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篇一: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 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
篇二: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06-04
《大禹治水》经典教学设计09-14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07-1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通用12篇)06-12
北师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8-20
统编版《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通用6篇)06-25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04-22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08-02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大禹治水》07-06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精选6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