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2 07:12: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设计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一、学习“我会填”

  1.投影出示四组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四组词语的特点。

  ABB式: 汗涔涔火辣辣AABC式:滔滔不绝彬彬有礼

  ABCC式:众目暌暌饥肠辘辘AABB式:踉踉跄跄瑟瑟缩缩

  3.学生根据每组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学习“我学会”

  1.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我们将阅读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给短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4)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盲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短文讲述了一位盲人琴师在一位长者的指引下,平心静气地生活,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终于明白了人生真谛的故事。

  三、学习“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注意读准字音。

  2.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则名人名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4.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制成书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大舞台。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了解现在的自己吗?你设想过未来的自己吗?今天,让我们心情展现自我的风彩吧!

  二、展现自我风采

  1.交流自己选用的'图片、照片、影像资料。

  2.展示个人作品,举办个人作品展。

  三、举行演讲比赛

  以“未来的我”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赛。

  1.投影出示演讲的“金钥匙”

  (1)围绕一个主题;

  (2)抓准几个方面;

  (3)列举有力事例

  (4)组织通顺语言;

  (5)表达有声有色

  2.自主准备。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我”。

  (2)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3.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4.演讲比赛。

  5.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了解蒲松龄短篇小说的一般特点。指导学生联系《促织》的具体内容,抓住作者篇末的评论,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掌握古汉语的学习规律,进行文言句译的训练。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课时

  2.课型:教读训练型

  三、预习要求

  疏通词句,通读课文,熟悉内容情节,思考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对已掌握的文言词句知识再作一次较系统的整理。明确文言句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蓝图

  《促织》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可读性很强。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特色。作为文言短篇小说,同时应通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尤其是疏通文言词句和文言直译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可安排如下三个环节:

  1.教读——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特点上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促织》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①题材的现实性

  借用狐鬼故事,生动而曲折地反映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蒲松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独特之处。《促织》也不例外,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故事,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官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同情。由于清初文网严酷,蒲松龄出于全身远祸的考虑,故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谈狐说鬼曲折地敷演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自有它特殊的功能和艺术效果,《促织》从明清之际现实中撷取的题材直接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认识封建剥削制度罪恶的生动教材。至于小说所采用的借古喻今、以小见大的写法,也是值得我们认真体味的。

  ②主题的深刻性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最典型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主人公成名不是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农民,而是“为人迂讷”“操童子业,久不售”的穷书生。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成名在经济上、肉体上、精神上所受的摧残,一介穷书生尚且如此,劳动人民的遭遇就更可想而知了。文中写的成名由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魂化促织而轻捷善斗两个片断是作者所幻想的带有神话色彩的离奇情节,在它背后包含着人民辛酸的血泪。它向读者昭示,荒淫贪虐的封建统治者是造成成名一家悲剧的根源。小说的结局是成名由穷变富,这种“喜”,非但不能改变作品的'基调,反而加浓了小说的悲剧气氛,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永恒的怀疑与否定。

  ③情节的曲折性

  《促织》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波澜迭起,一波三折,这一特色在《促织》中体现得很充分。就以促织的觅而得、得而失、失而复得的全过程而论,情节就相当曲折。至于写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更是突出他被征促织弄得心力憔悴。《促织》富有艺术魅力的情节,吸引着读者关注主人公的命运,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尤其值得我们赞赏的是,《促织》的故事情节能紧紧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既曲折生动,又结构严谨;更是服务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突现。

  当然我们在肯定《促织》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古代优秀作品的局限性。例如篇末的议论,就宣扬了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此,我们应根据批判继承的原则,不要受作者观点的局限。

  2.疏通——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疏通上

  ①古今异义。如“两股间脓血流离”中的“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儿涕而去”中的“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是”:古义这(代词);今义判断词。“信夫”中的“信”:古义确实;今义书信。

  ②一词多义。如“杖至百”与“乃强起扶杖”中的“杖”:前者为动词,解释“杖责”;后者为名词,解释“拐杖”。“举家庆贺”和“手裁举”中“举”:前者解释“全”;后者解释“举起”。“成顾蟋蟀笼虚”和“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前者解释“看”;后者解释“但是”。

  ③通假字。如:直—值;而—尔;被—披;裁—才;翼—翌。

  ④动词的特殊用法。属意动用法的如:“成然之”中的“然”:“成以其小, 劣之”中的“劣”。属使动用法的如:“昂其直”中的“昂”:“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

  ⑤其他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名词作动词的有:“细疏其能”中的“疏”:“仙有鸡犬”中的“仙”。形容词作动词的有“欲媚上官”中的“媚”:“近抚之”中的“近”。名词用作状语的有“得佳者笼养之”中的“笼”。

  ⑥各类倒装句式。如谓语前置句(例:“问者?香于鼎”:“覆之以掌”);宾语后置句(例:“村中少年好事者”)

  ⑦各类省略句。如“( )遽扑之,( )入 ( ) 石穴中。( )掭以尖草,( )不出;( )以筒水灌之,( )始出,( )极俊健。( )逐( )而得之”。(这一语段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省略等现象。)

  以上仅是举些大概,此外文中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被动句式、各类文言固定句式都可找到大量实例,进行归类、疏通。

  3.训练——重点放在文言句译的训练上

  文言句译要求做到三点:①必须忠实于原文。即译文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没有错误。因此要避免胖译(随便增加意思)、漏译、误译等毛病。②译文要明白通顺,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直接按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但有的文言语句,如果直译,意思反而不明确,语句反而不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意译,也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译写,千万不要硬译。③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古今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翻译时词序排列往往要作调整,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这里所讲的是文言句译的一般原则,而《促织》一文的文言句译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作好省略句的翻译。《促织》中的文言省略句较多,句译时应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且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和过渡。②准确作好前置或倒装句的翻译,译文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对词句顺序予以调整。③凡出现古地名、年号、职官、器物的词语,一般可予保留,不必翻译,但必须明了它的意思,必要时可用括号作解释。

  [说明]

  与初中同学不同的是,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尤其是学习像《促织》那样的古代优秀作品,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的读通读懂,还得在提高赏析能力上下功夫。这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特点,教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段方面去理解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这一指导思想是值得肯定的。这份教学设计还非常重视学生文言词句疏通和文言句译的训练,整篇课文的教学注重读练结合,这是非常合乎文言文学习的认知规律的。这份教学设计体现了“客观把握,细部着手”的教学方略。

语文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识字卡片。

  3、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资料,如门票、导游图、景区风景图片。

  4、竞赛评比用的小红花。

  5、秋游活动计划表。

  【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

  1、谈话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喜庆的季节。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了火红的衣裳,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学了这组教材,我们真想出去秋游,走进秋天,感受秋天,我们还想为秋天的图画再描上几笔呢!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

  2、商量计划:

  ⑴ 分组商量秋游活动计划。

  全班讨论“到哪儿去秋游”。

  根据不同意见分组,意见相同的组成小组。

  各组根据《秋游活动计划表》的内容,商量制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到学校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发通知……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绘画、日记、河边的鹅卵石、山上的野花……

  ⑵ 推举小组发言代表。

  提名推荐或自荐小组发言代表。

  推荐人说说推荐理由。

  根据推荐理由商量决定小组发言代表。

  3、讨论决定:

  ⑴ 各组代表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及教师可对其进行质疑。

  ⑵ 各组之间充分讨论每个计划的长处与短处(教师作为学习伙伴之一参与讨论)。

  ⑶ 全班表决通过最佳秋游计划。

  ⑷ 分组讨论完善已通过的秋游计划。

  ⑸ 各组填写秋游计划表(可大家说,一个人填写)。

  二、展示台

  1、总结式导入:

  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到野外寻找了秋天的足迹,欣赏了秋天的风光。秋天就像一位朋友,带给我们许多知识和美的.享受。有四位小朋友办了一个“秋天”的展览,请大家欣赏。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

  2、课件展示:“我们的作品”。学生评论。

  3、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把眼中的秋天展示出来,布置出一间秋天的教室。

  4、开一个“秋天来到我们班”的展览会。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语文教学设计6

  一、激趣导入

  春节快到了,很多名人、朋友给大家寄来了贺卡,大家想看看?

  二、活动过程

  1、王羲之的贺卡。

  第一张贺卡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寄来的,他想送给班上字写得均匀、美观又正确的同学。大家快行动吧!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2)引导观察,并说说“秃宝盖”,光秃秃;“宝盖头”,帽儿尖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并练写。

  (4)展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2、福尔摩斯的'贺卡。

  接下来这张贺卡是英国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寄来的,他想送给班上善于观察、积极动脑的同学。大伙儿加油呀!

  (1)学生自读,并说出对这些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组词,发现规律,并能辨析各组中两个词的异同。

  (3)鼓励学生列举其他类似的近义词。

  (4)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用“对号令”的形式加以巩固练习。

  (如:“寻找”对“搜索”)

  3、巴金的贺卡。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他把秘诀写在贺卡上了,完成下面的句子训练,你就能看到。

  (1)出示例句,让学生读一读。

  (2)去掉“不得不”“不由得”,让学生再读句子。

  (3)说说哪种更好,体会“不得不”“不由得”在句子中起到的作用。

  (4)能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愿意不变?

  他俩只好回到了家乡。

  那些强壮的水手,不禁在船长坚定的信念面前折服了。

  (5)依照例句,用“不得不”“不由得”分别说一句话。

  4、智慧老人的贺卡。

  智慧老人也给我们送来了祝福,他想说的话都藏在下面的名言警句中了,你能读明白?

  (1)出示“读读背背”中的名言警句,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些名言警句,读的时候要注意句中的停顿。

  (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的?

  (3)你还知道哪些名言?

  5、平安小天使的贺卡

  最后,平安小天使的贺卡上写着:“遇到险情不要哭,沉着机智去对付。平日多学自救法,知识就是护身符。”

  (1)同学们,你们看到、听到或经历过哪些危险时刻?都是怎么解决的?

  (2)你想到哪里去找“护身符”?

  (3)学生朗读自编歌谣。

  (4)展示自制“护身符”,师生评议。

  三、活动总结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走近“天堂”

  1、师板书“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3、是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4、师补充课题,简介作者巴金。生读题。

  5、读了这个课题,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

  走进“天堂”

  过渡:带着你的这些疑惑,让我们走进“天堂”。

  2、把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给你的同桌提个醒。

  3、反馈: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你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研读体悟

  品味“天堂”

  1、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大榕树的高大和美,感受到鸟儿的快活和欢腾,你是具体从哪些句子中品味到的.?把这样的句子去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再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去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把你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四、引导实践

  创造“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办点实事,为动物们,更为我们人类创造一个“天堂”吧!

语文教学设计8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

  师:(小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人人都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世界将会对美好。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爱心的价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

  友谊像……

  友谊像……

  友谊像……

  生1: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

  生2: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生3:友谊像清泉,滋润心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教学反思:

  一、 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白皑皑”等词语,积累谚语。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办法。

  (3)阅读短文《风雪大青山》。

  (4)语文生活:搜集英雄人物的资料,举办“英雄在我心中”主题故事会。

  (5)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

  (6)学写毛笔字“放”“欣”“般”。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及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演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斗志。

  重难点、关键

  1、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在这一次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能够根据习作的要求正确选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文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练习写下列字,教师巡视辅导:

  躯逆释悬腾继砸碎

  7、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导;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英雄呢?

  2、教师启发:他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组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形象,他们为了革命可以牺牲自己,他们对革命充满信心,他们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甘受清苦,愿把牢底坐穿。课文是怎样塑造这些英雄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金钥匙”。

  4、指名反馈:课文是怎样塑造这些英雄的形象的?

  5、教师结合本组课文进行分析,将这些方法具体化。

  6、教师小结:灵活运用上述三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定能使你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突出。特别是第二种方法,这是写人的习作中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法。

  三、读谚语

  1、指名回顾:什么是谚语?

  2、教师导: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河北的几则农业谚语。

  3、学生自由读谚语。

  4、全班一起读一读。

  5、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谚语,你们了解了哪些农业知识或规律?

  6、教师小结:中国的农民可真不简单,简短的话语就给我们道出了一则则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大家课后了可以搜集一下家乡的农业谚语或是其他方面的谚语。

  7、再读,熟读成诵。

  四、自主阅读

  1、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大青山在哪吗?

  (2)教师介绍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3)教师导读:这篇短文《风雪大青山》写的就是当年战士们为躲避敌寇的进攻,冒着风雪转移的情景。

  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读准、读通短文。

  (2)认真阅读课文第四到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写出风雪的发展过程的。

  (3)画出描写风雪凶猛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反馈。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短文中所描述的场面只是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中国涌现出无数革命英雄,他们用生命的乐章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搜集英雄人物的资料以及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语文生活:搜集英雄人物的资料,办“英雄在我心中”主题故事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搜集资料

  活动指导:

  1、选择自己印象深且深受感动、启发的英雄人物。

  2、确定对象后,广泛地搜集资料。

  3、选择一个能够反应人物主要品质的典型事迹。

  二、学生小组内交流

  三、指导讲故事

  1、讲时口齿清楚,带有表情。

  2、注意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3、尽可能入情入境,

  四、学生讲故事

  五、布置作业

  把你喜欢的英雄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

  1、教师导:同学们,从同学们的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令人敬佩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身边的令我们敬佩的人。

  2、指名说说怎样的人令人敬佩。

  二、启发谈话,积累素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已见。

  1、你最敬佩谁?

  2、为什么敬佩他,举一个事例来说明。

  三、指导写作

  1、选材典型,抓住重点具体写。

  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必须在事例上多下功夫。选材必须典型并能以小见大,力求新颖。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呢?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待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本文的重点部分当然是最能够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部分。

  2、恰当地运用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回忆“金钥匙”中介绍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师重点介绍刻画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方法。

  3、注意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写毛笔字“放、欣、般”,并掌握相关的书写要点。

  教具准备

  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1、教师出示“放、欣、般”,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二、读帖,掌握书写要点

  1、教师出示各字的书写要点口诀,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结合口诀读帖。

  3、教师示范书写,一边写一边讲解要点。

  (1)“放”:方字略斜,短撇靠横,横起撇尾,撇起横左,捺起撇尖。

  (2)“欣”:斤字长正,短撇靠横,横钩起撇尾,撇起接点下,捺起撇腰上。

  (3)“般”:舟字窄长,竖撇靠左,横折弯较短,横撇折弯下,捺交撇中。

  三、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适当强调

  四、学生写字,教师个别指导

  五、集体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

  2、了解字的偏旁归类,会读词语。

  3、读句说句,读背古诗。

  【教学重点】

  学会辨字音,形近字比较,偏旁归类。

  【教学难点】

  形近字比较

  【教具准备】

  课件

  【设计特色】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过程设计】

  一、复习要求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二、复习指导

  1、“我会连”,教学时可让学生自行观察,讨论本题的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 并总结:要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舌边音。

  2、“读读比比”,是比较形近字。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一组一组地进行字的音形义的比较,其中需突出字形比较。

  3、“我会连”,要求把带“ z zh c ch ”的 字分别找出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再以小小火车开起来。你的火车开到哪?我的火车开到这的形式进行。

  4、“我会读”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的练习。先每个学生自己读,一时记不起来的'字可以查生字表(一),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

  5、“读读说说”,教师可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器官的三行词语。

  6、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谈新发现,把有趣的说的同学听。

  2.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准备

  1.预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2.准备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小实验项目。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课时目标

  1.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3.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不信咱们当场来试一试。

  2.出示游戏一:猜甲骨文或篆书字三个:水、旦、燕。

  游戏二、猜藏在图画中的物品。

  3.这段时间,你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1.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2.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师拿着两个鸡蛋和两杯水走进教室,摆放在讲台上,什么也不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导入: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说:“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相机──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录音机──耳朵记录下你听到的,用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说一说,用你的小手写一写。”

  二、引导观察

  1.向学生展示两个鸡蛋,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特征。

  2.(提起两杯看起来没两样的水,事实上也一样,就是两杯白开水。)这两杯水有什么特点?

  当学生凭眼睛看后说没什么区别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光用眼睛看看还不行,请个同学来验证一下,来尝一尝这两杯水。

  3.师将两个鸡蛋放进水杯,鸡蛋都沉在了水底。现在老师准备向一个杯子里加入盐,请同学们猜猜看,会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议论,发言。

  4.教师实验:加盐。

  5.让孩子们说观察中的发现。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但看得仔细,还思考出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总结观察过程中孩子们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观察。

  7.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课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现象。

  三、指导说话

  让孩子们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四、指导写作

  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作文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七、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动物、植物、玩具、一种现象都行)进行观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2.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器官的三行词语。

  3.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看谁最先背下来。背诵比赛。

  6.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很多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给这7个字扩词。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

  四、宽带网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

  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1、读书的目的 对比论证

  2、读书的方法 比喻论证

  3、读书的作用 举例论证

  《谈读书》课堂实录

  鮀浦中学:谢白雪

  教师导入新课:我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你漫长的读书历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读书使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

  师:恩很好,读书使这位同学收获了很多,那么书应该怎么读?读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思想,一起去感受他那简练有力的语言!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看注释,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对于培根这个名字我们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听过“知识就是力量”,一起来走进大师!(点击幻灯片),好赶快来读一读课文。我想邀请两位同学来配合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推荐推荐。

  (学生推荐同学朗读课文)

  (师生共读课文)

  师:读得怎样?

  生:好!

  师:鼓励鼓励!(掌声响起)恩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但有些词语读得还不太准确,我们来巩固巩固!(点击幻灯片)

  (生读字词)

  师:文章的题目是谈读书,这是一个论题式的题目,那么围绕“读书”文中都谈了哪些内容?

  (生沉默)

  师:再看看课文吧!

  (教师巡视课堂)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来吧!

  生:谈了读书的作用。

  师:很好!读书有什么作用?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除此之外,还有吗?

  (学生沉默,教师面向全班)

  生:读书还能塑造人的性格!

  师: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生:可以疏通才智。

  师:那就是说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很好!

  师:文中还谈了哪些内容?

  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

  师:好!板书: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的作用

  师:第一层讲了读书的目的,是怎么论述的?从哪些方面来谈了读书的目的?读书使人心情愉快,文采好,长才干。还有呢?读书费时过多…

  生:还从反面来讲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对比论证!

  师:接下来讲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还有什么呢?

  生:读书与观察要结合。

  师:最后指出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同意吗?

  (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接下来谈了读书的方法。大家在平时积累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可以通读,选读,精读…

  师:恩看看培根是怎么说的?谁来?

  生:读书时要有怀疑的态度,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师:概括得很好。我们具体来看看。读书时不可故意找刺,不可尽信书,要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什么方法?

  生:要浏览读,选读,精读

  师:文中还提到读书应与什么结合在一起?

  生:与讨论,作文结合。

  师:好,像老师读这篇文章后,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下课要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师:最后谈了读书的作用有?

  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了解了,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觉得文中的语言怎样?

  生:优美

  师:不仅这样,它的语言很简练,让我们来品一品。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或最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点击幻灯片)

  (师巡视)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

  (一女同学举手)

  师:(高兴)你来

  生:“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各个学科对人性格的作用,很有气势。

  师:是的,我们用上一个词来形容:一气呵成:仿佛是作者一口气说出来的,气势非凡!那么他列举这些是为了论证什么?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它会使说理更有说服力。(点击幻灯片)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

  生:我谈这句话,“读书费时过多…学究故态”我觉得书读太多也不好,成呆子了。

  (生笑)

  师:是啊,读书总花好多时间,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老按书本的来做就成书呆子了。

  师:不错的看法。老师挺喜欢这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想想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沏一杯青茗,躺在柔软的床头,让阳光温柔地照进屋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师:品析句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

  师:谁再来谈谈?(师指名)

  生:我喜欢这句“天生才干…如何修剪移接”它讲了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

  师:为什么说天生才干是自然花草?

  生:没有修剪

  师:那么我们通过读书来修剪移接,就是读书能使我们更完美!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这样说理更形象易懂。(点击幻灯片)

  师:这篇文章几乎每句话都是名言,我们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生齐读句子)

  师:文章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并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还有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理清晰,易懂,生动形象。

  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培根随笔中的精彩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共读)

  师:关于逆境,美,友谊,培根是这样看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师:在谈时我们应该注意先确立一个观点,加上有力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师:谁来谈谈?好,你来。

  生:我来说说逆境,“逆境对于积极乐观的人来说是垫脚石,对于消极,意志消沉的.人来说是绊脚石,就像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在仓库里发明了该公司的产品的。

  师:很好啊,这位同学的观点鲜明,用了事实论据,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还有谁?

  生:我认为外在美不重要

  (生笑)

  师:说说理由。

  生:我们应通过读书来弥补不足,而不是之注重外在美。

  师:是啊,你从文中有了新的认识。再一个同学来

  生:我认为友谊是我们一生的宝石,应该珍惜

  师:很好,这位同学同样用了比喻论证。

  师:大家谈得不错,老师认为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有读书的机会,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回家后,请你围绕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反思

  教授完《谈读书》一文后获益良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

  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上公开课不仅仅会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还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通过参赛,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并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将为之奋斗一生!感谢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感谢各位老师!

语文教学设计13

  《雾在哪里》一课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作者将“雾”化身为淘气的孩子,赋予它语言,读来有趣,觉得雾的变幻多端与神秘。通过自制课件,合理设计如下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读与说的教学环境中了解雾的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大雾笼罩的大地是怎样一种景象,从而培养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一切,热爱自然,用语言来表达自然界中的奥秘。

  首先,通过猜谜来导入新课。虽然在导课的技巧中经常用到“猜谜”,不属别出心裁,但在效果上确实能引发孩子朗读课文兴趣的作用,为更好地阅读课文做好铺垫。让孩子跟着板书课题,是抓住了指导学生写字的机会,复习“雨”这个部首。

  其次,课文的学习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句式说话,“雾把藏起来了。”了解大雾天,哪些景物被雾笼罩着,理清脉络。

  第二、细读课文,在前一基础上让学生划出雾说的话,用正确的语气来朗读,作者写雾淘气可以从雾说的话中体会出来。

  这是个教学的重点,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培养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习“景物变化”的语句时,打破逐节分析朗读的常规,用句式来指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来练说的形式,旨在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是一个理解记忆并背诵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将“甚至……甚至……”这一段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通过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甚至”的用法,培养语感。本课的生字较少,主要是采用自学的方式,保护好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学习,积累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学习“及”时,教师适当扶一把,比较同音字“急、极、级、及”,用做手势的游戏,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

  第三、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看着图片说一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呢?目的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表达能力。

  接着,在学生还感到学得意犹未尽之际,观看“雾的形成”的动画课件,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这时,再让学生去读读《庐山的云雾》更有“水到渠成”之势,再次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莫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对“学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正确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4通过观看课件,了解雾的形成。通过朗读《庐山的云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根据句式说话。

  3朗读雾的话,展开想像仿照课文说一说。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练习说话

  1出示谜语

  2书空“雾”

  3齐读课题

  说一说: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有雾的天气会怎么样?

  (课文是怎样来写雾的呢?)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想一想: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藏了起来。

  2交流

  (雾真淘气,它把世间万物都藏了起来,它是怎么说的?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划出。)

  三细读课文文中识字

  1再读课文,划出雾的话。

  2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

  3(雾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于是出现什么情况了?)

  认真读2—7节,按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藏了起来。于是,______________。

  4学习2—7节,指导朗读,学习生字。

  理解“甚至……甚至……”

  出示第六节,引读,比较“及、急、级、极”,书空“城”,“桥”组词

  5 小结板书

  小结: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它又把自己藏了起来,于是,什么都露出来了。

  板书:看不见露出来

  6为什么这些景物都露出来了?

  7读第7节

  找找“躲”的近义词

  8齐读课文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想一想,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四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出示图片,指导说话。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句

  1了解雾的形成,观看课件。

  2朗读《庐山的云雾》

  (让我们再去读读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云遮雾罩的庐山的美丽。)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的云雾。

  六复习字词指导写字

  1读词语和句子

  2写字

  课后反思:

  在“二期课改”的春风拂面中,短暂的三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使得教师们对“长文短教”这个名词不再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许多“华而不实”的`课,课堂形式五花八门,气氛热热闹闹,实则是走过场,将学生对语言的潜心体会,对文字的推敲,运用语言的机会统统抹杀。我想:我在上《雾》一课时,许多方面的训练都能追求“实而有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施教下来,效果不错。

  一、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二、语言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课中,我打破了逐节朗读分析的学习方式,用句式练习说话贯穿于整篇课文的学习,句式由短到长,依据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我在“二期课改”中对自身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并为之而不懈努力。

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指导诵读

  1、要给学生示范,无论如何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张开嘴,无论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亲”,偶尔的使用名家录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时间要自己来,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课文由自己范读。

  2、要给学生时间,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因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我在课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钟的时间给诵读,我称之为铺垫,上来就让他们谈感受,分析意象,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3、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给予指导。

  在朗诵《雨巷》前,要让学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调,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江涛有一首改编自戴望舒诗歌的歌曲《雨巷》,我找来放给学生听,他们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较欢快,而原诗是忧伤而低沉的。

  二、内容赏析:

  在问题设计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触及诗歌最本质的问题。

  1、作者所要传达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诗: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也就是说诗人的希望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

  明确:从《诗经》开始,相思、求索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都是用来表现爱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的。

  一般的诗人,在理想和抱负都破灭的情况下,总要追问一些原因,向社会,向祖先,向苍天。追问不到答案时,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离骚》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长相思》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词中的姑娘从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体的“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发展。

  3、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国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吗?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不好吗?一支春带雨梨花不好吗?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开花,枝顶着花,细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黄花,一簇一簇的。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就是“丁香结”。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与“愁”相结,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开结春梢。

  ――杜牧《代人寄远》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贺铸《石州慢》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蔡伸《柳梢春》

  每个人都有许多烦心的事、忧愁的事和感伤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远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结,结是解不完的,结是解不开的。“丁香结”负载着解不完、解不开的愁,已经很久远了!

  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4、如何理解诗中我的形象?

  诗中有一个反复的句子,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可以看出诗中的“我”如姑娘一样苦闷、彷徨、惆怅。

  波德莱尔《恶之花》第四章“一个世纪病的新患者”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欧洲资产阶级文学中出现了一群面目各异却声气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们是歌德的维特、拜伦的曼弗雷德,等等……他们都是顽强的个人主义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纪病:忧郁,孤独,无聊,高傲,悲观,叛逆。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疗治心病的办法,或自杀,或浪游,或离群索居,或躲进象牙塔,或栖息温柔乡。

  诗人翁加雷蒂的《怀旧》对此作了详尽的描写:

  那时

  天色即将破晓

  春天将临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笼罩着

  惨雾愁云

  在桥的

  一个角落里

  我对一位

  苗条的姑娘的

  无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们

  同病相怜

  我们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诗中还有另外三个意象――油纸伞、篱墙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里的雨不是暴风雨,也不是雷阵雨吗。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连绵不绝的,无穷无尽的,丝丝缕缕的,迷迷蒙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无限伤感。

  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在这里雨巷和篱墙、油纸伞一起为丁香姑娘的出场营造了一个非常朦胧而凄美的背景。

  诗歌《蒹葭》中苍苍的蒹葭,结霜的白露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现营造了一个朦胧迷离的氛围,这里衬托的背景和“雨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实还是虚幻的?

  甲方: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为作者在诗中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她被用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她是一个线索,是诗中的灵魂人物,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作者说“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为本诗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没有这个人是不会有那么细腻的描写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总之诗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现时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希望破灭后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最孤独苦痛的时候,你的倾诉对象也许只是一个和你一样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间的相遇与想像开启了你情感的闸门。

  与一位陌生人在街头在雨巷在……擦肩而过。这种迷惘这种渴望在他们的心中灼烧,在他们的笔下结晶着,千百年来无限地囤积着。与波德莱尔《给一位过路的女子》一诗比较阅读,看看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闹的街巷在我的周围叫喊。

  颀长苗条,一身丧服,庄重忧愁,

  一个女人走过,她那奢华的手

  提起又摆动衣衫的彩色花边。

  轻盈而高贵,一双腿宛若雕刻。

  我紧张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着风暴的天空

  啜饮迷人的温情,销魂的快乐。

  电光一闪……复归于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复活,

  难道我从此只能会你于来世?

  远远地走了!晚了!也许是永诀!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爱上你,啊你该知悉!

语文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这部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涵。有机地结合练习说话,积累“圆圆的”这类结构的词,想象角色间的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组词:荷花。

  2.课件出示:荷叶

  荷叶除了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

  3.课件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齐读。

  4.拓展练习: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凉凉的、鲜鲜的、嫩嫩的)

  5.荷叶美吗?还有什么也美?(荷花)出示荷花图。

  引:荷叶美,荷花也美,写荷叶的课文更美,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生字检查与巩固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

  指导读。开火车(有拼音时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学)

  你读这些生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分析字。哪些字难读、难写、难记。

  要点:珠——组词:珠子。珍珠。弹珠。眼珠。

  摇——做动作。摇手、头、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课件出示透明的翅膀。还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遇到荷叶的哪些朋友?

  课件2出示: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他们都是荷叶的小朋友。

  请学生跟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语句。

  一齐逐个向动物打招呼,同时点击动物。动画演示。

  4.选读课文。

  这些新朋友,你们喜欢哪个?就选择哪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选一段喜欢朗读展示。

  按课文顺序,选择同一角色的`起立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荷叶太美了,所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最先跑来的是谁呀?

  1.课件出示:小水珠与荷叶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问:摇篮是什么?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动作表演。

  2.你们想一想,水珠在荷叶这个摇篮上可以做什么?

  出示:小水珠说:“我可以在荷叶上。”

  (睡觉、唱歌、听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滚)

  3.荷叶会对小水珠怎样说?

  荷叶说:“”。

  分角色对话。随机动作表演。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问:有什么问题吗?理解“停机坪”。

  2.朗读练习:“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拓展:这句话好像少了一句,谁知道?

  导:如果小蜻蜓是一条小船,那么停机坪对它有作用吗?

  出示:小蜻蜓说:“我是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怎样的飞机?你们说小蜻蜓像飞机吗?看课件演示。

  荷叶是小蜻蜓怎样的停机坪?

  出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

  的停机坪。”

  (安全、美丽、漂亮、好看、温暖、绿色)

  4.连起来齐读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延引:荷叶给了小水珠和小蜻蜓无比的快乐。还有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在荷叶这里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些我们就下节课学习。

  五.抄写生字

  1.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抄写生字。写在书上。挑三个写。

  7、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诵 读 欣 赏

  古 诗二 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李贺,字 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 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其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 诗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 复 ,字 存古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òng)

  提携(xié) 羁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 sài 边塞 sè 闭塞sāi 塞满

  燕 yān 燕国 yàn 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30

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4-02

语文教学设计06-17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1-11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20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03-28

《白杨》语文教学设计12-05

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1-14

小学语文记忆教学设计04-02

语文《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