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1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2.保护和招引益鸟
研究鸟是为了保护鸟、利用鸟,在学习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一节之前,教师应尽可能掌握本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本地区当前保护鸟类的措施等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调查,与本地区鸟类专家座谈,查找有关的鸟类资料等。
课上师生共同讨论保护鸟类的若干问题,如本地区鸟类资源现状,本地区为保护鸟类做了什么工作?还应做哪些工作等。
最后可以组织全班写一个给全校或给附近社区居民的倡议书,进一步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动员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小资料
野外观鸟
观鸟前的准备
一架筒望远镜(6×——10×),有条件还可准备一架高倍望远镜(20×左右);一本本地区的鸟类图鉴;一个小笔记本和铅笔。
衣服、鞋帽要得体,穿着舒适便于活动,要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另外,在自然界观鸟时,穿戴的颜色应与环境相适应,特别是不要穿戴红、黄、橙、粉红和白色的衣帽,因为大多数鸟类对这样鲜亮的颜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这就影响了观鸟的效果。
观鸟的时间
应与鸟类的活动规律相适应。从一天看,多数鸟类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比较活跃,鸣叫、取食等活动频繁,所以一天中最佳观鸟时间在清晨和傍晚。
在不同的季节里,秋季和春季能看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鸟,因为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所经过的路线。留鸟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观察;观察当地的夏候鸟就应在夏季观察,冬候鸟则应在冬季。
观鸟地点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各自所需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就会观察到下同种类的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住所附近、学校、工作单位及城市公园都可以观察到鸟。
你如果想观察雁、鸭和鹭类等游禽和涉禽,就应选择到湿地去,也就是到海滨、滩涂、湖泊、河流、沼泽、稻田等环境中去观察。
若要观察林鸟就要到林区去,特别是山地林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鸟。
观鸟的方式
一般在野外观鸟,有行进中观鸟和静止在某一地点观鸟两种方式。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 包括体长、体重、形体特点等。
(2)嘴和后肢的形态 许多鸟类的嘴型有明显的特征,如鹤、鹳、鹭、啄木鸟等,嘴长而直;戴胜、太阳鸟等的嘴长而弯曲;夜鹰、雨燕、家燕类等的嘴型扁而阔等。后肢的形态对于鉴别鸟类也十分重要,但在野外观察时往往受到限制。
(3)翅型和尾型 翅大致分为尖形、圆形、方形等类型;尾的形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4)羽色 首先要注意鸟体的主要颜色,然后尽量快速准确地注意头、颈、尾、翅、胸、腹、腰等部位的颜色,并注意抓住一两点最突出的特征。
2.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1)根据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如图)。
(2)根据叫声;
(3)根据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鸟类保护名单(草案)
一类保护鸟:白鹳、黑鹳、朱鹳、彩鹮、黑鹮、白鹮、中华沙秋鸭、白肩雕、白尾海雕、褐马鸡、棕尾虹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蓝鹇、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黑头角雉、赤颈鹤、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棕颈无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
二类保护鸟:白额雁、红胸黑雁、白琵鹭、鸳鸯、天鹅、瘤鸭、白冠长尾雉、红胸角雉、红腹角雉、小杓鹬、小青脚鹬、松鸡、铜鸡(白腹锦鸡)、金鸡(红腹锦鸡)、蓝马鸡、棕头鸥、遗鸥、白鹇、绿孔雀、孔雀雉、高山雪鸡、蓑羽鹤、蓝翅八色鸫、黑琴鸡、花尾楱鸡、血雉、勺鸡、灰鹤、大鸨、小鸨、鹦鹉(国内所有种)、猛禽(国内隼形目、鸮形目所有种)。
世界各国已选定的国鸟
澳大利亚-琴鸟、奥地利-家燕、比利时-红隼、斯里兰卡-黑尾原鸡、丹麦-云雀、爱沙尼亚-家燕、德国-白鹳、英国-欧亚鸲、危地马拉-凤尾绿咬鹃、冰岛-白隼、印度-蓝孔雀、萨尔瓦多-砺鹬、日本-绿雉、卢森堡-戴胜、荷兰-白琵鹭、挪威-河鸟、南非(阿扎尼亚)-蓝鹤、瑞典-乌鸫、美国-白头海雕、委内瑞拉-拟椋鸟、缅甸-孔雀、毛里求斯-多多鸟、乌干达-皇冠鸟、伊拉克-雄鹰、新西兰-天翼鸟、爱尔兰-砺鹬、墨西哥-长脚鹰、法国-公鸡、巴哈马-红鹤、多米尼加-鹦鹉、巴巴多斯-鹈鹕、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蜂鸟、厄瓜多尔-大秃鹰、智利-山鹰、波兰-雄鹰、赞比亚-雄鹰、津巴布韦-津巴布韦鸟、肯尼亚-雄鹰、阿根廷-棕灶鸟、巴布亚新几内亚-极乐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4、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
5、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四)组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卷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板书:十月一日)
2、师:对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这一课(板书:欢庆),让我们一起再次体会国庆节喜庆、欢乐的气氛,好吗?
4、师:体会气氛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看谁读得最棒的。(出示课件生字词)
(1)生字词: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亿万、乐曲、祖国
(2)拼音连线。
zǔ ɡu? 欢庆 yì wàn 旗帜
huān qìnɡ 祖国 xiàn shànɡ 洁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献上
z?u qǐ 乐曲 qí zhì 亿万
二、感情朗读,体会气氛。
1、师:同学们真棒,生字都学会了。
2、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时刻吧!(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喜庆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欢乐......)好,现在我们就以喜庆、欢乐的心情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吧!(齐读、男女生读)
4、教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表现一下吗?(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脑袋想象一下,等一会儿请你告诉老师,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吗?
5、师:谁能告诉我,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三、分句学习。
(教师随着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课件)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见了田野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看到田野里有什么?(学生讨论、反馈)
3、师:田野里的果实上谁种出来的?(农民伯伯)
4、师:是的,农民伯伯把辛勤的劳动成果献给了谁?(祖国妈妈)。当他们为祖国的生日献上果实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这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什么的感情?(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 )祖国。)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5、师:对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热爱)祖国。)
6、师:你能用农民伯伯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比赛读)
7、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出哪个是动词?(献上)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学生示范动作)
8、师:谁能加上动作,并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通过动作让学生了解“献上”这个词)
9、师:你能把这句话变变小魔术吗?
(出示课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田野献上。
献上。
(二)学习: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1、师:除了看到“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出示课件、图片、句子)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枫叶是什么颜色的?
4、师:看这么漂亮的枫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5、师:你能带着这些心情,并加上动作读读这句吗?这句哪个是动词?(举起)
6、师:谁能读得更有感情?(比赛读)
7、师:你知道这里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
8、师:你们真聪明,这里把枫叶比喻成旗帜,这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我曾经教过你们比喻句,你能选出下面的比喻句吗?
(出示课件):1、天上的白云好像一只小狗。( √ )
2、小明的样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丽的宝石。( √ )
(三)学习: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1、师:除了看到“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吗?(学生讨论、反馈)
4、师:你能读出鸽子的心情吗?(比赛读)
5、师:老师曾经说过,鸽子是代表着什么意义?(和平、没有战争)
6、师:是对,有战争的国家是痛苦的,(出示战争图片)现在你们生活中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觉得幸福吗?(幸福)
7、师:如果让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你会怎样说?(学生讨论、反馈) (出示课件:请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8、师:现在我们一起用热爱祖国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齐读)
(四)学习: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1、师:还有谁看到其他的`?
2、师:(出示句子)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大海也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奏起了乐曲,你们想听听是什么乐曲吗?(播放《生日快乐》《爱我中华》)
4、师:好听吗?这句里有两个相同的字,但是读音却不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出示课件: yua (音乐、乐曲)
乐
la (快乐、欢乐)
5、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四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五)学习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1、师: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1)万丈高楼平地起。(2)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3)申请奥运成功。(4)嫦娥飞越太空。
2、师: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一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3、师:那么我们一起以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最后的句子。(出示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
4、师: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书上说是十三亿孩子,你如何理解?(出示选择题:十三亿孩子是指:( B )
A、中国的全部孩子。
B、全中国的人民。
5、师:对了,全国人民都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代表着人民对祖国的什么感情?
6、师:你们也爱祖国吗?(爱)好,我们一起用感情地读好这篇诗歌,看谁读得最好的。
四、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你会怎样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2、学生讨论,再反馈。
五、练习巩固。
一、连一连。
献上 旗帜金黄的 旗帜
举起 鸽子火红的 果实
飞着 乐曲洁白的 乐曲
奏起 果实欢乐的 鸽子
二、仿照例子写一写。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献上 。
2、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飞着 。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欢庆》给父母听,明天过关。
板书: 欢庆
田野 献上 果实
十月一日 枫林 举起 旗帜 热爱祖国
国庆节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⑴ 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⑵ 齐读第一句:
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⑶ 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⑷ 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
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⑸ 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七、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
(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八、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九、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主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课文通过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环保意识,加之语言能力有限,让他们了解“怎样爱护”不算难,但要了解“为什么要爱护”却不容易。但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激动。因此,教师将生硬的说教安排于一个又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倾听、理解、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要求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会区分“昨”与“作”的不同,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认字和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1、教师:小朋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以“爱护”为主题的单元。(板书:爱护)
2、齐读单元课题,师“爱护是什么意思?”(喜欢;不弄坏;保护,不破坏。)
3、师: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哪些东西需要爱护?(学校、小动物、花草树木……)
4、引入课题:小朋友说得真好!生活中值得爱护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样去爱护,这就值得思考了。老师今天介绍一篇好课文给大家,大家一定会明白很多很多……板书:特殊的作业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1、教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2、学生回答:
A、特别是什么意思?
B、“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C、“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3、小结: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动感知
1、自由试读
师:开书34
页,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小伙伴和老师、查生字表、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小组学习。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学生汇报识字情况。(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学生识字。
5、师: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带”“代”的读音相同,怎么组词,怎么区分?
“昨”“作”两个字的样子、读音相象。昨天——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作业——人来做作业,所以是单人旁。
6、检测识字:春姑娘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送来了很多礼物。看——识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
7、师:小朋友在识字时最喜欢作什么游戏?(开火车、猜字)
(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学生猜字是“作”字吗?不是“作”字。是“业”字吗?对、对、对,你猜对了。)
四、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1、教师:小朋友很开心。猜字游戏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我相信小朋友还会认识的。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2、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3、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业,小丽画的画很特别,因为她爱护花草树木。(出示多媒体画面)
B、小丽做得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C、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小丽想到了,说明她爱动脑筋。
……
师: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弄明白了吗?(明白了)
五、引伸创造,发展感悟
1、师:小丽的特殊的作业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树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错事,以后他们一定会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罗老师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照出来、唱出来、说出来、画下来……)
2、小组活动:准备一下,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
3、小组表演。
4、多媒体:教师展示有关春天的照片、图片。
六、创设情境、指导行为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公园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多媒体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小草、小花、树、小动物……)三块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写广告)写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草人人爱,千万不要踩。
●小花说:“千万别摘我,我怕疼!”
●不要乱给小动物吃东西。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3、小结:小朋友真不错!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
七、板书设计:
爱护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教学步骤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及孩子对妈妈无私的爱。
2.通过找生字娃娃的方法识字,使学生认识扇、裳等10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诵读诗歌。
4.通过感悟语言文字,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种很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妈妈的爱。)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3.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戏)。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4.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生字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请5个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母爱。
1.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出示:
a.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b.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c.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2.学生按建议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随机板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小结: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的照顾我们,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四、联系生活实际夸夸自己的妈妈。
1.学生夸妈妈。
2.冬冬的话。
听了你们的话,和我们一起上小学的冬冬也很想夸夸自己的妈妈。大家想不想听?(出示课件)
3.冬冬还把对妈妈的夸奖仿照课文的样子,写成了一节小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课件)
4.下面同学们也把刚才你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的样子说出来。(小组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五、结尾。
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写成一首小诗,回家读给妈妈听。
简评: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放手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安排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经过二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生字的学习,教师只起点拨作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学。继续进行随文识字后,通过小游戏,使学生感觉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乐趣。
3.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这一节课中,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5.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
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天地也变得活起来。
6.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夸奖妈妈时,让学生很熟悉的冬冬做榜样,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话的难度,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2、感知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 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 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① 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 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⑴ 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⑶ 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⑴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⑵ 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 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从多角度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让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
( 6 )碟片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归纳本课教学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课题: 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
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10
绝招教学设计方案10-20
《质量》教学设计方案06-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8-2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6-19
穷人教学设计方案08-23
比尾巴教学设计方案07-04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4-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8-2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