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10-01 16:33: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请参考!

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艾特熊与赛娜鼠》之教学设计

  一、读封面,介绍作者

  嘉贝丽·文生,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艾特熊和赛娜鼠的故事是嘉贝丽创作时间最长的图画书,1980年她最初创作图画书时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2000年,当她病重住院时仍然坚持创作,在病床上完成了这个系列故事的完结篇。不久后,她也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途。

  嘉贝丽说:“我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像赛娜和艾特一样,好好珍惜自己想象世界中的每一件东西。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进入想象中的美好世界,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去。……这就是我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也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这样。

  二、读封面,介绍主人公

  艾特熊是谁?赛娜鼠是谁?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

  在大多数故事中,艾特和赛娜只是一对相依为命的伙伴,看上去像一对父女,但有时更像是一对伴侣。

  艾特和赛娜最初邂逅在一个寒风凛凛的街头,那时艾特还是个垃圾工,女婴赛娜被遗弃在一个垃圾箱里……艾特收留了赛娜,把她抚养长大,从此他们生活在一起,虽然艾特的经济相当拮据,有时连破漏的屋顶也没钱修补,但他给了赛娜一个温暖的家。艾特无论到哪里(哪怕去工作)也一定带着赛娜,他们再也没有分离。

  三、读首页,介绍故事发生的场景,预测故事内容。

  请同学们看图,这是哪里啊?(美术馆门口)

  猜猜美术馆里是什么样子的?

  在美术馆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四、演读故事

  1、读前面部分。

  正在钻研艺术史的艾特带着赛娜去美术馆谋职,他想去做保安,但一定要把赛娜带在身边,因此被拒绝。他们只好顺便参观展览。虽然那只是经典画作的复制品展览,但委拉斯凯兹、达·芬奇、米勒等大师的魅力还是令艾特流连忘返,面对着挚爱的美术作品他一时竟然忘记了赛娜的存在,不经意间艾特和赛娜走散了!

  2、怎么帮助赛娜找到埃特?议一议。

  3、读后半部分。

  他们在偌大的美术馆里狂奔,相互找寻,终于在保安们的帮助下重逢。晚上,心有余悸的赛娜向艾特倾诉,担心真的会失去他。可是,没有赛娜的艾特,怎么可能呢?艾特的反应让人感动。他并没有主张“我也我的兴趣”,而只是自然地放下书,全然疑惑地问:“失去我?……不带着你?”好像那是个天大的玩笑。感情顽固到何种程度才会有如此愚钝的表白?恰恰是这样的愚钝才使得赛娜顿然释怀。

  五、读图,再读故事,说感受。

  【延伸活动】

  一、当一回爱画的埃特熊:名画欣赏

  二、回忆自己或身边的人偶尔走散的事,注意说出内心当时的感受。然后移物换景编故事。

  三、嘉贝丽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对比十分鲜明的爱的表达方式,但都是那么的顽固。心中有爱,就表达出来吧,无论是哪种方式。制作爱心告白卡,对父母、老师进行爱的告白

  【课后记】

  在课堂教学已接近尾声了,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他们一个个异常活跃,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生怕老师看到他们。我依次地将他们叫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那个保安为什么不帮赛娜呀?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帮她的?” “是啊!还有那个经理……”

  教室里,孩子们神色凝重,有些还皱着眉头,可见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孩子问得确实有道理啊!那么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的走向确实难以预测。孩子们对刚才这个问题的兴致引起我的思索,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哪个大人的行为习以为常。然而,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比起来,真实让我们相形见绌,惭愧至极了,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麻木不仁变得那么不屑一顾了,是世界的纷繁与嘈杂呢?还是让我们走进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净化我们的世界吧!

  我决定先把这个难题抛给孩子们自己,让他们再读书,从书中去发现吧。我呢,也可以趁孩子们读书的时间想想该怎么结束这次意外。于是我抛开原来的设计,把孩子们的思维聚焦到刚才的问题上来:“小朋友,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想过。还是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书,从书中去找找答案吧?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帮老师解答这个问题。”孩子们又开始读书了,毕竟这是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就连老师也不知道。当我抬头看孩子们的时候,已经有好几只小手举起来了。可是我还是没有想到自己满意的对策。“先让孩子们谈谈吧!”我这样想。

  “老师,这保安确实不负责任,他在上班时睡觉。”

  “我觉得保安要忠于职守。”

  “他们有帮助埃特和赛娜”,这个孩子没经过举手抢着说:“你们看,他们给埃特指路呢。”

  “当埃特与赛娜又相逢的时候,他们也很高兴,我想他们是希望埃特留下的。”

  我乘机插话:“如果你是保安,你会对经理帮埃特说好话吗?”

  “我会说:‘经理啊,这个埃特很懂欣赏名画,他不但可以做保安,还能做讲解员,您录取他吧!”经理就同意了。”

  “那个孩子给我们带来乐趣,请收下他们吧!”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孩子的感悟,也为这堂课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

  “保安是不是不负责任?”这个问题有生成的价值吗?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主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在给了孩子们与文本直接面对面时间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视界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它让我那么真实地享受到了旁逸斜出的精彩,感受到了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

  这份旁逸斜出的`精彩缘于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文本毫无关系,但我觉得这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对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我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的有价值因素,“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定会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充满思考后顿悟的喜悦和兴奋。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在畅说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在展现自己的体验、情感。

  这份旁逸斜出的精彩缘于我对文本的尊重。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可以说,文本就是阅读的大地。我们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要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静静读书,从书中找出答案。学生阅读文本找答案不仅为老师处理教学留出缓冲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引向深入。试想如果当时我急于让学生讨论,结果只能是就“保安”谈“保安”,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语境和意义天马行空,各说各的,将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态、气韵消失殆尽。这样的生成犹如教学垃圾,只会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课外阅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3

《负数》的教学设计10-14

《古诗》的教学设计10-02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06-19

《关雎》的教学设计11-25

《绝招》的教学设计11-18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11-21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06-07

《刷子李》的教学设计05-24

《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