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那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5 00:5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那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那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1、认识树的伟大形象。

  2、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3、探究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二、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现在,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三、作者介绍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他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等。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这篇散文描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但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语言标志。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

  ⑴文中作者描绘了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又遭遇到怎样的命运?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了老树的三方面内容,即奇特的容貌;生长的特殊环境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它是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⑵体味作者的情感。

  讨论: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五、问题探讨

  1、文章有哪几处引用故事发生地的人的传说,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由作者以第三人称作全知全能的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叙述,那就是:“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还有两处借妇人之口说出一些事,也相当于“据说”,一处是“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另一处是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总起来看这几处引用的话的内容,它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如对清道妇的传言,作者就抒发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2、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

  这也是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很难料定事情的真假。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

  六、课堂总结

  人们一向歌颂大自然的赐予是无私的奉献,从来没想到过这是人类无意识地掩盖了对自然的掠夺。人们在城市中赶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绿色才得以繁衍人们离灾难还远吗?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

  1、本文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明确: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2、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⑴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

  ⑵本文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是这篇作品较成功的特点。

  八、作业布置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那

  早期

  庇护、造福人类

  托物寓意

  近期

  树

  现在──惨遭杀戮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教研点评】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者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带领学生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教者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那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那树》教学设计05-28

《那树》优秀教学设计08-08

树之歌教学设计05-18

《爱心树》教学设计05-29

给予树教学设计09-12

《扛椽树》公开课教案设计10-16

《故乡》公开课教学设计06-22

爱莲说公开课教学设计09-10

荷花公开课教学设计06-07

《树》教学设计(精选20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