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4 09:05:29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1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4千米=( )米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从趣点”出发

  1、认一认四边形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题:四边形)

  (2)请同学们在书上将四边形涂上阴影

  二、学习演练

  1、观察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习例1

  (1)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四边形

  3、分类:

  (1)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每分好一类放在旁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老师分发信封)

  (2)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课堂练习

  三、练习,从“差异点”提高

  4、学习例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小结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四、概括,从“智能点”提升

  小结全课,看书巩固。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 )千克,是( )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板书

  吨的认识

  1千克= 1 0 0 0克

  1吨= 1 0 0 0千克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32-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复习”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3、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3、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主题图,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2、独立回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先进行估算

  (2)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3)集体点评

  2、复习验算

  (1)验算方法

  (2)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并验算

  (3)集体讨论

  3、复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八第2题主题图

  ①说说图意

  ②小组内讨论

  ③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2)和复习第2题

  ①联系实际再提问

  ②集体讨论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位数时商111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96 54:9 25:5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9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复习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笔算,进一步提高除法笔算的能力。

  2.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计算

  ⒈笔算

  456÷68403÷8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要怎样算?遇到什么情况在商里要写0?

  ⒉文字题

  ①把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②36里有多少个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算式。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二、综合练习

  ⒈第15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题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两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的几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个数量和另一个数量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量,用乘法算。

  ⒉第16题

  指名口头补条件,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⒊第17题

  让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能解答哪些问题,然后口答问题并列式。

  三、课堂作业

  复习第13、14题。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08-1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3篇)07-13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5-27

最新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2篇)08-22

数学教学设计08-17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05-28

最新《早》教学设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