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出示8页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交流: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二、出示8页第二题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3、学生汇报、订正。
三、竖式计算
56+ 21– 18 = 39– 13 + 47=
96–34 – 35 = 57 +22 -45=
48+32-16 = 100 -69+ 25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39页——4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和减。
2、通过对题组的口算,进行比较,发现、总结规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口算。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加、减口算,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
把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软件出示)童童鞋53元帽子16元衣服38元师:“如果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件东西,你会选哪两样?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提问,师分加、减两类板书。
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师:“请你列算式解答这几个问题。”
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
②童鞋比帽子贵多少元?
③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
④衣服比帽子贵多少元?
53+16=69(元)53—16=37(元)53+38=91(元)38—16=22(元)
2、学生活动,说一说。师:“现在,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小结:我们在口算时,要从个位算起。加法注意进位加;减法注意退位减。
3、学生活动,比较。师:“比较两组口算题,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第一组的加法题,相同的是,有一个相同的加数;不同的是,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第二组的减法题,相同的'是,减数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4、口算练习。
①32+57
②26+13
③57—32
④48—1538+5726+4357—3948—29
师:“通过口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加法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跟着变大;另一个加数小了,和也就小了。师:“通过口算第三组和第四组减法题,你又有什么发现吗?”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大的,差反而小。师:“你会学着题组自己写出类似的一组加法或减法题吗?”生写题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38+3245+1285—6251—3738+3849+1285—6851—13师:“你们是怎么估算的?”
6、解决问题。大同小学三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如下:三甲三乙三丙男生(人)363829女生(人)253226师:“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口头解答。”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和减,你能把这些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吗?”
《加和减》教学反思
1、关于学生。
《加和减》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册教材中,我所领会的编者的意图是:在通过口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当学生说出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巩固新知识,又是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
2、关于教材。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这个内容是非常合适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口算基础上,正好到了发现规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减的单元后,专门编排一课时找加、减规律的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
3、关于教学。
在例题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选购童衣、童帽、童鞋。教师要求,只能选择两样东西,让学生自由搭配,提出问题。
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再列出两组共4个算式。从而,通过口算,引出算法,总结归纳,强调从个位算起。在练习时,也是用题组的形式出现,发现规律;再进行估算练习。学生对加、减法掌握得比较好,规律也发现得相当到位,运用恰当。知识口算的速度比较慢,有待提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写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如“谁的得分高”、“秋游”、“星星合唱队”等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计算器(学生自备)
练习题卡片
情境图、表格等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谁的得分高”的情境图,问学生:“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得分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数学信息,如淘气三次的得分分别是24分、30分、41分,笑笑三次的得分分别是23分、44分、29分。
2. 新知探究
环节一:学习连加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淘气总共得了多少分,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并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环节二:学习连减运算
通过“秋游”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队都上船后,我们要算算船上的`空座位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办?”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连减的算理。
环节三: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星星合唱队”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我们怎么计算现在的人数?”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
练习环节:
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如“练一练”中的题目。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答案,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
加强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1-17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06-03
关于乘加和乘减的教学设计04-02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4-03
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教学设计04-03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3-25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