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统一,识记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秦朝疆域示意图、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货币等图片史料,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秦朝统一有其重要历史意义。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到秦朝统一中国,从文化上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从此以后的历史,国家统一与复兴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以及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相关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内容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欢迎大家来到历史小剧场,首先请大家观看一小段视频。
{视频}
师:视频中讲的是什么?
生:兵马俑
师:有没有人去参观过兵马俑?有什么感受?
生:……
师:兵马俑再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强大的军队?
生:秦朝
师:当年秦王嬴政就是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统一中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王统一中国的艰难创业过程。
二、讲授新课
师: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力图扩大疆域,因此诸侯国之间经常发动什么?,
生:兼并战争
师:连年的战乱,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生: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师:那处于战乱中的百姓最渴望什么?
生:和平、统一
师:这时候,我们的秦国站了出来,秦国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统一全国的战争。他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依次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各诸侯国,在什么时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什么朝代?都城又定在了哪里?
生: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定都在咸阳
师:那大家思考一下,为何最终是由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
生:秦国国富兵强,奠定了了统一六国的.物质基础
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与秦抗衡
生: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师:那假如没有秦国,天下还会统一吗?
生:会的……即使没有秦国,也会有其他诸侯国通过变法变强,从而灭亡其他诸侯国统一天下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秦的统一其实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那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继续对边疆地区开拓和经营。请大家阅读书本48页内容,找出秦如何对北方和南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
生: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师: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归入中央管辖,那北方呢?
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师:秦国对于边疆地区的开拓经营,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使得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南达南海,西到陇西,东至东海,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师:如果是你,拥有如此广袤的疆域你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作为秦国最高统治者的嬴政他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视频}
师:创业难,守业更难,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疆域的统一,那如何才能巩固统一,守住来之不易的帝国呢?为此,秦王召开了一次朝会,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角色扮演}学生起来扮演秦王和李斯,并朗读对话
师:通过这一段对话,大家觉得秦王会将国君的称呼定为什么?
生(齐声):皇帝
师:没错,秦王统一中国,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
师:他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国家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那全国大大小小的事物呢?也是由皇帝一个人处理吗?
生:御史大夫负责御史大夫,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
师:我们就称这三个为三公。除此之外啊,秦始皇还下设了九个职位,这个中央政府的组织制度我们称之为三公九卿制。
师:在这次的朝会上,王绾和李斯还就如何管理地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辩论。王绾提议用什么制度来管理地方?(追问):那李斯他安定国家的方略是什么制度?
生:分封制,郡县制
{小组讨论}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完成表格,并思考你觉得秦朝会采取哪种制度?为什么?
师:郡、县作为地方政府机关,需要听命于以三公为首的中央政府,地方权力被中央所牢牢把控,我们称之为中央集权;而中央政府服从皇帝也就是我们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权力被掌控在君主的手上,我们称之为君主专制。这就是秦国为管制四海所立的政治上的新制度。这样的政治机构,为秦朝统治提供了保障,皇帝可以将自己的诏令快速并准确地传达到地方。而当时,妨碍皇帝诏令有效传达的因素还很多,秦始皇又面临了怎样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情景。
情景一:秦人孔虚在咸阳的街头看到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在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围观的人看了之后不知所以然,这时曾经去过楚国的孔虚向人们解释说这是一个“马”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情景二:孔虚出门游历,领略各地风光。路走了一半,饥肠辘辘,准备到餐馆大吃一顿。
店小二:我们餐馆不收秦国货币,只收赵国货币。
孔虚:天啊,我该怎么办?
情景三:孔虚好不容易变卖了玉佩,换到了赵国的钱币。在一家布店准备订做一条长裙。三天后,订做的长裙穿在身上却刚到膝盖,成了一条短裙,他几近绝望。
情景四: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都不统一。秦国的马车大,但韩国的道路窄,车辆不便通行。
孔虚:一路步行而来,脚都磨起泡,有车不能坐,真是天理何在啊!
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该如何解决呢?结合书本知识,在书本中画出秦国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好处
师:修驰道,凿灵渠,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建设把全国各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标准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新方法。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统一的一系列措施,结合材料,思考一下秦统一的措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使中国在很长的历史中处于先进的强国地位
生:使得“大一统思想”在各民族心中根深蒂固
师:秦的统一,给我们带来的不光是疆域的统一,也不仅仅是制度和标准的统一,而是在这一切的背后“大一统思想”所带来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
布置作业
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及你课外所了解的秦始皇,试着评价一下。
板书设计
政治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秦统一中国的基本事实,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知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图片、史料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绘制中央集权制度锻炼试图能力。通过课本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秦统一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秦始皇统一措施感受先民的智慧,培养家国认同感;通过对秦始皇个人事迹的学习,培养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片段《秦王扫六和》,同时展示与秦朝相关的图片。
提问:歌中的秦王是谁?
(一)、秦灭六国
讲解;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赢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分小组讨论。
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产生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先搞好关系,攻打近距离的国家,攻下之后再从此国出兵攻打下一个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引导: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讲述: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日“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日“玺”。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讲述:刚才我们介绍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上和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兑换货币,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觋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到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不同文字,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有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引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四)、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这是古代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本课内容丰富、庞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知识较多。因此,本设计主要基于《秦朝的统一》这一课的重要地位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中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恰当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中央集权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且让学生绘制出“中央集权制度”;为更好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设计《秦囧》情景剧表演,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板书:第9课秦统一中国)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2、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扫六合”,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按照由近及远,远交近攻的战略各个击破,用了9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难,思想混乱,边患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国疆域很大,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创新)
(1)皇帝制
嬴政分别取“三皇”、“五帝”中“皇”与“帝”字组成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讳。
(2)三公制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政权机构。丞相掌行政,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军事,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监察,相当于纪委书记。但最后的决断权都是由皇帝掌控。
(3)郡县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权割据,秦始皇没有实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上还存在很多不变,影响统一的巩固。
2、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的书写各有差异,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过渡: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全国的历史、医药、占卜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把在背后议论他的相关儒生全部活埋。
过渡:战国时期币制非常混乱,像是齐国、燕国使用刀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赵国使用布币,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这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当时在咸阳,你坐马车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之前各个诸侯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不一样的,秦国马车较大,在其他地方行驶不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从都城咸阳到达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这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
过渡: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并且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凿的灵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过渡:秦的北进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断拓展,最终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本课感悟
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主流,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四、本课小结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过程和时间,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等重要信息。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分析其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
通过对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的学习,认识这些措施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一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的先进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和历史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深远意义。
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 分钟)
通过展示战国时期各国纷争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如战争场面、百姓流离失所等,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历史将如何发展?” 从而引出新课 —— 秦统一中国。
讲授新课(30 分钟)
统一文字:展示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文字图片,讲解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广隶书。分析统一文字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意义。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展示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的图片,介绍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讲解度量衡统一的内容和意义,如方便了经济交流和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皇帝制度:讲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全国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裁决。
三公九卿制:介绍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则分管朝廷和国家的各种具体事务。通过图表展示三公九卿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制度。
郡县制:对比分封制,讲解郡县制的内容,即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分析郡县制的实施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其对秦朝及后世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介绍秦朝建立的基本信息: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嬴政自称 “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讲解秦始皇称号的由来和含义,让学生理解皇帝制度的独尊地位。
结合地图,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并简单介绍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的过程,强调秦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展示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公元前 230 - 公元前 221 年),让学生计算统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感受秦国统一的迅速。
组织学生讨论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教师总结并强调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顺应了这一趋势。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10 分钟)
秦朝的建立(5 分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0 分钟)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5 分钟)
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
强调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练习(5 分钟)
布置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如 “秦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影响?” 等,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要求字数在 300 - 500 字之间。
五、教学资源
教材、战国时期地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和货币图片等史料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准确叙述秦统一六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战役,说出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运行机制,能分析其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
掌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措施的具体内容,并能阐述这些措施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地图、图片、史料等多种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讨论秦统一的原因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壮举,增强学生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主要内容。
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及其积极意义。
难点
深入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期影响的分析。
探究秦统一中国过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史料实证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战国时期战争场面的视频片段,展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视频结束后,提出问题:“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百姓渴望和平,那么,这种局面将如何改变呢?”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秦统一六国(12 分钟)
结合秦统一六国形势图,详细讲解秦国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开始,依次讲述秦灭赵、魏、楚、燕、齐的过程,重点介绍一些关键战役,如长平之战对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秦国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对统一过程的理解。
展示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如各国变法情况、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图表、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等。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六国的背景,从政治上长期分裂割据、经济上发展不平衡但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为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讨论,教师总结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背景分析(4 分钟)
统一过程(8 分钟)
秦朝的建立(5 分钟)
介绍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并讲解嬴政自称 “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相传,永无穷尽。
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这一称号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如显示皇帝的独尊地位,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5 分钟)
展示分封制与郡县制对比的图表,讲解郡县制的内容,包括郡、县的设置,郡守、县令的任免方式等。
引导学生分析郡县制的实施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何作用,如地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避免了分封制下诸侯割据的局面。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秦朝中央政府讨论实施郡县制的会议,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角色,阐述自己对郡县制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郡县制的意义。
以图表形式展示三公九卿的官职名称、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三公九卿在秦朝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如丞相如何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权力的范围,御史大夫如何监察百官等。
组织学生讨论三公九卿制与现代政府机构的区别,引导学生从权力来源、权力制衡等方面进行思考,加深对这一制度的理解。
通过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和相关史料,讲解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让学生理解皇帝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皇帝制度(3 分钟)
三公九卿制(6 分钟)
郡县制(6 分钟)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0 分钟)
介绍秦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等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加强全国联系和巩固统一的作用。
展示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的图片,介绍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讲解这种货币形制的优点,如便于携带、流通等。
讲解度量衡统一的内容,包括长度、容量、重量单位的统一。举例说明统一度量衡对国家经济管理和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如国家征收赋税、商品交换等都更加公平、规范。
展示战国时期各国不同文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文字的差异,体会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讲解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隶书逐渐流行。展示小篆和隶书的字体样式,让学生感受其特点。
分析统一文字对文化传承、交流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有利于政令的传达、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学术思想的传播。
统一文字(3 分钟)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4 分钟)
其他措施(3 分钟)
课堂总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
强调秦统一中国的伟大意义,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而且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练习(5 分钟)
出示一些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如 “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等,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制作一张关于秦统一中国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秦统一的过程、重要人物、制度和措施等,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战国时期历史地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秦始皇画像、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和货币图片、相关史料等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04-04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05-15
中国诗歌教学设计11-2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03-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02-26
中国娃教学设计01-26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06-19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03-04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04-03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