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还要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出: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由此引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3张正方形纸,这3张正方形纸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3张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在小组内用准备好的学具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测量要求。
(1)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并说明理由,再用选择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2)统计选择结果。(由各小组组长汇报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统计)
师小结: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有两点原因:①正方形能密铺;②操作简单方便。
2.汇报测量结果。
(1)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提出问题: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
(3)总结:测量同一个图形,要想测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需要统一测量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2)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3)体会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
①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粉笔盒正面比一比,体会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②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④操作:用手臂围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4名同学合作用手臂围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米尺量一量围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不是1米)
小结:计量稍大图形的面积一般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或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m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应用面积单位我们就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面积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实际验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实际大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知识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重点是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三、教法、学法
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分配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寻找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
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
2、学法点拨
(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
(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六、板书设计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例3:(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五、评析
《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正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若干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面积”
1.课件出示:在“五一”劳动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聪聪和明明举行了一场比试扫地的本领,于是他们来到了校园,聪聪选择了教室,明明选择了篮球场。“嘘——”只听智慧博士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过了不久,聪聪就扫完了,他兴奋的喊道:“我第一了,我第一了!”智慧博士问:“同学们,你们同意聪聪得第一吗?为什么?”
2.引入课题:那么,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探究在“什么是面积”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1)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它的面积。现在先请同学们就摸你身边物体的`面。(学生可能摸到桌面、书面、文具盒表面、手掌、脸等)
(2)现在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3)结合刚才摸物体表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再举例说一说。例如,黑板的面比讲台的面大,老师的脸面比学生的脸面大。
(4)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5)教师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一看,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
(A)(B)(C)
看看这几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二)比较探究,引出面积单位
(1)如图,你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2)每位同学的桌上也有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大家可以借助学具(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若干张)来进行比较。
(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
(4)汇报学习情况(可能出现:重叠法、剪拼法、数格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法……)
(5)教师评价: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比较方法。像数方格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数方格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出面积的大小。
(6)小结:看来要对物体表面进行比较,每个方格必须相等,也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上统一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1)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至76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儿一个游戏,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两个三角形,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找两个同学来涂色,谁涂色的速度快谁就获胜。(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开始一起涂)
2、谁是获胜者,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大,一个三角形的面小。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
3、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师:我们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积,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今天老师用到一个词,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词。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再卖房子的时候看见面积两个字,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含义了。
5、面积和物体的表面是有关系的。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现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再摸一摸咱们做的凳子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面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6、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摸,你发现物体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生: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师:这就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摸的课本的表面的大小叫课本表面的面积,摸的桌子表面的大小叫桌子表面的面积,谁能用老师刚才说过的话说一说凳子表面的大小是什么?
结论:所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7、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光盘画下来,这两个图形就叫封闭的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讲解什么是封闭的图形?就是没有缺口,从头到尾相连的。
师:再画一个有缺口的,问这是封闭的图形吗?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封闭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8、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有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分着齐读面积定义。
10、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总结成一句话?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或
11、谁能起来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
12、比较两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叠一下。
13、拿出两个长方形,比较两长方形大小,用重叠的方法不行了,怎么办?
生:用小方块摆一摆,谁摆的多谁大。
14、小组交流: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用哪种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生:最适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师翻过来,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可以吗?
生:不行,这样摆同样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无法比较。
16、怎么办?
生:我会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摆到两个长方形上,看谁摆的多,比较大小。
17、我们知道了要在物体上或图形是摆小正方形时要统一单位,用相同的正方形来摆。
1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我们给这些小正形起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单位。板书: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三个面积单位
19、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多大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举例)田字格,1角的硬币,大拇指盖,
20、打开数学书P74做一做1题,先估一估,看谁估的准。摆一摆是多少?
21、为什么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能摆8个小正方形。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盖住了。
22、老师让你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这个课桌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生:不合适,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积太大。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3、看来同学们猜测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生拿出红色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2、指名回答: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3、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力量,动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5、师小结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汇报交流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2、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83页“做一做”。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秀09-20
《圆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2篇)05-14
梯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学设计04-03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01-25
2022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试题12-08
《圆面积》教学设计01-2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