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课件。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353=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44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353=
16(米)
方法一:4444=16(米)
方法二:5×23×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3)×2=16(米)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20篇)07-29
周长教学设计07-1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6-21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6-23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1篇)07-27
《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05-0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模板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