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1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作为该课程常规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承上启下的必要教学环节。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做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开发工具,通过课程实习掌握小型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理论教学+笔试”模式改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Internet技术等)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完成小型软件的开发。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或生活需要的调查、分析,做出规划、设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发小型应用软件,从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意义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指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需求情况,确定开发项目;要针对开发的项目再采集数据,进行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框架;画出流程图,并以此写出FoxPro程序及进行调试和修改;编写系统使用手册;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和组织评价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自学。
四、教学设想
课程设计采取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自主地确定设计的课题,确定软件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五、教学对象
2000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学生。
六、教学时间
20xx年5月~6月。
七、教学过程
共分为五个阶段:
1.动员布置阶段
强调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环境。印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详细地布置设计内容,完成工作,并推荐一些设计项目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阶段
指导学生收集原始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并上报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汇总,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指导。
3.协助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阶段
对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通过论证,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归纳。
4.指导规划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范文网 )包括确定软件(课题)功能、系统结构(数据流程)、程序流程、编写代码、调试程序。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是严格要求、规范设计、耐心指导、发扬个性、鼓励创新。
5.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采取三种方法:学生自己演示课题,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表彰;学生书面总结。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相互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差距,确立奋斗目标。
八、指导学生学习
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并自觉地应用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反馈的信息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并及时地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去获得信息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Internet资源等),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空间得到充分扩展。
九、课程设计结果统计
课程设计结果统计是完整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课题分布
2.课程设计评价统计
如何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学生的综合能力;(2)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3)学生对教学之外知识的汲取能力;(4)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从软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内容)的外观、软件说明书的编写、软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软件的结构、编写程序的算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如何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据库理论和软件工程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它们形成意义建构,这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人为的“灌输”,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的。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查阅书籍和文字资料以及利用Internet寻找信息资源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因此,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设计的本身,而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的建构要求三个方面去进行的。
总而言之,详细周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课程设计教学能够科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
(作者单位 广东省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够用数据来描述信息。
(2)掌握几种主要的数据类型,如文本型、备注型、数字型、日期/时间型、货币型、自动编号型等,并能够正确给不同的字段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
(3)初步掌握常用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有效管理身边的数据信息。
(2)掌握信息的结构化和数据的规范化的过程与方法。
(3)能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管理身边的信息资源,体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材重、难点分析
第三节的内容是介绍数据结构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来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在本节的学习中,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的结构化是重点,准确地设定字段的类型是难点。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将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建立属性字段和确定字段类型。进而学会创建数据表,并能添加相应的记录数,最终能体会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对管理信息的概念比较模糊,在怎样管理信息、如何针对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工具去管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了,缺乏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和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很重要的,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组织
本节内容安排1学时(40分钟)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多媒体控制软件、office 2003
六、教学处理思路
1、复习知识:数据、数据库(字段、记录)。
2、引入Access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分别简介Access、启动Access的方法、建立数据库、介绍数据库中的各数据对象的作用.(特别是数据表)。
3、创设情境——建立一个数据库来管理班级图书室的图书。引导同学设想用数据库可以为班级的图书室做哪些事情?通过这样一个贴近同学生活的例子,激发出同学们学习数据库的热情,同时提醒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善于灵活使用所学的知识。
4、给同学们分组并分配任务,让同学们根据管理数据的目的设计数据库。通过让同学根据需要设计数据库,贯彻了一个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人本理念,可能初次设计不成熟,但是他们领会了数据库设计是要根据需要来设计的这样一种理念。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思想
2、能将对数据库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迁移到今后学习,工作中
3、公正评价三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当前,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数字图书馆,银行,全国联网火车票系统等。
以“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为例:P134
认识数据库管理
前面演示的这个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下面我们就进入这个数据库的内部看看:
用Access软件打开“学生选修课信息库”,观察数据库中的表。
在数据库表中每一行称作一条“记录”;
每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组成;
若干条“记录”组成一个“表”;
多个相关的“表”组成一个“数据库”;
将该数据库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
比较:该数据库表格与Excel表格的异同。
分析:
“学生选修课程信息”Excel工作簿由“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和“课程选修信息”三个工作表组成。
如何理解“相关”?
比如:“课程信息表”与“课程选修信息表“通过共同的.”课程编号“建立联系,而“课程选修信息表”与“学生信息表”
通过共同的“学号”相关联。
——数据库表与Excel表格的重要的差别表之间的关系
P136图7-11
举例:我们要查找哪些同学选修了某门课程。
实践:
1、查询“20040001”“李奥”同学选修的所有课程。
2、打开“课程选修信息表”,尝试在其中添加一条课程选修记录“20050001”,“张三”同学选修了信息技术的选修课FLASH,课程编号为XX006,2个学分,18个课时,教师是李四。
教学反思:
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感觉比较生疏,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要求:
(1)熟练掌握数据库建立
(2)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
(3)理解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2、操作要求:使用ACCESS2000完成一次数据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3、情感要求:参与调查积极主动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合理使用电脑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字段类型的确定、查询方法
教学关键:
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调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引入: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街头调查?
今天我们在机房里也作一次调查
而且用我们所学的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处理调查数据
2、学生分组调查
(1)数据的.收集
由教师规定每组的调查内容
每组学生进行分工(ACCESS操作员、调查者、被调查者)
ACCESS操作员:建立调查表结构,记录的输入
调查者:根据调查内容访问班中其他同学
被调查者:接受调查者的调查
老师:适时引导,及时调控
(2)数据的查询
学生:根据调查内容,选择恰当的查询要求,进行查询
老师:适时讲解、合理引导
(3)调查结论
由组长汇报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作点评)
3、简要小结
小结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对调查活动作评点
4、作业
根据本次调查内容,对其他班的同学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PHP使用中数据库使用方法05-21
温度计及其使用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29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学的教案设计06-08
数据库设计和访问数据库的PHP代码中出现的五个常见问题07-31
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练习03-19
如何使用网页设计中的图片叙事12-03
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考前练习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