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书P42~4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12根小棒,6个圆片,小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什么是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学生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我们数学课上也有“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学例1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
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把你的分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分法多。(教师巡视)
谁愿意上黑板展示一下?(边说边分)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熊大: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发思考:这题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个桃,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几个几个地分,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3.回顾反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小朋友么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动手操作,可以在图中圈一圈,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课件展示)汇报
3.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讲给同学们听。(机动)
四、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好吗?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均分教学设计05-24
认识教学设计06-17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9-15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8-20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28
扇形认识教学设计09-13
教学设计:认识统计07-11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06-24
《认识米》教学设计09-01
0的认识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