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点:
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教学难点:
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2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1)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2)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44课《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课前游戏,引入新课
1、课前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
2、课内激发兴趣。
我们在课前一起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好玩吗?自由说一说。
3、揭示课题。
读题,注意读好“影”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zi 。
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
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就像是“日”,地上有一棵高大的树就像是“京”,旁边有一片影子就像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三撇儿)。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借助拼音读短文,读准确读通顺。
2、圈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它们。
3、交流自读识字情况
⑴ 认字 谁能获得“你真棒!”
课件展示:电脑设置十二颗星,每颗星上写着一个生字,一闪一闪真美丽,如果有同学读准了音,组对了词,老师将这颗星一点击,就会响起“你真棒!”的夸奖声。
⑵ 读文 比比哪位读得好!
同小组的同学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小组同学齐夸“好!”读得不对帮一帮。
⑶ 记字 看看谁的主意妙!
小组交流讨论记字方法。
全班交流,办法好,齐声夸他“妙、妙、妙!”
三、了解内容,趣味诵读
1、读知,了解内容
读一读,说一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说,随机引导说话。
⑴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① 指导有趣味地朗读这句话(一人扮影子,两人合作,边表演边朗诵。)
② 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边是谁?(学生自由互说)
师:用上“前”、“后”、“左”、“右”向同学介绍你家周围的环境。(同桌之间互相介绍)
⑵ 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
① 想象说话。
师:影子还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 像 说话。
② 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趣味性。
师:影子确实很有趣。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呢?大家试一试。
练读──同学互读──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特别好?)──赛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2、趣味诵读全文
过渡:影子真有趣,练习读一读全文,看谁读得最有趣。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自由选择伙伴对读,评评谁读得最有趣。
⑶ 伴着动作带着表情朗读短文,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出前、后、左、右。也可两人合作,一人扮影子,分角色表演。
⑷ 试着背一背。
⑸ 分组赛背短文。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并组词,看谁组得多。
2、指导书写“飞”“马”“鸟”。
⑴ 出示“飞”“马”“鸟”读一读、记一记。
⑵ 观察发现,指出应注意的地方。(小组交流,互相提醒)
①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今天又来了哪几位新笔画朋友?( )。
② 有了这两位笔画朋友的加入,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三个字呢?(学生自主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关键的笔画:飞 飞 不要把“ ”写成“乙” 马 马 鸟 鸟 不要写成乌鸦的“乌”)
⑶ 练习规范书写。
⑷ 自评互评,夸一夸写得好的,指出不足。
五、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游戏激趣
过渡:同学们写字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燕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
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
3、编写有关影子的谜语。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影子可多啦,而且不同情况下影子的大小长短方向都不同。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影子的现象编个谜语?(学生自由编)
4、课后把谜语说给你的朋友、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资源包】
《夜晚的'天空》作者:林焕彰 《小纽扣》作者:林焕彰
夜晚的天空, 小时候,
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我喜欢弄脏衣服,
他们好像很怕冷, 要常常换洗;
躲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缝在我身上的
只露出小小的眼睛。 那些小纽扣,
我很喜欢看看他们, 就一颗颗地脱落。
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哦!童年
已经找不回来了,
像妈妈缝在我身上的
那些小纽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学生大声朗读诗。)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
生:“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生:老师,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生:“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生:“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生:“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点点,也不是很多。
师:说地真好,画面已经立体化了。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
(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
师: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体会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说。
生:我听见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使我心旷神怡。我在西湖边上耳听着这天籁之音,眼看着美丽的西湖胜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笑)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那勤劳的妇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纱,木杵捣衣声,击水声清脆的、悠扬的此起彼落;而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跑着,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儿。
生: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那轻盈、活泼的黑头莺唱出美妙的歌声,“自在娇莺恰恰啼”。(此时,已看出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
生:我能听出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生:我听出了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渐渐远去。
生:我听见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钱塘湖春行》,清风传送着那优美的诗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珠,老师一副惋惜地表情)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想像,又有意境,同学们的.诗歌感悟能力非常强啊!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精彩发言,但因时间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不知谁能用耳朵听出色彩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
生:绿,绿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生: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生: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生: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愿你们用美丽的画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课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创意说明】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阅读本文,学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丽、童心的可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认识一种全新的写景方式,指导自己的写作。
设计本课时,我将情境创设、知识领悟和方法指导并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并“会学”。首先设置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入境赏文。我将赏文的三大境界作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块为“研读质疑”,引领学生进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这一板块又由三部分组成: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朗读贯穿整个散文教学的始终。“读与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语美、情美;“读与思”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探究质疑;“读与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华。这“三部曲”是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板块为“迁移拓展”,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美的领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和朗读整体感知,发现“美”。
2、通过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进行研读质疑,鉴赏“美”。
3、通过联想与交流和课余练笔进行拓展和迁移,升华“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板书课题、作者)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标出精彩的词句与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们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长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骨子里有着对自然的向往,音乐、画面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唤醒了他们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美好情境,把他们带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访之友”,整体感知课文。
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读与品:
⑴ 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美文?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学”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⑵ 讨论明确:鉴赏美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词语、句式、语段描写的角度,修辞、意境构思等等。
⑶ 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细腻的描写:
我认为最精彩的段落: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触、嗅、视等)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鉴赏文章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类,找出最接近他们的中国,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并且明确各小组分工,确保讨论扎实、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⑷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
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再对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评评哪一段文字更优美,并说明理由。
走进树林,青翠的树枝,随风摇摆,上面有鸟儿在歌唱,随风摇摆,露珠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和岩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养料。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的生动活泼,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
2、读与思:
⑴ 请生再次朗读质疑。
⑵ 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本身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在班上交流,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读与悟: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阅读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架设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积累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风景的诗词或散文?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归类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联想与交流: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清晨踏着露水进山,而此刻夕阳已涂抹了小路,该回家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山中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结语:
喧嚣尘世,碌碌人生,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水泥与钢筋日渐密集的层林里,我们已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可是,飞鸟、游鱼、老树上的一抹新绿、石缝里的一颗嫩芽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别忘了用纯真的双眼去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别忘了我们和大自然有一个约会;别忘了,我们相约爬山去;别忘了,我们相约看海去……(荐读汪国真的《看海去》画面、字幕、配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将目光由课本转向浩瀚的书海,将思维由“山中”投向广袤的大自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让语文课堂有情境而无穷境。
4、布置课外作业:
假设自己是家乡的岳阳楼,写一段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笔用文字描绘“美”,再塑“美”,读写结合,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设计反思】
《山中访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心底的爱,感情饱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诗情画意。散文和诗词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诗情画意、境界鲜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话般的意境。教学本文时,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山中访友》里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万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语)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并探究取得这种效果的艺术手法,例如拟人手法的运用、人称的变换等。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轻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层次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种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渐进又是给学生搭建几个认知的平台,还让学生在得“鱼”的过程中学会“渔”,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对话式”和“板块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
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3)、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感人,能给人深刻启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文语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在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和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的道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谈话激趣入手,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自主识字、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爱心”为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去与文本对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默写“钻石、旱灾、干枯、赶紧、喜出望外”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爱的真诚及爱的神奇功效,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水罐发生的变化,发现规律和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过渡,引出本文课题
1、板书繁体“爱”字,感知意思。
教师简单小结: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过渡导入;让我们再次走进《七颗钻石》的童话世界,用心感受“爱心”故事。
二、检查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1、听写词语:生生互评
旱 灾 干枯 喜出望外 赶紧
2、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理出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板书:空、有水、银、金、钻石、星座
3、默读课文,动笔圈画,思考问题: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些变化?
(2)课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是哪些?
三。精读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读第二段: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展开读书活动。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2、引导读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1)、比较干涸与干枯(可以让学生举例或出示图片比较辨析);明白从三个方面写了旱灾的严重。(多媒体课件演示旱灾画面)教师介绍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想象体会:小姑娘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艰辛。)
3、启发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变化。
(1)、过渡引入:这真是个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了水。指导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读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4、指导表情朗读: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读;范读;学生练读;配乐齐读。
四、品读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爱
1、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足迹。
思考:水罐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逐段进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让水的情景,表情朗读相关课文。
(2) 重点研读母亲的话语,交流感受。
(3)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再悟爱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让爱再度升华
1、引导续写:围绕“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现以后,给小姑娘家庭或灾区人们带来的变化写一段话。
2、归纳小结: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揭示变化的规律。
3、配乐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请同学们从下面自选习题,课后完成)。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爱写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8-10
绝招教学设计方案10-20
《质量》教学设计方案06-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8-2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6-19
穷人教学设计方案08-23
比尾巴教学设计方案07-04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4-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8-2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