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篇关于伤仲永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一:《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附件:
《伤仲永》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姓名:郭全莉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王安石这个人物。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教学课题】
本课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学习本课需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文中的故事
3)懂得后天接受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文章,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由方仲永的故事引发议论,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2、课文解读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的成长故事;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
【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来讲,学习古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为他们接触的古文篇目不多,
对古文仅仅有点初步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引导学生,在认真领悟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做主题等方面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文中的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领悟蕴涵道理,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体味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的摧残。
2、懂得后天接受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思路】激情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你们还记得那个故事中的的陈元方吗?他有哪些特点?(同学们会说,他聪明、机敏,然而当时只有七岁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大家纷纷发言,如称象的曹冲、砸缸的司马光、让梨的孔融、《鹅》的作者骆宾王……)这些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同学们都惘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最后总结: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进士,世称荆公,死后谥号文,故后人又称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生字词。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师适当指导,指出并出示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四、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思考:
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表现了这些阶段的特点?这是采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
五、体验反思
活动一:辩论
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
(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师小结,情感激励
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后天学习、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无
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片段,余音中结束本课。)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剧给了你什么启示? 形成文字写下来。
八、教学反思: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怎样使学生读懂并喜欢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想学。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我由学生喜欢的话题——神童、天才导入。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神童、天才都会大有作为,反而会对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借着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入本课,也给学生一个大大的警示,后天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二)、学习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故事复述出来,接下来,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直到能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探究,理解言语文意。
为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我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文中哪些词或句子可表现出来?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才是读懂课文。)
(四)、成功之处
关于“成才的关键”的辩论很有意义,双方学生都各执一词,言语激烈,滔滔不绝地亮出自己的依据,都想压倒对方,在辩论中明确问题的核心,找出了问题的
篇二:《伤仲永》教学设计及反思
《伤仲永》 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单位:沂山镇蒋峪初中
姓名: 张敏
《伤仲永》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一、教学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读来令人深思。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有一个“奇才”转变为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奇才”的哀伤、惋惜之情。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积累,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但是文言阅读能力还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以外,主要还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由于受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教学时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宾客、环谒、泯然”
等。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理解方仲永有一个“奇才”而“泯然众人”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了解借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 (一) 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导入新课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3岁时就能在钢琴上演奏他听过的乐曲,4岁便能作曲,6岁开始环球演出,甚至被邀请到王宫里演出,一生作曲无数。被誉为“音乐神童”。今天我们也来读一个有关音乐神童的故事——《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多媒体展示) 2、榜样示范,记字音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屏幕展示)
邑yì人扳pān 环谒yè称chèn泯mǐn然 还huán自扬州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人声鼎沸,读课文
a、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指导学生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屏幕出示)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 b、学生互相练习朗读。 c、全班学生齐读。 d、无标点朗读。 4、齐心协力,译课文
a、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自学疏通文意,并标记文中的字词
句障碍。
b、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并讨论文中的疑难问题。 c、教师点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课文中特殊用法的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父异焉(认为…奇怪)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5、七嘴八舌,明事理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思考:
a、方仲永这个“旷世奇才”,“奇”在什么地方?
b、“神通”方仲永最终竟“泯然众人”,究竟是谁的错?王安石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后,共同明确:
a、“奇”在——“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方父错在贪图小利,愚昧无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邑人错在过分的吹捧仲永; 仲永错在毫无主见,随波逐流; 方母错在对方父的做法不加以劝诫、制止
……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c、学生自由畅谈,只要学生明确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可。
6、各抒己见,表观点
教师提问:本文借事说理,以仲永为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想到的”为题,即兴说话,角度自定,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思路清楚,语言简练。(提示:可说说方仲永的故事对家长、学生、老师等人的不同意义。)
篇三: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孙强)
《伤仲永》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临朐外国语学校
姓名:孙 强
《伤仲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复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文章的详略安排,词类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对于故事中的的陈元方印象特别深刻,他聪明、机敏,然而年龄只有七岁。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说说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由学生来讲故事。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三、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3、读准下列字音:
邑 yì扳 pān谒 yè 称 chèn
泯 mǐn 卒 zú 夫 fú 还huán
四、诵读练习
1、听课文录音。
2、找学生读课文。
3、学生评价。
4、教师点播 。(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五、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找出对文中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由学生读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解难。
(1)重点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2)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小组内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问题讨论:
①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④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问题答案。)
六、课外延伸
从方仲永的悲剧,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有据,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简练。
七、达标检测
1、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他字__________,号_______,世称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世隶耕②或以钱币乞之 ..
③环谒于邑人 ④泯然众人矣 ....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忽啼求之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得为众人而已耶?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学习?(用原句回答)
7、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八、布置作业
1、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2、做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伤仲永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07-02
伤仲永教案设计04-23
伤仲永教案(通用11篇)02-20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知识点:《伤仲永》07-31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5-04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7-30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09-12
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8-11
税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5-31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