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3 18:18: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 、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句子。

  (3)标上自然段序号。(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观察、自学生字。

  (2)交流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口头扩词。

  2、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教后反思:

  一、设计意图:

  1、丰富语言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 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课外知识,积累有关词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2、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中思,读中。

  二、反思不足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回顾执教的过程,自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读书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但课堂中总感觉到缺乏读书的氛围,读书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源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所领悟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大脑转动还赶不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多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太平洋践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全文共4个小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达尔文是什么人。第二小节写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三小节写达尔文由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联系,发现岛上昆虫的体形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有趣的发现”,即“适者才能生存”,从而点明题旨。第4小节,指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入题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获得了有趣的发现吗?指名说。

  (二)指导学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达尔文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请小朋友快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小朋友自由朗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3、交流: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①谁再读?达尔文看到了几种昆虫?指名说。

  ②奇怪什么意思?你觉得奇怪在哪儿呢?(看图:从哪里看出达尔文很奇怪呢?)

  ③质疑:是啊,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昆虫呢?真是奇怪!

  ④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读?小朋友一齐来用动作演示读一下。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将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交流: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指名读。

  ①引读:(出示课件)原来 ……指名读。

  ②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岛上的昆虫各种各样,有(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可因为岛上:(出示句子)岛上经常刮大风。

  听风声,用语言描述,想象刮大风时的情景,树叶会怎样?海上的风浪呢?一般的昆虫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怕吗?读好“经常”。

  2、(出示课件)句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翅膀的昆虫,它们怕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读给大家听。

  你想它们会被风刮到海里去吗?能生活下来吗?风来了,想想它们可能生活在哪里?(草丛、泥土、石缝)读好“不大可能”。像小蚂蚁、小螳螂多幸运,为它们感到高兴吗?你觉得应怎样读?评议。动作演示读。

  ( 同法学习句3和句4。)

  ④句三:翅膀大的昆虫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像蝴蝶,也比较幸运,它们也不容易被淹死,为什么呢?引读这句话。谁再读?评议。翅膀大的昆虫真勇敢!(强调翅膀大,力气大)

  ⑤ 句四:有一类昆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是……引读:可怜的是……

  一种昆虫的消失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书上说——逐渐消失

  是呀,它们可怜就可怜在长了翅膀,偏偏翅膀又长得小,所以它们只能灭亡。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同情。

  3、角色演示读。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同翅膀的昆虫情况,现在让我们亲自来到这个小岛上,体会体会做昆虫的感觉好吗?分小组,(大翅膀、小翅膀、没翅膀)听!大风来啦,你挥动你的翅膀感觉一下――你怕吗?(指名接着说。)

  4、齐读这几句。

  5、师小结:(我们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过渡:那达尔文是怎样找到这些答案的呢?你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1、根据回答出示句子比较: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2、谁再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3、交流:

  从“许多、反复、终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在这样的一个很长又很难的过程中,达尔文找到了答案,他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那我们读的时候心情应该怎样?

  5、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6、师:从这里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渡:达尔文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

  1、引读这一自然段: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像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再读。

  (三)总结延伸

  希望我们像达尔文一样,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其实,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好习惯,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故事。牛顿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四)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达尔文

  没有翅膀

  翅膀很大

  终于找到答案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学生非常投入。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自然而活泼。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 课文录音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闯三关 (1)抽读生字卡片 (2)试读课文 (3)指名读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词

  2、回忆已学内容,巩固“考察”词义,冠以全班考察员头衔

  二、了解现象,发现问题

  1、考察员们,你和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自读课文说一说

  “要么……要么……”换成“不是……就是……”帮助理解有趣现象

  2、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面对这种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3、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大的和没有翅膀的昆虫,而没有翅膀小的昆虫呢?同学们说说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请研究员们组成研究组研读地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1、小组研读地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思考:“经常刮大风、不会飞”“翅膀大、顶住”“翅膀小、能飞、顶不住”(相机板书)

  2、自主展示结论。

  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展示结论。可能会采用的方式有:讲解、表演……

  指导用句式“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最终评学生们为“科学家”,得出适者生存的终极结论。

  3、品味感受,感情朗读。

  四、朗读全文谈收获

  教师介绍达尔文,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激励学生从自然界中发现有趣的现象,研究这些有趣的现象。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只要把主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三、写一写

  板书:

  有趣的发现(适者生存)

  翅膀大

  因为 翅膀小 大风 所以……

  没有翅膀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旁“车”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由老师问向学生问转变。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理解“有趣”的意思。鼓励学生读题目质疑:是什么有趣的发现?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指导认读生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再相机补充达尔文的资料。读好“著名”。换词“有名,闻名”等理解达尔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四、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详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指导学说读好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从而领悟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填空:达尔文是( )年前()国著名的(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1.老师:有一次,达尔文出去考察,来到了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达尔文是在哪儿,他在岛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3.指明学生回答,交流,理解:“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出示句子,再指导读句子,突出“要么……要么……”指导理解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形态,不是翅膀特别大,就是没有翅膀,没有第三种形态的。

  4.指导句式练习:要么,要么。

  5.如果你也在考察的队伍中,你看到这现象,你会觉得怎样?指导读好“奇怪”一词。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1.老师:达尔文看到这奇怪的现象,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标出一共有几句话,用符号标明。

  3.指导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许多、反复、终于”认识达尔文做研究的认真态度,以及感受他做研究的刻苦精神。(你猜猜达尔文会捕捉多少虫子,怎么捕捉?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达尔文一词又一次进行观察考证,反反复复若干次。)

  (2)经过反复的研究,达尔文找到答案没有?答案是什么呢?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一找,并用“”画下相关句子。

  (3)指明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句子,再指名分句子朗读,说一说每句话意思。

  (4)模拟表演,理解句子。

  学生分成三大组,一组翅膀特别大,一组翅膀小,一组没有翅膀。

  老师扮成猛烈吹来的狂风,吹向第一组:第一组学生不动,老师问:你们怎么还没有掉进大海里去?第一组回答:我们翅膀大,能顶住大风,所以不会被你吹走的。

  类似方法吹向第二组第三组,帮助学生感受小翅膀的顶不住大风,被吹进大海,而没有翅膀的根本没有飞行,藏在地上草丛里,自然也不会被吹走。

  (5)学生再次回忆,老师板书,帮助学生深刻识记:

  翅膀小的顶不住大风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顶住大风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活下来

  4.指导学生朗读时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

  5.指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课题中的“有趣的发现”。老师简要介绍:适应大自然的就活下来,即所谓适者生存。

  【设计意图:达尔文又怎样找到答案的呢?答案又是什么呢?紧扣这两个问题,课堂以读为主。学生在读中能得到情感体验: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师生模拟表演,是让学生结合已经获得的语言经验对已经熟悉的课文内容进行的个性加工,进一步得知岛上昆虫的体形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1.这一次太平洋的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达尔文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吗?老师谈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正是从达尔文的这次研究开始的,所以这个发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播放图片,了解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进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科学研究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板书:

  翅膀小的顶不住大风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顶住大风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活下来

  适者生存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有趣的发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获得了有趣的发现吗?指名说。

  二、指导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达尔文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请小朋友快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小朋友自由朗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3、交流: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①谁再读?达尔文看到了几种昆虫?指名说。

  ②奇怪什么意思?你觉得奇怪在哪儿呢?(看图:从哪里看出达尔文很奇怪呢?)

  ③质疑:是啊,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昆虫呢?真是奇怪!

  ④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读?小朋友一齐来用动作演示读一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A、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将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交流: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指名读。

  ① 引读:(出示课件)原来 ……指名读。

  ②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岛上的昆虫各种各样,有(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 可因为岛上:(出示句子)岛上经常刮大风。

  听风声,用语言描述,想象刮大风时的情景,树叶会怎样?海上的风浪呢?一般的昆虫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怕吗?读好“经常”。

  ③(出示课件)句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翅膀的昆虫,它们怕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读给大家听。

  你想它们会被风刮到海里去吗?能生活下来吗?风来了,想想它们可能生活在哪里?(草丛、泥土、石缝)读好“不大可能”。像小蚂蚁、小螳螂多幸运,为它们感到高兴吗?你觉得应怎样读?评议。动作演示读。

  ( 同法学习句3和句4。)

  ④ 句三:翅膀大的昆虫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像蝴蝶,也比较幸运,它们也不容易被淹死,为什么呢?引读这句话。谁再读?评议。翅膀大的昆虫真勇敢!(强调翅膀大,力气大)

  ⑤ 句四:有一类昆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是……引读:可怜的是……

  一种昆虫的消失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书上说——逐渐消失

  是呀,它们可怜就可怜在长了翅膀,偏偏翅膀又长得小,所以它们只能灭亡。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同情。

  3、角色演示读。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同翅膀的昆虫情况,现在让我们亲自来到这个小岛上,体会体会做昆虫的感觉好吗?分小组,(大翅膀、小翅膀、没翅膀)听!大风来啦,你挥动你的翅膀感觉一下――你怕吗?(指名接着说。)

  4、齐读这几句。

  5、师小结:(我们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B、渡:那达尔文是怎样找到这些答案的呢?你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1、<根据回答出示句子比较>: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2、谁再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3、交流:

  从“许多、反复、终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在这样的一个很长又很难的过程中,达尔文找到了答案,他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那我们读的时候心情应该怎样?

  5、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6、师:从这里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渡:达尔文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

  1、引读这一自然段: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像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再读。

  三、总结延伸:

  希望我们像达尔文一样,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其实,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好习惯,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故事。牛顿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类似于一篇科学小短文,告诉孩子们只有适合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去,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预定的教学程序一步一步实施,在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词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三种昆虫在大风来临时的表现,我先播放刮大风的声音,然后描述:小朋友们,现在大风来临了,你是哪种昆虫?当刮大风时,你在干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动了起来,有的变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风来临时在奋力地向前飞着;有的是小蚂蚁,大风一刮,就躲到了石头后面;还有的变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风刮起来了,因为力气小挡不住大风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课文重难点在学生的表演练说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2.《负数》的教学设计

3.《古诗》的教学设计

4.《挑山工》的教学设计

5.《母鸡》的教学设计

6.《关雎》的教学设计

7.《绝招》的教学设计

8.《荷花》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