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21 10:28: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xx,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一)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二)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四、课堂总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情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

  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200棵梨树。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200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

  (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习

  比一比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

  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200>950895>860

  作业设计同步学习与探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拨一拨-读、写万以内的数,处理课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学会了读大数,这些大数应该怎样写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读写大数。板书课题:读写万以内的数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第四册p66-p70)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

  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

  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

  (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四位数的读法

  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能够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指名读出下面的数

  638 807 459 500 780

  二、 新授

  由三位数的读法引入,揭示课题并板书:四位数的读法

  1、教学法例5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3页例5的绘画纸,找出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

  (1) 数一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2) 一横行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3) 两横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三横行呢?十横行呢?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 位。

  2、教学例6

  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注意提示:拨一千零一十五时,应该用中指在个位上拨下1个上珠,同时用食指拨去4个下珠;拨一千零一十,一千零二十时,应该用中指和食指在个位上拨去9,再用拇指在十位上拨上1个下珠。

  (1) 从一千九百九十九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数到二十怎么样拨珠?指名回答

  (2) 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要学生再数一遍。

  1、 第34页上面的做一做习题

  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2、 教学例7

  (1)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3745。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 ?板书: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2)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第三个计数器图里的数的读法。

  强调指出:中间有一具或两个0的四位数,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出来。

  3、 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L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全班齐读几遍。

  4、 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全班阅读课本 第33---34页例5---例7,齐读万以内数的读法。

  三、 巩固练习

  第35页做一做习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的三位数是多少?和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的四位数是多少?和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位比起,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

  (2)一万里面有( )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位是( )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的三位数的和是( ),差是( )。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

  (3)九千

  (4)五百

  (5)一千零一十

  (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04

  (2)550比150多( )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的三位数加1是( )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五)拓展练习:

  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的四位数是( )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是( )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P81—82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第八课时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万以内的数复习总结教学设计范文08-27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学设计07-2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29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12-0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02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02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9-07

《1000以内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03-0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