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点拨: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首抒情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其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等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艺术上,它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来间接地表现情感。例如: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国贫困落后的状态。用胚芽、笑涡、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国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诗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诗的血肉,一首没有情感的诗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身躯。因而诗歌教学,不应脱离情感这条主线,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精神,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通过诗中的情感唤醒学生心中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不应贴标签式地空洞说教,其目标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这首诗时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接受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最后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了解朦胧诗的特征与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在读中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读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学方式】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宜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真正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以读为本。本诗写得感情真挚,适合吟诵,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深层意蕴的理解。
2、注重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创造发现。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3、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避免上成纯知识传授或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构思】
1、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舒婷这位诗人相关资料导入;还可由诗中新颖的意象或创作背景导入,或温故知新,回忆上学期的《星星变奏曲》导入。无论哪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感情朗读,品读探究诗歌韵律、情感和诗意:
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更适宜诵读。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在探究学习本诗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律、情感、诗意。其次是品读,只有品读细加揣摩,方能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揣摩本诗新颖的意象。这其间教师要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节奏;要读出意象。
3、探究学习,品析语言美和意象美:
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学生分小组品析诗歌中最精彩的诗句,小组内自由发言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4、读写创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节课时间虽有限,但我们可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把视觉延伸于课外阅读中。师生同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用阅读本诗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爱国诗篇,去走进舒婷,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资料助读
本文作者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a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四、诵读指导
1.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五、合作交流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4)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六、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七、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诗,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计】
赏读。
【创意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向,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应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读天地,聆听名家朗读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想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恶毒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落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稻穗”来替代“我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的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4、师生共读,结束全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件:POWERPOINT课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刘李立)。
师:感谢刘李立同学的倾情朗诵。从艾青的诗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将个人与祖国深深结合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浓浓爱国情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祖国的苦难岁月、新中国的成立、神六上天等共六幅。看了这一幅幅画面,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先把感触埋藏在心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诗人舒婷的情感世界里,去感悟她伟大的情怀。
二、文学常识:朦胧诗&作者简介:舒婷
A、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六七十年代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B、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朗诵与品读:
㈠FLASH示范朗读。
㈡学生自由朗读
㈢学生选择一节汇报朗读,读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每一节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四)速读全诗,结合预习的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一两句诗歌,或者提出疑问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希望”、每一节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飞天”是什么意思、本诗出现哪些意象、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分组讨论:
每一节最后一句“祖国啊”,是对祖国的真情告白,满腹的心里话欲言又止,请结合每一节诗句的内容,补充作者的“真情”。
(六)集体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分为男单A、女单B、男齐、女齐、全班齐。
四、创作尝试训练:
1、展示学生诗作:
以“家乡赞歌”为主题的诗:陈倩倩、
曹美玲、李华容、刘平双、夏梦玲、裴德华、刘阳等。
2、课堂练笔(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回忆父母感动着你的瞬间,用诗的形式表达你的感触。(好的诗句即时交流。)
五、小结:
感谢我们正在腾飞的祖国给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感谢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诗朗诵中结束我们的学习,相信我们在聆听中会明白一个道理:感谢与报答不用用嘴去说。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有时候我也着急,
那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
有时候我也发愁,
那是因为我的祖国还很落后。
我曾踏遍人生的旅途,
最后才知道,
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希望,
只希望人民不再受苦难;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要求,
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
啊,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强烈
教后反思
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与九(2)班学生一起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同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我再次捧着书本,细细伴读(陪伴学生)。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往往是朗诵者的首选。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通过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去品味诗的妙处,并带领学生尝试用意象创造简单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的崇敬之情、热爱之情、赞美之情。
与过去的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成熟和自信。“寻不到北”的感觉好多了!先说说自我感觉的良好之处:
一、让学生充分预习,细细品味,走进作品,与诗人靠近。
课前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作品,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课本上写好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标出自己不能弄懂的诗句。仔细咀嚼诗
歌的味道,了解诗歌的内容与结构。真正地走进作品,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大胆尝试,写出的诗还真有诗味。
让学生读诗论诗再写诗,不要求学生写出惊世之作,骇世之文,只要学生有一定的意象,有集中的思想内容。讲究了一些诗歌基本的技巧(如押韵),就是理想的效果。当然,在写作中缺乏指导,那是很危险的——作文中都去写诗了,简单啊!可只是语言的“横七竖八”的诗是毫无价值的。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诗句真有一点诗味。当然也有仿写的痕迹,我认为是好的。
试想,自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的学生何愁不会赏析诗歌,何愁不会写作,何愁不会阅读分析?
三、课外延伸,营造氛围。
1、优美诗歌的熏陶。在课前,让一学生配音乐朗读芍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在激情的朗诵中受到诗歌它独特魅力的感染,同时也是对本课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结尾处,何其芳的《春的后面不是秋》,也是如此。它与开课时相互辉映,余间缭缭。
2、诗化的课堂语言
课堂中,老师引导的语言言简意赅,哲理性语言、诗味的语言贯穿始终。给学生及整个课堂以美的享受。
有所得必有所失:
一、课堂安排过紧,教学预案只有舍本逐末。
“此事古难全”,课堂中顾及了时间的搭配,故舍弃了一些地方,如:让学生说说每节中“祖国啊”这一句话的真情告白。使得学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上大打折扣。在诗歌的朗读上似乎也较薄弱。
语文课堂中对文本的阅读太重要了!记得李研主任说过: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学生的思维不凭借具体的文本又何谈内化呢?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牢牢把握这个方向不放松。
二、朗读的指导欠加强。
本文曾是优质课的选择,听说优质课的执教者让全场的师生以泪洗面,作者将个人与祖国的命运相偎相依,教者却让读者与作品相偎相依。我佩服不已!在本文的朗读中,也只有让读者(学生)充分将自己融进作品中,才可能体会作者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在这一点上还做得很不够。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在此方面多下工夫,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学生的领头雁。“隔山观虎斗”、“岸上指导游泳”的效果总会大打折扣。
很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一定会听取其它老师的指导意见,更深一层的反思自己。我相信,一年一次的“三课”活动我会逐渐成长,逐渐成熟,逐渐成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⑵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⑶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⑷ 能有感情的诵读、准确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既感悟了诗歌的深沉情感,朗读能力也会呈螺旋上升之势。
⑵ 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⑶ 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就要善于对文本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边问边讨论,问题意识就能培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⑴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历程的录象片后,教师设疑: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名人,有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篇?比一比,谁说得多?
2、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到《楚辞》登程,从屈原到文天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诸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关联。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彰州市市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后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3、相关知识:
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⑴ 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
点拨: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⑵ 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文革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点拨: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历史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
⑶ 再读诗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点拨:
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三、四节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划分为两部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
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投影出示)。
讨论交流:
⑴ 本节出现的的意象及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 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点拨:
⑴ 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⑵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来朗读。
想一想:
在朗读本节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点拨:
⑴ 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 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 朗读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2、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具体思考以下问题:
⑴ 第二节中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⑵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⑶ 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点拨:
⑴ 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祁愿。
⑵ 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⑶ 该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重点感悟、理解下列问题:
⑴ 该诗每节末的祖国啊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⑵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点拨:
⑴ 四句祖国啊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到逐渐转向亢奋激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 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茫、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⑵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4、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从六十年代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到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的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延伸阅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歌词一般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只是比起诗歌来语言浅显一些罢了。本文由三段歌词组成,三段歌词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的变换了少数字词、句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反复咏唱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复沓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本文同样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想一想,本文是扣住哪一方面主题来表达情感的?如果来朗读或歌唱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表现?
【教学反思】
1、注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读中品,品中读。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略诗歌内涵。
3、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文本。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国在我心间》教学设计08-07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09-28
音乐《我的祖国》教学设计(精选6篇)08-25
关于壮丽的祖国山河的教学设计06-09
祖国在我心中教案设计10-22
音乐教学教案 祖国,您好09-23
九年级下册《祖国》教学设计(通用5篇)05-20
主题班会《我爱我的祖国》教案06-30
关于《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