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教学设计1
知识技能: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14个词语;
2、体味“雪”的含义,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作者的心绪;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和对比的表达技巧。
过程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
培养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做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教学重点:
品味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本文语言的内在含义,领悟作者的个性精神。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味鉴赏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音乐欣赏《塞北的雪》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简短的句子来概括塞北雪的特征(指名回答)。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成一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后,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慷慨淋漓地描绘了两幅迥异的雪景图——雪。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收入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检查课前预习字词掌握情况
重要字词:
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升腾脂粉奁磬口胭脂目光灼灼朔方蓬勃弥漫旋转精魂
三、听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1、提问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它们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找出。
听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三、品味欣赏
(一)江南的雪
1、学生自由朗读“江南的雪”语段,
2、教师出示问题: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描绘的?
3、学生发言,集体讨论;教师明确,板书:滋润美艳
4、全班女生齐读,感受江南雪的优美的特点。
5、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字、词或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从文中找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一句“冰冷的”“坚硬的”这两个词,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运用联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
(4)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塑雪罗汉时手被冻的形状。
(5)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在江南雪野中的各色花草,突出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之至。
6、学生找出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让全班试着齐读。
7、全班齐读第一部分。
(二)朔方的雪
1、请一位男生朗读“朔方的雪”部分的内容;
2、教师出示思考题: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在这里,你觉得哪些句子很不好理解,请在课本中划出,先单独思考。
4、将难解句子提交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这些疑难句子,教师作适时指导。
(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2)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4)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教师讲解指导时穿插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1924~1926年所写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词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苦闷和现实社会的抗争。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6、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这四个句子,从有声语言中读出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美好理想。
四、学以致用
本文写了塑雪罗汉的情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没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片断。
五、巩固朗读
最后,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维,再次走进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美好追忆,感受作者对“雨的精魂”的深情赞美。
(要求:女生朗读第一部分“江南的雪”,男生朗读第二部分“朔方的雪”。)
《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词语的积累。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欣赏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文字。
(2)通过两幅雪景的比较阅读,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重点: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蕴含其中的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季),为什么?(因为春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那么你们最不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呢?(冬季)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无比寒冷),难道冬天除了寒冷就没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吗?(有,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冬天的雪,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师: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磬(qìng)口灼(zhuó)灼凛(lǐn)冽(liè)旋(xuàn)风旋(xuán)转脂粉奁(lián)粘(zhān)连粘(nián)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我描绘的画是这样的:在冰天雪地里,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堆雪人,雪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蜜蜂纷纷来采蜜。
师:非常好的一幅“冬花雪野图”。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画的是雪雾,什么是雪雾?就是凛冽的寒风把雪花吹得满天飞舞。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下面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描绘的是两幅画,一幅是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有各种各样花的点缀,充满生命的力量;另一幅是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在旋风中蓬勃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两幅不同的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南方的雪)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哦,这位同学理解十分到位。
师:谁来说一下,什么地方体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这一特点呢?
生:江南的雪有梅花、杂草、蜜蜂来点缀,它不单调,显得生气盎然,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无穷的快乐。
师:江南的雪就是在作者的笔下就那么完美无瑕吗?
生:是有瑕疵的,塑雪罗汉虽然给我们带来欢乐之后,但美中不足不持久,第二天就逐渐消释了,难免给人留下遗憾。
师:同学们对江南的雪理解得比较独到。下面谁来找一下朔方的雪特点的句子?
生:“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全面。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有,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因为它决不粘连。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决不粘连。
三、赏析: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滋润美艳的江南雪那份秀丽而心动,为永远如粉如沙朔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决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深沉的、厚重,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呢?
生:有,我比较喜欢“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非常好,请坐下。
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幅雪景图的看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原因是它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杂草作为点缀,人们还可以在雪地里塑雪罗汉,南方的雪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表现了他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作者喜欢的是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旋转升腾,这正映照着鲁迅先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独自抗争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看法,那么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呢?
生: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作者最欣赏的还是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孤独的,被表现为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
五、总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雪景,并在比较重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向往美好
北方的雪—旋转升腾—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进鲁迅的生命,去感悟他在孤独中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坚强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雪》教学设计3
一、抛出问题:读不读鲁迅?
播放雪的视频,渲染氛围。
问题引导:网络上流传这样的话:“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有没有说出你的心声呢?因为鲁迅的作品创作于动荡的年代,有着独特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近年来一直有人在宣扬“把鲁迅请出中学课本”,那我们还读不读鲁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雪》的学习。
《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在现代文学史上,《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而《雪》是《野草》中最适合初中阶段学习的,它景物清新,格调明丽,而又寄意深远。我们今天一起去感受这篇经典的散文诗。
二、与文本交流,从文句中感受作者情感。
(一)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探讨明确:课文主要内容是:1~3写江南的雪,4~6写朔方的雪(板书)
(三)知识探究1:雪为什么这么美?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请结合具体句子说说江南雪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讨论明确:“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雪下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的情趣”等表现江南雪的滋润美艳,透露着生机。
(四)知识探究2:江南雪滋润美艳,那朔方的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全班男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读出壮美的气势。
学生活动:朗读之后交流
讨论明确:“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孤独)“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壮美)“在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持久)“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惊魂”。
(五)知识探究3:我们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感受到了朔方雪和江南雪的不同,鲁迅更喜欢哪一种雪呢?请结合相关语段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讨论明确:我们需要跳出惯性思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代表的是鲁迅不同的人生阶段,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得出鲁迅更倾向朔方的雪,因为朔方雪所代表着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六)知识探究4: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广的作家,有人说“鲁迅灵魂的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你能从课文那些句子中读出这种感觉?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朗读
评价小结:归纳出雪的精魂就是人的精魂,是鲁迅的精魂:奋斗的、不屈的、向上的,不屈不挠地斗争,直面惨淡的人生。在学习鲁迅作品时,我们要明确,鲁迅不止为文学而写作,更是为社会而写作,即使现在是和平的21世纪,但鲁迅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性和精神,是每个时代都可以借鉴的。所以,鲁迅先生的精神应该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散文诗的特点。
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比较南北雪的异同。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第二课时:通过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课时:做练习。
教学考点及落实:
1、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句子,并概括出它们各自具有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一说“优美”);
北方的雪:苍凉悲壮(一说“壮美”)
2、作者是怎样描写南方雪的?
明确:(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品味雪景)
写江南雪景,首先概括它的特点,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并以“隐约着青春的气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一虚一实,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
3、作者在课文开头前三段描写了江南雪景,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在开篇中着重描写了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景的?
明确:写朔方雪景,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产生了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5、写朔方的雪时,着重从哪三个空间进行立体描写?
明确:作者写朔雪时,着力从“无边的旷野下”、“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这三个空间来写,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6、课文4、5、6、三段描写北方雪景,用意是什么?
明确:鲁迅以粗犷的笔墨描写“朔方的雪”包含了作者对害冷环境的反抗,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彷徨、孤寂,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6、两幅雪景图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明确: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出朔方雪的壮美,在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7、文中作者描写了雪罗汉的形象,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说,作者以特写的方式来写“大阿罗汉”暗示出虽然“阿罗汉”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曾几何时,便化为子虚乌有“暗示平和优雅的事物固然美好,但经不起外力打击,不可过于眷恋。从结构上看,作者以实写虚,”化景物为情思“,从想象到现实,层层推进,笔触随情感而跳,愉悦的情绪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渐入深沉,继而立刻进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作者不感到突兀。总之,雪罗汉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是连接朔雪之景的桥梁。
8、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9、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语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内涵。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明确:“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明确:“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联想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描写雪的作品或句子。
培养阅读散文诗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江南雪和北国雪的不同特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技巧。
教学设想:
一、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二、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三、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全部在《野草》里面,让学生目前去理解《野草》还有些困难,但可以挑出《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几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冬日里那纷飞的雪花,飘飘洒洒,无边的天宇,凛冽的北风,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自己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另有: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正是这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让鲁迅先生诗意顿生,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去欣赏美景,更有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学生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拟人和比如的修辞手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句子。
在作者的眼中“雪”就象,你看他是这样写的,这些句子表现出。
通过这些语句的分析总结出文章描写了两个地方的雪——南国的雪和北方的雪
概括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江南的雪——柔美;北国的雪——壮美
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
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就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背景看,应该说作者更喜欢北国的雪。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又让人不禁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笔调有了微妙的变化。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这时,“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用我认为一句富含深意,它的意思是:”说话。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全文教学总结。
教后反思:可以从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雪中捕鸟的情节引出课文教学。
《雪》教学设计6
一、文本内容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其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出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写朔方的雪,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然而其“决不粘连”,已经暗含动感和趋向,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这就造成了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这两个审美形态虽然在构成因素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决非对立,在其根本归属中倒是同一的,都是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出朔雪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二)目标确立的依据
1、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2、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设想
(一)整体设计: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因此在首先用歌曲、影像导入激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根据音乐自行配乐朗读——师生与文本对话,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其整体了解文本内容;学生与文本再次对话,找出最能展现两幅画面不同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填写读书卡,理解两种雪景的不同特点。如果在分析中出现了难题,可让学生通过利用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感悟人生。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课间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教者的话:利用课间,创设氛围,让学生能更快进入情境。)
二、导入:亲情对话,走进襄樊
师:“暗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鼓角铮鸣”,但历史的烟云却抚不去我们对襄樊这一古城的倾慕与向往。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画面。
(播放课件:《三顾茅庐》片断)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三顾茅庐》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隆中,我们襄樊。
师:对,隆中是我们襄樊的骄傲,是历史不能忘却的地方,这个故事使我们看到,一场大雪曾让刘备、诸葛亮在茅庐之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伟业——雪是多情的、雪是有灵感的精灵。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折腰,1924年,北京岁未,鲁迅先生傲立雪中,激情满怀,也写下了一篇独抒性灵的抒情散文——《雪》。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先生去赏雪景、悟雪性、抒雪情。
设计策略:这次课在襄樊上,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能尽快与学生心灵相通,这就要在导入上下功夫。所以我以隆中为切入口,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隆中是襄樊的名胜古迹,是襄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当学生们看完《三顾茅庐》的片断后,能很快兴奋起来,找到与老师对话的话题,消出对新老师的陌生感,尽快融入课堂。
三、解读文本,把握内容:
(一)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翻开课文,结合音乐,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自我确定本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在书中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作好读书笔记。)
设计策略:这部分的课件主要是在图片和音乐上下功夫。前半部分雪的图片以暖色调为主,配以舒缓、平和的音乐,来突出江南雪的优美;后半部分雪的图片以冷色调为主,配以铿锵有力、富有变化的音乐,来突出朔方雪的壮美。在这种氛围的感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教者的话:把读书的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养成读书作笔记的好习惯。)
师:大家刚才读得很认真,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几幅画面?
生:两幅
师:哪两幅?
生: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播放课件: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设计策略:这部分的课件选择了两幅最具江南雪、朔方雪特点的图片,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明白两个区域雪的不同特点。
师:那这两幅画面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
生1:不一样。
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朔方的雪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生3:富有变化。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划线的句子按屏幕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
(播放课件:小活动:“我读得最好”。以“我喜欢的雪,你看”的句式,有感情的读这些句子。)
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你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设计策略:小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更多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的好的要给予鼓励,不足之处可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二)品读课文
师:这些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我们全班来试试。今天,我们采用一种层进式朗读的方法,女同学读全文,后三段,每读一段,加入一个组的男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段就是?
生(齐答):全班齐读。
(播放课件,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策略:女孩子的声音柔和、甜美,读前三段,能突出江南雪的特点。后三段,男同学逐段加入,那粗犷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能所朔方雪的刚劲有力、富有变化的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
(教者的话:用新的读书方式,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层层加深,达到朗读高潮。)
师(鼓掌):大家对这两幅画面的感情把握的不错。面对如此美景,大家想把它们拍摄下来吗?
生(齐答):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个摄影比赛。
(播放课件:小活动:创意设想——“小小摄影师”)
设计策略:如何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乐学的目的,是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之所在。“读书卡”我把它设计成一片片雪花(当然,如果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是最好的),不仅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还能帮助他们通过填写卡片更快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精美生动的语言。
师:大家自由组成探究学习小组,根据你前面在书上所划的最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句子作为文本根据,确定拍摄镜头,并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填写出读书卡。说个题外话,同学们喜欢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吗?
生:喜欢
师:如果在答题时遇到困难‥‥‥
生:有三条求助方式。
师:我今天也给大家三条求助方式。第一条:链接资料。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从文中勾画关键性语句,掌握为我所用的相关信息。第二条:请大家看屏幕。我给大家找了一些相关图片,看对你分析课文有没有帮助。第三条:还有困难,请拔打电话,举手,我同你们一起来解决困难。好,摄影开始!
(学生组成探究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概括典型画面。)
(播放课件:
①读书卡示例:
江南的雪之
名称
青春的活力
文本根据
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理由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充满青春。
②链接资料:
A、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
B、雪的图片
设计策略:三条求助方式,让学生觉得轻松好玩,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参与范围。同时,这三种求助方式,也是教给学生读书的三种方法。阅读课后附录,是教给学生善于分析、处理、运用资料,以更好的解读文本。雪的图片,是为了增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体味文本情境。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求得帮助,是我教给学生的第三种读书方法。在这个环节上,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足学生分析、交流的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巡视,作指导。)
师:大家的镜头拍好了吗?谁第一个亮出来?
生1: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江南的雪,我们定名为“美艳篇”。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把江南的雪置身于“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各种颜色之中,显得五彩缤纷,美艳之至。
生2: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朔方的雪,我们定名为“独立篇”。在第4段中,作者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粉、沙写出了雪的质地和形态,表现了朔方雪的独立。
生3:江南的雪是快乐的,我们拍的是“快乐的雪”。塑雪罗汉一段,作者写得充满乐趣。
生4:我们的拍得是“张扬篇”。作者写朔方的雪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升腾。“奋飞、旋转、升腾”,写出了雪的动态之美,似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张扬豪迈。
生5:我们这一小组拍得是“遗憾篇”。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之至。但它的美不能持久,“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生6:我们把镜头定名为“挑战者”。朔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依然在“闪闪地旋转升腾”,并没有妥协,它是个顽强的斗士。
生7:我们的镜头名为“想象篇”。江南的雪让人“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好像不是在写冬,而是在写春,让人联想无穷,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在学生展示交流读书卡片时,可把读书卡贴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兴趣。)
(教者的话:注意探索和把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秩序的构建。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实现最大的激活和最大的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
师:同学们真是合格的摄影师,这些镜头拍得真不错。那作者写这些景的目的是为了?
生:抒情。
师:那鲁迅先生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是为了抒什么情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如果有困难,还是可以再查阅一下手中的资料。
(学生再看课后附录)
生1:我知道。鲁迅先生在江南的雪得描写中,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表现了一番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美好的图景,寄寓了先生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生2:朔方的雪其实就是先生自己的写照。在凛冽的严冬决不妥协,依然在旋转飞腾,这独立张扬的个性就是先生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的写照。
(师生鼓掌)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真棒,看样子这篇文章大家是读懂了,那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播放课件:小活动:创意设想——“过把瘾咱也当回小老师”)
学生1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追求美好理想
学生2板书:朔方的雪独立张扬反抗冷酷现实
设计策略:板书一向被教师所包揽,课文总结也是老师的权利。一堂课即将结束,学生们应该学有所得,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好的反馈。
(教者的话:在同学们交流读书卡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总结归纳江南雪、朔方雪的特点,了解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板书代替了教师的板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师:雪花飘飘撒撒,宛如天使,传递着每个人的情思。鲁迅先生借雪花寄托了他的情思,每个人都有他心中的雪花,老师抛砖引玉,先谈谈我心中的雪。
配乐朗读:
冬天有雪。雪是冬天的最精彩表现。北风呼啸时,雪花就开始在高空孕育、绽放。她不愿一花独放地在高空招展,而愿千朵万朵地飘落大地开放。它的飘荡是前赴后继的,可歌可泣的,其生命的起点就是生命的制高点。雪花的飘落不看方向,不择地势,入山则突出山的高大,入水则成就水的阔远。正是由于雪花有了千朵万朵的活力,有了前赴后继的精神,它才覆盖了高山,覆盖了大地,覆盖了森林,覆盖了草原。
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雪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
生1:雪晶莹透明,洁白无暇,我心中的雪是纯洁的。
生2:我心中的雪是宽容的。正如老师你所说的它能覆盖高山,覆盖大地,覆盖森林,覆盖草原。
生3: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我心中的雪代表着丰收,代表着成功的希望。
师: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希望,让我们为心中的那一片雪高歌吧!
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师生齐唱。
《雪》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粘结粘连奁朔方撒在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树立远大理想美好人生顽强意志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雪》教学设计(精选7篇)】相关文章:
1.《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