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
2.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浏览课文。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
【设计意图】
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
⑶“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设计意图】
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习“板书”。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⑴默读。圈画批注。
⑵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
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⑶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
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设计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文章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 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文章写了什 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
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3)、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学生细读课文,读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爱。教师提出问题: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大家讨论。
(五)再读课文,思考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1)从课文中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找出后自己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同偏旁的字。
(2)其他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把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互相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
五、资料袋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插叙的写法。
2、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主问题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
启导激趣──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进程及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观察及思考 启导激趣 互动提问。 听取;谈经历;初步感受。 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提出主问题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视、指导、鼓励 速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班上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插叙的写作方法。(训练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精读感悟 提出主问题2:
我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爸、我、万芳……)
巡视引导。
评价激励。 分组小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评价人物;笔记;朗读展示(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认识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态度和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提出主问题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请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处理这件事情?
点评、激励。
归纳、总结。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友谊的关系,培养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 (插叙) 交流
羚羊木雕 万芳和“我”换裤子(形影不离) 沟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 和谐
=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 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
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
指读,齐读
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
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
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
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
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
“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举头”是什么意思呀 ?“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
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
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
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
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6
穷人教学设计方案03-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1-22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4-02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4
《质量》教学设计方案06-11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08
绝招教学设计方案04-02
比尾巴教学设计方案04-0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