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板书: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算百分数,引出问题矛盾,渗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分析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我想同学们对扇形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扇型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给同学们自己有种学习的思考空间以及加强情感上的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把在自己本节课所学收获到的和大家分享,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应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x87% =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
(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自主探索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讨论和交流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地联系和区别。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1-3年级)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表的过程。再加上上节课刚学习了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因此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能够发现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是: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
1、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此方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让学生自学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锻炼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点拨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合作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停车场如何给各种车辆设计车位呢?出示105页例2的复式统计表,这是甲乙两停车场的管理人员,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进行统计,画出的统计表。下面我们一起对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甲乙两停车场都是轿车最多,面包车比轿车的少很多,大客车的数量排第三,货车最少)。如何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让人一目了然呢?制成统计图。让学生回忆昨天学习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一边回忆,一边用课件演示纵向统计图的画法,最好能让学生产生并说出,数量太多,纵向条形统计图画得太高,能不能横着画呢?这时引出新课。(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尝试
问:纵向统计图、横轴上表示的是什么?纵轴上表示的是什么?而横着画条形统计图,横轴上表示的是什么?(数量)纵轴的上表示的是什么?(车的种类)
2、你能试着自己画出横向条形统计图吗?试试看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
三、展示交流。
(1)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学生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图。小组内评选出优秀的作业参加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画复式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这时应组织大家互相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四、点拔指导:
1、根据学生的交流,组织学生说一说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归纳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他地方是相同的。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比较方便。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第106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完成教材107页练习二十第3、4题。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4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5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白兔)仔细听,小白兔在说什么呢?
(电脑播放小白兔说的话:小朋友,今天,我要去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我想带大家一起去,你们想去吗?)
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多媒体演示“动物运动会”热闹的场景)
师述:瞧,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按运动项目统计。
(1)提出问题。
谈话:瞧,小白兔是这次运动会的总指挥,他想请小朋友帮个忙,为这些运动员做好服务工作,你们愿意吗?
(电脑播放录音:我请你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请你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绿色的运动服。)
该分别发几件呢?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小组里悄悄地说说看。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统计出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各有几名运动员就知道了。)
(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运动的项目进行统计。
(3)整理数据。
出示第一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统计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注意巡视。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4)交流。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
(5)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跳高的有5只,长跑的有8只,跳高的比长跑的少3只。)
这张统计表是按什么来统计动物的只数的?
(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一件事情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电脑演示:给跳高的动物发5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动物发8件绿色的运动服。)
2、按动物种类统计。
(1)提出问题。
谈话:小白兔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录音:比赛这么激烈,运动员们都非常辛苦,为了给它们增加营养,补充能量,请你为每位运动员定一份可口的午餐)
小朋友想一想,小狗最喜欢吃什么?那就给它定一份什么套餐?给小兔定一份什么套餐?小猴呢?该分别定几份呢?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回答。)
(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
(3)整理数据。
出示第二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教师继续巡视。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只数
(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
(5)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张统计表是按照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小狗有5只,小兔有2只,小猴有6只,小猴比小兔多4只??)
(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二个问题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3、归纳小结。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6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跳高
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长跑
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
师及时板书:合计狗兔猴
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
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
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
1、完成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
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师说明: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
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
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愉快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各一张
学生:题卡3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具吗?(出示四种玩具)老师要从这四种玩具中挑选一种,奖给在这节课中会听、会看、敢说、敢想的小朋友,只要你能做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得到它。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到底选择哪一种呢?
生1:小狗
生2:小猪
生3:小鸡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
生:大家喜欢哪一种玩具的人多,就选哪一种。
师:看来老师要对全班同学做一个小调查,看哪种玩具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把哪一种玩具奖给大家。老师要像刚才那样一个个问下去,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浪费时间,也记不下来。
师:谁能想一个办法?
生1:举手数一数。
生2:投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办法,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拿出你的1号答题卡,在你最喜欢的玩具下面打对钩。
(学生完答题卡)。
师:最后一排学生请你走下座位,将你前面同学的答题卡收上来,交给老师。
2.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尝试记录发现问题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答题卡,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哪种玩具喜欢的人多?
生2:喜欢小狗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小鸡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
生5:喜欢小猫的有多少人?
生6:喜欢小猪的比喜欢小狗的多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下面老师一张一张读,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拿出你的第二张题卡做好记录。(教师较快的读数据,有的学生记录不下来。)
师:前后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
(2)总结方法再次记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1:老师说小鸡,我就在下面画“x”;
生2:老师说小猫,我就在下面打“√”。
教师简介写“正”的方法,演示“正”字结构,说明为什么?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我用打“√”。
生2:我用画“x”。
生3:我用的是“正”。
师;喜欢每种玩具的有多少人?
生:喜欢小猫的有9人,喜欢小猪的有10人,喜欢小鸡的有2人,喜欢小狗的有12人。
教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收集,记录整理下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统计》。(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来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3.认识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表)根据你的记录我们一起来填写表格。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图)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来表示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如果一格代表一个人,喜欢每种玩具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0个单位格的纸条,8个单位格的纸条,2个单位格的纸条,12个单位格的纸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
生:能,因为上面写着数。
师:请你来到黑板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看最顶端对着数几,就是几人。
师:刚才我们把这个表格叫统计表,你能不能给这个图起个名字呢/
生:统计图。
4、通过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谁又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1: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多?(喜欢小狗的人最多,有12人。)师:看来玩具狗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将玩具狗奖给大家。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2: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少?(喜欢小鸡的人最少,只有2人。)
生3: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10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讲评.)
5、小结。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跟刚才杂乱无章的数据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看的清楚、整齐。
师:分别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生:能清楚的看到每种数据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张题卡,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例如,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小朋友的爱好是什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都要用到统计的知识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解决出来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8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学习统计,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认识统计表,获得统计的结果。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唤起意识。
师:学校读书节你读了那么书,要知道同学们最喜欢那些书,我们怎么办?
生:统计……
师:具体方法?
生答
二、提供探索,激活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怎么整理?
生说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再熟知方法。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是“分类理一理”。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你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航模组各多少人,怎么整理制表?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同学最喜欢哪几门功课?
师:请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生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9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0
【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
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
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
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
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分比或分数比。
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
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 。
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拓展提高:P109第3题.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2.掌握条形统计图(以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统计表。
3.姓氏图片。
4.装有若干平面图形的大袋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兴趣导入。
1、谁能说出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多少男同学和女同学呢?
2、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班有哪些姓呢?例如:姓马的、姓王的等。
3、我们怎样才能很快的知道那种姓氏的人数呢?
教学活动2
二、制作统计图
1、搜集、整理数据。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学生姓氏图片,并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你记录的方法的好处在哪?(学生汇报)。
(1)、合作完成整理数据
从一组或者四组开始,轮到谁谁到黑板上记录(学生自己决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老师并说出没有姓氏的就在其他的下面记录。按顺序依次完成记录。
(2)、多媒体出示统计表,检验是否和本班学生人数一致。我们二年级姓氏已经统计出来了,看看结果,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自己发表意见)
2、探索完成统计图
(1)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2)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格表示2个。(不能只是把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在组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3)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4)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5)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教学活动3
三、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制作的统计图、表。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3、提出要求: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教学活动4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教学活动5五、课后作业
统计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完成下表,自己制作一张统计图。
种类萝卜白菜南瓜茄子番茄其它
人数
教学活动6
六、课后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熟悉本班学生人数的统计,到学生姓氏的统计,直接入题,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想知道哪个姓氏的人数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的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3、可是,我们班只能去一个地方,你想让我选择哪?她让我去海洋馆?你们同意吗?你想让选择哪?听她的,行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我听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欢去哪的人多,(板书内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一)整理数据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
2.汇报数据:
(1)快数一数,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刚才同学们通过分类记录数据,知道了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特想知道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的?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2、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如果六一那天游乐场设备检修,我们选择去哪也比较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1)喜欢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喜欢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去哪入队,我们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为什么统计这个?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五门课出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上哪门功课?指名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知道最喜欢上哪门功课各有多少人呢?(想)那要怎么做呢?(统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统计(板书:统计)
二、探究
1、制作单式统计表
2、师: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出示男生统计表)请一名女生记,一名女生数人数。男生选一门最喜欢的科目并举手。男生已统计好了。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的?(生问,生答),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
(出示女生统计表)还是跟刚才一样,请2个男生来收集数据。
3、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一起制作了两张统计表。这张单单统计到男生喜欢科目的情况,,第二张表单单到女生喜欢科目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单式统计表)老师非常想在一个表里就可以知道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那么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表:出示(复式统计表)师:谁能将这两张表的内容填到这张新的表格中吗?指名学生尝试填表。表里既统计男生的情况又统计女生的情况,我们把它叫着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4、比较两种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
5、,观察表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或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把你想到的问题提在本子上,让同桌来回答问题。通过分析,你会提一些什么建议吗?老师给你们的建议是:学好各门功课,全面发展。
三、练习
请看大屏,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调查3个同学五天用纸情况,你能把这张表填完整吗?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吗保护树木,节约用纸,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四、扩展延伸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迎六一联欢会,老师请班长去买水果,可是班长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不知
道怎么买,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他吗?(出示复式统计表)现场调查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并填好统计表。有了这张表,班长买东西就心中有数了。互提问题,互相解答。并提出好的建议。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画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三、预计教学时间:
2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5.9-2.1 50.9-21.1 90-27 509-213
【解答题】4.2比1.3多几?
4.02比10.14少几?
(二)指导练习
【基础练习】练习十九第4题
认真看图,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1)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37.5℃.
3)他的体温在4月7日6时到12时这段下降得最快,4月9日,12时到18时这段比较稳定。
4)图中的虚线表示正常的体温。
5)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好转。
【提高练习】练习十九第7题
在附页2绘制折线统计图。
1)注意:在统计图里注明标题,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数据,描点,连线,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拓展练习】练习十九第6题
第6题。
向学生介绍沙尘暴的危害和形成原因。认真看折线图,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②13年以来沙尘暴总天数逐渐减少。
③好的建议:要植树造林,禁止滥砍乱伐树木等。
(三)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8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相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硕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回忆一下,你最高兴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来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兴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带来了许多生日礼物。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颜色的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谈话:大下关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整理,再组织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类。
(2)分别把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情境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情境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提问: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谈话: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学生剪贴,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请看书,表中有五种水果,谁来说说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附页里也印了5种水果。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就从附页里把它剪下来。然后以大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排一排,再数一数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最后把这些人数填在自己书上的表里。
(2)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填表。
(3)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4、(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制成图或表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后反思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活动开始,设计由读词语“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动物的生日”,让学生在熟悉的、亲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这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设计了分一分、排一排、贴一贴、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探索出较好的数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整理信息,我抓住这个机会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而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
三、“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在活动中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的意义的认识。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教师始终一学生为主体适时有效地给以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19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再填表(出示图片)。
(1)统计表
(2)统计图
(3)说一说
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三种图形一共有几个?
2、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请同学们完成94页例1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5、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年级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1个单位的,今天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2个单位的。
六、作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0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大家注意看屏幕。(点击课件)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动物?有多少动物呢?你想知道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少动物朋友吗?想知道哪种朋友来的多,哪种动物朋友来得少吗?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生答。板书:统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记录单,回忆记录方法。
师:老师帮大家记录了一下,看这是什么记录方法。
生:正字
那大家能根据老师记录的结果填一下统计表吗?
2、点击课件,出示统计表
生:填表
师:填完了吗?调查各组统计结果,指最后一组,说是老师点击课件,问:和大屏幕上统计结果一样吗?
3、制作统计图
师:大家现在看着统计表上的结果,看出各种动物谁多,谁少吗?那我们还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一下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呢?
生:统计图。(如果没人说出,请同学们拿出统计图,让大家做前强调纪律,提要求。)
要求: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照格子和各种动物的数量,讨论一下一格代表几个数,讨论好后再自己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生:讨论后作图
师:巡视指导(1格代表2个数)
4、收集作品对比,突破难点。
(1)师提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再过一会问:做完的请举手,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老师收集好的作品。
(2)收集一份一格代表两个数的,一份一格代表一个数的,展示比较,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生评价怎么样.(如学生认为都可以,老师加以肯定)
师补充:如果你要统计的数用1格代表1个数,都占满了还不够怎么办,哪种方法可行?所以以后比较大的数我们就可以用一格代表2个数,如果更大的数可用一格代表3个,5个或10个数。
5、演示做图过程,重做统计图。
同学们想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随着说,涂格的位置,1格代表的数量)
师:同学们会用1个格代表2个数来做统计图了吗?还想不想再做一做。把刚才的统计图翻过来,再做一遍好吗?
过一会提示说:组长注意选出一个最好的作品来教到老师这来。等交上5份后,教师公布评比结果(大声读名),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6、看统计图提问题。
师:从咱们在刚才做图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小结。
刚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用1个格子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2题,某地区10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说出作法,老师演示,回答问题,如果有时间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
四、课后延伸,总结。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1
一、目标制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工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社会经济的应用更加广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之一。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新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的安排有关统计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册统计教学第一节,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设想: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选用教材上的内容,9月22日本班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学生集体去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游玩,所以这节课我从整体上创设了孩子游览活动后,力图从真实的学校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你最喜欢哪只动物?”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增强了学生的回味性,学生能为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到兴奋,各抒己见,想法不一。最后,通过统计下次春游学生的行动路线,解决游览的路线问题,体验到统计的价值。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作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2、教学过程活动化。
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统计的过程。低年级增加统计教学,是增加了统计的活动。统计教学的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本着这个原则,我在设计上,通过学生分组调查、合作交流、小组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如: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你想怎样调查?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有的同学可能采用逐一访问的方法,举手表决的方法等)为了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全班再汇总收集信息的过程。研究统计方法交给学生,在各组调查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的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及画“正”字的方法等,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上前汇报时,可以用自己组记录的符号来在黑板的方格里表示,尊重了每个小组的意见。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与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
3.师生关系民主化。
课堂上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去动植物公园游览一番,你都见到什么了?
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
师:这么多不同意见?有什么办法能调查一下哪种动物最受同学们的喜爱呢?(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调查结果是什么?
小组长汇报
小结:刚才同学们出现了这么多调查记录的方法。有的组是用画△、○、√的方法来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还有的组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个正字表示5个人。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举手表决搜集相关数据,形成情况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05页的例2,第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横向复试条形统计图,能从复试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据横向复试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的内容。】
2、出示五种动物时速统计图。
提问:
(1)它有什么特点?
(2)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分析统计图的方法。】
3、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从这个横向条形统计图里发现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统计的知识,继续研究复试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
2、指导分析例题2的统计表。
3、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该怎样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说说:用横条表示停车的数量;同种停车数量要挨紧等。
提问:甲乙两个停车场应该怎样表示?
1、先示范画两条横条,让学生观察、参与。再让学生完成其余的横条,完整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有既定的步骤。】
2、待学生完成统计图后,解答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表中数据,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解决统计图下面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里完成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再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二十第二题
(1)学生汇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个问题学生先调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再在小组里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得评价。
五、布置作业
调查小组人均用水和用电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3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你学了什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4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册P117~118,有关数对、圆和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2.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手段】
自主归纳、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学情分析】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他们可以自主地整理知识,只是他们的整理还处于一个比较零乱、不系统的状态。在课前我尝试给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知识整理表格,结果发现他们整理的知识重点把握不准,涉及面太广,有关圆的特征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理得不够全面,所以有关数对、圆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整理,学生独自整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整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上好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知识表格整理;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看谁的反应最快。数对(2,3)、(X,2)、(X,Y)。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数对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有关数对的知识,主要是让他们回忆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列和行。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复习简单的内容,学生也感兴趣,老师也乐得轻松。
二、复习有关圆的知识。
1.圆的特征
用字母表示概念作用数量圆心半径直径
让学生回顾旧知,唤起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再现,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只是作为引导者,让他们重新把已有的知识展示出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整理结构图,并请代表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平常我也很注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所以,这个环节学生都很积极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三、考考你。
1.轻松填表格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主要是针对中下生来设计的,通过填写表格可以检测学生对有关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同时也可以检查出学生做题的细心程度,如注意填写单位等。
2.车轮上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目设计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认真审题目,很容易把滚动的车轮联系到数学上圆的周长计算,而且本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就是单位的换算,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
3.综合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综合了数对和圆的有关知识,通过三个小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4.拓展延伸题。
[设计意图]本题的主要意图主要考学生的解题思维,而并不是计算能力,因为本题的计算难度比较大,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这题只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出谋划策就可以了。
5.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男生8075859080
女生9080758580
下表是我班男女生进行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设计,可以很顺利地由复习圆的有关知识过渡到复习折线统计图,这样两者就可以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一气呵成了。
三、小结。
说说你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5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2)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 125及125以下
130 126-130
135 131-135
140 136-140
145 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套,女款125的服装订()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套。
3、()款尺码为()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2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92——94页。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
2、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3。发展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c里。
教学难点:
运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四人一小组、cai超市购物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每一组一份、超市购物顾客图像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超市购物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超市)看到这个地方你想说什么?
生1:漂亮!
生2:人多,商品多!
生n:每一类商品都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的!
(点击电脑:哗啦一声,很多商品杂乱地堆积在一块。)
师:现在经理啊,进来很多的商品,如果你是服务员,经理要求你把这些商品分类、归类,怎么办?(适时引导种类非常繁多,你能一下子数清和记住吗?)
分组讨论,个别口答。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刚才的问题稍微地复杂了一些,我们先来解决一点简单的,再回过头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合作分类,获得方法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有一个盒子,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各个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图形,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先在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图形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如果出现按边分的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弄分的方法)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的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瞧!理一理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的问题。
(4)出示整理出来的三幅图(如课本上第92页图)
(注:如果书上的方法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或对画“√”的记录要做些评讲)
问:现在展示了小朋友
们记录的三种方法,请比较一下这三种图,哪一幅图看得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2、整理成表,获得信息
(1)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请同学们填入表中?(出示统计表)请各组合作把它填入表中。
学生合作、讨论、填表。
(2)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从这表里获得哪些信息?(注重:一共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表里知道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t1:
(1)看!每一组小朋友都带来了学习的必备文具:铅笔、橡皮、直尺。请各小组把你们把所带的这三种文具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0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谁备:
小黑板、统计图、统计表、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老师这里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数量比较多,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数数各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活动数图形。
2、现在老师想知道,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怎么办呢?(把各种图形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呢?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各种图形数量?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各种图形数量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图形
△
□
○
个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图形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学习例1
(1)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卡片(展示图画: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你喜欢什么动物,请说一说。
(3)老师这里有某个学校的二年级喜欢动物的情况的统计数据。
喜欢动物的统计数据表
动物
小猫
小狗
小兔
小乌龟
人数
8
10
16
6
(4)学生活动比赛绘制条形统计图(选出前五名的作品展示)
教师提供条形统计图有1格表示1个数量和1格表示2个数量的,让学生自已选择用哪种。(总结出用1格2个数量的较好)
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堂课时上的作业
探讨问题: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单位、表示2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科书所给的材料,结合我自编的内容,创设了一个数图形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数图形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一年级的学生容易数出图形的数量,学生的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由此可见,兴趣还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进行“数图形”的统计时,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如:画“正”、打“√”、数一数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然后让展示学生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但是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独立进行统计。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整堂课,我都以低年级学生能接受并喜欢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亲切,平易近人,语言温和;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基本都跟着我走了,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目标: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学难点】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三、作业设计《新同步》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教学反思】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
1、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线来分的?
3、各部分与整个圆是什么关系?
4、扇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题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大家一起春游和秋游,通过春游和秋游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体验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面。你除了学校组织的春游和秋游到过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外,还跟着自己的家长或亲戚到过哪些较远一点的地方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选择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去旅游,那你会选择哪里呢?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想一想:我们外出旅游在选择目的地时,我们通常要考虑哪些因数?
(风景、气温、吃住、交通……)
师:对!气温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数,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我们旅游的兴趣和情绪。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夏天往北方去比较舒服,冬天往南方会感觉好一点。下面老师就选择了两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另一个是有山水甲下美称的(桂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美丽的地方20xx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2(课件出示)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张统计图同时反映的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象这种统计图,我们就
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
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互助,在观察和信息交流中对新知建立了表象,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
师:淡蓝色直条和深蓝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讲述: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了两个城市的名
字,这是复式统计图的图例,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有无图例是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明显的不同之处。
提问:根据图例、直条的高度和直条上所标的数字,你能说出每个季度两个城
市的平均气温吗?说给同桌听听。
⑴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在一张统计图中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
温状态,复式统计表也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状况,所以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110页,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填好后同桌可以相互检
查。
集体交流完成填表。
2、看着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节相差最小?
②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呢?
③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回答上面的,你觉得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呢?
⑤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搭桥铺路”、巧设“阶梯”,学生在认知和思维上“拾级”攀登。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新知,加深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指导“试一试”。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提问:
统计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统计图中的图例告诉我们了什么?你从电脑组的
两个直条的高度看出它们所表示的人数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直条上标出数据。
谈话:下面我们要给另外三个兴趣小组画直条,想一想应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
通过交流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数是5的倍数,直条的高度应与左边纵轴的
标尺对应,如果人数不正好是5的倍数,要细致考虑比5的倍数多出的人数该用多高的直条表示,可以量出纵轴上每格的高度,再把一格大体等分成5份,并由此画出代表相应人数的直条。然后在直条上按年级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完成后,要让学生在相应的直条上方标上数据,并与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
核对。
同桌相互检查直条的高度,颜色是否合适,有没有在直条上方标上数据。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获取新知后,内心产生了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
要,本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数据的统计过程,分析统计信息,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认识和内化,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指导完成“练一练”
⑴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⑵分组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⑶提问: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深化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整理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理念:
一、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统计学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发展统计观念,又必须扎根与循序渐进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建立,离不开实践和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发展统计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统计观念的发展,具有过程性,只有落实好统计知识的教学,落实好统计活动的开展,发展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也就在实现过程中。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交流和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认识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时,怎样才能一眼看出“甲乙两校哪个年级的人数相差最少”,这就需要“把同年级的两个直条画在一起”(即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这个认知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开放式,让学生同桌、前后、分小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无论是新知的引入,创设产生问题的情景,还是试一试、练一练都设计成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的丰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逐步产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方法。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并加上表格线,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你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适当提问。
4、问:这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确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一栏。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教师提问。
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前四张统计表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1、教学“试一试”:谈话:关于本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四、学以致用、实践拓展: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徐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徐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统计图,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见到什么样的统计图?
你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三种统计图,但是你们在学习和观察中是否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统计图来呈现、有些要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还有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的,那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本节课要跟同学们共同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清楚选择的依据。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P9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8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3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9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难点:体验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吃水果,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几样水果呢。
2、(出示水果)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回答的声音这么响亮,这个xx就放你那儿吧。(教师适机将水果放在同学的桌上)。
3、把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大声地告诉老师吧!
(二)、探究新课。
1、获取数据。
(1)、师:哎呀,我都听不清楚,到底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吧,就让我们来调查一下,怎么样?
(2)、老师发现这组小朋友坐得最精神,就调查你们这一组吧,还有你这组。在调查之前,你们先帮我想想,该怎样调查比较好。
〈适时评价:老师最喜欢能安静思考问题的小朋友。〉
预设:
生1:一个一个地问过来。
师追问:可以吗?觉得这方法怎么样?还有更方便一点的方法吗?
生2:可以用举手的方法……
师追问:
①、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②、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③、为了让小朋友更好数,现在请这两组喜欢苹果的小朋友起立,其他小朋友帮我数,看谁是数数小能手,数得又快又对。他已经数好了,还坐得这么端正,就请你来回答。请生说。(师适机板书:苹果:xx)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可以将喜欢同一种水果的人排成一队……
师追问:
①、可以吗?排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快、静、齐)请喜欢香蕉的小朋友跟着xx站到这里,喜欢梨子的站到这,喜欢桔子的站到这。比一比,哪队动作最快。(教师喊口令:10、9、8……)
②、你们排队的速度真快啊!!估计一下,哪队的人比较多。(指名说)
③、估得对吗?来数数吧!谁来汇报一下?请生说,师板书。
2、介绍统计表。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调查,我们记录下了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这一过程就是统计的过程,而这张表格也称为统计表。(随机板书课题:统计,调查-统计表。)生齐读一次。
3、统计图。
(1)、看到小朋友表现得这么出色,我就把你们喜欢的水果请到电脑上来,看!(点击课件)这些水果宝宝队伍排得多整齐啊,真讨人喜欢。现在老师给它们铺上格子,标上数字,为了画图的时候方便,我们就用涂色的格子代替这些可爱的水果,(课件随机出示格子,数据与涂色的格子),告诉我,苹果应该涂几个格子?香蕉呢?(教师随机出现)真棒!这样,这幅图就完整了,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条形统计图”,来,认识一下,叫一下它的名字。你觉得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2)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你喜欢吗?为什么这么喜欢?
①、你能一眼看出什么?个子最高说明什么?个子最矮说明什么?
②、旁边的数字有什么用?不要行吗?从数字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格子代表几?
③、老师观察一下,发现喜欢苹果和香蕉的一共有xx人,喜欢苹果比香蕉的xx,你们有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④、请生说。
4、小结:老师今天真喜欢一(5)班的小朋友,通过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发现了好吃、有营养的水果中,居然还隐藏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真是奇妙。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经历统计这个过程的?(调查获取数据--填写统计表--画统计图)指板书,读一次。
三、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数据。
1、过渡:水果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小朋友要想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头脑变得更灵活,我们还得多吃饭菜呢。昨天,老师特意去调查了一(3)班20位小朋友喜欢吃的菜。
2、(课件出示青菜、鱼、鸡腿、大豆、其他)学生记录。
(1)、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谁知道其他指什么?你能帮我记录一下一(3)班每样菜喜欢的人数吗?好,那老师现在报啦,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报,学生记。
(2)、师:怎么啦?为什么记不下来?老师报得太快啦?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快地记录吗?写字太慢了,那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还可以用哪些符号?(√、○、……)只要是你认为比较方便的都可以。(出示记录单)
(3)、师:如果一个小朋友喜欢就用一个符号表示,那两个小朋友喜欢呢?怎么表示?(打两个符号)现在你会了吗?开始记录。师再次报,学生记。
3、交流反馈。
4、填写统计表。
5、画统计图。在画之前,先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从下往上涂)
6、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请生说。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一(3)班小朋友喜欢鸡腿的人最多,以后食堂阿姨在买菜的时候就可以买鸡腿的次数适当增加一些,但是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成份,青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特别丰富,鱼吃了能让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这样营养才均衡,身体才能长得更好,学习才会进步。
四、练一练。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小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通过统计我们能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知道哪样东西最受人们欢迎,或是最让人讨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与它见面,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热门40
授课时间:09.11.19
授课人:刘兵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xx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设计07-08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06-16
六统计教学设计04-06
教学设计:认识统计04-09
统计的应用教学设计12-04
小学数学统计的教学设计方案11-28
有关统计教学设计12-06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9-17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