糟糕透了”呢?

  让我们用朗读来细细地体会这份深深的爱,自己读读。

  齐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比较深的`?

  出示第17段。

  “两股风”指什么?

  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虽然有点矛盾,有些极端,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母亲之爱是怎样的,和蔼的,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给作者信心和力量;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告性的,帮助作者修正前进的方向,提出努力的目标。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刮倒”你有什么见解?

  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什么样的爱?

  让我们用读来体会这份至真至纯的爱,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指板书,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

  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要以这样训练下来,他们一定会进步的。

  2、那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爱?

  说说你们的理由 辩一辩。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 沉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