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0 08:44:49 晶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通用6篇)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她的体重的XX斤,而100斤,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

  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

  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使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而言,要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还是有一些挑战性的。

  三、我的思考

  学生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了解能有多少?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六、教学资源

  天平秤、两个球、绿豆、铅笔、鸡蛋、苹果、盐、2分硬币盐(每组2袋)、2分硬币(每组1枚)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二、克的认识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三、认识千克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选择是单的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质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测物体的质量。

  课前准备:

  1、两袋食盐,一些红豆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苹果和乒乓球),请你告诉老师,谁重谁轻?请同学们一手举起数学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在生活中,称物体质量的时候都用哪些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认识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估测物体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标杆题:课本86页内容学习要求:

  1、掂一掂:两粒红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种?

  2、用秤称一称两粒红豆的实际质量。

  3、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他的质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两袋这样的食盐有多重?

  6、称一称,两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

  7、说一说:通过计算和称你发现了什么?

  8、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类比训练课本89页第4题反思说说你是怎样估测出物体质量的?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个鸡蛋重约50

  (2)妈妈的体重约50

  (3)一个乒乓球约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请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问题。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反思小结

  说一说在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六、本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评、师生共评、小组互评习作,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描写具体,学会恰当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2、在欣赏佳作和修改例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习作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第一节课大家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抓住特点,描写具体”的习作要求,写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大家的写作热情真是高涨,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篇习作评一评、改一改,让大家笔下的小动物更加栩栩如生,大家愿意吗?我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二、自读自改

  师:同学们,曾经有人请教叶圣陶老先生:您是怎样修改文章的?叶老回答了六个字:“再念,再念,再念。”可见,多读是修改习作的良方。下面,咱们就来当自己习作的第一个读者,把自己的习作像朗读课文一样大声地读出来,来把习作的语句读通顺。遇到不通顺的地方,马上停下来动笔修改一下,好吗?开始吧!

  (自信些,不改不好意思)(出声读,没关系的)

  三、师生共评

  (一)师:同学们很专心,很投入,都沉浸在自己的习作中,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谚语:握紧自己的手,手中的沙子却越来越少;张开双臂,你将拥有整个天空。那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在分享和交流中增进智慧,增长见识。

  (指一生上台来读给大家听。)

  师:在他读文章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能仔细倾听,边听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精彩,值得我学习?哪些地方不足,需要改进?待会儿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交流。

  (二)师:从大家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在认真倾听,相信你也肯定会有所发现,谁来交流一下?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或直接在习作上用修改符号修改,或提升小结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谈小作者是否围绕动物的'特点描写具体。

  (三)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评改了姜柯风的习作。更重要的是,从中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评改的方法:(教案 ) 要看它是否围绕着动物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写具体,字里行间是否流露出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小组互评

  师:同学们,欣赏是一缕春风,吹得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欣赏是一抹阳光,照得大地回春,人心向善。

  欣赏是一股清泉,给予他人甘甜,滋润心灵田园。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欣赏的眼光,运用刚才学过的评改方法,分小组互相评改习作,批改时要特别关注小作者是否将动物的特点描写具体。

  五、生自行修改

  师:评完的小组可以把文章交换回来,请大家默默地读一读,看看同伴的评价有没有道理,择其善之而从之,进行再次修改,看谁能把动物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生修改习作)

  六、交流展示修改后的文章

  师:同学们改得特别用心,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但精彩要大家共享才更快乐。谁来展示一下你修改后的文章或片断。

  (指生交流,其他学生评价:改得好不好,是否将动物的特点描写具体,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具体的。)

  师:相信同学们的修改中也有不少精彩之处,那就请你把自己修改得最满意的地方大声地读一读,体验习作修改的快乐。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又停下笔来进行修改。可见文章的修改是没有止境的,正是:千里难买回头看,如不厌反复改。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也体会到你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来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小动物,每一种植物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下课。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海浪的嬉戏》描绘的是浪花在欢快地嬉戏。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响曲的话,那么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的谈谐曲乐章。海有万千变化,有时安静沉着,有时又令人感到困惑。而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绘的却是它的自我欢娱――浪的游戏。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投影仪、磁带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交流本课预习

  “关于海的文学描述

  (二)讲明本课学习内容

  1.了解印象派的音乐风格;

  2.欣赏交响素描《大海》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二、欣赏乐曲

  (一)展示思考题: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不同吗: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二)学生初听《海浪的嬉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三、向学生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交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四、简介印象主义音乐:

  (一)设疑: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

  (二)学生交流和讨论。

  (三)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五、赏析《海浪的嬉戏》片断:

  (一)谱例1

  (二)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三)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

  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四)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伟大的梦境画家。”

  六、聆听《海与辛马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曲)

  (一)展示思考题:

  1.听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你能哼唱主题旋律吗?能辨别音色吗?

  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哪一个音乐流派的代表?(民族乐派)

  谱例2

  1.学生简单讨论考题并回答。

  2.教师小结

  在舍赫拉查达主题结束后,一望无际波光闪烁的大海主题出现了,接着长笛吹出了辛马的主题。它是那样地从容不迫,使人联想起辛马德的小船在平静的大海中缓缓行驶的情景。另一段主题描绘了大海的不平静,渐渐地风刮起来了,水面激荡起来了,暴风雨来临了,大海在怒吼。

  七、复听《海浪的嬉戏》

  (一)思考题:

  1.德彪西对海的描述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海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

  (二)简单讨论分析作品,让学生辨别音色。

  乐曲开始在引子中可以听到长笛和单簧管的对话,然后是英国管和双簧管。这时它的主旋律好像也在弦乐器的颤奏中发展着。

  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不太容易哼唱。

  谱例4

  这一段主题稍经反复,在木管乐器上列闪烁的伴奏音型,乐曲中段的新主题便表情地奏出:

  这是由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和单簧管同时演奏着的一个对题,它构成一个增二度的复调,第二主题逐渐成为乐章的主体。

  (三)根据讨论分析归纳: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八、再听《海浪的嬉戏》:(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九、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评析:

  德彪西的《大海――海浪的嬉戏》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张亚红老师设计的这份教案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两项比较是很得法的:其一,用德彪西的音乐《海浪花嬉戏》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吕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用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做比较。这样做,非常具体地从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看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很注重聆听。仅《海浪的嬉戏》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海浪的嬉戏》,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高一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评价模板07-05

教学设计情况评价12-16

有关技术与设计的教学教案设计04-03

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05-10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09-27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07-06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02-0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05-06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