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 (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我用游戏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2.能分类整理积累文言词句
3.能用四字短语概括分析课文
4.能迁移阅读课外文言语段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
二、归类整理
1.学生自主勾画重要字词
2.运用归类法积累文言词句 A含义接近 B相同用法 C一词多义 D四字短语
3.练习《面对面》知识梳理
三、复习课文
1.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潭
第二段:潭水清澈
第三段: 小潭源流
第四段: 小潭气氛
第五段:同游之人,跟随小生。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3.1.2段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水尤清冽的特点?
4.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如何理解?
四、拓展练习
《面对面》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首先对情感目标进行确定,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故事充满浓厚的兴趣,容易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因而在课堂中以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切入点,能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什么魔力让孩子们着迷?不是别的,就是情感体验,情感的渲泄,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能力和以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情感的潜能,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本课以感受、理解、认识,延伸发展学生关心他人,爱身边的人,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并进一步从事故→歌唱→儿歌→艺术作品中感受爱→表达渲泄自己的爱,送爱心卡,为妈妈或周围的人服务,成为一个博爱、善良的好孩子。通过制作爱心卡活动,体验到双手创作的乐趣,把爱心卡送给别人,体验艺术与生活,情感的联系,学会用艺术作品表达爱的情感。整个课堂流淌着爱的清泉,让师生沉醉在情境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内容的关联处,情感的共鸣处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设立爱心乐园,引入课题,让学生非常直接地感受课堂爱的氛围,浓浓的情意。
2、抓住学生心理教师配乐出示图片生情并茂地讲《血色母爱》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感熏陶。
3、从歌曲、儿歌、艺术作品中感受,并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爱心卡送给妈妈,报答,体验成功的乐趣,愉快的'情感。
4、教师启发学生把爱分给更多的人,拓展延伸本课教学主题,把孩子的爱扩散到周围的人,成为一名具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孩子。
三、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并延伸爱周围的人。
四、教学难点:
爱心卡的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准备:
1、CI课件; 2、故事、图片、音乐;
3、三杯水分别是醋水、盐水、蜜糖水;
4、几张爱心卡。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今天老师欢迎小天使们来到我们的爱心乐园(出示板书),爱心乐园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教师出示奖品),这个嘴巴代表了妈妈温馨而甜密的吻,妈妈是最喜欢懂事的孩子了,小朋友们做得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妈妈甜甜的吻。
2、情感熏陶 听配乐故事《血色母爱》,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妈妈对女儿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并出示图片。 [故事内容略] 提问: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哭,妈妈真伟大,妈妈真可爱,可怜等。 师:我知道孩子们此时此刻有许多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吧!(师弹钢琴伴奏)生有感情演唱。
3、讲妈妈平时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师: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自己的妈妈平时对我们又是怎样的关爱呢?生回答(略) 4、尝尝、谈谈、演演。 尝桌上的二杯水(分别是盐、蜜糖水)说说哪一杯最好喝是什么味道,让我们联想到好那首儿歌?请几位孩子上台有感情朗诵儿歌。 像春天的花朵, 鲜艳又美丽; 像夏天的冰淇淋, 冰凉又香甜; 像秋天的果实, 又大又多; 像冬天的阳光, 明亮又温暖; 呀! 向蜜糖水又甜又香。
5、艺术作品陶冶情操 出示CI课件,一组摄影、国画、彩陶雕塑、儿童画作品; 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师提问:
(1)这些艺术作品都表现的是什么?
(2)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心情是怎样的呢?
(3)哪件作品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些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是从古至今妈妈对孩子深厚、无私的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离不开妈妈的关爱,那我们怎样报答呢? (分组讨论回答)略
6、讲解制作爱心卡 出示爱心卡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爱心卡吗?为什么? 想亲手制作一张爱心卡吗? 知道怎样制作吗?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补充) 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演示过程。
7、情境表演 妈妈下班回家我们怎样做来报答对? 选一名学生表演妈妈,一名学生表演孩子,全班孩子拍手唱《妈妈下班回到家》这首儿歌。
8、师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听了感人的故事,制作一张精美的爱心卡,还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我们从小就感受到妈妈无私、伟大的爱,真幸福,我们更应该关心,周围的人,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好孩子,怎样做呢?想一想, 再回家试着去做一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的: 1、了解百合花的含义。
2、能够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百合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百合花的意义并能制作百合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卡纸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百合花图片让学生欣赏
你们认识这些花吗?这些花漂亮吗?
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百合花。
2、板书课题:百合花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怎样制作百合花。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纸 2)、在正方形卡纸上先画个像扒开的香蕉皮 3)、再在两个分叉上画上三个叉,像花朵了。 4)、花朵中间画天线,接着画花梗两个竖线 5)、最后画上长长的叶子 6)、用剪刀把画好的.花朵剪下来粘贴到卡纸上。 7 )、再在卡纸上装饰些其它的小制作,这样一幅完整的小制作就做好了?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1、制作新颖、独特。
2、保持地面干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作品展示、点评
将做好的作品放到讲台上,大家互相点评,选出最佳奖。
4、教师总结? 百合花表示伟大的爱,希望今天咱们把自己制作的百合花送给你们亲爱的妈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的做法的短语。让学生分类读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分类积累词语,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做,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说说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设计意图: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 }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一是该设计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同时学生在感知词的基本义和语境义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该设计繁简得当,张驰有度。教师在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上舍得花力气,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时,教师只提了一个“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的读书要求。当学生将两者关系明白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时,教师也惜墨如金,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是并不是难点没有突破,而是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人物品质”这一教学目标细致引导后水到渠成的。
三是该设计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教师能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多角度透视,即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主题,使学生的有效阅读、思考、交流才成为可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注:此课参加全区赛课获三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乡村建设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知道党和人民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从而教育学生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课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么样的?哪一座最漂亮?
难点: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解决办法:
1、小组交流。
2、看农村变化的录象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山区的农村去看一看,大家看这里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录象片)
学生答:图中间有三层楼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课题。板书6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读)
二、自读生字,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学生把要学会的7个生字用·画出,用──画出要求认识的9个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在读中检查字音掌握情况,注音读准三拼音节和轻生音节。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⑴ 两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墙 宽 窗
4、再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到了农村之后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学生说出示挂图,讲解。
2、提出疑问,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再引导看书,书上是怎样说的?)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喜爱的语气。
⑵ 读词: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宽宽的
问:这些词是说新房子的什么?
⑶ 师问:新房子周围是什么样的?自读第二句,你是怎样理解花国香和树成行的?
学生答后,师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鲜花盛开,果树飘香;房子后面绿树一行一行,非常整齐好看。
⑷ 再让学生看图: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答。
⑸ 指导读第三、四句。范读,读好问句和答句,读出自豪的感情。
3、运用比较,想象解决难点。
⑴ 提问:过去的农村是这样吗?为什么回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自由说。
⑵ 让学生指一指哪是小学堂,把新房子和小学堂比一比,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小学堂是什么样的?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小学堂会建的`这么好?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教育学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试背课文
小组读,指名读,评议后看图试背全文。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2、学习新偏旁:(艹字头)
3、利用偏旁、熟字,笔顺识记字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笔撇变竖。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竖写得短些。
前:上边是 下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月右边刂。
两:由一、冂 、人、人组成。人要顶住
4、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收写。师巡回指导。
三、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口头填空、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可不按课文内容填)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检测新学的7个生字;认读要求认识的8个。
2、检查朗读、背诵。个别读背;全班会背。
3、画一幅花果香、树成行的乡村美景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和体验故事中小小和啊呜的不同人物特点和情感。
2、尝试用图画的方式写信,并能叫完整地讲述信的内容。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中写信的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用图画的'方式写信。
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幼儿用书《小小和啊呜的信》、各色纸、各种画笔
活动过程:
1、听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角色情感:
——“故事发生了件什么事?”
“你喜欢小小和啊呜吗?为什么?”
2、视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写信的方法:
(1)教师运用投影仪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看。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小小和啊呜是怎么写信的?”
“你能看懂吗?说说看信上写了什么?”
“这种写信的方法你会吗?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3、个别操作,写信读信:
(1)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尝试“写信”
(2)幼儿互相送信。
(3)幼儿读信,大胆地讲述自己理解的信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
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
(课件展示图片)
①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1:时间是8点;
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
生:中午12点。(师板书)
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晚上8点。(师板书)
师小结:像这种采用0——12时来计时,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人们在平常表示时间时所经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大雄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叮当一起来到了中国。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CCTV-1新闻联播的片头背景音乐) 生:中央新闻联播的音乐。
师:那你们知道中央新闻联播首播是什么时间吗?
生:7点;
生:不对是晚上7时。
师:对,是晚上7时,你对知识掌握的真扎实。
师:同学们刚才是用听的,那想不想看呀?(放映中央新闻联播片头) 生:想。
师:同学们,注意看,为什么电视右上角显示的时间是19:00呢?
生:19:00就是晚上7时。
师:噢,原来同学们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时。那下面大雄碰到的难题,同
学们就能帮上忙了。
2、师:原来大雄从新闻中看到了神七升天,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壮观景观,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了北京天文馆参观。天文馆还有非常好看的科普电影放映,可把大雄高兴坏啦。
:00后,糊涂啦,是什么时间呀?同学们,你能帮帮他吗?
生:是晚上(师板书)
师小结:像这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普通计时法与其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借助于纸制钟面模型。
小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选择有代表性的发现)
生1:我们发现,钟面一共有12个小时,但是一天是24小时,也就是说从午夜12点、凌晨1时、2时、……早上7时、8时……中午12时,钟表时针走了一圈;继续下午1点,也就是13时,下午2点是14时,依此类推,赶到晚上12时,也是24时,或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钟面的内圈时数与外圈时数总是相差12小时;
生2:由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只需把下午1点后的时间小时数加12就变成了24时计时法。简单说就是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只把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12;
生3:由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关键是看前面的时数,如果时数大于12,就减
12,变成普通计时法里的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
师: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太好啦,这样来记就很容易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啦。
4、师:表示时间人们多采用这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有所好,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老师都应当予以肯定。这两种计时法,各有优劣,在生活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大都采用24时计时法的。
5、练习。
大雄听了同学们的解释后也恍然大悟。这不他还主动要求小叮当出题考考他呢。 1题是考查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题是考查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小组讨论后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得到如下方法。
1、钟表演示:利用表面模型,拨动指针,得出从8:30到16:30,时针共走了8个格,所以时间是8小时;
8:30
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8小时
2、线段图法:
3、分段法:
解:16:30就是下午4:30。
从上午8:30至中午12:30是4个小时,再从中午12:30至下午4:30是4个小时,所以共计4+4=8(小时)
4、算一算:
解:16:30-8:30=8(时)
答: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8小时。
注意:本题中有一知识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视本堂课中的学习现状,机智处理。问:为什么算式中单位名称是“时”,而答题中是“小时”呢?
变式练习:
师:大雄看到咱们同学们对一个问题可以想出这么多好的方法,可佩服你们啦,
本题设计的意图是:当出现了分不够减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来计算时间段的问题,难度较之上题有所提升。
小组讨论完成。
四、练习巩固,应用知识。
师:大雄在玩的同时跟咱们同学学到了这么的知识,他可高兴啦,他还用这一节课学的知识为自己写了作息时间表呢。
作息时间表
7:00 起床
7:30 上学
11:30放学
13:30上学
16:00放学
18:30晚餐
20:30睡觉
看了大雄的作息时间表,同学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呢?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一日生活时间表”;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你们都做一个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时间段的求法
1、钟表演示;
2、线段图法;
3、算一算;
4、分段求法。
上午8:00 8:00
上午9:00 9:00
上午10:0010:00
中午12:00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3:45 15:45
晚上7:00 17:00
晚上8:00 20:00
教后反思:
教授完《24时记时法》一课,看到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觉得效果还算理想,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首先,我说一说成功之处。
1、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整堂课的设计以哆啦A梦和大雄两个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形象来贯穿,可以让学生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另外设计学生先“听新闻”说时间,再“看新闻”定时间,使学生出自内心地感到“24时计时法”产生之必需,激起了内在的学习动机,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2、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看,处理还是不错的。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两种计时法,但对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欠缺熟练,原因在于学生还未探索出二者之间转换的规律,如若教师给出,相信学生印象较浅,同时也会丧失掉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所以将这个问题放给小组内解决,让他们在组内充分的交流,结果学生竟想出了好多二者转换的小窍门,有些竟然是我这个老师也未曾发现的。 “时间段”的求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我仍然是采用“小组自主互助学习”的模式,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能想出多种解法的,仍然是优秀生占据主导作用,但是,正是基于小组互助学习的模式下进行,所以更能发挥出“生带生、生教生”的最大优势来,同时又会让这些优秀生们吃得饱。
3、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1)、每个练习都设置在情境之中,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这是在“玩中学”、“做中玩”;
(2)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
4、信息反馈,机智调控。
在将问题抛给学生后,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我深入到他们之中,随时收集他们的反馈信息,并机智地采取措施,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如当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时刻与时间”这二者概念的不清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尽管这一知识在我的备课中是没有设计上的。
再有,这节课也有如下不足之处。
1、从新课标的角度看,我觉得本课联系生活不够。
24时记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本课在联系生活上不够,只停留在报纸、电视节目单上,应多给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多搜集资料图片等,展示给学生看,如邮电、通讯、运输等。
2、备课预设不足。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同时也是我自身的失误就在于“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上。对于“时间和时刻”的不同,这对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讲解,因此在备课时,我并未将它做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备课时并未花时间做充足的准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二者的混淆,尽管我也及时地把握住了这一信息,并做了点拨,但是出现了失误:8时是时刻。细细想来8时有时可以看作是时间,也可以看作是时刻,这要取决于它所处的具体情境。之所以会出现失误,原因就在于自己备课的不充分。我会牢记这一教训,永远提醒自己。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上面的反思,进一步深化。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6
穷人教学设计方案03-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1-22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4-02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4
《质量》教学设计方案06-11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08
绝招教学设计方案04-02
比尾巴教学设计方案04-0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