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元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元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1)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3)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3)指定学生说诗意。
(4)全班齐读全诗。
(5)分组接背诗句。
(6)指定学生背诵。
(7)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8)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元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曈曈”等词语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是在我们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能听到的?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出示字典中“元”字义,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后鼻音“声”、翘舌音“除”、平舌音“苏”。
3、学习生字词
(1)点灯笼游戏:“爆竹屠苏曈曈旧符”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它们吧!如果点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猜灯谜:
后来者居上—屠
办字头上一颗草—苏
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符
(3)指导书写“符”,生练习书写。
4、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朗读节奏,师范读,生跟读。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交流汇报,师总结: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收压岁钱、拜年、祭财神、放烟花爆竹。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放爆竹、饮屠苏、迎朝阳、换桃符
3、“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示“爆竹”资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频鞭炮声)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热闹,高兴……)还有哪个词可以表示人们当时的心情?(生:兴奋,幸福,开心,欢乐……)谁能用欢乐的语气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诗(指生读)。
4、“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年初一,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说些什么?
喝完屠苏酒,不仅身暖,心也暖,带着暖意齐读这句诗。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助图片加注释理解“曈曈”
(出示图片)这样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日出)
其实在诗人心中这一轮缓缓上升的微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太阳,更多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这一轮红日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万户的人们都迎着这旭日的光辉在那兴高采烈地换上新的春联,这又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赛读读出希望。
6、“总把新桃换旧符”
视频了解“桃符”。
说一说:你帮家里换过春联吗?换春联有什么含义?
7、联系创作背景,领悟诗情。
其实,诗人写《元日》,并不仅仅是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当时王安石担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政,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人的极力反对。他坚信旧的制度总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朝阳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
配乐读:
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日照耀着千家万户,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派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让王安石对变法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让我们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读出诗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读诗句,猜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还是现在,我们过春节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叫法不一样而已,古时候叫“元日”,现在叫“春节”,桃符衍变成现在的春联。其实春节最早开始于4000多年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春节的古诗、故事、谚语。
《元日》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简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日”。《元日》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时,诗歌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目标预设: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背诵古诗,并能弄懂诗句意思。
2、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小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在读、说、画、写、议、评等多种学法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五、设计思路:
教学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
读背体会。
六、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
生答:春节。
2、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自由述说。
教师交流总结: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的人过春节所具有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
4、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会指公历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号。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看完课题,现在我们把书打开,看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揣摩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
(1)检查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明读。
教师更正读音,着重指出生字的读音:爆、屠、符。(课件演示)
(2)检查看,请同学说说看课本插图的意思,大致说说这首诗主要说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诗句,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弄懂了第一句诗的意思,那有谁能来有感情的读读第二句诗,注意第二句的生字词:屠苏。
师生相互交流屠苏的意思: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大大小小朝东喝屠苏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风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来临。
学生小组交流第二句诗句意思,指名回答。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二句诗句也弄明白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谁能把3、4两句诗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相互交流重点词意思:
①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烂的意思。
②总:都的意思。
③新桃、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从汉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风习。我们现在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
学生相互交流3、4诗意。
师:有谁能够自告奋勇的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更大的挑战,有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呢?先自己在下面整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点拨,或引导学生相互帮助。
5、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6、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小组比赛,哪组背得最好!
四、细读古诗,体悟诗情(课件演示)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又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景物来表现的。
师生相互交流: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议一议,诗人是怎么样通过对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的描写来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小结: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饮屠苏酒,却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进行的,言辞中寄寓着诗人欣欣然于年轻一辈的健康成长,期待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的有所作为,同样也期待着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换”字,王安石不仅仅是期待着新桃“换”(变)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那就是变革政治,变法图强。
五、课后作业
根据诗意,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编写一个古诗故事。(课件演示)
《元日》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
②屠苏酒
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
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元日》教学设计 篇6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
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曈曈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曈曈日!
齐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 下联: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 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元日》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元日》教学设计 篇8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能将诗中的画面与自身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理解,从而感受诗中的欢快气氛,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
2.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习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春节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节日的气氛。
2.难点: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视频猜节日。
同学们,为了表扬你们端正的坐姿和专注的小眼睛,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知道吗?好,一起来看看吧。(班级学生过新年活动照片,配乐《新年好》)
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齐回答,过年的时候、春节的时候 预设2:我看到了自己过年时候的照片)
2.揭示课题。
是啊,(过年,也叫)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板书题目)
3、解题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拖长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呢?
4、走进诗人
那你们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谁吗?——王安石(引导学生回答),对,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个大官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元日,就是在他担任宰相那一年的春节写下的,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
二、反复读,明诗意
1.范读,知节日。
2.初读,解诗题。
3.再读,找习俗。
三、介绍吟诵法
1、吟诵三种符号
2、吟诵录音
四、融生活,悟诗情,解吟诵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老师起手势,学生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爆竹声)
爆竹声怎么样?(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爆竹的声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的爆竹读的急而短促,这家刚放完爆竹,那家又开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音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哇,过年可真热闹啊!(贴板书,热闹)
请你们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那“一岁”是什么意思呢?(生齐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过去)所以,“一岁除”指的是(一年就过去了)。
那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学生答:在热闹的爆竹声中,一年就过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学生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是什么呢?(一种酒)你怎么知道?(课文中有注释)表扬你们懂得借助注释!其实,屠苏酒是由屠苏草泡的酒,传说喝这种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满院子的屠苏酒,大家都准备喝个够,喝个痛快,不醉不罢休!所以诗句中的屠苏,我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个字?(学生“暖”),是啊,同学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书:温暖
3、同学们,除了我们心里暖?暖还从何而来呢?(还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风送暖,)对了,春风也是暖暖的!那还有谁会感到暖?(诗人王安石)是呀,我们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人暖、心暖、天地暖!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诵一遍!
4、是的,那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读诵符号学习后两句诗。
讨论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学习2min、小组组长代表汇报)
是啊,老师起手势,“千门万户曈曈日”,通过节奏我们看到太阳正在(慢慢升起来),千门万户都已经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气象、新年生机勃勃)新年 的 万象更新(贴板书)
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5、接下来,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画面,吟诵出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现在请所有女生起立吟诵;请所有男生起立吟诵。】
评价语:你们诵出了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你们的吟诵让老师也走进了诗中的画面。
五、拓展延申
1.理方法,巧迁移。
2、关于春节,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除夜雪》,但是这首诗写的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我们的除夕!同学们先听录音,根据注释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根据读诵符号,尝试把我们的这首诗读诵出来!
(时间够,请同学单独展示,时间不够,全班一起展示)
总结:同学们,吟诵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读出诗歌的感情,还能帮助我们想象诗歌的画面!
《元日》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
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
二、选材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习俗、气氛抒发他在改革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习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一篇,有利于学生从贴近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清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
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习惯,请举手。
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
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
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提问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细听他读的效果,发现问题,等他读完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好不好?
7、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音不准的字、词,首先请举手的学生来纠正,并及时板书字及注音。请出错的同学拼读,然后大家一起拼读。
8、提问“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注释,联系古诗,说出答案。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手头的甘(课本、字典、资料等)自主阅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问一个差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注释,是能够回答好的。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可以进一步让他读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并让他说说下一个问题(即问题9)。
9、(如果上一个问题,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提问一个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够完整,再提问一个优等生。以下提问基本定格在这样的思路上,把简单的问题目首先给差生,目的在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较难的问题,引导差生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较难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够得着”的基础上,跳一跳,回答好问题,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进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难的问题挺进。在此过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给优等生来总结归纳,最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让他们面对挑战,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除”字,过去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陈旧的东西都过去,除旧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过去一年里不曾实现的梦想,又有了新的机会。这里一个“除”字,在读的时候,音调要高亢,果断,要把那种除旧迎新,充满希望的、一展宏图的感觉读出来。
10 、“屠苏”是什么?请看注释,回答。屠苏酒,古代风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长饮屠苏酒来庆贺新春。“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个“入”字把春风拟人化,写活了!把春风写成了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细心体会, “入”字读的时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风那种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声调要婉转,亲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怎样说?
12、“桃符”是什么?现在演变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画出桃符的大约形状,“桃符”,一种画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更换。现在演变成了对联。引导学生从自己过春节的亲身经历回答问题。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把作者当时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融入的这两句古诗中,读出来。“曈曈”的语调要上扬,声音要铿锵有力;“换”字读的要果断。
14、通过这样的解读以后,学生读这首诗的意境有了较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放声读,眉飞色舞的读,手舞足蹈的读。熟读成诵。大家一起,合上课本,手打拍子,集体背诵。
15、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情况。
16、课后,用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江雪》。
《元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元日》教学设计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诗,丰富相关词汇。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元日”动画课件、古诗诵读(MP3)、乐曲两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王安石所写的古诗《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学习古诗
幼儿欣赏古诗课件。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师幼共同讨论古诗中这些词的意思。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三、巩固古诗
请幼儿对古诗情境进行想象
现在请你们闭眼听古诗朗诵,在头脑中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四、表现古诗
教师播放两首不同的乐曲,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那首来配古诗,为什么?
请幼儿对古诗进行动作创编
师:多喜庆,多热闹呀。你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把热闹和喜庆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顾晨怡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元日》教学设计(15篇)11-09
《细胞》教学设计(精选8篇)02-28
《荷花》教学设计(精选18篇)03-25
《麻雀》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8
掌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04-08
地震教学设计(精选6篇)03-24
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9篇)04-13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04-30
地震教学设计(精选5篇)03-24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