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含义。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和句子分析,感悟童年的珍贵与美好,体会诗作抒发的对童年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对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感悟童年的美好与作者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句营造的诗歌意境。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童年说起)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划分节奏。
2、感知内容: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朗读中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回味童年的美好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感受成长的快乐
三、再读诗歌,品味语句。
(一)留住童年,是诗人想挽住如水的光阴,是诗人想珍藏如花的岁月,也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心愿。我们知道诗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请问本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形容美好的童年的?
(二)分析语句:
(1)“摘下这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也就是珍藏起永远的春天)
A、树叶:比喻,童年。绿叶代表了大自然的春天,代表了生命中的春天,也就是童年。
B、春天:比喻,童年。不老的春天,也就是永远的春天。
提问:形象地展现了童年无限的生机、活力。童年就是那春枝上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树叶,珍藏起它,就珍藏起了“不老的春天”。
(比喻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们对它的喜爱赞美永远不改变。)
提问:为什么“春天”会不老,而且能被“珍藏”?
是因为童心永存,是因为诗意常在,是因为格外的珍惜,是因为深深的眷恋。童年是永远不会枯萎的回忆,生命的'诗篇从此常绿。“不老”与后面的“常绿”、“永远”相应,表明如春天般的童年将永远成为生命航程中的旅伴,成为生命中的永恒。这样,人的一生也就成了“不老的春天”。
(2)“童年没有遗憾,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没有遗憾?
交流:诗人将“童年的往事”比作“缤纷的花瓣”,一方面表明童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花瓣易飘零,往事常失落,但是花落香犹在,事过情常留,童年那种或温馨、或苦涩的感觉,酝酿成无限的芬芳在生命中弥漫。
(3)“芳香在生命中弥漫”:
童年往事中的点点滴滴所散发出的温暖和美好,一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生活之中。
童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把它留在记忆中,留在生命中,带着童年的活力、梦想去迎接未来。
(4)“挡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脚下的也是山”
提问:这里的山指的是什么?“踏在脚下”你怎么理解?
交流:“山”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踏在脚下的也是山”的含义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
(5)“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
提问: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告诉人们用自己的脚去走,会走出新的天地。童年有时会迷惘,会受到种种诱惑,但只要带着勇气和果敢走过去,就能战胜一切。
(6)“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即使前面有大风大浪,也愿意搏击风浪,展示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再次表达了作者留住童年的愿望,也再次表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7)题目理解:留住儿童对未来的追求,不怕困难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果敢的良好品质
(三)总结:
1、全文分两部分:
童年(1、2):表现了童年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童年的深深眷恋。
成长(3、4):表现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
2、主旨理解:
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的,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告诉孩子们童年的美好与珍贵,希望孩子们能够把了无遗憾的童年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带着勇气和果敢走上成长之路。
四、拓展迁移
你的童年有遗憾的事情吗?现在回忆它,心情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缤纷的童年故事。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诵读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让学生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注意以下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肃然起敬万象更新诞生孤苦伶仃
教谕龙肝凤髓溺爱蹿房越脊
浑浑噩噩习以为常光大门楣椽子
做选择题和写话进行检测。
三、初读课文,感受童年。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文意。
2、文中找出重要词句,写出感悟或提出问题。
3、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明确:
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难与享受;我最早的学习生涯:老师与同学;伤感中离开故乡,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物质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经常在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3、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在苦难之中饱含着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叔父对我家生活的关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个白面馒头;和同学玩。
五、把握语言,品味童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赏析。从用词、修辞、情感等角度进行。可能会出现的句子:
(1)4、5段中那些语句写出了“我”父辈生活的艰难?写父辈生活的艰难有什么作用?“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在地上的干枣充饥”。
父辈生活的艰难,是他们去济南谋生的直接原因,也为后文“我”离开故乡去了济南做铺垫。
(2)6—8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岁时,奶奶每天给“我”的半个馒头。说明了当时物质条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3)第8段中说“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我”写这些“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琐事使我终身受用不尽。写这些琐事,一方面是为了激励自己前进,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后辈,让现在的孩子了解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展现了童年了生活的苦难,同时也包含了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揭示了童年生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七、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品味隽秀的语言,在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
2,感受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隽秀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创新,阅读中再现优美画面,
课型:
赏读活动课
教法与学法:
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课前准备:
录音机、轻音乐伴奏磁带;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创意说明:
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选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秀美生动,画面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将其设计为赏读活动课,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思路,在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想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评说美、畅想美。本课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用自己的头脑领悟美,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浪漫、有一点创造、有一点畅想、有一点感悟。意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散文诗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块:“美美地听”——激趣感知活动
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字词你注意到了吗?
认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体出示)
洗濯鹧鸪翱翔蓦地踱过倩影笑靥遨游采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美美地听,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同时留意老师朗读时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大胆地说出来吧!(请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听读的感受来)
第二板块:“美美地读”——真情体验活动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真挚的情感,你不想试一试吗?来,在优美的音乐中想象童年的画面,把你对童年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1、学生自由配乐朗读,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情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请你一展身手吧!朗读你最喜欢的一部分,并请告诉大家你所表达的情感,好吗?
2、请学生配乐表情朗读,读出画面的美,读出作者的情。可就一个画面、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来朗读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借此指导朗读,锻炼和提高朗读能力,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脸,一抹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风/吹过/垂杨,这上面/散布着/她的风韵。”这一段要读得缓和、柔美、深情,饱含对夜、对生活的.赞美。
备注: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不求全责备,重在鼓励、欣赏、陶冶。
第三板块:“美美地品”——品悟赏评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你感觉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何处?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二:你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话题三:文中有你欣赏的写作手法吗?可以指出来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吗?
请自由选择话题,从自己感受最鲜明的、兴趣最浓厚的、发现最独到的、领悟最深刻的方面赏一赏、品一品、说一说,比如一个凝练的词语、一句传神的描写、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巧妙的写法……当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讨。
2、学生反复品读,可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时间,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备注:学生只要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练。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现、感悟兴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师生与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第四板块:“美美地说”——再现创新活动
1、示范引导:这样优美的画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我对第三节中的画面产生了兴趣,将它创新改写为:(多媒体出示)五月的阳光热情地亲吻着我的脸,潇洒的清风调皮地拂弄着我的乱发,慈爱的老牛,背着我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这样的清新,一望是无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里摇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顾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扬起醉红的笑脸,呵,你看它们不禁笑得全身酥颤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给这美好的时光助兴吧!
俗话说“抛砖引玉”,你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吗?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你们欣赏的优美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2、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表情朗读(可按学生要求配乐)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赏。
第五板块:“美美地想”——畅想延展活动
1、(多媒体出示)话题一:读了这首散文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话题二: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你读了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畅想表达。
备注:自由表达不限内容多少。培养学生阅读作品后自然地联系自己生活、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阅读习惯。
随堂练习:要求:依兴趣自选练习,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反复吟诵,最喜爱的也可以背下来;
2、就自己所喜爱的句式或写作手法仿说、仿写;
3、学用优美的、凝练的语言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将你的欣赏所得整理一下,把板书设计补充完整。
5、搜集你所喜爱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关童年的诗、文,积累素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美美地品”环节中,学生可能较多地注意词、句,注意描写、画面,对含义较深的语句和值得仿效的写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说不好,这也不必过高要求,因为本课注重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亦应在学生赏析时适当提示和补充。当然,教师也可安排“质疑”或在解决练习时探究句子深刻含义,可在练习中安排句子仿写,进行语言的学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体验、练习的环节中设计的话题是自由选择的,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游戏目标:
1、能够参与小肌肉操作运动
2、会手脚协调的曲线走
3、在综合练习走跑跳动作的同时,练习滚球
4、会双脚连续跳5米以上
二、游戏用具:
塑料车轮皮球
三、游戏过程
1、小猴起床(沿直线走)锻炼幼儿沿直线走的能力
2、跨过走地(双脚连续跳)培养幼儿双脚弹跳的能力
3、穿过树林(手脚协调曲线走)培养幼儿能够沿曲线走过障碍的`能力
4、摘桃子(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5、小猴骑车回家(滚球)锻炼幼儿的滚球能力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比较品析,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2、体会诗人对童年的留恋之情和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品析,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感受童年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放《童年》)
同学们,听着轻松愉快《童年》的歌曲,看到你们一张张童真的脸,老师很是羡慕你们现在的无忧无虑。有一位诗人想挽住这如水的光阴,想留住这如花的童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钱万成的《留住童年》。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1、散读。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7页,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抽读,评价。
3、齐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感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留恋
三、品读诗歌第一节,体会语言美,感受诗人留恋童年的情感。
1、你是从哪句诗读出了留恋之情?
摘下:留住
珍藏:珍重地收藏
2、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留恋之情,但是我怎么看不出是对童年的留恋呢?你们是从这句诗的哪些词看出来诗人留恋的是童年?
预设:
树叶:童年中有意义的事,只要采撷一片,就能反映童年的美好。
不老的春天、常绿、永远永远:童年的美好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损,童年是一辈子值得珍藏的财富。
诗:人生的诗篇。
追问:
你觉得树叶指的是童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理解?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3、同学们已经读出来,诗人把童年比作“树叶”和“不老的春天”,表达了诗人的留恋之情。
抽读,朗读指导:语速慢,重读“不老的春天”。
4、我们如果要表达对童年的的留恋之情,我们可能会这样说:童年非常美好,我要永远把它留存在记忆中。人生会充满活力,直到永久永久。老师的表达和诗人表达哪个更美?为什么?
明确:
1)老师的话很直白,原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追问: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XX比作XX,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留恋。
2)诗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说不到就算了)
小结:这就是诗歌语言的魅力啊!
抽读,谁来读一读这一节诗?
评价:读得好不好?有没有读出诗人的留恋之情?有没有让人感受到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朗读指导:语速较慢,抒情地,重读不老的春天
5、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诗,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诗人的留恋之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改后的句子,“这”变“那”)老师改了一个字,你发现了吗?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这:在情感上更亲近,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看似平淡的一个字,其实蕴含着无限的情感,在朗读时要加以重读突出。
抽读2个,指导朗读:重读“这”。齐读。
那么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感。
6、我们学完了第一节诗歌,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
明确:
诗句很讲究押韵,会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读来琅琅上口,还讲究炼字,这就是所谓的“诗一般的`语言”啊!
小结并齐读: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朗读诗歌第一节,感受诗歌语言美,感受诗人的留恋之情。
四、师生总结方法,小组合作品读诗歌第二节,体会语言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1、下面让我们四人一组进行思维的碰撞,看看哪个小组最能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我们来一起看诗歌的第二节。
预设:
1)押韵
2)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失落的往事”比喻为“缤纷的花瓣”
追问:是什么样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结合具体地诗句说一说吗?
花瓣:美好。
风中飘来,风中飘去: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风是轻轻的,花瓣缓缓落下,轻而缓,画面很美。情感是留恋的。语速稍慢,抒情地。
缤纷:花瓣纷纷落下的形态,就像下文“风中飘来风中飘去”,不单指颜色,多而杂。
3)弥漫
你有没有觉得哪个词用得很精妙,富有诗情画意?
和香气匹配,同时也表明对生命的影响深远。
感受到什么情感?
感受到对生命永恒的意义。
明确(学生说):
将“失落的往事”比喻为“缤纷的花瓣”,一来说明事情多,二来说明事情美。成长伴随着收获和失落,伴随着甜蜜和苦涩。长大后,童年的回忆只有温馨和甜蜜,会灿烂一笑,即使是失落的,也是如此。
任岁月流转、世事变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2、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的第一、第二节,再次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独立欣赏诗歌第三、第四节,体会语言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地欣赏诗歌第三、第四节,品一品诗歌的语言美。
预设:
1)押韵
2)比喻
“山”比作“困难”
“海”比作“困难”
“迷路的…,清醒的…”拟人眼前暂时的困难终将被克服
“船”比作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将童年的无忧无虑化为勇敢和乐观,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3)在炼字方面有没有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原文和删减后的,对比朗读)你体会到了情感上的什么变化吗?
明确:
“也”看似平淡,却能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一种豪迈的气概。
除了“也”这个字,诗中还有哪些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确:
“只是”:对未来的迷茫是暂时的。
“总是”:困难最终总能克服。
“就”:豪迈的气概,面对困难要充满勇敢和乐观。
追问:
这仅仅是对童年的留恋吗?可以把题目改成“留住童年”吗?
明确:
诗人要留住的是勇气和果敢,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2、请(男女生对比读)读一读诗的第三、第四节,让我们感受诗人对未来人生之路的勇气和果敢。
评价,指导朗读:激昂一些,齐读。
3、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完整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诗人对童年的留恋之情和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钱万成的《留住童年》。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体会了诗歌的语言美,感受了诗人的情感。留住童年,留恋童年,我们珍藏了“一个不老的春天”;留住童年,更要留住童年的勇气和果敢,让我们乘上了一条“乘风破浪的船”,驶向了理想的彼岸!
七、作业:
1、请你在诗中找一句最优美的语言赏析并积累。
2、向家人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留住童年》反思
整个诗歌单元意在让学生体会每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美好意境,了解一点诗歌的表现手法,掌握一些朗读技巧,通过朗读,体会诗歌语言形象、凝练的特点;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初步鉴赏能力。之所以选择《留住童年》这篇文章,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想借这篇文章对诗歌单元的教学做一个总结和反馈。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萦绕在我的心头:整堂课,整个教学过程能不能也象一首诗一样亲切、自然、流畅、充满情感,又不乏思考和感悟。在我看来,“留住童年”这个课题本身就充满了感怀,但是已处在少年时期的他们,对文字、语言的感受力还不是特别敏锐的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看到了课题之后能马上沉浸在某种情境之中,能够马上带着一种情结进入文本?显然这有很大的难度,于是创设一个情境、营造一种氛围就显得犹为重要。
为此我做了课件导入课文:先播放几张自己童年的照片,然后播放长大后的照片,最后再将童年和长大后的照片放在一起同时播放。因为能看到班主任小时候的照片,他们显得非常好奇和兴奋,在播放小时候照片时,我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作为背景音乐,照片上天真无邪的笑容,欢跃轻快的旋律无一不在昭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然后再将童年和长大后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较,这时选取了一段比较伤感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看看小时侯的照片,再看看长大以后的照片,向老师感慨万千,你们知道向老师感慨什么吗?”随着我的一声询问,学生们轻而易举地道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不想长大。“是啊,特别是每当我心情沮丧的时候,每当我要去面对一些我不喜欢的事,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在心灵深处总会传来一声绵长的叹息:要是人可以永远不长大那该多好,要是能够永远生活在童年那该多好!你们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种叹息?”“有”。至此每个人的心里满溢着对人生的感叹和对童年无限的怀念,于是“留住童年”这首诗成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暗夜里的一丝星光,让渴求的心灵看到了走近梦想的通衢。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成了一种心灵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任务。
课前看自己的教案感觉很完整,环节流畅,目标明晰,但一试讲问题便暴露了。
最初的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其一,自由散读之后请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示范朗读。在朗读之前说明这段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朗读时应该运用怎样的技巧读出这种情感。这个环节是想帮助学生复习一下前两堂课朗读技巧,并通过散读初步感受诗歌。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如何运用相关的朗读技巧读出应有的感情时,显得太琐碎、枯燥。于是在第二次试讲中我让学生指明比较明显的朗读技巧,然后通过朗读,点评,再朗读纠正运用不当的朗读技巧,这样分析就不会留于“纸上谈兵”和枯燥。
其二,请学生从中圈划出最富哲理的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个环节是想在朗读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但在第一次试讲中发现这和前一个环节重复了。在分析中其实已经涉及文章的主旨了,所以后来我把这两个环节合并在一起了。
由此,我发现语文教学过程不完全象推导数学公式一样,它有时不是一个单向思维渐进的过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并进的过程。
整个备课、开课的过程得到了不少同行、朋友的指点、援助,当然也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这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生活、工作中的遗憾无处不在。如果评优仅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那我也就了无遗憾了!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内容分析:
《“童年趣事”》是人教版五年下册第二单元的一次习作训练,具体要求是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本课是在完成了习作指导,学生完成了初稿后进行的习作评改课。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写一件事并不难,但要突出趣很不容易,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评改能力,会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但评改水平有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读他人的文章,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赏析,逐步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并在评改过程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愉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评议他人作文。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媒体资源选用:
1、与童年有关的图片。
2、歌曲《童年》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谈话导入课堂。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的名字吗?它就是《童年》。上一节课,同学们在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中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交流了许多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完成了童年趣事的习作初稿。好玉需要雕琢,好文章需要修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回雕刻家,对这篇习作进行评改,让同学们在评改的过程中品味大家儿时的快乐!(板书:习作评改童年趣事)
(二)、回忆本次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评价标准和修改方法。
1.上节课我们对童年趣事进行了习作指导,共同回顾一下习作要求。(出示课件)齐读。习作训练重点是什么?(读习作要求:全篇文章必须抓住一个“趣”字做文章,写有趣的情节,描有趣的细节,处处紧扣一个“趣”字,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经过清楚感情真实)
2、师:评改总要有个标准,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和我们平时评改习作的.经验,你认为童年趣事这个主题的习作,怎样才是一篇好习作?(出示评价标准)指名读。
3、怎样让我们的习作达到以上标准呢,老师这里有法宝,这就是本次习作修改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按以下方法进行修改(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修改方法)师读。相信大家按这个方法修改,习作一定会更完美。
(三)、师生共评一篇习作: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让大家共同评改,成为佳作呢,这个机会可是很难得,请同学到前面来朗读自己的习作,注意;他在读习作时,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品析点评)
(1)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期待,来听小作者读一读。
(2)师:同学们都听得十分认真,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来修改。(组长执笔记录)
(3)学生讨论后请代表发言。师随机指导学生修改。
(4)学生下评语,教师总评。(评语要贴切,不夸张,语言有鼓励性)
师:看来,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写下来的。
(5)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如何把童年趣事写生动?
1、作文要写自己经历的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
3、把能体现“趣味”的部分重点写。
(四)、学以致用(课件)
师:根据今天学到的作文知识,按照好作文的标准和本节课评改方法:
1.互改。(课件)拿着你的习作,与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改。
2.交流。a、请你挑你认为评得最称心的句子或片段,不管是评病句还是好句子,说说你是怎么评的。b、谁认为自己写的评语最精彩贴切?说给大家听。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批改,并请原作者谈谈对于同学批改的感受。
3.自改。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交换回来,看看小老师的评改是否贴切,并根据同学的批改,自选文章的一个部分,开头也行,结尾也罢,也可以选一段自己再详细地改一改,让这个部分更精彩。(1、对同学评改的看法2、自己对其他部分的修改)
4.展示。展示学生的自改习作,并谈感受。
(五)、寻找闪光点
在刚才的自改和互改中,你找到自己或别人的闪光点了吗?互相说一说,大家一起分享。(课件)
(六)、概括提升(课件):
1、通过这节课对习作的评改,说说你在写作方面的启发和收获。
2、叙事的作文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再出示)
(七)、金玉良言(课件)
师:用今天学到的作文知识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把它抄在作文本上。
(八)、课堂小结:
我相信,大家的习作,会在每个人的努力之下变得越来越耐人寻味,老师有一个打算,等到大家对自己本次的习作都满意的时候,我们就把全班同学的作文编辑成册!出一本《多彩的童年》作文集!那我们就努力吧!
在此,老师祝同学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祝大家健康地成长!(课件)
板书设计:习作讲评童年趣事
经过清楚
感情真实
七、教学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会借用思路图理清述事思路,把事说清楚,说具体,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而又具体地把事说清楚,培养独立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打开记忆的匣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教学过程:
一、真诚导入,引出话题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就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长大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啊?于是,我就科学家、画家、作家的说了一大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的是什么。长大了,才渐渐发现,这个时候自己希望的`竟然是能够回到童年,放飞童年,因为,那是一个人最纯真的年代。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季的藏雪,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1、明确范围,指导选材
(1)谈论: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童年趣事”?(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分析:哪一个内容最能体现童趣?(课件出示)
(3)小结:一般说来是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努力去做的、富有情趣的事,是闹笑话的事。
2、展开回忆,畅谈趣事
回忆你的童年生活,什么事使你感到有趣?
(1)小组交流:说出一件童年趣事,并简要说说为什么有趣。
(2)大面积说:师生评议。(标准是:这件事能否反映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
二、理顺思路,自主构图
1、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么多有趣的事,那怎样表达才让别人也能清楚、深切地感受到你的快乐呢?请打开书本,自由读读“习作指导”,看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提示?
(1)学生汇报;
(2)点拨:何谓写清楚??有序、具体。
2、自主构图,理清思路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我们这个学期用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画思路图。
(1)回顾画思路图的方法。
(2)学生画思路图。
3.找伙伴交流。
4、全班交流,学会表达。
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同学说了他(她)的趣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位同学的童年趣事?(投影思路图,学生说)
(1)思考:
有趣在哪里?为什么有趣?他通过对哪些方面的描述来表达“趣”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出示片断,具体指导。
(3)小结:写具体的方法。
紧扣“趣”字,着力描述有趣的,今人发笑的情节,用有趣的语言写出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内容。
三、激活思路,个性表达
1、鼓励尝试并酌情肯定不同的表达方法。
2、引导调整素材卡片活思路。
“看来这个思路图不但可以帮我们理清写作思路,只要我们敢于发现,把首,腹,尾调整一下,还能令你的文章表达更与众不同呢?”
3、指导拟题:
“好,开动你的脑筋,给自己的题目也变变身,最后定下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写下来。”
四、确定思路,以图促写
拿出你的思路图,赶紧开始写作吧,我盼望着能读你们那一篇篇有趣的作品,分享你们童年的欢乐呢!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内容
语言
动作
趣神态
心理
文字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篇好的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
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作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看了你们的作文,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我就是这样笑着看完的,大家写的'事情真是太有趣了,你们的这些趣事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回那梦幻般的童年回忆中。
二、作文的优点
1、课件出示:好的方面;
2、教师解说,并列举写得好的同学。
三、作文存在的问题
1、课件出示:作文存在的问题;
2、教师讲解。
四、欣赏精彩片段
1、课件逐一出示学生的精彩片段;
2、学生欣赏好在哪里;
3、教师总结写作方法,并板书。
五、修改学生作文。
1、课件出示学生作文;
2、小组交流如何修改才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学生反馈,师生同改。
六、课堂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修改文章做得很到位,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小的提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作文的修改,因为我们的写作兴趣会在修改中得到激发,我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在修改中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具体生动?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
修辞手法
生动的词语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学目标】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范文一至两篇。
2、学生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2、教师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
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以写童年趣事。
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趣”字,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有趣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习作。)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教师出示范文)
童年趣事
童年是由纯真、幼稚的故事串成的美丽珠链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珠链中,一件件有趣的往事,就像一朵朵开放在我的心中,无比艳丽,无限诱人。
那是在我家院子里的晚上,“快来呀,我们来捉迷藏,快来,快……”我一边喊着院里的小香出来,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地。小香闻声赶来,你藏我捉,你捉我藏,玩得不可开交。
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一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领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高兴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急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慢慢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
瞧!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欢乐幼稚呀!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你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一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设计意图:既给学生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明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中。)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印象深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内容真实,体现个性化。
3.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
把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教学难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说,引出课题。
师:(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师:这首歌好听吗?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生:好听,这首歌的名字叫《童年》(板书)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童年,那你们知道童年是指哪一段时间吗?
生:三岁、五岁????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其实从你呀呀学语开始,再到你蹒跚走路以至于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以前,这一段时光都是童年。
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同学的记忆中,你的童年一定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吧,相机为你们记录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还记得那一年的事吗?
预设:生(这是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流动科技馆的事)不错,还有呢?生(记得这是上学期的一节美术课,美术老师有事没来给我们上课,是老师您带我们上的一节彩泥手工课,我们玩的可开心了!)是这样的,还有呢?这是谁啊,笑得这么灿烂?
生(这是我和王文会,还有张馨玉,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起到广场上去玩,看见叔叔阿姨们在跳广场舞,我们便兴致勃勃的跟着跳了起来)看见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谁能说说他们那时的心情如何?
生(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说得对,继续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生(这是去年冬天一个午休的时间,老师带领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的事,我们还一起合影做纪念呢!)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些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在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中,那《捅了马蜂窝》的鲁莽,《渡河少年》的倔强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也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忆起那些美妙、难忘、好玩的往事!你或许做了一件可笑的傻事;你或许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你或许拥有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你或许克服了一个困难;你或许经历了一段伤心的往事,一串串回忆就像一颗颗珍珠组成了闪亮的童年时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回忆中去。(板书:回忆)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齐读文题。(生读)通过读文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就是童年的回忆。我们看文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回忆)对!是什么时候的回忆?(童年)没错,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这次习作是写童年时候的事!所以它属于什么类作文(记事类)。
师:那这次习作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页,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师:谁来说一说,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要求都有哪些呢?(板书)
3)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印象深刻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生动具体的写出来。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构思写作,口头叙述:
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习作要求,那么,哪些事是印象深刻的呢?你能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到思路吗?
预设:生(也许那是令人怀念的吧,如《窃读记》中林海音小时候从窃读的滋味中寻得的快乐;也许是令人感动的,如《渡河少年》中少年的倔强与执着;也许那也是令人难忘的,如《捅了马蜂窝》中小作者捅了马蜂窝之后的深刻的教训;也许那也是有趣的,如《做毽子》中作者偷偷地拔了领居家的大公鸡翎毛去做毽子的喜悦。)
师:所以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好事,傻事,蠢事,趣事)。还有伤心的,委屈的等等。现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浮现出一幕幕印象深刻的事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童年往事简要地写在手中的选材表格中,再选择一两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填在右栏中,并写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师:看见大家说的非常热闹!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说说你的童年往事?让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童年。
(预设)
生1:我童年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偷偷地把猫的胡须剪掉了,惹得我家大花猫不高兴了好几天呢!
师:你为什么要剪掉小猫的胡须呢?
生1:因为看见爸爸每天都要刮胡子啊!
师:你可真调皮啊!谁接着说?
生2:我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偷玉米了,为此妈妈狠狠地骂了我和爸爸一顿呢!
师:确实该骂啊,偷别人的东西总归是不好的,不过你勇于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说明你已经知道错了,相信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你一定会写出真实的感受的!谁还接着说?
生3:我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上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做彩泥的事……师:从“铭记于心”这个词,老师感受到了这件事事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四、文中探秘
师:听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事,也勾起了老师的思绪,让老师想起了自己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范文,请听范文朗读。同学们边听边记,一会我要找你评一评哦!
师: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文章写的符不符合要求?
(预设)
生1:我认为符合习作要求,这件事体现了印象最深刻之处,并且写得很具体。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文章做到了详略得当,略写了事情的起因、结果,详写了事情的经过,也就是印象深刻之处。
师:谁接着说?
生3:我觉得文章用词很生动。例如:无忧无虑,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天真。
师:因为放假了就没有(作业了),就不用担心(老师会批评了)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泥巴》里有这样一句话:那(风一样的日子哦)。那象这样的.词语还有没有,大家找一找。
生:(一臂之力、恍然大悟)
师:嗯,所以呀,要使文章生动,在用词上一定要好好斟酌。谁还想说?生4: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生读:我想……)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的写出了我“帮”小鸡出生的原因,很生动。
师:你说得不错,除了这句话还有哪句话也运用了心理描写呢?(生:我恍然大悟……)
师:不错,那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当我剥蛋时是什么心情?(高兴的、愉快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呢?(兴奋地)那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神态描写)说得对!还谁想说?
生5:我觉得在写我剥鸡蛋的过程时,写得很细,我给大家读读。作者想象小鸡会说话了,多生动啊!而且他运用小心翼翼等词语就一下子把句子拉长了,真了不起!
师:你们也觉得这部分写得很细吗?那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描写方法了?(细节描写)师:不错,正如同学们所说,是细节描写,除此之外也是动作描写。
生6:老师我觉得有一处地方还可以更详细一些,具体一些。师:那你来说说是哪里呢?
生7:母鸡把我啄得如何也没写出来。师: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老师要奖励你一个拥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大胆地合理的想象一下,让这件事更加生动、具体吧!
生8(鸡妈妈回来了????)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说得也很生动,所以呀,要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不但要写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还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合理的发挥想象。(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读一读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看你发现了什么?生9:我发现在这两段里都有“傻事”这个词。
师:说的没错,老师这件童年的往事的确很傻啊!因此我在开头段用“傻事”——(设置悬念),结尾我用“傻事”——(照应开头),这就是我们写作时总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尾呼应),说的没错,这样文章在结构上才会更加的完整!五、由说到写,开始习作:
师:感谢你们对老师习作的点评,老师没想到的你们都想到了,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现在我们想一想,要写一件事都应该交待清楚什么?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你觉得这次习作最重要的应该写清楚什么部分?(经过)
师:说得对,所以经过部分要(详写)其他(略写)。在写经过部分时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最后再有一个生动的开头(点题)精彩的结尾(扣题),最
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感受。那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拿起笔去描绘你们多彩的童年吧!
师: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在同学们动笔写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把你的这件印象深刻的事加一个优美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更好了。为此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几个开头和结尾,供同学们参考。根据你们的往事需要,如果你觉得好可以参考,如果你觉得不适合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幻灯片)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现在就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吧!要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相信在你们的笔尖下一定会流淌出童年的欢乐和幸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精心构思)
生(写作文)
师:同学们请坐好,时间关系,我们就写到这里,谁愿意把你写的一篇或一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向他学习也可以给他提点建议。
生(读习作)
六、小结
师:同学们,童年的生活令人留恋,更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回首童年,畅谈童年,我相信课下在你们智慧的笔下一定会描绘出五颜六色、绚丽无比的童年!下课!
板书设计:
童年的回忆
印象深刻
详略得当
生动具体
写出感受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重点
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
二、教学难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为“”。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剧本《》。
2.给加粗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
诅咒噗噗发绺鬃咕哝
惩罚嗅胸脯果脯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外祖母人物形象。
2.感受浓浓亲情。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2-5):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
第二部分
(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思考:
(1)我为什么把外祖母称为“童年的朋友”?她给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说说你对文中外祖母的印象,请你为“外祖母”画一幅肖像。
(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结合学生所画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
(二)研读课文
1.读过课文,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选择一两句并批注。
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选出精彩的批注,其它小组作评价。
②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侧面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给作者哪些深远的影响。
(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
【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的伟大的外祖母的形象。
【巩固拓展】
学习了本文,我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手法,尤其是通过描写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你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为你的同桌描绘出他的形象,表现他的性格。
【预习指导】
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
(2-5):外祖母的语言
(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
第二部分(7):点题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O.2
课题:童年的朋友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
二、教学难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发现》课文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精讲、善导、激情、引思”八字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泥巴”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吗?”谁
来说一说?说得好!泥巴是可以把本来清洁的环境变得很脏,也给我们的通行带来不便,但是泥巴却是童年的真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板书:童年的)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找学生“开火车”读(一人一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看谁写得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探究比喻的内涵及其作用)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用小黑板显示内容),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
——活灵活现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交流课教案设计:蝴蝶05-08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05-01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2-08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06-11
微课教学设计05-20
《童年的发现》精彩教学设计10-02
童年趣事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数学课教学设计07-26
观摩课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