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14 10:38:33 嘉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7篇

  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3、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4、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5、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 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 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2

  一、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 、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四、 教具准备:

  1、 课件。

  2 、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回顾学过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启发?(指生回答)

  2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人物。板书课题。

  3 、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 1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 2 )自由读,大声读,放慢速度读。

  ( 3 )难读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读顺。

  ( 4 )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

  2 、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读姿。

  3 、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检查读书,初步解疑。

  1 、指生读书。(每人一个自然段)

  2 、学生评读。

  3 、教师总评。

  4 、解疑:( 1 )拜谁为师?( 2 )结果如何 ?

  5 、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感知课文。

  1 、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 1 )快速阅读课文,看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

  ( 2 )共几次拜师?

  ( 3 )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给予教导的?

  2 、小组读书,合作学习。

  3 、班级交流,师适时板书。

  4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随堂小练习”。

  莫泊桑是( )世纪( )国著名的.作家。学习了这一课,你认识了( )的莫泊桑,认识了( )的福楼拜。从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经历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

  5 、课堂总结。(谈谈上课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

  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练习写一小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 3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教学设计方案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补充阅读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做个调查,每年你们 觉得最开心、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生答)同学们都体会到了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开心与快乐。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给你们礼物、金钱,给你们帮助的人,他们在付出了以后是不是感到伤心、难受、痛苦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文中的人物去体会给予的快乐。

  二、学生自读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三、学习情况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初步指导学生读文感悟。

  四、学习课文1~5自然段

  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这里有两个都表示出乎意外的词,谁能找出来?

  (学生答:吃惊、惊讶。)

  1、谁吃惊?谁惊讶?

  板书:

  小男孩和保罗

  2、谁能把他们俩吃惊和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3、小男孩为何吃惊?

  (学生答:因为他没想到,保罗哥哥会白白地送给保罗一辆新汽车。)

  老师解释:作为保罗自己接收到这样的礼物不吃惊,肯定是由于他的家境比较好,这样的礼物也不足为奇。而小男孩呢?家庭情况肯定谁能更好地读出小男孩的吃惊来,还要能做出吃惊的样子!

  4、那保罗又为何惊讶呢?

  (答:惊讶小男孩的回答和他所想不一样。)

  5、再指导学生体会朗读:

  其实让保罗惊讶的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再读下文,找出保罗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五、学习6~11节

  1、学生边读边找,并指名回答。

  2、当小男孩提出请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时,保罗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读第九节。

  (学生回答。)

  3、这个笑可大有学问。这里保罗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呢?(生答)读读这个笑。

  4、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怎么知道他又错了?指导读小男孩的那段话。要读得感人。

  六、学习12~13自然段

  1、保罗被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作出了一个他事先也没想到的决定,齐读12小节。

  2、他们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他们看到圣诞节的夜景各自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3、是呀,小弟弟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美景,心中肯定无比激动,非常高兴;而小男孩看到弟弟如此开心,也感到很快乐。至于保罗,看到自己只不过是让他们坐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就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他终于也明白了,齐读最后一小节。

  七、拓展部分

  1、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和保罗一样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2、师小结:

  是呀,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能得到一时的快乐;而如果你使别人快乐了,自己才能得到长久的、真正的快乐。

  3、其实,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带给过别人快乐?还是别人带给了你快乐?

  4、指名多位学生来说。

  八、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我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得到快乐,给予别人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九、作业

  课后,我想请同学们到学习、生活中去找一找快乐,把你所认为的快乐写下来,在班队课上告诉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安排。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2.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是我们特别应注意到的?你能举例吗?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师:这位同学补充恰当,今后分析问题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两分法,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评价行会的作用呢?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请思考:以上各种表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意义,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3、指导幼儿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4、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

  活动准备:

  提前两天将洗净的蛋壳浸在醋里 收集幼儿的漱口水若干杯

  故事准备《爱吃糖的老虎》

  活动过程:

  1、故事《爱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题

  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老虎的牙齿怎么了?

  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

  2、找龋齿

  (1) 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 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 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3、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1) 幼儿讨论: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2) 观察幼儿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 臭的)这中酸得、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

  (3) 观察蛋壳浸在醋里的变化并讨论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形成龋齿。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形成龋齿(少吃甜食 早晚刷牙 吃完东西漱口)

  5、结合《刷牙歌》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结束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7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树林能抗拒狂风、阻黄沙、隔烟雾、挡噪声,给城市,给人们带来整洁与安宁。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树木、草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树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课文配套的课件、幻灯片。

  2、歌曲《小松树》的磁带。

  3、一枚卡纸做的军功章。

  4、课前让学生了解狂风、黄沙、烟雾、噪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去一个城市走走。(在钢琴声中看城市风光图的幻灯片)

  说说,这个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家说得没错,可你知道秘密在哪吗?是因为有一群群特殊的卫兵在日夜守护着它,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绿色的卫兵。(揭题,齐读)[动听的音乐,美丽的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对绿色的卫兵油然而生一种喜爱之情]

  二、入情入境,观看录相

  a)想了解他们吗?好,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b)谈谈你所了解到的?(生说,师做相应的板书)[以看录象的直观形式,不仅生动,而且文中一些重点词不说自解。]

  三、自由读课文,学习重点段

  小朋友们了解得还真不少,会看,会听,还会思考,真不错。哎呀!战斗开始了,绿色的卫兵同来犯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a)打开书本,边读边找出写战斗的部分,用划出敌人的表现,用波浪线划出绿色卫兵的表现。然后同桌分工合作读一读。

  b)指名小组合作读,后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给大家听听吗?哪一组先来试试?(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再读,使感情更深层次地得到体会。)

  c)随机理解挽起手臂筑成长城。[这儿通过边读边演的方式更能激发读的愿望,教师却忽略了]

  d)分角色引读。

  e)进行想像说话训练,体会绿色卫兵的功劳。

  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这是一枚军功章,只有立了功的人才能得到它?你觉得老师可以给绿色的'卫兵带上吗?说说你的理由。[通过没有绿色的卫兵,会()。的讨论,反馈交流,更深层地认识到绿色卫兵的功劳,使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表演读

  看来这军功章带在绿色卫兵的身上一点也不过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绿色卫兵的这种勇敢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吗?

  指名表演评价再表演[由于时间关系,安排的环节太多,课堂中没有实施。也许与前面的读结合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五、总结

  绿色卫兵的勇敢确实值得敬佩,不过你们的演技也很值得敬佩,把掌声送给自己。

  a)小朋友们,此情此景,你想对这群可爱、可敬的绿色卫兵们说些什么呢?

  b)了解了绿色卫兵的作用,今后的你会怎样做?

  我代表大家谢谢你,代表我们的城市谢谢你,代表我们的地球妈妈谢谢你!

  c)音乐渲染气氛,以画激情

  这枚军功章带在了这名卫兵的身上,但功劳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吗?是呀,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让我们拿起画笔,今天我们在黑板上种下我们心中的那棵小树苗,相信!明年在义乌这片土地上,充满生机的小树会一棵棵挺立起来。(在音乐声中一组组上台画画)

  d)让我们再一次满怀赞美和感激之情,来读一这篇文章吧!

  [最后以画激情,在音乐的渲染下,通过说服性的言语,学生明确了城市的美丽需要靠大家爱护草地,树木,多植树才能实现]

  教学设计方案 8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设计方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升学生动手水平。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动手水平,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实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能够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刚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刚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

  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刚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实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能够将纸实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

  其实几种染法能够结合使用,瞧,刚刚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能够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个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个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八、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教学设计方案 10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

  2、体验不同折法染纸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感受对称美。

  3、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二、活动准备。

  盘子、颜料、纸巾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乐趣。

  2、活动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折法染纸所产生的奇妙变化,掌握染纸的折叠、泡染等方法。

  四、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欣赏印染作品。

  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案像什么?每件作品中图案都一样吗?这些图案的排

  列有什么规律?

  (2)感受色彩、图案的对称美。

  2、谈话讨论,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印染作品。

  (1)这些美妙的图案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2)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3)我们怎样才能染出不同的颜色、图案?

  3、尝试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实行染纸活动。

  (1)先将纸折叠,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颜料中,感受纸泡在颜料中的长短与染色面积大小的关系。

  (2)泡染的面积大,泡染在颜料中的时间就要长;反之,泡染的时间要短些。

  (3)染好后慢慢将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4、观看重叠晕染效果,尝试实行重叠晕染。

  (1)尝试重叠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后泡染在不同颜色中会产生奇妙的色彩变化。

  (2)为了避免后染的颜色完全遮盖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能够不要泡染太深,时间简短些。

  5、请幼儿自由尝试多种泡染方法,并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到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动〕

  (1)将幼儿作品放置在展览区中。

  (2)请小朋友互相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染纸方法,感受染纸的艺术美。

  教学设计方案 11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⑶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字词: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

  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

  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教学设计方案 12

  【教学目的】

  1、认识“讯”等14个生字,会写“申”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体会申奥的热情。

  【课前准备】

  1、申奥的图片等各种音像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

  ⑴奥运会的资料。

  ⑵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朗读激趣

  1、谈话导入

  ⑴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你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⑵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2、创设情境:

  ⑴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⑵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⑶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3、初读课文:

  ⑴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⑵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感悟文章感情基调:

  ⑴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⑵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⑶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分段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感情:

  ⑴自读第一自然段,不熟悉的字圈起来多认几遍记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反复读一

  读、体会体会,与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体会“不约而同”:

  (教师提示:那么多的群众来到大街上,他们事先约定了吗?

  是啊,他们彼此没有约定可是却同时一起来到大街上。

  书上有个词语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⑶联系实际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或亲身感受到过的,哪个地方哪个时刻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⑷体会心情读第二句,读第一段。

  ⑸请人读第二段,边看课文边圈出生字。

  ⑹交流认字方法掌握“聚”等四个生字。

  ⑺体会感情读该段,读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抽生示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⑻自己读最后两段,找出生字。

  ⑼分类学习生字:

  拥、抱、扬

  ①观察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宽。

  ②描红并练习:

  “抱”注意右边封口;

  “扬”重点指导笔顺,并于“洋”区别使用。

  泪、泽

  ①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等归类总结)。

  ②分析字形结构,掌握要领练习书写:

  “泪”与眼睛有关,所以有目;

  “泽”下便是两横,不是丰。

  认记“击”、“克”二个字。

  (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本堂所学

  1、小组开红车抽认生字卡片并组词。

  2、听写五个会写的字。(先试记2分钟,提高记忆效率)

  教学设计方案 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 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

  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属于讲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⑴ 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课件),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景象分别再现: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生交流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试着画画简笔画。

  ⑵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让学生在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鼓励小组试演,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教学设计方案 15

  【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烧灼 偷袭 间歇 耸立 匍匐 颤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1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象,揭示课题

  1.播泰国风光,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图片定格在大象图上)

  2.谈论泰国的象。

  3.揭示课题:

  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导语: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

  以一当十

  以一抵百

  彬彬有礼

  松弛

  按摩

  尴尬

  绅士

  气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

  5.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归纳:象和人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和谐友好?板书:和谐融洽

  三、集体研读

  1.研读第一自然段。

  导读:仅仅因为象是泰国的国宝,就能让人与象的关系这样融洽吗?我们先到泰国的公路边树林里看看大象吧!自由读第一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呢?体会“熟视无睹”“悠闲沉着”“不慌不忙”。

  竞赛读,读出大象的悠闲沉着。

  2.研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

  引读法,师生同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泰国人对象的亲切之情。

  3.研读第三自然段:

  导读:我们再走近一点看大象好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人与象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呢?

  理解“拍”“喷”“平静坦然”“松弛”“晶莹温和”。

  利用换词法来体会“拍”与“喷”的用词精当。

  竞赛读,读出与大象靠得很近,读出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的感觉。

  4.学法小结: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大象的可爱温顺,实际上是在赞美人与大象之间的和谐融洽。我们刚才体会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用的什么方法来学的?──抓关键词品读。

  5.过渡:你们想不想自己去看看大象表演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各组所拿到的学习单,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进行合作学习吧!

  四、合作研读:

  1.出示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单,学生合作学习。

  第四自然段的合作学习单:

  (1)小组成员齐读第四自然段一遍。

  (2)个人学习:为人按摩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______”画出描写大象为人按摩时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成员交流: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学习: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人与大象的关系和谐友好?

  第五自然段的`合作学习单:

  (1)小组成员齐读第五自然段一遍。

  (2)个人学习:舞蹈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______”画出描写大象跳舞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成员交流: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学习: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人与大象的关系和谐友好?

  2.交流互评:

  (1)第四自然段的交流

  ①小组推荐交流:自己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

  ②心理活动的想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此时,这头大象心里在想();当大象用鼻子挥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了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他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他会说()

  ③再读课文,欣赏大象为人按摩表演。

  (2)第五自然段的交流:

  ①小组推荐交流: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

  ②再读课文,欣赏大象跳舞。

  ③看到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此时,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此什么?会说些什么?

  3.小结:我们通过读书,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融洽,相互信任。让我们一起再与象共舞吧!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拓展:

  1.看到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蹈场面,你还认为人与大象的关系如此和谐友好仅仅因为象是国宝,仅仅因为象的可爱、温顺、聪明有灵气,还会跳舞吗?这么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谁创造的?

  板书:人象相互信任

  2.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

  (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的语句。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梁书荣)

  教学设计方案 17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6

比尾巴教学设计方案04-01

《称赞》的教学设计方案10-0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4

绝招教学设计方案04-02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08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10-25

穷人教学设计方案03-29

《质量》教学设计方案06-11

《心声》教学设计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