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孝经》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课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士族的孝道:尽忠职守,尊敬长辈、上级。
3、教育学生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士族的孝道。
教学难点:
知道孝顺父母,忠诚和顺从上级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有关爱有事例。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大屏幕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师:刚刚这首歌好听吧,歌曲内容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说的对,这首歌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这种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五篇《士章》,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士章第五。解题:士族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二、初步感知,听读。
(出示课件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一个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利用多种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理解。
事:奉侍。禄位:俸禄和职位。夙兴夜寐:夙(sù):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早睡。形容做事勤奋。忝(tiǎn):辱,有愧于。
4、全班交流汇报。
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侍母亲是用爱心,奉侍国君是用崇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侍国君就是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侍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与顺从地奉侍国君和上级,然后就能保住自已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已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4、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六、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1、听老师讲故事《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小朋友,小时候,家中很艰苦,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很悲伤,可是黄香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亲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血的小虫扇开,让父亲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偷偷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上级的故事?
七、课堂小结,提练要点。
1、教师小结:这一章书,是说明古代士族相当于现代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辈上级。
2、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让我们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八、练习。
将《士章》读或背给家长听,并预习下一章。
《孝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情感,并背诵。
2、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的美,情感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天子和为官的人以及老百姓是怎样尽孝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
3、板书课题《三才章》。
解题:此章的三才是天、地、人的合称。古人在做事的时候,很讲究顺天、应地、和民心。所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占天时有天的照应很容易成功,三国时期,马超和曹操大战于渭水,时当九月(中国之历法,现俗称农历)尽,天气爆冷,曹操驱兵担土浇水,连夜筑完土城,为曹操战胜马超赢得了时间。这是占天时的例子。占地利也能使人容易成功,例如世界上有些国家他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他的国家也就很富有的;有些地区有天然的美景,当地人不用太多的努力一样富有;这就是占地利。占人和一样可以使人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上下一心,万众合力,没有不富有的。
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占一样就可以成功。如果三才都占起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章之所以叫三才章,也就是意味着孝同时符合了三才。
二、初步感知,练习朗读。
1、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2、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3、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三、熟读理解,体会孝道。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全班交流。
3、多媒体出示原文、注释与译文。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①也,地之义②也,民之行③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④之。则天之明⑤,因地之利⑥,以顺天下⑦。是以其教不肃⑧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⑨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⑩;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注释】
①天之经:是说孝道是天之道。天空中日月、星辰,永远有规律地照临人世。孝道也是如此,乃是永恒的道理,不可变易的规律。经,常,指永恒不变的道理和规律。
②地之义:是说孝道又如地之道。
③民之行:是说孝道是人之百行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品行。
④则:效法,作为准则。
⑤天之明:指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运行更迭是有规律的,永恒的,这可以成为人民效法的典范。
⑥地之利:指大地孳生万物,供给丰饶的物产。
⑦以顺天下:这里是说圣王把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融会贯通,用以治理天下,天下自然人心顺从。顺,理顺,治理好。
⑧肃:指严厉的`统治手段。
⑨教:这里指合乎天地之道,合乎人性人情的教育。化民:指用教育的办法感化人民,使人民服从领导。
⑩不争:指不为获得利益、好处而争斗、争抢。孔传:“上为敬则下不慢,上好让则下不争,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故每辄以己率先之也。”礼:礼仪,指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及对社会行为的各种规范。乐:音乐。好(hǎo):善。恶(è):不良行为,罪恶。邢骨疏云:“故示有好必赏之令,以引喻之,使其慕而归善也;示有恶必罚之禁,以惩止之,使其惧而不为也。”“赫赫”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
【译文】
曾子说:“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伟大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有它的规律一样,日月星辰的更迭运行有着永恒不变的法则;犹如地有它的规律一样,山川湖泽提供物产之利有着合乎道理的法则;孝道是人的一切品行中最根本的品行,是人民必须遵循的道德,人间永恒不变的法则。天地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律运动,人民以它们为典范实行孝道。效法天上的日月星辰,遵循那不可变易的规律;凭借地上的山川湖泽,获取赖以生存的便利,因势利导地治理天下。因此,对人民的教化,不需要采用严肃的手段就能获得成功;对人民的管理,不需要采用严厉的办法就能治理得好。先代的圣王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亲自带头,实行博爱,于是,就没有人会遗弃自己的双亲;向人民讲述德义,于是,人民觉悟了,就会主动地起来实行德义。先代的圣王亲自带头,尊敬别人,谦恭让人,于是,人民就不会互相争斗抢夺;制定了礼仪和音乐,引导和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处;向人民宣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人民能够辨别好坏,就不会违犯禁令。《诗经》里说:‘威严显赫的太师尹氏啊,人民都在仰望着你啊!’”
4、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6、各组推荐代表,发表看法。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的这种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人的最基本品行。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做到孝顺。只要你做到了,就会有相应的所得。
③百善孝为先,无论任何人都要孝顺。
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1、课件展示漫画(“妈妈爱吃鱼头”图,“孝子”图)。
2、阅读思考: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正?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
(小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②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③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孝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7-13
单词教学教学设计09-17
设计校园课程教学设计09-02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9-29
写字教学设计10-14
《aoe》教学设计08-18
《丰碑》教学设计08-05
《散步》教学设计05-27
教学设计要求05-11
个人教学设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