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有思维,练有乐趣”数学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辅助教学、巩固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但若要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教师就不能随意的设计,还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优化练习,让学生趣练、乐练,提升思维品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思考与探究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突出思维性,多向变通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巩固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数学思维方式来细心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强化或获取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自学与解题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既要让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借助多样途径与方式,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训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发散思索,学会创造性学习,加深知识理解,也提高观察、总结、概括等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设计比较典型的“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变式练习活动,发掘知识本质,深化知识理解,也培养学生多向变通、探索、归纳等思维能力,形成良好数学素养。
如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后,设计“多题一解”的变式练习,引导学会观察与总结,拓展思路,形成“以少胜多”的效果,避免“题海战术。”
习题:(如图)一条公路2次转弯后,与原先方向一样,
若第一次的拐角是36°,求出第二次的拐角,并说明原因。
分析:该题是对平行线性质的考查,将真实情景转变成数学问题。
即AB∥CD,∠ABC=36°,求∠BCD是多少度?
其中,AB∥CD这个条件就是问题的突破口。
∵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36° ∴第二次的拐角也是36°。
这些题目虽然有所变化,却是“殊途同归”,都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这样,通过“多题一解”,让学生深入认识“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做一道题,解决一类题。
二、突显趣味性,练有乐趣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样,在数学练习时,如果教师能够在练习题的知识性与科学性上,再增强练习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那么会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思考与解答时,就能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与选取数学练习时,教师还得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可由如下方面入手,进行优化与创造:一方面,将练习内容寓于故事情境、生活情景或精彩动画中,将学生吸引过来,自觉思考;另一方面,将练习游戏化、实践化,由单一的计算中解脱出来,让数学练习充满魅力,乐趣多多,不再枯燥、单一。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中,勾股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有趣数学题,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如:数学家婆什伽罗的《丽拉瓦提》中记录了这样一道问题:波平如镜一湖平,半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两尺远,花贴湖面似睡莲;请您动动脑筋看,池塘在此多深浅。(这样的数学题目充满了诗意,给学生全新的感觉,促其发挥丰富想象,细细品味字词,探寻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题时,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相互交
流,一起分析题意,得出解题思路)
解析:如图所示,设AD为红莲,出水处为C。
根据题意,得:CD= (尺),BC=2(尺)。
设湖水深x尺,那么红莲高AD=AB=x+ (尺),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则有:x2+22=(x+ )2,
解得:x=3 (尺)。所以湖深3 尺。
三、突出层次性,各有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平衡的,而是有所差异。如果练习题缺乏梯度与层次,有的学生感觉太难,有的同学却认为有难度,这就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而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各学科上有所发展。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引,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等差异,设计类型与层次都有所不同的数学练习题,阶梯训练,缩小坡度,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同学的需求,将数学练习与成功体验情绪交织在一起,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分模仿性基础练习、应用拓展练习、综合提高练习。比如基础题:在△ABC中(图3),DE与BC平行, AE=3,AD=5,BD=10,那么CE的值是?综合题:ABCD(图4),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O为垂足为,直线l和线段AD、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①请判断△ABC与△FOA是否相似?讲明理由。②判定四边形AFCE的形状,解释原因。
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及深,拾级而上,给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功能,也是教师诊断教学效果,调节课堂与调整教学方案的有效依据,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合理而灵活的设计有思维层次、有趣味性、有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不同的“刺激”,促其主动练习,学会由练习中总结规律与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练有思维,练有乐趣”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6.英语阅读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