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08-23 00:07: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1、认识树的伟大形象。

  2、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3、探究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学习方法】

  朗读、品读。

  【教学步骤】

  一、认识那树的形象

  1、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根据图示,用自己的话来讲述那树的故事。

  师点评要点:时间的发展顺序;树的特点、精神;人类的发展;人类对树的逼迫、人类砍伐那树;树的最终命运。

  图:一生说,师简洁点。

  2、那树在作者的笔下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精神?

  用句式我在第 节,发现那树具有 的品质(精神)说话,并试朗读出这种品质(精神)。

  生活动(师巡视选2名学生发言)。

  ⑴ 找节次,选重点语句,概括那树的品质(精神),

  ⑵ 读重点语句,试读出树的品质和精神。

  师生活动:

  ⑴ 生说精神并展示朗读。师指导朗读。

  ⑵ 师预设:第8节当幼苗长出地面,仰望上帝

  ⑶ 师问:树的品质或精神?生估计答奉献、执着、坚强、精神。

  师指导:那树是在一种怎样的状况下生存的?结合6~7节说说。

  生回答:6节: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之下。7节:在车轮扬起的喇叭声里,有用处。

  ⑷ 师:这句体现的更是一种什么(坚忍、忍辱负重、隐忍负重)的精神?

  ⑸ 如何读,应重读那些词语:冒死掩覆以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4、生齐读。

  5、仰望上帝,那树想向上帝说什么?结合上文。

  6、生:一种承诺。

  朗读指导:

  ⑴ 最重要的是有感情;

  ⑵ 还可以用上朗读的一些技巧:如突出重点的字词,可以重读,可以轻读,可以慢读。

  7、总结:文中作者描写时有几处运用了排比句,请你运用排比的句,说一段话来评价那树,可以运用树上的词语。

  二、理解作者的情感

  人类砍伐了那树,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师:俗话说,一个字,一片情,一个词,一片心。我们可以从作者运用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感情倾向的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活动,师巡视。

  1、圈出表现作者运用的带有感情色彩、感情倾向的词语;

  2、估计圈的不全,师让一生读,(师提示: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余生听读中再圈。(集中在砍树和挖根上。)

  师生活动:

  ⑴ 生读相应的语段,读出感情。

  ⑵ 生评价并说作者的具体感受:人类的残忍;对人类的残忍的批判;树命运的悲惨;对树的命运的同情和不平。(从不同的角度。)

  ⑶ 生再朗读,师指导。

  师:清朝的一位大学问家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还可以从作者描写的环境中体会作者的感受。

  生活动:

  ⑴ 确定环境的起始句。

  ⑵ 解释不理解的词语:星临万户、天象庄男生读9节环境严、仙草冰。

  ⑶ 读:师解说男生读9节环境 师解说 女生读11节环境。

  3、生说作者的感受:对人类无声的控诉;树命运的悲惨;对树的命运的同情。

  4、再读:师解说女生读9节环境 师解说 男生读11节环境。

  三、总结

  你最想给题目加一个怎样的标点符号。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在省略号中结束吧,谢谢!

  【板书】

  奉献 忍辱负重

  坚强 爱心、善良 无私奉献

  呻吟、叹息

  闷死

  【附解说词】

  1、那树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人类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但是人类却为了自身的利益砍伐了那树,作者是这样给我们描述砍伐时的环境的:

  2、根在,希望就在,但是人类在两个星期后,又把那树的根也挖走了,作者又是这样给我们描述挖根时的环境的:

  ⑴ 驾驶者之死是咎由自取,蚂蚁绕行离开是知恩图报,可惜啊,驾驶者没能看到那树的死亡,幸运啊,蚂蚁也没能看到那树的离去,但是,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类砍伐那树时的环境:

  ⑵ 斩草却还要除根,树无罪,人类怎么连树根也不放过呢,我们的眼前又显现出人类砍伐那树时的环境:

  解说结束语:那树走了,走了,走了,但是,却又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永远、永远、永远。

  【教案设计思路】

  1、关于教材:

  《那树》(台湾 王鼎钧)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一篇散文,单元提示说,融合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阅读这些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2、关于学生:

  我是按照初三的学生来选的课文(我正教初三),后通知是初二的学生,这篇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语文的教材是文选型的,容易调整。

  3、关于教学内容:

  因为学生的问题,我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只定在认识树的形象和理解作者的情感方面,不进行延伸。也就是这两个学习目标。

  4、关于教学方法:

  教法也就是学法,根据学生的水平,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单元的要求(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运用朗读、品读法,这里,朗读、品读的方法要简单易行些,老师的指导要主动些。

  【余映潮评说】

  1、先说优点:

  ⑴ 教师能够对学情有所分析,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九年级的课放在八年级教学)斟酌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突出认识树的形象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过程比较容易把握。

  ⑵ 采用的朗读、品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⑶ 注意到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讲述那树的故事,概说那树的精神),并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

  ⑷ 注意到再对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行感受并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品味课文的语言。

  ⑸ 没有进行所谓的迁移拓展。

  ⑹ 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性的手法,如图示,如解说词,虽然从教案中欠没有看到图示,也不知道解说词用在什么地方,但可以看出教师还是用了心的。

  2、再说弱点。

  严格地说,这份教案只是一份教学设计的草稿,如:

  ⑴ 本教案的设计者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放在本教学设计的最后,这虽然也是一种处理方式,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作补充说明。

  ⑵ 解说词也不放在教学方案之中,只是作为一种附件附在后面。不知道教师如何用、用的效果如何。

  ⑶ 教案中的语病随处可见,如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生说,师简洁点、朗读出这种品质(精神)、生说精神并展示朗读、那树想向上帝说什么?结合上文、确定环境的起始句、男生读9节环境、男生读9节环境书写也不规范,好多句子后面没有标点或者标点不当。这样的教案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好像不是认真细致的设计态度,这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语言,势必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⑷ 没有课时安排,好像只上了一节课。但这是一篇教读课文,不是一个课时能够解决问题的。

  ⑸ 比较大的问题在于重点不重,细节不细,老师怎样指导朗读,怎样将教学内容切入到重点片段之中,怎样点拨,怎样评说,特别是怎样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并感受文中的情感等等,做得不是很到位。

  3、教案思路修改建议:

  ⑴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反复感受课文内容。

  ⑵ 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意与理解大树形象。

  ⑶ 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并感受文中情感。

【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那树》教学设计05-28

《那树》优秀教学设计08-08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08-14

树之歌教学设计05-18

《爱心树》教学设计05-29

给予树教学设计09-1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6

《树》教学设计(精选20篇)07-10

人教版《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9-04

《树之歌》教学设计(精选14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