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新授课文:
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
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
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
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
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4.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1.品读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节的瀑布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点:危险、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朗读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点:雄伟壮观、柔中带刚、勇往直前
②从下面句子中看出来: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过渡: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2.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黄河之水联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四、小结
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六、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文章。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四字短语;
2.朗读品味,感受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
3.学习借景抒情手法,理解作者主张的“三境美”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理解“三境美”写法。
教学难点:“三境美”写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要求:
预习课文,理解内容,积累典雅的四字短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壶口瀑布简介》视频导入
2.看了这段视频,对于壶口瀑布,你心动了吗的确,正如这个视频里介绍的一样,季节不同,壶口瀑布的景致也不同,自然观感也有区别。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就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紧随梁衡先生的步伐一起来再神游壶口瀑布吧。
二、检查预习
各组同学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四字短语。
三、概说课文
1.三言两语概说课文,用“这是一篇的文章”说话。提示: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写法等等角度。
2.学生活动
四、选点精读
1.趣味练习:为图配“诗”。
从课文中第3、4段中提取描写壶口瀑布的文字为投影的五张图片配一段诗意的文字。
①学生自由活动;
②师展示预设的文字分角色朗读
A(男)河水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碎成堆堆白雪。
(女)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B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C(男)这边洪流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扎,那样凝重,那样猛烈。
(女)那边黄浪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小结:同学们,刚刚咱们所读文字,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壶口瀑布的景象,这就是文章的.“形境美”。
2.美点品析
精读第3、4段,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美点品析。①学生活动
小结:这两段美点多多:用词准确之美、句式运用之美、修辞手法之美、色彩搭配之美、以静衬动之美、移步换景之美、穿插用典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
透过语言的品析,我们既读到了壶口瀑布在枯水季节的特点,又读到了作者的情感,这情融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就是“情境美”。那体现“理境美”的在哪里呢读背最后一段。
五、背诵积累
1.师生合作共读最后一段。
2.理,就是哲理或者道理。在这段中你读到了什么“理”明确:作者由壶口瀑布刚柔相济的特点中,感悟到黄河精神,再由物及人,升华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一深化,“理境”就水到渠成了。
3.展示变形的文字,让学生背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就是黄河精神!
这就是中华民族之精魂!
六、总结
罗丹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我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读到这样境界高远的文章。
七、板书
壶口瀑布、形境、情境、理境
八、课后作业
尝试着运用“三境美”的写作理念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不限。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观看壶口瀑布航拍视频,感受黄河、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
新授:
(二)介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重点字词学习
tuī sǎng hán jìn chí chěng
推推搡搡寒噤驰骋
xuán wō nù bú kě è
漩涡怒不可遏
wù ǎi chū zhá gǔ gǔ rú quán
雾霭出轧汩汩如泉
xié ér bú fú
挟而不服
教学设计(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她的气势。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2、教师安排学生诵读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学生品评揣摩这一精彩片段。(从形、声、色、气势、写作手法引导)
3、请学生说说壶口得名的由来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4、请生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声音、形态、气势、伟力等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
1、初见壶口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作者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听觉:
涛声隐隐如雷
视觉:
雾气弥漫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浪沫横溢
感受: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可怕、吞没
涛声如雷、雾气蒸腾、气势磅礴
(惊心动魄或胆战心惊)
2、(二)再见壶口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等
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情感特点有相通之处。如海、河、瀑泉、雾的形态表现,与喜、哀、怨、愁相似。
3、总结两次看瀑布的基本内容
(五)朗读4到结尾段,分析文章主旨
因为冲出壶口是黄河伟力的集中表现,表现出饱历磨难的黄河博大宽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特点。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六)分析文中的优美句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七)布置作业
二选一:
1、综观全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你心里的壶口瀑布。
2、摘抄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壶口黄河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博大宽厚宁压不弯
多姿多彩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教学后记
(反思)二一、二二班上课时,同学们的表现都还不错,课堂纪律较好且积极性较高,二三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尝试多增加课堂趣味性,看是否能改变这种状况。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特点。那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壶口”之名的由来吗?
参考: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局部探究
【精品课件】
(一)播放【影视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1.作者在课文第6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伟大”指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交流明确:“这伟大”指黄河的伟大。
具体内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黄河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
交流明确: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3.作者赞美黄河伟大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交流参考: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可参考【微教案】《黄河精神》
(二)品味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阅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析,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运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描写壶口水势时,表达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预设
(1)“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品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品析: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品析:这里运用排比、比喻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品析:运用拟人手法,写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可参考【微教案】《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壶口瀑布》《情境交融》
(三)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总结拓展
【精品课件】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形态多样的特点。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性格,正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参考提示: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四、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2.学写一篇游记,记录你曾经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少于600字。
可参考【写作训练】
五、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百折不挠
壶口瀑布——所闻、所见、所感→黄河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
勇往直前
描写手法多样,语言生动有力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的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壶口瀑布之水与作者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
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一共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对应哪些段落两次,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节雨季------第2段;枯水季节-------第3--5段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小组交流讨论)
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教师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
可参考【图片资源】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
3.初步感知
(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
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
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
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
可参考【知识总汇】
(2)解释词语。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寒,寒冷;噤,因严寒,受惊吓等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颤。
旋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遏,止。
可参考【知识总汇】
(3)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①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明确:两次。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②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又是怎样?
明确:第一次:声势浩大,水雾弥漫。
第二次:气势磅礴、形态多样。
③在文中圈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段、语句。
可播放【影视课文】
三、局部探究
再读课文,一起学习探究,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精品课件】
(一)品味课文第2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同桌交流。
参考
听到——
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
雾气:弥漫扑面而来
河水:正沸
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2.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仿佛要突然出现一个洪峰将自己吞没。惊慌、要逃离。
(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参考:突出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作情感上的铺垫。
4.请男同学们把第2段朗读一遍,读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二)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作者第2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学生阅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
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
参考: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的特点。
2.作者第二次到壶口,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参考: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3.黄河和人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参考:(1)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兼容了喜、怒、哀、乐——人的各种感情;(2)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像人的坚忍不拔的性格。
可参考【微课堂】《多种方法描写景物》
(三)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壶口形态多样,既壮美,又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瀑布或黄河的诗句?与同学们分享、品析。
师生交流。
参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王安石《日照绝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可参考【悦读世界】
五、作业设计
1.摘抄你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说喜欢的理由。
2.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观,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可参考【知识总汇】【写作训练】
六、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第一次雨季声势浩大,水雾弥漫
第二次枯水季节气势磅礴、形态多样
【部编《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06-05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部编版08-01
《瀑布》教学设计10-29
《瀑布》的教学设计08-13
部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05
部编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通用12篇)05-18
部编版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06
《编花篮》教学设计05-25
部编版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06-22
部编版《猜字谜》教学设计(通用7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