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伤仲永》的重点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伤仲永》教学设计2。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一、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泯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学设计2》。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l、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课文《伤仲永》的重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案设计04-23
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07-02
伤仲永教案(通用11篇)02-20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知识点:《伤仲永》07-31
课文早的教学设计07-07
课文《秋天》教学设计06-05
课文《借书》教学设计09-08
课文《雾凇》的教学设计09-12
《礼物》课文教学设计07-17
课文那只松鼠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