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乞巧》课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9 17:03: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乞巧》课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乞巧》课文教学设计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

  课前交流

  学生唱歌,播放古诗音乐。(春晓鹅)

  二、上课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我们。古人写古诗和我们现在写作文是一样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

  有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

  还有描写儿童生活的,(),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又写出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关于哪个节日的?有什么习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乞巧》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师提示:写“乞”字时候要注意最后一笔。

  它和生气的“气”是形近字。(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

  3、齐读课题

  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你真会学习!是注释帮了你大忙。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现在成了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传说这晚是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年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课后的资料袋关于乞巧习俗介绍的更详细,赶快打开书读读。

  4、出示资料袋。

  乞巧节有什么习俗?

  当时有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叫林杰,六岁就能写诗,下笔就能成文,他看到人们这样过乞巧节,就写下了这首诗。

  四、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字音字形。

  4、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达到老师的要求吗?评价指导读。

  5、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你怎么记住它们?你知道“今宵”是什么意思吗?一首歌难忘今宵,就是难忘今(晚)?那么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碧霄”是指?浩瀚无际的天空。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记住这一对形近字。(板书)

  齐读古诗。

  五、明诗意、悟诗情、读诗境

  1、古诗读得这么好,意思你读明白了吗?

  预设:

  第一行第二行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人们不由自主遥望星空,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

  在这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哦,牵牛织女渡河桥。

  漫长一年,他们只有这一次见面的机会,所以这“渡河桥”容易吗?是啊,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

  读牵牛织女渡河桥(齐读)

  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啊!女生读(渡河桥)

  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啊!男生读(渡河桥)

  你还读懂了什么?

  第三行第四行

  我知道在这七夕之夜,凡间的人们正家家……

  (品诗眼:家家)〔板书:望秋月〕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导读,品诗眼:穿尽、几万条

  都有哪些人?

  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出示图片第三四行)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

  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指导读第四句)

  已经穿了很多条了,他们还在穿——(指导读第四句)

  2、七月七日的夜晚,坐在自家的小院里,遥望星空,我们不禁想起这首诗:

  读——齐读全诗。

  男女生读。(课件)

  师生读。(课件)

  六、背诵古诗。

  1、刚才在吟诵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沉醉于画中,沉醉于传说中。我想,他一定是会背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2、故事不仅能吟,还能唱。我们可以用你会唱的旋律把古诗唱出来。

  教师唱,我还会唱,你能吗?

  唱古诗

  3、出示其他古诗,学生唱。

  七、延读品味节日诗,倘佯诗韵,体味节日文化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节日诗,介绍了乞巧节的时间、习俗和人们美好的愿望

  4、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谈收获)

  5、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了解了乞巧节,还诵唱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走进诗韵,走近传统文化吧!

【《乞巧》课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乞巧》教学设计08-24

乞巧教学设计08-07

《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1

《乞巧》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09-12

课文早的教学设计07-07

课文《秋天》教学设计06-05

课文《借书》教学设计09-08

课文《雾凇》的教学设计09-12

《礼物》课文教学设计07-17

课文那只松鼠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