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做相同功所用时间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通过估测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学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学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电功率的基础,并且是生活中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估测人做功的功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归纳认知功率,提高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知功率,估测功率的大小。
教学难点:功率物理意义的认知理解。
教具:每组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米尺一根、机械停表一块。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漫画:小华和小明同时从一楼到三楼。
讨论:对他们的做功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学:功率。
自学提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认知:一些功率值。
3、 活动:估测人将物体从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讨论:
(1)实验原理。
(2)猜测:怎么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四、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1、设计方案:估测人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电器及其他机器的功率,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个个的液滴,被装容器中。而你是要流动的,旁边在阻碍你的流动。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三)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四)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四、今日感悟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3.知道光速是3× 108m/s。
4.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得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2.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器材:
水槽 激光笔 水 牛奶 烟饼 镊子 烧杯 滴管 纸杯 蜡烛 火柴 玻璃砖 投影仪 电脑
教学过程:
一、 新课教学
1.利用“影子”现象引入新课。
学生如果愿意展示手影,则邀请学生进行手影表演。
展示影子图片,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
引导: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也许学生根本讲不出来。)要形成影子首先得有光,影子是一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光的传播特点有关。
2.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过,观察水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水中的光线看不清楚怎么办?(滴几滴牛奶)
光在水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水上方的空气中通过,观察空气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空气中的光线看不清怎么办?(喷一些烟雾)
光在气体(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气体(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的传播【演示实验】
教师将一束激光在玻璃表面通过,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的传播现象描述: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总结: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学生想象光线的形象。
引导:为了直观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我们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带箭头的直线称之为光线。
强调: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种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4.应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导:a 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不透明物体光不能通过。
原理: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无光的黑暗区域。
(2)小孔成像
学生阅读教材【生活 物理 社会】有关“小孔成像”的介绍,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研究伟大成就。
【学生实验】按照教师提示,分组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利用动画展示小孔成像,画小孔成像原理图。
小孔成像特点:像与物相反;实像。
(3)日食
(4)月食
动画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图。
原理:日食——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
月食——地球上的人看月亮,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
5.光速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2)学生回忆声音的传播速度情况,将光的传播速度与声音进行对比。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3.0×108m/s。
(4)学生阅读“激光测距仪”介绍材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过程:
一、前奏版: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5、什么叫骨传导?
二、启动板:
欣赏音乐体会声音的不同,请思考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呢?
三、核心板:
(一)1、音调
实验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实验器材:钢板尺
实验过程:探出不同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板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频率
频率单位:
人类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5
学情分析
本校新课程研究始于20xx年9月,初期目标是构建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式的教学、合作化的课堂"等特色的课堂教学。本届初二学生经过近一年半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近一学期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学生还不甚明了。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知识并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
结合教学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从探究的"程序操作"走向"实质探索"。
并以"探究卷"为"桥",引领师生共同走向这一"变薄的教材"。
教材简析与处理
《电阻》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书主体内容由"电阻"、"变阻器"组成,编者的实施建议是使学生通过探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认识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电阻,通过实践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为尽可能体现出"探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与创新",并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提出思考:普通导线为什么多用铜制成?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探究未发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材料、长度的关系。在完成"电阻"的知识建构过程中打开创新之门:如何制作可变电阻器件?(至于横截面积与温度因素对电阻的影响的探究仍按课标建议安排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第三环节:创新与实践。
重组教材内容,通过设计变阻器件和操作实践,变单一的技能培养为创新意识的建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补充介绍"半导体"以开阔学生视野;多维度建构课堂小结,并对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设想,使课堂得以延伸……
教学目标
1、采用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设计创新等多种方法探究电阻及滑动变阻器,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会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2、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3、领悟探究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自制电阻比较装置、铅笔芯、滑动变阻器、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探究卷"及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师语)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
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见金属材料来代替铜。
(师)结合1再联系旧知及实物重新加深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结合2引思;能用铁或普通不锈钢材料来代替铜吗?从而打开课堂探究之门。
("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与发现(15分钟)
1、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不锈钢丝的导电情况。
过程:
①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参考装置见图1);
②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的明暗去推断电流强弱,并发表见解。
发现小结:粗细、长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丝导电能力不一定相同,换言之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师)组织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①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金属丝导电能力跟导体的种类有关;②不同导体的电阻可能不同。
(此步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从而初步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
2、研讨与发现。
目的:了解电阻。
过程:组织学生研读"电阻"框,并积极鼓励合作探究和对有效信息进行收集。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
①电阻表示异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单位:欧姆(Ω);
②对第13页框表中所列的几种导体在一定条件下的阻值数据提出猜想: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是否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此种教学安排的目的有二,一是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二是打开新的探究之门。)
3、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限它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过程;
①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参考装置见图2);
②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学生)发现:导体长度越长则电阻越大。
(师)组织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①某段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做法之一就是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②可根据导体的这一特性制作"可变电阻器件"。
三、创新与实践(20分钟)
创新课题:设计一种可以改变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器件。
设计依据:上述实验的发现。(原则上应由学生给出)
设计选材:师生互动探讨材料选择。
主要材料选择:
1、可选择金属电阻丝,因为它的韧性和可塑性好;
2、为便于使用,又不影响导体电阻,需用绝缘体制作配套的固定装置。
设计过程:师生合作"制作"变阻器模型(见图3)。
1、绕线(目的:减小空间范围)
2、抽头。(目的:取不同阻值)
3、设滑片。(目的:可任取相应阻值)
4、装固定架。(目的:便于操作)
(师)组织学生观察实际的"滑动变阻器"并探究有效接法与变阻情况。
学生讨论得出:
1、接"A、B阻值最大,接C、D阻值几乎为零,且均无法变阻。应接A(B)和C(D);
2、若接A和C(D),则P向A移动阻值减小……
(师)提醒学生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操作实践;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注:实验过程由学生完成(略)。
(师语)由于选材和变阻方式不同,变阻器会有很多种类,课后请同学们也试着设计一种变阻器,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变阻器件的应用。
(师)组织讨论本次创新的意义:
1、学会了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并为了解其他变阻设备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2、应用滑动变阻器可(根据需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本环节中重组了教材内容,让学生经历"探究——设计——实践"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玻"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充分体现了本课的设计理念: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并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
四、小结与延展(5分钟)
师生共同构建多维度课堂小结,并对下一步探究方向做出设想。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电流和电路知识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本节内容包括电路的构成、三种基本的电路、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电路图,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对电路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些认识可能是粗浅的。但对于电路的状态,学生的分辨不清,但又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发生短路的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演示,用事实说话,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路图,学生画图时往往缺少规范性,所以教学时做好示范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分配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规范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画电路图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4、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
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
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电路
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
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
[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电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续的.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路图。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板书设计】
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
3、电路符号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教学设计03-28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8-04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杠杆04-04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的工作总结06-12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12-07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03-31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05-0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1-22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精选20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