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诗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2 09:31:36 美云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诗意》教学设计

  《诗意》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创作练习中,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巧恰当表达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构图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三、教学策略

  本课有跨学科的特点是诗与画的融合。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有“诗画同体”说。更有“为画者不懂诗不为画家而为画工”说。都是强调诗画间的互通与互借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学素养是艺术家的灵魂。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诗情画意”之艺术思想。

  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扇形宣纸)这么漂亮的一个扇形里我们该为它画些什么东西呢?

  师:我们班上节课学过国画花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好吧?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示范:很快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

  师:看到这幅作品,我突然想到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你们猜猜是哪首诗?

  生:《咏鹅》,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把这首诗写到画面的空白处。

  师:(学生到前面来书写)看!我和同学们合作的这幅作品还真不错呀!老师用绘画的形式描绘了《咏鹅》这首诗,诗中的情感通过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今天我们也来学习《诗情画意》这节课,为自己喜欢的古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情画意》

  通过教师现场展示花鸟画,一可以起到温故知新效果,二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

  讲授新课

  师:古诗对于大家都不会陌生,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听一听诗朗诵吧!(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师:喜欢这首诗的同学,可以跟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幅美术作品,我们看看

  哪幅作品最符合那首诗意?为什么?

  师:你还有那些不同的想法?

  师:谁能说说《寻隐者不遇》的诗词大意?读了以后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那么范作上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意境的?

  师生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水粉画法表现隐者生活环境的清幽的。

  现代画家陆俨少《杜甫诗意图》,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意境?如果都用油画棒去画好不好?

  师:这些诗意图很好地运用了水墨画中的勾、皴、点、染技法来表现诗的意境,使人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要用水墨画古诗大意,要挑选意境深远,层次较多的诗,像《望庐山瀑布》之类写景的及一些抒情的诗。

  师:打开书,我们看一看古诗按它描写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在给这几类诗配画时应该如何组织画面?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在汇报。

  教师归纳:写人的古诗以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写。状物也是如此。写景的古诗,可以确定近景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的稍微简洁些。叙事的古诗,可以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

  师:同一首诗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比较同一首诗不同的画面在表现诗意上的侧重点,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内容相同但色调不同的两幅《静夜思》,比较色彩在烘托诗意中的作用。

  师示范:以杨万里的一句名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进行诗配画。

  要求学生猜测画面的内容,联想诗景。

  总结创作步骤。

  体会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把诗人所述的意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十分美妙的。

  学生创作

  师:看过老师诗配画,你有哪些想法?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师:谁来说一说创作过程。

  师生小结: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

  4.制作:描绘、着色。

  5.题诗。

  6.盖章。

  作业要求:(大屏幕展示)

  1.知道要画的古诗是哪一类的诗。

  2.配画表现出古诗的意境。

  3.画面构图饱满,色调统一。诗的颜色与画的颜色要统一。

  师:好了,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画笔赶快行动吧!

  展示作品

  评价交流

  师: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师: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师:谈创作体会

  小结

  师:苏东坡说过:“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本课由“美”贯穿其中,眼中所见是祖国大好河山,耳中所闻是高山流水,手中所画是心中最美的图画,学生徜徉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另外我们还要多读书,多读诗,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

  《诗意》教学设计 2

  一、缘起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经典名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面上看,《荷塘月色》并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却也不易,需要用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著名学者孙绍振说: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怎样才能消除学生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从已知中揭示未知,从而达成生命的提升,是我上这节课的尝试。

  二、过程

  在上《荷塘月色》第二课时“读出问题”这一环节时,有一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重点写的是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及荷塘的周围,抒发在心情不平静时游荷塘的感受。为何还要写古时候的采莲盛事呢?”我一直在找寻《荷塘月色》的深入角度,一听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机会来了。

  我首先肯定这位同学发现的问题很有质量,几近课文编写者的高度。顺便介绍旧教材的编写者一度曾把有关《采莲赋》部分内容删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之间有没关系,如有,是什么关系?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的?

  学生陆续举手,但发言停留在荷花即莲,由眼前荷塘自然联想到过去采莲的热闹等表面上。我提醒学生:“文中两次出现‘忽然想起’,找一找,想想看有何深意?”学生很快我到了“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和“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通过点拨,学生领悟这两个“忽然”绝非偶然,随意拈来,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用两个“忽然”暗示自己在心情不平静时所作的两次努力,自然引出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

  “那么,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追问。科代表站起来:“游荷塘月色时作者陶醉在那一片荷香月色中,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但这只是暂时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的心情很快又复归不平静。而采莲盛事却是热闹的,自由欢快的,作者是不是借想像中的热闹来反衬现实的孤寂呢?”我称赞道:“不愧是科代表,读得很认真,分析很到位,我们还能从哪些句子读出荷塘月色并不能让作者彻底忘掉现实的不自由,摆脱内心的不平静呢?”

  片刻后,一学生举手:“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这句话也能看出作者心情不好。”

  “这句话好恐怖,与荷塘月色的宁静朦胧淡雅不相称。”一位学生补充。

  “说得很好,这如鬼一般的黑影将怎么解读,暗合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我趁势引导。学生沉默,叫了几个学生都摇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这如鬼一般的.黑影的确与荷塘月色的意境太不协调,作者为了摆脱现实世界来到这‘另一世界里’,但荷塘月色毕竟只是心灵的暂时的栖息地,无法彻底与现实世界隔绝,现实世界的烦恼阴影随时都可能从心里的某个角落跳将出来。这不和谐的黑影正是作者心灵深处那一丝阴影的浮现。旧版中学教材把这句话删掉有违朱自清原意。”

  我:“荷塘月色抚慰了作者的烦恼、疲惫的心灵,但却只能是片刻的,不彻底的,不宁静的情绪再次袭上心头,于是作者开始了第二次的努力,进入想像世界中寻找想要的热闹自由――遥想采莲盛事。”

  “作者是在大自然中无法摆脱苦闷,才转而在想像中得到满足的。”一学生有点迫不及待。“也就是用想像中的美好来消解现实的不如意。”另一学生接着说。

  “很有悟性。”我向发言的二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接着追问:“在想像的理想世界里作者不平静的心情是否彻底平息了?”

  “没有,想像的世界是很美好,很自由,但作者又回到现实中,‘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情还是不好受。”

  我:“遥想采莲盛事是作者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的又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与荷塘月色一样,都是作者心灵的短暂的栖息地,是作者极力营造的两个梦:与现实对立的陌生诗意的两个世界,现实的荷月世界和理想的采莲古事,两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是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与‘偶尔露峥蝾’的现实世界构成对立、纠缠。经过两次的心灵之旅后,作者不平静的心情还是挥之不去,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家中。但是,得到栖息后的心灵应该会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平静的心情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我们也总是努力寻求种种方法摆脱不宁静。而朱自清先生却以其独特的心灵之旅为不宁静的心灵找到了诗意的栖居。读完《荷塘月色》,相信大家都能为疲惫的心灵找到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

  三、反思

  语文是一门熏陶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提升。散文是内在真实情感的艺术外化,是主体性最强、最“自我”的抒情方式,较之于其他文体,更容易唤起与读者心灵间的对话和沟通。孙绍振教授曾说:“语文教师的使命,要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的多,也光荣得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特的领悟。”鉴于此,我在备《荷塘月色》时,极力寻找一种贴近学生心灵的解读方式,反复揣摩文本,多方搜寻资料,努力读出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在我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的同时,思考着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努力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让他们试着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并对照、反观、提升自己。除外,试图通过这种有别于常规的解读消除学生自以为是的已知,再从未知走向恍然大悟。至于孙教授所说的“那些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就不去纠缠,大胆略去以往必讲的课文的写作背景,心情不平静的原因的探究等等,景与情的品赏,精妙的结构也做了淡化处理,只想在有限的一堂课上“小切口,深挖掘。”试图讲深讲透,以唤起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作者的情感,引起深切的共鸣,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一点,更生活化一点,让课堂成为一潭活水。

  《诗意》教学设计 3

  一、课标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设计的学习单元。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设计的学习单元。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选编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这八首诗词作品分为三课,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和宋词;是个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突出学习的实践性原则。

  本单元学习以活动实践、自主学习为主线,围绕“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这一单元人文主题,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从积累鉴赏、诵读体悟、写作表达等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三、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通过月考成绩分析,两班与级部平均分差一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了解诗人、创作背景及相关作品,感受意象,浸入诗歌意境,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语言,领悟诗情。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朗诵脚本,借助情绪、动作、表情以及选择适当的乐曲、等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作品,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文辞美、情感美。

  3.结合具体诗句,诗人人生际遇,品味诗人的情感,探讨诗人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人生选择,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成一篇文学短评。

  (二)思维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来鉴赏诗歌,提升解读古诗词的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本单元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3.根据学习任务,通过对相关资料整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专题比较阅读,提升从多篇文本中发现关联、比较鉴赏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2.思考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感悟诗人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人生选择、价值追求,从而获得启迪。

  五、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流程:

  第一课段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找和收集资料,了解诗人及其作品,对本单元诗人及相关信息有一个初步认知。

  第二课段学生品读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品味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

  第三课段分小组合作进行诗歌朗诵会。反复揣摩诗歌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

  第四课段对八首诗词作品所展现的诗人的不同生命状态与人生选择进行分类,针对诗人的人生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词,就感触最深的艺术特色写一篇文学短评。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完成一篇文学短评。教学设计把文学短评的写作设置在单元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让读写结合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落实。

  共需10课时。

  六、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段:“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自主阅读

  (一)、学习任务

  课前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阅本单元八首诗词创作的背景,诗人生活的时代及特点,作者、代表作品及风格等。课堂上师生交流,让学生对八首诗词的创作者及相关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课时安排

  1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有课文,单元学习任务提示。

  (四)、学生活动

  1.课前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进行资料收集。

  2.课堂上分享交流,整合完善表格。

  表一:“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诗题诗人生活时代及其特点个性

  特点代表作品及风格创作

  背景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诗题本诗相关知识基础知识

  短歌行乐府建安文学

  1.字音

  2.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3.文化常识

  归园田居田园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乐府)

  登高近体诗(律诗、绝句)

  琵琶行并序新乐府运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婉约派、易安体

  第二课段:“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欣赏艺术魅力

  (一)、学习任务

  感受诗词中的意象,浸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行深入品读。

  (二)、课时安排

  5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有课文,“古诗鉴赏相关术语积累”资料,探究拓展阅读资料

  (四)、学生活动

  1、梳理分析:(1课时)

  自主梳理第三单元八首诗,分别找出诗歌的意象,并能概括意境特点,填写表格。

  (1)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象、物象、人象,分析其特点。

  (2)结合全诗内容,感受意象营造的意境,并从资料的术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相应的位置。

  (3)鉴赏每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特点,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并从资料的术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相应的位置。

  表三:“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诗题意象意境艺术手法语言特点思想情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师随后可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积累词语。

  学习支架示例:

  古诗鉴赏相关术语积累

  意境雄奇豪放、苍凉悲壮、浓艳瑰丽、清净静谧、清新素雅、凄婉忧伤、清丽柔美、凄厉萧索、幽深绵邈、悠闲恬静、孤高旷远、雄浑阔大、艰苦奇寒、荒僻幽静、安谧美好清冷凄凉

  艺术手法: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语言特点清新明丽,平淡质朴,直接明快,含蓄隽永、悲壮慷慨、直率奔放、豪放磅礴、闲雅婉丽、清丽典雅、绚丽飘逸、简洁洗练、富有哲理、刚健有力、形象生动、幽默讽刺、刚毅雄健、深邃沉郁

  2、比较赏析:(4课时)

  注:以下的比较赏析任务为初步预设,具体教学时需要结合学情进行调整。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1课时)

  (1)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情感

  任务导引:

  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通过解读曹操和陶渊明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任务设计: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②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言浅意深巧设喻——赏析诗歌的比喻手法

  任务导引:

  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言理,在诗歌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借助比喻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但使诗歌更具形象性,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任务设计:

  ①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结合诗句,分析意象运用在诗中的作用。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2课时)

  (1)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本课三首诗中,渲来景物以村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要注意赏析。

  任务设计:

  ①本课三首诗中都有写景,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②三首诗中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

  (2)高扬个性,异彩纷呈—探究唐代三大诗人的风格

  任务导引: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他们都高扬个性,风格迥异,把唐诗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课三首诗就是这三位大诗人的名篇,请赏析三首诗突出的风格及手法。

  任务设计:

  ①本课三首诗歌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试结合诗句分析其风格。

  ②诗评家们评论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俗鲜明”,请结合诗句予以说明。

  第9课《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1课时)

  (1)缘情绘景,缘景明情——赏析词的情景交融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课三首词都用到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需要我们认真赏析。

  任务设计:

  本课三首词都是如何借景物来抒情的?

  (2)婉约共豪放一色——赏析词的风格

  任务导引

  婉约与豪放是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苏、辛一派的豪放词雄放慷慨;“婉约之词宗”李清照的婉约词,纤丽柔婉。词人们用生花妙笔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任务设计

  ①本课三首词刚好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②《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特点。这首词开篇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三课段:“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吟诵涵咏

  一、学习任务

  各小组围绕“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这一主题,抽选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诗歌配乐、配图并设计动作等进行朗读展演,增强美育熏陶和积淀文化底蕴。

  二、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有课文,互联网朗诵相关音频、视频、图画等资料。

  四、学生活动

  朗诵准备。学生自由分组,反复揣摩其情感基调,理解诗歌情感内涵。

  第四课段:“观诗意人生看个中抉择”学习活动

  ——写作文学短评

  一、学习任务

  写作文学短评。

  1.本单元八首诗歌,根据诗人的人生选择把这八首诗分成两类,一类为进取,一类为退守。不同人生际遇和相类似作品,并对此种人生选择写评论文字。

  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表达诗人情感,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诗歌、拓展阅读资料《苏东坡突围》《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等、名家赏析例(如《唐诗鉴赏辞典》中的资源)等。

  四、学生活动

  (一)探究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互鉴

  (二)实践写作

  1.写法指引

  阅读课本第69-70页“学写文学短评”,展示短评范例,指引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阅读《学业和评价》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写作学写文学短评”的内容。

  老师补充示例,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总结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如:

  短评写作方法:阅读要细,定题要小,评论要透

  短评写作结构:观点评价——概叙、简引作品内容——结合具体诗句、诗作的主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写作任务

  下面两个任务,选择其一完成:

  ①请围绕“进取与退守”这个话题,写一篇文学短评。

  ②诗词是怎样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刻的意蕴、独特的情感的?请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学短评。

  七、学习反思

  1.认识到学生在诵读时能够较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通过诵读比赛,能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但是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诗意》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_、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

  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讲解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教育讲解: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苟:如果、假使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

  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苟:(同上)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

  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讲解三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讲解内容:父母也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做小辈的也不希望别人耻笑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怎么劝他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让父母没有面子。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小朋友说话也要柔和,面带笑容。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往往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说话,大人是不会在意的。可是我们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改掉自己的毛病。那就得不怕父母生气,也要劝谏父母。哪怕父母要打我们,我们也毫无怨言。只要父母能理解我的真心就值得了!

  教学二:诵经典

  (第一步)方法: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指点节奏,和个别难读字音。

  (第二步)全部同学齐读,教师注意纠正,语气语调。

【《诗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2-11

《太阳》教学设计及点评太阳的教学设计11-05

er教学设计 ie ue er教学设计09-20

《鸟语》教学设计 鸟的语言教学设计10-2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11

风车教学设计07-14

周长教学设计07-15

乞巧教学设计07-20

《海燕》的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