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塑生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清新朴实的语言。
3、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回答:
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⑵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利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重点研读
你最喜欢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四、问题探究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五、教师小结
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心田,以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着我的老师──安妮·莎利文。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的赞歌,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而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这本书是献给莎利文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3、理解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2、理解“爱”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筛选适当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然后谈感受。
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搓捻(cuoniǎn)繁衍(yǎn)迁徙(xǐ)
觅食(mì)小憩(qì)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企盼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油然而生风云变幻
3、课文主要写了哪能两个人物?
海伦·凯勒、莎莉文小姐。
三、理解人物
1、走近海伦: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
资料一: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莉文老师到她家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10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6月,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并和莎莉文老师合作撰写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轰动文坛,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后,她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资料二: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说:“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评她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
2、走近莎莉文老师: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请你快速浏览,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a、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b、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c、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四、探究品味
1、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2、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请你以“爱”为话题,写几句富有诗意的句子。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五、拓展延伸
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预设:
1、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3、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4、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5、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6、张海迪自学成才;
7、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8、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和“研讨与练习”一、三;
3、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
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
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明确:
⑴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⑵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⑶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⑴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⑵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⑶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⑷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学生活动:
研读本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
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问题2:
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3:
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1、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2、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3、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
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
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
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05-13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精选10篇)05-13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精选11篇)09-18
人教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10篇)05-14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0-07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详细版)08-19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08-28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10-17
生命的化妆教学设计05-31
生命的教学设计模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