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0 04:54: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过对本课文的学习,使小朋友初步懂得寓言的寓意即: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地,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2、掌握课文的8个生字和新词,

  3、小朋友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的寓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2、掌握生字和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小朋友们初步了解寓意。

  2、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一)听配乐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二)借助拼音,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带着问题听课文,同桌可以商量。

  1、什么叫赛跑?它与跑步有什么区别?

  2、龟兔为什么要赛跑?

  3、在赛跑途中,兔子在做什么,乌龟又在做什么?

  4、最后谁先到大树底下?为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小朋友来朗读第一段。请同学们回答:什么叫赛跑?它与跑步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答案)这里要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小结:赛跑就是几个人一起跑,看谁跑得快才叫赛跑,小朋友们你们懂了吗?

  2、指导看图,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你知道龟兔为什么要赛跑,兔子相信乌龟会跑得比他快吗?小朋友们看课文第一句,为什么乌龟要爬来爬去,而不是走来走去?

  指图:小朋友你们看小白兔的神情,它是不是很自信,它不相信乌龟灰跑步,而且它认为自己一定要比乌龟跑得快,所以它决心和乌龟赛跑。

  再来看看乌龟,它说好,比就比,这表现了小乌龟不服输,决心接受兔子的挑战。所以它们决定谁先跑到那棵大树底下,谁就赢了。好,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过去,给它们加加油,看看究竟谁先跑到大树底下。

  (图片略)

  三、结合课后练习,学习生字新词

  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字和新的词语。这篇课文有8个生字:兔、步、哈、比、那、晚、刻、半;新词有:半路、爬来爬去、比一比、慢慢。

  (一)认读生字卡

  识记汉字,指名开火车读字,借助拼音正音。

  (二)分析字形

  独体字:兔、乌、半

  兔:要求同学们不要忘了后面的一点,与后面的晚进行比较。

  乌:与学过的鸟进行比较,在书写方面,要求学生第二横要写的稍微长一点,这样字才显的漂亮。

  半:一竖要出头。

  左右结构的字:哈、比、那、晚、刻。

  哈:口字要写得稍微小一点,在田字格的左上角。

  比:注意比的偏旁不要写成匕而是竖提,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手指来写一下。

  那:它的耳朵旁是放在右边,而不是放在左边。注意那的笔顺,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下。

  刻:它的利刀旁也放在右边,同学们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偏旁不要写的太大。

  (三)巩固新字,进行组词。

  请同学们对刚才的`新字进行组词。然后翻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二,在空格里填上新词语。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跑了____睡着了,乌龟____也不停步。兔子____下,乌龟早在____了。

  四、家庭作业

  每个生字抄三遍,每个新词抄一遍。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已学的第一自然段及新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先把上次学过的生字和词语来朗读一遍(开火车朗读,点名朗读)。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讲到乌龟和兔子准备赛跑,那么我们接着学习以下部分的故事,先请一位小朋友来朗读一下课文。

  呈现比赛结果:

  板书:它慢慢地跑到大树下,乌龟早在那里等它了。

  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兔子跑起来比乌龟快几倍都不知道,但为什么反而乌龟先跑到大树底下呢了?那么我们通过回答问题来看看小兔子在途中做什么,而小乌龟又在做什么?

  小兔子:

  1、第二段中的老远老远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

  2、兔子跑到半路,它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兔子醒来后,为什么还慢慢地跑?

  小乌龟:

  板书:乌龟向着大树爬去,一刻也不停步乌龟早在那里了。

  乌龟在刚开时,被兔子落得老远老远,但是它没有灰心,继续一刻不停向着目标前进。在兔子睡觉的时候,它也不休息,终于它比小兔子先到了大树底下。

  讨论:小兔子是怎样的一只兔子?小乌龟又是怎样的一只乌龟呢?

  小结:小兔子很骄傲,它认为自己一定会比乌龟跑得快,竟然在半路上睡着了。最终输给了乌龟。小乌龟做事踏踏实实,很自信,说明有志者事尽成。最终取得了胜利。那么小朋友们我们要以谁为我们的榜样呢?

  课后思考题:比赛结束了,我们要对小乌龟说些什么呢?兔子失败了,很难过,我们有要对它讲什么?请小朋友们回去好好地想一想,下节课讲给它们听好吗?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完成课后练习

  2、复述课文,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完成习题三

  我们比一比,看谁跑得快?

  二、复述课文,准备讲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课文(2-3人)

  3、讲故事,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告之讲故事不是背书)

  4、自告奋勇在班上讲故事。(2-3人)

  a)续故事

  上节课老师叫小朋友们去思考比赛结束后,我们要对兔子,乌龟各讲些什么呢?

  我们对兔子说:一次失败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知错就改。向小乌龟学习,做事虚心,不能骄傲,懂得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我们对乌龟说:你做的很好,有信心,有恒心。做事踏踏实实,我们要向你学习。希望你再接再厉!

  小朋友们,如果进行《第二次龟兔赛跑》,你么们想一想结果会是怎样呢?

  b)家庭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2

  一、感受声音,体验美感

  1、出示大自然图片,请幼儿想象相关的声音。如:下雨、刮风、流水、小鸟叫等,让幼儿模仿秋天的雨、风、水等声音。

  2、播放与图片相关的声音录音。说一说:这是秋天里什么发出的声音呢?例如:是风吹来的声音,是秋雨的声音,是小鸟的歌声,是流水的声音。

  3、请幼儿仔细倾听后,尝试与图片匹配。

  二、引发想象

  1、播放有关秋天的音乐。

  2、欣赏落叶树、菊花、向日葵、南瓜、苹果、大雁、风筝等局部画面。

  3、想象秋天会有一幅怎样美丽的图画。

  三、引导表现

  1、有目的地选取与秋天对应的颜色,确定一个与声音有关的内容。

  2、参考以上图像,组合成自己想象的情节内容。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创造独特的'图像或情景。

  四、分享交流

  1、将全班幼儿作品拼成“秋天的声音”。

  2、让幼儿在音乐中欣赏图画,想象画中的声音。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创造独特的图像或情景。

  五、活动结束

  幼儿将作品展示到走廊。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小班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然界中的声响,发现自然界的音乐美。

  2、能够简单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

  教学重点:

  感知自然界中的声响,发现自然界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能够简单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并能配上简单的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活动过程

  一、

  1、播放歌曲《小狗小猫怎样叫》

  2、师生一边唱歌,一边模仿歌曲中的小动物。

  二、

  1、师:刚才小鸡,小猫,小鸭还有小狗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大家都非常开心。有一只害羞的小动物也想跟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这只小动物它非常喜欢安静,只有等大家安静下来才会出来!(引导幼儿要保持安静)

  2、播放青蛙的叫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青蛙)

  师:青蛙是怎样叫的?还有青蛙的动作是怎样的呢?(请幼儿来模仿)

  3、让全班幼儿一起模仿青蛙的叫声和动作。(青蛙,青蛙,呱呱,呱呱呱)

  三、倾听自然的声音。

  1、师:夏天来了,老师除了听到青蛙的声音,还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听一听,这些到底是什么声音?

  2、播放有自然界的'声音,让幼儿倾听片刻。

  3、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把你听到跟大家说一说!(把幼儿从音频中听到声音相应的图像用课件显示出来:打雷、海浪、下雨、蟋蟀、蜜蜂)

  四、请幼儿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个别模仿能力较强的可以引导他们配上相应的动作。

  五、感受自然的声音美。

  1、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声音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是自然界的声音。

  2、欣赏视频《夏天》、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界中声音的美感。

  六、播放音乐,让全体幼儿跟随音乐模仿里面动物、昆虫的声音,让幼儿参与音乐创造、并从中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

  七、小结,活动结束。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从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吸取灵感,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震撼。

  2、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利用感受到的音乐进行创作。

  3、 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给予的特别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激发通感感受,感受各种类型的声音,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感受。

  分析:

  首先通过用线条表现声音和用声音表现颜色两个环节,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

  绘画语言的相通之处;其次通过欣赏部分表现音乐的学生作品及艺术大师的抽象画作品,来感受绘画中点线面和色彩中蕴含的节奏与韵律,来加深理解怎样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找到一种表达的方式;第三通过静静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断,来感受音乐给自己的感觉,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教学难点:

  展开联想与想象,表现音乐作品感受。

  教学过程:

  (大屏幕幻灯片图片背景,是一张水滴要滴落下来的细节图片,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一、听音乐跳舞,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喜欢跳舞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舞曲和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那就让我们起边听边跳吧!

  (让学生听节奏感强的舞曲,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而导入新课)

  二、感受声音节奏与绘画方法的联系。

  1、教师描述几种有特点的声音,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教师举例说明自然景物以及绘画中的节奏与音乐的联系。

  (这一环节通过用线条表现声音使学生感受声音的节奏与韵律具有点与线的感觉,可以表现为或大或小的点,或曲或直的线。而音乐的轻柔舒缓与震撼急促又对应着线条的轻与重,波折的缓与急等等)

  2、感受声音与色彩的联系

  师: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声音有色彩吗?(这里学生听了这个问题,觉得很新奇,一时没有回答。不过有的同学想了想马上说有)

  师:大家听到一个好消息,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啊!耶!

  师:像什么颜色?

  生:像红色!

  生:像黄色!

  师:遇到一件难过或者发愁的事情,大家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哎――――

  师:像什么颜色?

  生:像灰色!

  生:像蓝色!

  生:是黑色的!

  师:下面我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

  生(闭目静听音乐片段)

  师:(播放《春节序曲》片段)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像什么颜色? (这段音乐太热烈了,一下子就让人想到欢乐的过节的场景,同学们听了马上就感受到了)

  生:红色!

  生:黄色!

  师:这首曲子名叫《春节序曲》,我们听到锣鼓声音,欢快的节奏,一下子就想到了过节的欢乐场景!就是红色的那种热烈!不过大家要注意这一点:音乐的感受是属于个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受像蓝色,也有的人感受是白色!

  师:我们再来听这段曲子!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放《春江花月夜》片段)

  师小结:通过刚才听曲子,画线条,听色彩,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原来音乐和绘画是息息相通的呢。

  问题:音乐是可以画出来的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声音像线条,有的声音像点,而且声音又有色彩!这样就可以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了。

  生:有的音乐让我仿佛看到一个欢乐的情景,比如《春节序曲》,就让我想起过年时候的热闹喜庆的情景,我觉得也可以画出一幅美丽的画来。

  师:大家能够这样理解,说明你们都有一颗善于感受美好事物的心灵!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是那么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音乐和绘画,有人是这样说的: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大家看看他们画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呀?

  (放映幻灯片)

  第一幅:《优美的音乐》

  师:大家看这幅画表现得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呀?

  生:优美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生:因为这幅画中都是柔和的曲线,我感觉非常优美。

  师:色彩方面呢?

  生:这幅画主要是绿色有蓝色还有黄色,我觉得波浪线像河水,有风吹,这

  曲子很优美。

  第二幅:《激昂的音乐》

  师:这幅画呢?说说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音乐很乱!因为我看到线条很乱。

  生:我觉得这首曲子很热闹的,因为有红色和黄色。

  师:这是一幅表现激昂音乐的作品,从红色黄色的`色彩上看到热烈,从螺旋

  的线条上看到好像速度很快,变化很快的。

  第三幅(略)

  课本作品欣赏

  师小结:绘画真的是无声的音乐啊!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最喜

  欢的音乐画出来了呢?

  学生作业:(同学们自己哼唱并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材料和创作手法自选)

  师:大家按照自己的感受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吧!

  辅导:参加到学生的小组中去,帮助学生解决表现中出现的问题。

  三、展评阶段:

  师:(鼓励学生自己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评:

  师:说一说自己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音乐?感觉自己作品怎样? 学生互评: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同学表现的是什么样的音乐? 生:谈对同学作品的感受。

  师:他什么地方表现得好?(从线条和色彩方面来谈)

  生:从线条与色彩表现音乐的感受与节奏等方面来谈。

  师:点评学生作品。

  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情况。

  四、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你听音乐画画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总结:今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音乐是流动的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 拓展:今天我们听了是曲子的片断,同学们在家可以多听一听各种不同类型的曲子,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然后拿到学校来和大家交流!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智育目标]: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音乐

  学生活动设计

  听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

  (学生小组讨论对音乐的感想)

  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学生小组讨论)

  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探究阶段:(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4、启发创作阶段: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5、学生创作阶段: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语言不必过于工细行装饰(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6、课堂延伸:

  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教学反思

  《感受声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循序渐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成功之处我觉得:一是启发学生将美术中绘画的造型元素与音乐的音高、音色、旋律与节奏联系起来的环节设计;二是学生作品及艺术大师作品的'分析欣赏,通过分析与欣赏使学生具体感受到了音乐的表现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三是为创设宁静的氛围,要求学生闭上静听音乐片段,使学生身心融入到音乐的欣赏感受中去,激发了学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启发学生将美术中绘画的造型元素与音乐的音高、音色、旋律与节奏联系起来的教学环节中,共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声音与线条,第二步是声音与色彩。声音与线条有前面课堂经验在,在《曲曲直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线条,学生觉得很新奇很有趣。这次的经验就为用线条表现声音的感觉打下了基础。这里我从网上找到了几个特别的音效片段,有的像曲线,有的像螺旋线,有的像点点,也有轻重缓急。这样在黑板上学生画的线条呈现得很丰富。第二步是声音与色彩,我觉得对于这里引导得比较到位,从遇到开心和难过事发出的单音的色彩感受过度到音乐片段的感受色彩。两段音乐片段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一种色彩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能画出来的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刚才的两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回答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并能够总结出线条和色彩与声音的联系。

  在学生作品欣赏部分,我觉得是一个方法的指导。学生从欣赏中发现了表现音乐的最具体的手段,对他们的创作有直接的启示。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静听音乐部分,分别选取了不同风格的几段音乐作品来聆听分析,为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可是我请同学听了几个音乐风格十分不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仔细听,然后就可以开始画。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样是不是会扰乱学生对某段曲子的感受?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学生能反复听自己比较喜爱的曲子,然后去表现呢?第一是利用学生自己的听音乐的工具,如MP3等。第二是在微机教室上课,把音乐做成可以试听的链接,然后学生各有耳机,可以聆听音乐不受人影响,可是那又需要一个绘画环境的问题。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起到一个发端的作用也是好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做一些联想,如果有兴趣来表现,有了最初的表现语言了。

  在学生作业的时候,发现最重要的问题,有的学生在作业的时候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我觉得那是我的引导做得不到位,应该通过一个有效而不枯燥的环节,使学生实际运用一下绘画的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感觉,使他们看到直观的效果。这一点或者可能造成学生的模仿,不过也可以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不知所措的情况。

  这节课要上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一开始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导入部分如果利用一个更加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兴奋的情绪,那么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定下一个思维活跃的基调了,这很是不利到学生的联想与创作。在这里我觉得导入太重要了,激发学生的情绪太重要了。

  总之,这节课还要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有更大的余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2)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重点与难点:声音发生的条件是重点,声波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老师的说话声,上、下课铃声,马路上汽车的笛声,树上小鸟的叫声……这些声音有什么用呢?让学生自由发挥,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了解声音的重要性。(2)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中的呢?(引入新课)。

  (二)新授

  1、声音的产生

  (1)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小刀等发出声音,并进行体验,同时观察直尺、小刀在发声时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通过观察会看出发声时直尺、小刀都在来回运动。师总结指出:物体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声音与振动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实验。

  (2)把橡皮筋缠到铅笔盒上,两边用铅笔支起来,绷紧橡皮筋,用手拨动它,会发出声音,同时可以看到橡皮筋在振动。

  (3)教师用鼓槌敲鼓,会发出声音,鼓面怎样运动呢?我们可以在上面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观察纸屑的运动,纸屑上下运动,说明鼓面也在振动,不敲了纸屑也不跳了,说明什么呢?(说明不发声时,鼓面也就不振动了)

  (4)教师出示音叉,让一学生用手摸一下音叉,看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用小锤敲一下叉股,再让刚才的学生去感觉一下,并告诉大家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还注意到什么现象?(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手摸音叉,发声停止)。刚才只是一个同学的感受,为了让大家都观察到,看我这有一用绳吊着的小纸球,让它接触音叉,同学们认真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

  (5)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说“声音的发生”,同时用手摸喉头,有什么感觉?

  总结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那么,谁还能举出一些物体振动发声的例子呢?①敲锣面,锣面在振动;②吹口琴时,口琴在振动;③用嘴吹纸片时,嘴发麻,说明纸片在振动;④弹琴时,琴弦在振动……很好,自然界中的鸟、兽、虫等发声虽千奇百怪,但发声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振动。如:①鸟的发声靠的是鸣膜的振动;②蟋蟀发声靠的是左右翅膀的摩擦振动;③苍蝇、蚊子、蜜蜂发声靠的是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

  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P36,观察声音是哪个部位发出的,从而给出声源概念。

  2、声音的传播

  有了振动就能听到声音吗?(不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我们才有可能听到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入人耳的呢?

  (1)同学们是怎样听到老师的讲课声的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很快会想到是空气)。那么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吗?观察下面实例或实验: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

  (3)鱼缸中的鱼会被走近的人吓跑。

  (4)我们小学还学过一首《垂钓》的古诗,同学们一起回忆并分析为什么小孩“怕得鱼惊不应人”?总结以上实例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举例。

  (1)将一只耳朵贴着桌面,捂住另一只耳朵,让同桌轻挠桌面,能听到声音吗?

  (2)一同学在教室敲暖气管,另一同学在隔壁教室能听到声音吗?靠什么传过去的?是空气吗?

  (3)动画片《海尔兄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海尔兄弟在铁轨上发现一块大石头,为了判断火车是否会马上过来,他们用嘴叼着一根棍,然后用棍接触铁轨就判断出来了,为什么呢?

  综上所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教师演示:将系小铃铛的铁丝的上端穿过橡皮塞,在衔接处涂上真空脂进行密封,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晃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卸下橡皮塞,向烧瓶内倒入少许水,给烧瓶加热,直到大量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后水蒸气液化,瓶中气体稀薄,再摇晃烧瓶听小铃铛声,比较两次铃声的变化。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月球上的宇航员尽管面对面站着,也听不到对方的说话声,必须用无线电交谈。那么声音在介质中又是怎样传播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37“声音的传播”一段。(1)观察:把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我们会看到以石子为圆心的高低起伏的波浪——水波,传递声音的波叫声波。(2)老师讲解,我们讲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空气疏密的变化,传入耳中使鼓膜振动,听到声音。

  3、声速

  (1)观察P38图3-1-8(a)为什么要把长铁管的一头放入水中,才能听到远处的船只的声音,空气中为什么不行?(2)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3)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总是先看到冒烟,后听到枪声。(4)放烟花时,从远处总是先看到花,后听到声音,这些例子说明什么呢?(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速)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几种介质中的声速,找出:V固>V液>V气的规律,同时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4、人耳的听声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看书P39了解:“频率”: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都能听到,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

  5、课堂练习

  (1)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5-6次,我们能听到蝴蝶飞来的声音吗?

  (2)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敲击两块石头,在容器外 (能,不能)听到敲击声;

  (3)在金属文具盒上,撒一些纸屑,敲击盒盖,可以看到纸屑在 。

  6、课后作业

  (1)思考总结声音和光在介质和真空中传播规律的异同。

  (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只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C、有声音的发生一定有物体的振动;

  D、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3)课后P40页自我评价 1 2

  四、板书设计

  什么是声音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耳的听声范围:20 Hz -- 20000 Hz。

  次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

  超生: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十一岁,孩子们已经产生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足够的兴趣。

  2、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声音与物体的关系,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

  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高、低、强、弱的描述。

  【教学准备】

  PPT,记录纸,试管,试管架,音叉,玻璃棒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新课。

  二、倾听教室内外的声音,并说说他们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

  三、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四、自己能制造声音。

  五、分辨声音

  (一)不同力气敲打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强弱之分)

  (二)相同力气敲打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之分)

  六、小游戏猜老师在哪里?(方向、远近之分)

  七、小结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谢仙花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春天的美妙多彩,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美妙多彩。

  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季节不仅美好温暖,美丽多彩,而且生动活泼,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一首儿童诗《春天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聆听美妙的声音吧。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请伸出小手

  板书:春天的声音(齐读、指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课文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自己能解决哪些刚才提出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读认认。

  认读生字卡,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词和句子,读一读。

  3.配乐范读课文,你觉得春天的声音怎么样?

  细读品味

  1、学着老师的语气自由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春天的哪些声音?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划出有关句子(划),读一读(读),想一想是什么景象(想),再体会着读一读,你觉得哪个词需要强调,就在下面点上小圆点,读得稍重一些(再读),最后配上动作,把声音表演出来(演)。重点指导一句。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按照老师刚才教的方法在小组内读一读,看谁

  的表情好,动作美,声音甜,读得最有感情。

  4、“虫儿们在草丛中演奏:胡琴、笛子,还有古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想像)到什么场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这句话改写一下;

  5、出示“在静静的春夜里,你能听到绿叶抽芽、种子出土声”

  谁能读好这句话?对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不明白,既然能听到这些声音,为什么还说是“静静的春夜”呢? 愈是在静谧的氛围中,愈能听到细微的声音。在静静的春夜,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6、让我们再听一听春天的美妙的声音吧。放录音:鸟叫声,蛙唱声,蜜蜂、小虫鸣叫声等,谁能够用“我听到了??听到了??还听到了??”把你刚才听到的声音(在课文中读到的声音)说出来?

  7、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各种事物都有声音,如果用双耳倾听,你能听到清脆响亮的声音,比如鸟的欢叫,虫的鸣唱;如果用心去感受,你能听到微妙细小的声音,比如种子出土、绿叶抽芽、万物生长。这么多这么美的声音组合成一曲美妙动人的交响乐,真是妙趣横生啊。(板书:妙)

  8、那么在这美丽的春天,你还听到过或感受到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请小朋友们先看大屏幕,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山泉叮咚,竹笋拔节,春蚕吐丝,小鸡破壳,牡丹开放,流星划过夜空,月亮跃上树梢等画面??

  指导说话:我听到了??

  你能听到??(愿意把你听到的'声音启示大家吗?换个句式说说)

  多么美妙的声音,多有诗意的语言啊,这是小朋友们心灵之花开放的声音,这是生命歌唱的声音,小朋友,你也是小诗人,快快动笔把你感悟到的声音在工作纸上写下来吧(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就在哪一种的下面写)。

  9、出示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比一比,有什么异同?能和第一句读得一

  样吗?读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第一句后面是破折号,表示引起下文,可读得高一些;最后一句后面是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种声音,要读得轻一些)

  回归整体

  把这两句话放到课文中再读读,体会体会。齐读课文,看谁的表情好,声音甜。

  结束语:

  春天是美丽多姿的,春天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小朋友下去后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文章或者是图画、歌曲,也可以自己动笔写一写画一画,下节语文课我们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认定目标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春天的声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阅读了课文。大家对课文还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学习任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写本课生字。

  3.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诗文画歌等。

  二、指导背诵

  小朋友喜欢这首诗吗?看谁能最快地背下来。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平时都喜欢用什么方法背课文?(按重点词提示背、理解背、尝试背、想画面背等等)

  出示课件,提示指导背课文。

  指名背,小组背,表演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生字宝宝听小朋友们背得这么动听,也急着跑出来听了。大家还认得它们吗?(指名读、组词读、说话、齐读)

  2.指导书写

  老师想请小朋友体会另一种声音。当笔尖划过纸张时,你听到过声音吗?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吧。

  在纸上跟老师学写生字。比比谁的字写得漂亮、整洁。选择自己喜欢的字组词、说话。小组评评,推荐写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3.我会写

  4.多音字也难不倒我:曲

  四、交流分享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文画歌等,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推出小组最喜欢的展示。

  五、自由活动

  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你喜欢诗,就请你吟诵春天的诗;如果你喜欢画画,就请你拿出画笔,画一幅春天的画;如果你想唱歌,就请你放开喉咙,唱一曲春天的赞歌吧。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万物复苏,春天里万紫千红,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刚才小朋友都作了交流。这里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希望有兴趣的小朋友下去搜集和欣赏。

  名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名篇:朱自清《春》

  名画:张泽端《清明上河图》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声音不仅是和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也可以用视觉的语言来表达。这一节课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和反映声音里所包涵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为下一课学习《迷彩服》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运用点、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情态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掌握运用点线面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声音素材,学生范作,小奖章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练习本,彩纸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习方法: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作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稳定学生情绪,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好工具,端正坐好。

  导入阶段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先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哦,一段小小的音符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么的奇妙和震撼,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声音,感受声音~~~

  [揭示课题:感受声音]

  闭上眼睛,听音乐,说感受。

  感觉很欢快。(旋律让你的心情很欢快。)

  感觉很激动(节奏让你感觉很激动)

  发展阶段

  1、声音是我们用耳朵听的一种听觉现象,不同的声音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信,你听~~播放

  ①鸟叫声②流水声③心跳声

  谁来说说,听了这些声音,你分别有什么感受?

  我们对声音的这么丰富的感受,不仅可以说出来,还可以画出来~~

  那我们来试试,老师播放声音,同学们拿起画笔,边听边感受边画~~~~

  ①欢快的有节奏变化鼓点声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点和线去表现)

  师挑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上台展示。

  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小作者自己来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画?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看看这一位同学又画了些什么呢?自己来说说?你又为什么这样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真不错,我们刚才听到的一段鼓声就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感受。有时候声音是很复杂的,比如:

  师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在展示台上做示范

  旋转的声音我们可以用曲线表示,线条的高低可以表示声音的高低,线条的紧密与稀疏还可以表示声音的紧急与舒缓……

  小结:原来声音也可以用点线面表现的如此的'丰富多彩。

  2、刚才我们在音乐殿堂里走过一段快乐的旅程,并且知道了声音是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的,其实声音里还有很多色彩呢……

  播放声音:(爵士舞曲)

  你感受到了什么色彩?谁来说说?

  师把学生讲到的色彩贴到黑板上……

  刚才我看到有些同学听着音乐都忍不住的要跳起舞来,你知道这是首什么音乐吗?这就是一首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舞曲,并且我们联想到的色彩和抽象大师蒙德里安画的一幅《百老汇爵士乐》还很像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象铜管一样的黄色,像霓虹灯般红色蓝色灰色小斑点让人感觉到舞曲的快乐。画家把这些颜色通过长方形的小块不同的排列组合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百老汇爵士乐的视觉盛宴。

  我们欣赏了西方作家的作品,咱们再来看一幅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春如线》,通过画面中的颜色,点线面的交织,你都联想到哪些春天的声音?

  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如果吴冠中爷爷知道了,会是多么的欣慰~~~

  3、其他同学也画了关于声音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说说你对这些画的感受?

  4、同学们,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更多地是来自于生活,比如说,妈妈炒菜做饭的声音~~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听的我们的肚子都叫了~~等等等等~~想想你对哪个声音印象深刻?同位之间相互讨论论提问一下~~

  5、说说你的想法~~~

  听到小鸟的叫声我感觉很欢快……流水声让我感觉很清爽……心跳声让我感觉很紧张……

  打开图画本,边听边用彩笔画出对音乐对声音最直观的感受。

  折线,波浪线,还有点

  我听到了鼓声,让我感觉很紧张,很乱……于是我用很多点和锯齿线来表现~~

  红色、蓝色、黄色、紫色、橙色、黑色…

  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颜色,挑选颜色。把颜色贴到黑板上。

  小溪流水,小鸟鸣叫,小树发芽……

  学生创作

  1、把你印象深刻的声音以及对声音的感受用不同的点线面和色彩表现出来。

  学生用彩笔油画棒描绘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教师辅导

  注结意用丰富的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去表现你对声音最直观的感受……

  作业展示

  请学生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画的是什么声音,对这个声音有什么感受?

  自评互评结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画笔描绘了美妙的声音,声音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永远徜徉在曲美歌甜的旋律里,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5感受声音

  点、线、面、色彩

  教后反思:

  《感受声音》这节课,我在课前搜集了很多的音频,一想到感受声音,我很直接的就想到了音乐,所以一开始设计的声音大多来自音乐作品。一节课就由感受声音变成了感受音乐。幸好这个错误认识被及时发现,在跟组里前辈磨课交流时,我意识到了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局限。声音是一种听觉现象,凡是我们能听到的都被称为声音,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感受,而不仅仅是音乐。于是我又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纯声音,让同学们去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鼓励学生将对声音的感受用点、线、面画在自己的画面上。因为在导入和新授都是让学生感受声音,所以这个地方有些重复,导入和新授的环节就有些相似,这是个问题还需要我认真考虑。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不仅仅是一种点线面的交织,更带有鲜明的色彩。我用一曲色彩浓郁的爵士乐舞曲激发了学生的色彩联想,在这之后我又导入了画家的画,虽然在备课时已经对导入的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课上时还是觉得知识储备浅,无法应对的学生的各种回答和将学生在牵引入主题。在学生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作业,我反思到,对声音的色彩感受还可以用更自由的表现方式去表现,比如水彩颜色的叠加,把从声音听到的激烈的色彩感受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点线面和色彩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画出来,还可以抹出来,贴出来……

  这节课同学们思维都很活跃,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在讨论阶段学生交流的也都很热烈。这节课的收获是学生们的思维很敏捷,感受也很丰富,能够将自己的感受较好的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感受还不够多,对很多声音的感受没有被启发出来,以后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现有的,更是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勇敢大胆的去尝试,去表现。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了金山演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完成了一份3~4页的作品,此时,学生心理上希望的是在课堂上能够学到一些之前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让他们碰到一些新事物;由于班上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差异,会有少部分学生会对老师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或是部分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讲授的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84~86页的内容,主线为文件中的声音设置,其中包括背景音乐及在动画设置中的“出现时的声音”的设置,因此,对于动画设置中的其他选项,本节课中只是以提及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设置,如果有部分同学对该对话框中的某些选项没有在意,也把它放在下一课时中去解决。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以学生们自学习金山演示以来所设计的《诗配画》的作品为蓝本进行练习和创作的。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三维目标,而且,与以往的观点不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是学习如何用计算机。因此,本人设计了让我们的《诗配画》这份作品更加地完美这一情境,通过学生的作品示范、同位的互相探讨,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最终为作品配上自己喜爱的声音,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只是作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一项工具出现而已,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创作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作品

  2、为了让我们的《诗配画》更加完美,这节课我们要在作品中加入美妙的声音。

  二、学习新知

  1、请学生思考

  观察:在这份《诗配画》中,哪些地方出现的声音?

  ○1知识点一:每个对象出现时有声音

  ○2知识点二:有背景音乐

  2、小组探讨,尝试操作:

  探讨方案:把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分成两个大问题。找找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看看你们能解决几个问题?男女同学比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巡堂指导,及时发现具普遍性的问题,并作调控。

  3、师生互动,操作演示,集体解疑:

  (一)解决了“对象出现时有声音”问题的同学:

  ★引出课题

  学生边回答边进行相对应知识点的板书

  在这一过程的巡堂中,老师对学生们的任何一点成功的操作都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找到成功感,也让其他同学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较快地找到帮助人。

  教学情景设计教 学 活 动教学评价(心得)

  师生互动是一个让学生倍感亲切的环节,可以激发起学生足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如果可以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找到能引出下一环节的作品则再好不过了。

  此过程中,如老师发现哪一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好的话,可及时加以展示,对其他小组起激励作用。

  1、请学生代表演示操作方法,其他同学加以补充,全班同学则可以自由提问。

  板: 右键选中对象——对象动画——出现时的声音

  ——

  ——“演示播放”——对象动画

  ▲师:通常软件中,完成同一个设置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在操作中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

  2、操作尝试,验证方法

  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上尝试对象声音的设置方法,对《诗配画》作品加以修改

  (二)解决了“背景音乐”问题的`同学:

  1、请学生代表演示操作方法,其他同学加以补充,全班同学则可以自由提问。

  板:“演示播放”——背景音乐

  2、操作尝试,验证方法

  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上尝试设置背景音乐, 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背景音乐。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引出背景音乐中“循环播放”和“清除”两个选项的使用方法。

  3、作品演示:树立榜样,巩固新知

  请部分学生边演示作品,边口述操作要领

  三、运用知识,作品创作

  继续对自己的《诗配画》作品加以完善。

  对象出现时有声音与背景音乐的设置这两大部分的演示操作的过程应该是以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因为动画效果的设置对话框中的选项比较多,因此这里老师应给学生予足够的时间去演示和补充及提问,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加以必要的讲述。

  所谓课堂是“活”的,

  课堂上可以随时都会出现没有想到的提问。这只能说明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老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作的空间

  教学情景设计教 学 活 动教学评价(心得)

  老师在巡堂中发现优秀作品,及时加以鼓励,让他们勇于、乐于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全班欣赏。

  四、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全班评价:请有信心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1一小组说说自己的对象声音是怎样完成的

  ○2一小组说说如何设置背景音乐的

  五、总结

  1、我们的所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作品中,我们不但可以插入美妙的声音,还可以放入自己的照片、自己拍的一段录像、自己录下来的声音等等。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评价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极大的肯定,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将延伸到他们以后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探索中去。

  板书设计美妙的声音

  对象声音:右键选中对象——对象动画——出现时的声音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创造乐音,增加生活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倾听声音,感觉声音。

  1、 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来学习《听听声音》,不过老师想把课题改为《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你觉得“倾听”与“听听”有什么不同?

  提出要求:在这堂课中,大家要学会认真倾听,用心感受。

  2、 听听声音,说说感受。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段声音,大家听后说说这些声音都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在这些声音里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哪些是因为人的工作或活动发出的?你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听声音)

  学生讨论填表,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乐音 噪音 好听 难听

  二、 了解声音,知道来源。

  1、让固体发出声音

  想办法让桌子上的铅笔盒、纸、橡皮圈等物体发出声音,方法越多越好。

  学生汇报交流。

  2、让液体发出声音

  (教师舀一杯水放桌上)

  谁能在没有其他辅助器具的情况下能让这杯水发出声音?方法越多越好。

  在有其他辅助器具的情况下,你有哪些方法让水发出声音?

  3、让气体发出声音

  激趣:刚才让固体、液体发出声音都太简单了,谁能让这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也能发出声音呢?看谁的方法多,可以借助辅助器具。

  学生讨论:吹、扇、装……

  你平时还发现哪些声音也是气体发出来的呢?

  交流:大风吹的声音;笛子、口琴、萧等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

  从刚才的汇报中你有什么发现?

  (气体能产生声音,但是大风的声音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

  讨论:从上面让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的活动中,你觉得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发出声音吗?(板书:声音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三、 分辨声音,知道变化。

  1、 闭眼听声音,分辨方向游戏。

  2、 闭眼听声音,分辨远近游戏。

  3、 分辨声音的大小。

  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用筷子敲击杯子,再稍微用力一点敲击杯子,让学生分辨两次声音的不同。(大小不同)那么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发声时用力的大小不同)

  4、 分辨声音的高低。

  教师准备两个同质,同大小的玻璃杯,同力用筷子敲击杯子,让学生分辨声音。(声音高低相同或大小相同)

  教师再在一个杯子里加水,再用同力敲击两个杯子,让学生分辨声音的.不同。

  板书小结:方向 远近 高低 大小

  四、 利用所学,进行创造。

  1、 分析两个杯子声音高低不同的原因。(因为一个杯子里有水,另一个杯子

  不加水,杯子里空气的容量不同,所以声音就不同。)

  那么利用这个原理,老师给大家7个相同的杯子,你能让这些杯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吗?联系音乐课里的1、2、3、4、5、6、7,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使杯子里空气的容量大小不同,创造出不同的乐音。其实,生活里有许多物品可以用来创造出乐音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根据老师列出的物品清单,回家试试制作一架小型的古筝用于平时的娱乐。

  2、 创造性作业

  准备一块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木板,十多枚小钉,7根橡皮圈,根据这些材料制作一架小型的古筝。

  五、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感受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 乐音 好听

  人活动工作的声音 噪音 难听

  声音来源: 声音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分辨声音: 方向、远近、高低、大小

  运用所学:一块木板,14枚铁钉,7根橡皮圈,制作一架“古筝”。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交流: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培养幼儿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感受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难点:会用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表现二分、四分、八分音符

  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真热闹》、三角铁、响板、碰铃等打击乐器。节奏卡片、歌曲《在动物园里》《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播放课件:《森林真热闹》。通过欣赏幼儿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求:欣赏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2、让幼儿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3、整理幼儿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嘎小猫;喵—小狗:汪汪汪

  小鸡:叽叽叽叽青蛙:呱—小羊:咩咩……

  4、幼儿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所听到的各种声音,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比如:

  下雨:滴滴嗒嗒

  火车:呜…呜…卡嚓卡嚓

  汽车:嘀—

  小闹钟: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小兔:蹦蹦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1、节奏组合表演

  (1)教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幼儿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幼儿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呜呜︱呜呜︱呜呜︱

  车轮声‖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2、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3、幼儿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①小鸭:嘎嘎小鸡:叽叽叽叽

  ②锤子:咚咚钉钉子:叮当叮当

  4、教师引导幼儿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钟:当—铃声:叮呤闹钟:嘀嗒嘀嗒

  ③风:呼—泉水:叮咚树叶:哗啦哗啦

  5、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兔︱跳跳跳︱

  (2)幼儿创造:如:

  ①老师︱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里︱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儿童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

  四、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幼儿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的节奏概念。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音乐活动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

【《同声旁,认一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同声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范文09-30

《认一认4》教学设计06-23

《认一认3》的教学设计范文05-04

认一认5教学设计(通用11篇)03-05

认一认语文教学反思总结08-13

《认一认2》的教案范文10-15

一年级《认一认5》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04

中港基金互认是什么10-26

小班《认物品探索活动》教育教案(精选14篇)08-19

鸡兔同笼的教学设计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