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平均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均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均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习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 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平均分教学设计4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课件: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不显
示解决问题的办法)(配音:噢!春游啦!)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师可提示: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去哪儿春游?碰到什么问题? )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新理念。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除法我们还没学?”
在这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真是太棒了,你学会了预习,并应用,老师真佩服你。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赏识学生,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设计帮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用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如: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六、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维,大胆探究,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课后小结: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春游情境、分筷子、分萝卜、分香蕉的问题编成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本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租船问题,先让学生小组探讨如何租船的方法,然后分享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策略多样化。
平均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 (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 (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
(2)通过例l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卢江主任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
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 “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
(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平均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03
《平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04-20
日本平家蟹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09-05
教学设计02-11
单词教学教学设计11-27
设计校园课程教学设计04-03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9-29
《燕子》教学设计12-12
草原教学设计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