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6 19:17: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通用8篇)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49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分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之后安排的,既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多种不同解法。现在小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知识来解答。因为学生对理解比和分数的关系比较了解,对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比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来解决。何如解决生活中的按比分配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数学探索按比分配问题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尝试发现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听着歌曲《秦岭最美是商洛》,欣赏商州莲湖公园的图片。

  2.莲湖公园这么美,那你对莲湖公园了解多少呢?新建的莲湖公园水域面积有多少亩?绿化面积有多少亩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听音乐、赏美景、猜地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发奋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生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二、实施教学

  1.出示例1扩建后的莲湖公园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共165亩,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比是1:2.

  (1)从这句话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讨论提示

  ①绿化与水域总面积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各占几份?

  ②绿化面积占它们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水域面积呢?

  (4)展示学生的四种做法

  ①先算每一份,再按各部分的份数算。

  ②先算各部分占全部得分率,再按分数乘法应用题算。

  ③先算全部是各部分的几分之几,再按分数除法应用题算。

  ④列方程计算。

  (5)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好。

  2.展示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里我用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呈现“按比分配”的知识点,舍弃了教材原有的题材。其次,在呈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再次,是重视了对课堂生成的有效引导和巧妙运用。既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3.知识运用:例题变形

  扩建后莲湖公园总面积220亩,其中未绿化的陆地面积、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比是1:1:2。问未绿化的陆地面积、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各是多少亩?

  4.学以致用:医用酒精是用蒸馏水和纯酒精按1:3配制而成。

  ①若有200ml蒸馏水,需要多少毫升纯酒精恰好能配制成符合要求的医用酒精?

  ②若有1200ml纯酒精,有足够的蒸馏水能配制成多少毫升符合要求的医用酒精?

  【设计意图】重视孩子对知识灵活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

  5.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学校把栽300棵树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三个班的人数分别是46人、54人和50人。最合理的分配方案是每班栽100棵树。()

  (2)有一些苹果分给幼儿园得小朋友们,大班分得二分之一,中班分得三分之一,小班分得六分之一。大中小班分得苹果的数量之比是

  即3:2:1()。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次,为拓展运用清障护航。

  6.拓展运用

  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不许杀马,不许流血。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温馨提示:三个儿子分得马的数量之比是几比几比几?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是几比几比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趣题中折射出的按比分配原理。

  三、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1)解决“按比分配”型实际问题的方法

  ①、求出各部分之间的数量比,由各部分之间的数量比可得出各部分占总体的分率。

  ②、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的量分别是多少。

  (2)我对新建后的莲湖公园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55第4题;

  选做题:课本56页第7题;

  思考题:课本56页第11题。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法: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下面各题:化简:27千克:750克千米:800米求下面各比的比值:66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情景导入学生自由讨论

  1.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你知道这瓶液体是怎样配制成的吗?

  2.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合理分配,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三、新授新知教学例2

  (1)给出课件出示课本例2: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那么,现在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让学生理解:“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一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五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4)可不可以求出两种各多少ml?怎么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并根据学生解题过程板书)例2:稀释液平均分成的分数:1+4=5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的体积:100×1=100(ml)

  水的体积:500×4=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这是一种方法,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刚刚学过分数的乘法,这个题目可不可以运用分数的乘法来解。

  师:把我们学过的'比转化成分率,怎样来做?

  生:浓缩液和水共有5份,那么浓缩液占其中的1/5,水占4/5.可以写成:浓缩液的体积:500×1/5=100(ml)

  水的体积:500×4/5=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巩固提高(幻灯片出示)

  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讲评。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家庭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1-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学习章节的最后一个课时,知识是在分数除法基础上的再一次加深,学生掌握的前提需要在分数除法的学习上下很大的功夫。本班学生分数的除法学习时基础较弱,需大量练习作为巩固。对于后进生的鼓励和关心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需要老师上课具备启发性,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做到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的学习态度。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

  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由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关于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利用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5)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然后进行汇报,并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 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解决课前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练习题与例题

  的`异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练习题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本题与例题及练习1的异同,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教师介绍“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第23~24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反)

  3)一个为0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反)

  4)Y=3XY与X(正)

  5)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正)

  二、引入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路程和时间表:

  路程(千米)70140350……

  时间(小时)125……

  (1)、观察提问:

  1)、表中相关的量是哪两种量,汽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师从表中圈出140350

  25

  师:将其中一个数当作未知数能编一道就用题吗?

  2)、学生试编

  如学生编题时没有“照这样速度”或“照这样计算”,师提醒:读题的人怎样知道速度一定?

  3)、生汇报所编之题,(选其中一题)师出示例1

  师:你们自编的题目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试做;汇报:(师板书)

  生:归一140÷2×5

  倍比140÷(5÷2)

  分数140÷2/5或140×5/2

  方程140÷2=X÷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解答方法,真能干,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知识,能不能利用比例的这些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

  今天我们就探讨如何用比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新知

  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

  2、讨论后,请两组学生上来写写他们的列式。

  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有X千米

  140/2=X/5

  师:请讲讲你们的解题思路

  学生:根据“照这样计算”可以看出速度一定,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既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师:140/2表示什么?X/5表示什么?

  3、学生总结一下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找准变量和定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

  4)、根据比例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齐读解题步骤,师:这几步中,最关键的是哪步?

  4、出示刚才学生编的另一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40千米,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用比例解答该怎样解答。

  师:这道题的定量变了吗?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讲讲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补充条件,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用比例解答。

  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80千米,照这样式计算()一共可以织多少千米?

  学生1:补充“3小时”后,全体学生试做。

  学生2:补充“再织3小时”学生试做。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1:间接设生2:直接设

  解设3小时织布X米解设一共可织布X米

  80/4=X/4+380/4=X/3

  X=60X=140

  60+80=140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的量。

  教学准备:

  PPT

  三角形学具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六年级一班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比是3:4”,(PPT)从这个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

  生1: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之比是4:3

  生2:全班的人数是7份,男生占其中的3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生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生4: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生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7

  生6: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4

  生8: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得相当不错。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最近,笑笑遇到了一个问题。(PPT)谁来说说是什么问题?

  生:她要把一筐橘子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可是不知道怎么分合理。

  师:你们能帮助她吗?怎么分合理?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按班级来分,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师: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这是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哪种分法?

  生:平均分。

  师: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2: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

  师:按人数比来分是按几比几分?

  生:按3:2分。(板书:3:2)

  师:那你们知道“平均分”是按几比几来分吗?

  生:按1:1分。

  师:我们以前所提到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按照“平均分”并不合理。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些特定的因素,然后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PPT:按3:2分合理)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比的应用)

  3、分一分。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PPT)

  ①小组合作(用三角形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桌上的纸袋,用里面的三角形代替橘子,来实际操作一下。请大家一边分,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下你们分配的过程。最后看看大班和小班各能分到多少个橘子。

  ②小组汇报。(投影学生的分配记录)

  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分配的过程?

  生1:我们是这样分的:先给大班3个,小班2个;然后再给大班3个,小班2个;第三次还是给大班3个,小班2个,就这样,我们一共分了8次,分完了。我们由此知道这堆三角形有40个,最后大班分到了24个,小班分到16个。

  师:分了8次分完了,看来你们做事比较有耐心。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实验得来的,所以耐心完成一件工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2:我们前两次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第三次分的时候我们发现还剩下很多,我们就给大班分了6个,小班分4个,这样又分了2次就分完了。这堆三角形有40个,最后大班分到24个,小班分到16个。

  师:分的结果都一样,但看来你们分的次数要比他们少一些,分得快一些,看来你们也动了脑筋。

  生3:因为要按3:2来分,而三角形有一大堆,所以我们就想给大班分30个,小班分20个,后来发现三角形不够,就换成给大班15个,小班10个;剩下的大班给9个,小班给6个,一下子就分完了。

  师:你们虽然开始不够,但你们的想法很好,而且实际上你们也一下子就分完了,能干。

  生4:列算式解。

  师:利用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见解很独到。

  ③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在刚刚分三角形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PPT:表格)谁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不管怎样分,我们都要按照3:2的比来分,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三角形的个数都必须是3:2

  生2:我发现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

  生3:我觉得按3:2的比来分和以前我们学过平均分是不一样的.。平均分两个人分得的个数相同,而按3:2的比分来分的话,两个人分得的个数不同。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PPT)

  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师:如果现在有140个橘子,按照3:2分给大班和小班,又该怎么分呢?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写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②汇报展示。(抽生板演列式的两种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投影其他方法)

  师:这是谁做的?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表格

  方法二:画图。

  方法三:列式。

  A:3+2=5 140×3/5=84(个)140×2/5=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师:为什么要用“3+2”?“3/5”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用“3+2”算出橘子的总份数,3/5表示大班能分到橘子总数的3/5

  B:3+2=5 140÷5=28(个)28×3=84(个)28×2=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师:为什么要“÷5”?

  生:“÷5”是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给大班分3份,小班分2份。

  ③比较不同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做法吗?刚刚同学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可以。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

  师:列式计算的A方法,是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找到各部分的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数量;而列式计算的B方法,是先求出总份数,然后算出一份的数量,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的份数来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4、小结。

  师:我个人觉得,同学们的这些方法各有千秋,都很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关键还是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各个数量之间的份数。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PPT)

  师:(5题)甲班能得到18本。怎么得到的?(2题)按1:1来分,也就是平均分。

  2、试一试。

  师:试一试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做在课堂作业本上。(投影学生作业)

  师:写完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

  生:回答。

  四、知识拓展:

  1、数学故事:阿凡提分马。

  师: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PPT)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师:其实,这个故事的问题根本,其实是在于原先商人的遗嘱中,1/2,1/4和1/6相加的和不为

  1、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下来以后再讨论。

  2、闯关活动。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三疑三探。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数目。)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

  3、小结。

  二、解疑合探,知识迁移

  1、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应该怎样分?学生讨论分法,并试着解决。

  2、交流方法,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⑴、借助表格分。

  ⑵、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利用乘法的意义解题。

  4、你喜欢哪种方法,请说明理由。

  5、回忆学过的“平均分配”,可以看成几比几?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需要巧克力多少克?

  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3)班和二年(3)班,两班人数相等。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四、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1、总结。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比的应用

  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3、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

  (以上方法可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教材处理:

  六年级学生在明晰了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完全能自己找到按比分配的方法。教师在本节课中要起到启发、点拨、深化引导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有意由两个量的比过渡到三个量的比,旨在归纳出按比分配前提下,无论是两项或是三项,它们的分配方法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水杯、水、鲜奶、茶、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配礼物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些特别的礼物,猜猜是什么?

  1、想一想

  ① 我将礼物的一半给男生、另一半给女生,你们说怎么样?

  ② 如果你觉得不太合理,那你们认为我应当怎样分呢

  ③ 调查班级男女生人数

  ④ 假设所带礼物的数量,(不等同于人数),该怎么分呢?

  如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个礼物怎么分给男生和女生呢?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带10个、15个、50个礼物呢?……

  ⑤ 为什么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认为合理呢?,

  师:因为按人数的比来分,落实到每个人手中的礼物就是一样的,这才最合理。

  【设计意图:给学生分礼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又一按比分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什么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2、分一分(教师拿出纸杯)

  ① 不知道有多少杯子,你建议怎么分呢?

  ② 依照学生的建议分杯。

  教师依照学生的提议逐次分杯。分后让提议查总数的人核算分配的结果

  ③各种分杯建议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④这些分杯的方法哪一种最好?

  师: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如果知道总的数量,就直接按比来分;如果不知道总数或不方便查总数时,我们就按比来逐次分,来确保分配的合理。

  3、比一比

  ① 出示“两袋鲜奶”。直接给男生一袋、女生一袋

  思考:这是平均分呢?还是按比分呢?(生答)

  ② 其实,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这个比就是1:1。

  ③ 现在,我们人手一只杯子,但鲜奶只有两袋,想要全班同学都能品尝到鲜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推出配饮品的建议)

  【设计意图:分礼物的情境是从分橘子的情境中蜕变出来的,我先让学生们想一想,体味按比分是合理的;再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感受逐次分和按比分的结果相同;最后让学生比一比,肯定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材料发放完毕了,制作奶茶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学生的激情被又一次点燃。】

  二、配制奶茶

  1、制茶前明确:

  A、 制作奶茶需要什么材料?

  B、你打算怎么来制作奶茶?是随便放吗?想想你怎样确定一下这三个材料的用量?

  C、那你们想想要按着怎样的比来配呢?谁来提议一下?

  D、 谁理解这个比的含义了?

  E、哪一个单位最合适呢?

  2、回归具体的量

  A、 顺势提问:如果我有3克奶,要配多少茶?多少水呢?奶茶一共多少克?

  B、逆势提问:如果我想配制2500克 奶茶,要多少奶?多少茶?多少水呢?(板书)

  想一想,你要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明确单位后,顺势提问问题为的是理清数量关系,顺势思维的模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紧接着的逆势提问与顺势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会马上领悟到其中的不同,“2500克是总量”的意识很清楚地纳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就应运而生。】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方法1:联系除法

  方法2:联系分数

  方法3:综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方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方法1:联系除法

  方法2:联系分数

  方法3:综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方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4、品尝奶茶后的思考

  A、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B、如果在这壶(没被品尝)奶茶中加一勺糖,这时,糖就可以说是这个比中的1份了吗

  师:我这一勺是多少你才认为可以在这个比中占1份呢?

  C 、小结:的确, 几个量之间的比,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能成比,否则,每一份的量都不同,就失去了比的意义了。既然前面的一份茶,就是?克,那么这里的1份糖也应当是?克,这样,糖才能以1份的身份站在这里。现在我就将?克的糖防入奶茶中。我想,此时不仅是奶茶的味道变得甘甜了,还有什么改变了呢?

  D、这时,再问要加多少水,你会怎样列式呢?(口头列式就可)

  E、师小结:同学们敏捷的思维令老师欣赏,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依据比,我们合理分配了礼物;依据比,我们又配制成醇香美味的奶茶了,这就是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初次品尝后的`学生们是兴奋的,甚至有些人已经觉得新知识如此简单,骄傲起来,教师依据学生的需求添上一勺糖,就势将话题延伸,1勺是否能在这里充当1份呢?这个小小的转折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问题的研究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比中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去解答新的问题了。】

  三、回归生活

  师: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到各行各业中,走一走,看一看,哪些问题我们能帮助解决呢?

  1、第一站:某大学后勤部

  今年大学共招收1500人,其中男女生的比是4:1,现有5栋宿舍楼,该怎么分呢?(口答)

  2、第二站:四丰农药加工厂

  农药厂要生产新型农药,药与水的比是3:50,现在已经准备好药3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口答)

  3、第三站:木材加工厂配料车间

  下料通知单:本月要生产教学用的三角板,有长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将每根木料按着5:2:1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个三角板,请预算每条边的长度,以便调试机器。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三角形三边定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严谨思维的品质。】

  4、第四站: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

  案情介绍:一年前,李某和王某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后工厂获利5.39 万元,两个人由于没事先约定,发生争执,提出诉讼。

  ① 你们想要什么条件呢?

  ② 材料提供:

  1、建厂时,李某出资5万元,王某出资3万元。

  2、经营时,李某出勤10个月,王某出勤12个月。

  3、创效益,李某签定6万元合同,王某签定8万元合同。

  ③你会选择哪一条做为判决的依据呢?具体应当怎样分配呢?

  提供法律依据:合伙企业法第33条规定

  “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⑤ 现在你知道法官怎么分配财产的了吗?

  【设计意图:开放的条件,开放的情景,将分配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会结合自己对各个条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这里没有对错之分,每一种想法都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这时已经超越了数学,对学生更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最后回归法律,将有法可依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反思

  ①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自由发挥)

  ② 师总结:掌握按比分的方法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怎样运用它去解决现实中问题,只有丰富自己各项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分析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按比分配”中比所对应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1冲调,另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2冲调,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谈想法

  师:其实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题

  我们清洁要用到一种清洁剂浓缩液,瓶子上标明了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现在我们需要按1:4的比例制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二)探讨方法

  1、分析题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师:谁能解释一下5是怎么得来的`?4/5和1/5又是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一下。

  方法一:总份数:1+4=5(份)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浓缩液:500×1/1+4=100(mL)

  水:500×4/1+4=400(mL)

  3、分析两种解法

  方法一: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二: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对哪个知识点印象深刻?

  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下课后大家可以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素材并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8-15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1-09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6-22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2篇)03-14

比例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06-15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7篇)08-16

六年级数学《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07-01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12-02

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