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8课时第19-20页。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教科书首先强调了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接着,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来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鹰、兔、草——草原的生态平衡 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生态系统失衡
从“花丛”到“生态瓶”,再到“沙尘暴”,从小生态到模拟生态拓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层层递进。
2学生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概念,认识人类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学难点]增强爱护身边动植物和环境的情感,有环保意识。
二、 教具准备:
1. 图片:鹰、兔、草原
2. 文字资料:沙尘暴、发菜、鹰隼 3. 课件:PPT
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先学后教
1.复习:生态瓶中如果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瓶里生物的生存会受到影响。 2.提问:如果是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3.以“蝉、螳螂、黄雀”为例,让学生讨论,如果环境破坏,对这三种生物有什么影响?(小组活动)
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啦,那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三种动物的食物链是怎样的呢?如果环境遭到破坏的话,那么这三中生物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4.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这个生态系统就不和谐(失去平衡)。 5.教师总结:生物群落与生态失衡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温故——回顾上一课《改变生态瓶》得出的结论: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喝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研究是视角由模拟的生态系统(生态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让学生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迁移、拓展。
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学生熟知的故事为分析背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谈论如果环境破坏,这小小的生态系统里会怎样。通过谈论,学生自然地得出生态失衡的结论。虽然学生无法给出准确的科学概念,实际上学生在谈论过程中生态失衡的内涵已经对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的意识里了。
最后,教师对学生通过谈论得出的感性认识进行归纳总结,给出科学、准确的概念,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接下来学习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二)新授课——学而时习之
1. 听诗歌朗诵《刺勒歌》,欣赏草原美景,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研究草原的生态平衡问题。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优美的诗歌朗诵,并饱览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
深入地去了解草原上的生态系统??
2. 出示草原上鹰、兔、草的图片,并提问: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这样的?
师:聪明的同学们,看到这三种生物一定能很快找出食物链吧?是什么呢??? 3. 向学生展示一张草原荒漠化的图片,提问学生:如果草原上的草减少了,会发生什么情
况?
师:如果草原上的草减少了很多?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4. 学生小组谈论:(小组活动)
如果草原上的兔子减少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草原上的鹰减少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现在每个小组自己找一个生态群落,每个小组成员在这个群落里充当一个角色,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或者非生物,比如,当一只羊等等。想想在这个生态群落中如果生态失去了平衡,你会怎么样???
(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谈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总结记录,并请全班同学思考:这都是为什么呢?如果三种设想中的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草原会变成什么样子?) 5.画图: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或者草的减少,在图中表示出来。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设计08-26
教学设计07-13
单词教学教学设计09-17
设计校园课程教学设计09-02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9-29
写字教学设计10-14
《aoe》教学设计08-18
《丰碑》教学设计08-05
《散步》教学设计05-27
教学设计要求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