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9 13:45: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素描入门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1

  课程内容:

  1、素描的定义、产生及发展;

  2、素质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

  3、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4、素质观察方法;

  5、认识点、线、面

  教学目的:

  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素描的基本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三度空间的理解与素描的观察方法

  教学环节:

  一、素描的定义

  1、名词解释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速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二、素描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素描的产生与发展

  素描在人类绘画史上是一种古老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15000年以前(法国的拉斯科岩画在2万年前)。古希腊素描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

  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确立下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出现了美术学院,素描被设为主要的基础课程。17世纪开始,欧洲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素描的表现形式趋向自由的多元化的追求。18、19世纪是世界写实主义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批成就卓著的大画家(华多、大维特、安格尔),19世纪的法国画坛出现了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创造性的素描风格(德拉克罗瓦、柯罗、毕沙罗、杜米埃、德加、修拉、罗丹、梵高、塞尚等)。此外,德国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两位素描大师,俄国的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造就了列宾、苏里可夫、谢罗夫等一代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20世纪的西方素描,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流派共存的多元局面。到20世纪中叶,现代派绘画已发展到了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对象,而表现肉眼所见不同的对象。与之相对的具象艺术、新古典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现时代仍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素描的发展与回顾

  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原始艺术用线条造型有着共同的形式特征。而中国人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是独特而超前的,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最简洁、最抽象的素描。线条是我国历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线描在我国真正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从唐代吴道子开始,宋代李公麟则是集大成者。

  元代以前的绘画力求艺术性的表现,着眼于传神、写意、着重形象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在绘画的科学性方面(透视、解剖、明暗)是落后的。

  到了明代和清代,西方的绘画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鉴、利玛窦以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影响最大。

  战争失败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救国革新。李叔同留日回国任教于浙江高级师范,刘海粟留法回国创办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的中国画坛贡献最大、成就斐然,影响广泛的美术教育家当推徐悲鸿先生。5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全国第一次素描教学座谈会后,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在我国普遍推行。

  改革开发后,艺术领域开始活跃起来。1979年全国第二次素描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改变了素描单一化的造型观念,为不同学派的发展和造型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由单一的明暗块面表现转为以结构为主,线面结合、线条造型等各种形式的'探索。

  3.素描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是(三度空间)的形色存在,而绘画是平面则是事实。从事平面创作者,必先认清这种平面与空间之间的差异性。在平面中追求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便是历代大师们所致力深究的透视法则(远近法),即在一张平面作品上,经由透视法则的暗示,使画面产生深度的错觉。

  平面中追求深度,本身是一种矛盾,因为平面永远不等於三度空间。因此,画家利用透视法则,在画面上表现出立体深度效果,即使几可乱真,也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事实上,再精确的描绘,甚至是一张摄影作品,平面是永远不争的事实。

  视觉判断深度空间,除了透视上的造形变化之外,大多以移动眼睛的位置,及双眼视差的方式进行。

  双眼视差:当眼睛在观察某一对象时,事实上,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两个不同

  视角的影像,经由大脑的结合,产生深度的效果,特别是愈靠近眼睛的物体,双眼视差的效果更为突显。譬如将自已的食指直指双眼,左眼与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便因视角上的差距而有所不同,不过这两个同时出现的不同影像,经由大脑,可以将之结合而作出判断。

  移动眼睛:移动眼睛的观察角度,可使前后物体移动的速度不同,更是判断深度最具体的方式,尤其对远近差距大的物体,感觉更是明显。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实验,便是左右移动你的眼睛,注视眼前的任何一件物品,如此会出现不同观察角度的影像,经由这些先后出现的不同影像,能轻易对该物体的空间位置作出判断。

  事实上,双眼视差及移动眼睛是平面绘画所无法做到的,也许先进的科技可以轻易的解决此一难题,不过,追求深度并非绘画创作的唯一选择。除了平面上追求空间外,画面所产生的光线效果,亦是一种暗示与错觉,画面所表现的阳光,永远不等於真实的阳光。何以然,比如一张水彩画作,画面上顶多是以白纸的白表现光源。自然光源和白纸的白,二者的亮度如何能比,但画家所能作的,便是利用明暗关系的对比法则,表现出光的感觉。不只是明暗如此,色彩、体积、质量、空间感亦足如此。

  绘画表现上所运用的各种表现行为,即所谓绘画的造形语言。基础绘画便是训练学习者能理解并熟悉这些绘画语言,以期在创作表现能得到更充份的自由。

  惟有确实的理解,才能取舍自如:确实的理解,便是基础训练,取舍自如,才是创作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说,基础学习在於取,创作则是可取可舍。

  ▲基础素描,一般是通过写生的观察及练习,去理解素描所蕴含的各种观念与表现技法。而写生的对象,可以是静物,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石膏像,经由这些对象物,素描的观念与经验才得以客观地产生流通与传达。

  至於以照片或幻灯片进行基础练习,实为不妥。首先,平面的照片无法体验出三度空间(体)的视觉效果;再者,基础的学习,旨在通过写生,以培养扎实的表现能力,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便日后作为创作的根基,若只是依样(形)画葫芦,那就失去基础学习的真意了。

  简言之,素描主要是训练对写生形体的观察与表现,而照片只能见其平面的形而无法察觉其空间的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基础学习,更应该以感性的态度去面对创作。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1.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B](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2.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木炭条

  1.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2.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3.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5.其他表现媒材

  除了铅笔、炭笔外,沾水笔、粉彩,水彩......只要能达成素描练习或创作上的要求,皆无不可,即便是其它毫不相干的材料。不过,基础素描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及表现的训练,材料的选择并非首务,多以容易掌握,方便取得为原则。

  ◎纸。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

  ◎素描固画液。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四、素描写生基本技法与观察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五、认识点、线、面

  1、体积

  ①体积感

  所谓体积,便是自然界的实体在三度空间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体积与空间是相对应的,体积是有的存在。而空间却是无的存在,也就是实与虚之间的关系。

  而视觉感官,通常是最直接且最迅速的一种知觉方式。实体借由光线所呈现的明暗色彩等提示,视觉很快可以对真实体积的存在作出判断,在绘画上,同样也是利用明暗色彩等造形的手段,作出体积感的判断。

  不同的材质的实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体积面貌,比如山石树木,人物走兽,除了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徵外,实体内却隐含著一种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在山石树木上所呈现的内在结构特质,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消蚀,而以特有的形貌外显出来。而人物走兽,内在却隐含著更复杂的骨骼与肌肉的结构关系,表现在外的形貌,更因各种不同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万端。

  因此在绘画的体积表现上,必须彻底的理解复杂的内在结构特性,才能确实的掌握外在形体上的造形特征,尤其是人物走兽的体积表现,这种内在与外显的结构特征,便是所谓的内在结构与形体结构,二者乃因果的关系。

  ▲若以人体的表现为例,内在结构指的就是有关人体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对於一个初学绘画者而言,人体解剖上的认识,相当重要,不过,如果说要完全认识人体上的每一块骨骼与肌肉,甚或在不同的动作与姿势下,骨胳与肌肉所呈现的复杂互动关系,恐怕穷首白发亦不为功,基於学习的立场,了解人体解剖上的基本关系固然重要,但通过仔细观察与不断的表现练习之后,再去印证人体解剖上微妙关系与变化,才是较为可行的途径。由於人体结构的复杂与多变性,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上,一直被视为训练体积的重要课程。

  ②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表现在人体上,便是透过解剖结构的理性观察与分析,再借助形体结构的几何构成来概括对象。

  2、方向面

  光线与结构面之间的明暗变化,这种关系在明暗素描的练习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结构体,是由无数的结构面组合而成,而不同的结构面因光线的投射角度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明暗调子,这种不同方向面的明暗变化,便是视觉上判断体积厚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不例外。

  ▲3、三面五调

  三面:黑、白、灰

  五调: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中间调,反光

  高光:

  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中间调:

  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明暗交界线:

  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反光:

  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投影:

  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课堂互动:

  1、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与特性作示范

  2、线条练习的示范

  3、基本静物写生组合观察与绘画示范

  思考:素描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

  1、线条的练习

  2、组合静物写生两张(四开纸)

  ①、啤酒瓶、陶罐、水果、白磁碟、白色衬布

  ②、五至六个鸡蛋与白色衬布

  3、人物速写十五张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培养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利用各种材质,不同手段,以素描的艺术形式,表现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客观现象(物象)。

  教学重点:

  超越、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联系设计性,实现新的素描形式的表达。

  教学方法:

  深刻理解,学会感受生活。欣赏优秀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写生联系创作。

  学时:

  6╳10

  第一周创意设计素描的认识欣赏

  创意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素描学习,不以写实再现为最终目的。写实再现式现代素描以锻练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忠实再现,讲究严格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表达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创意素描突出发散性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妇;叠加处理,形成新式的一种素描样式。不论是传统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更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将感受包装和美化,利用传统的绘画手段,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欣赏图片: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新素描

  学习过程:

  一、静物写生准备

  二、画具的准备、绘画材料的尝试

  不同材质绘画媒介的使用

  写生静物安排:《酒瓶系列》无背景、不同形状、质感的酒瓶。

  要求:不使常规传统的素描工具铅笔,扩媒材使用范围,不单一表现空间为目的,突出创意设计性,为日后几周写生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

  三、再现客观真实到再现心理真实的认识。利用自然物象的真实细节,表达自己主观思想意识,首先是真实的描绘。但在真实的背后,有着更丰富、更有哲理、更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要突破和重建真实的真实。

  四、绘画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艺术要善于把特定物质材料变成艺术形象。凡是真正的创造,都应该具有独创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把材料与要表现的内容联系起来,尝试多种素描材料并置。

  第二周创意设计素描静物写生

  “不同形状物体的组合”

  注意:高低、大小、粗细的变化

  方法:利用拉长变形、水墨灰条等材料的特性,打破传统的写实方向,突出趣味性、个性等独特韵味和表现。

  参考:莫兰迪静物、塞尚静物、夏俊娜等等。

  第三周创意设计静物素描

  “生活用品的组合”

  提示:柔轻、厚重、华丽、俭冼。抓住客体背后的感情表达,比如:病态――如何表现,消极、郁忧、歪歪扭扭、面黄肌瘦,凡是可以和病态相联系的所有词汇可以表现的意识。比如:蒙克(表现主义画家)珂勒惠支、凡高。

  第四周写生用品的组合

  介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努力寻求物体的体积感和坚实感,并着意强化画面自身结构,以达到揭示物质本质的视觉效果。一幅画的主要特质不是透视而是结构形式,感受自然时深刻比平面更为重要,成为后来立体主义画家解构形体的理论基础。

  为强调立体和空间,在达到更加理想的画面效果,往往有意改变自然对象实际的空间效果。

  凡高的画风曾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和启发,强烈肯定。简陋的陈旧,质朴的人物,略显夸张的表现手法,遒劲起伏的形体变化,可以感受到他那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倾向。画家后期作品受到精神变化的影响。作品中扭曲的线条、茫然的神情,折射出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与眷念。

  创意设计素描对我们的提示:真诚、敏锐的感受,机智、热情的表现。(生活感受的重要性)

  (生活用品的组合写生包括废弃的无用的等等)

  第五周材质多样化表现设计性

  写生联系创作

  “干花系列”

  要求:

  1、写实方向(超级)

  2、写意方向

  3、表现方向

  4、抽象方向

  5、立体主义方向

  6、材料试验方向

  7、综合性考虑近现代绘画理念的借鉴使用,突出新意,不要求完整、完美性。

  第六周问题情况总结

  一、关于表现

  创意素描要求: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对其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热情,灵活学生思路。具体表现方法可用两种:

  1、内向要在素描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自律性上做文章,广开新的思维形式和新的表现形式,从被动的、冷漠的、机械的再现物和变为彻底实现情感的、激情创造新的物象。主动地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物象。

  2、向外就是扩大素描表现的选取对象,从多元化、多方法去发展,发现更多新的表现形象和视域。

  二、关于媒材的运用

  只要能表现出好的素描形式,什么材料都可以使用。

  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既统一又是对立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关于形式美的因素以:

  1、点线面的因素

  点是一个宇宙,线是道路,面是意义。

  2、构成的形式因素:多样统一的形式.、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提炼与概括的形式、材质与肌理因素

  3、道具选材的因素

  五、关于创意静物素描的人文性、思想性

  素描的独特性不是产生于准确的模仿自然中发现的形式,也不在于耐心地堆砌敏锐察觉的琐碎事物,而主要产生于画家对他选择的客体所抱的深厚感情,从而使素描从表现外表到表现内在,从表现物质转到了表现精神。

  一个画家一应只画眼前看到的东西,而应画他心中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心中什么也没有看到,那应该放弃他眼前要画的东西。

  六、用真实的表现手法赋予抽象物体以新的内涵,使没有生命的物体变成有思想、有艺术生命的物象,这时艺术形象才获得了确定性和明确性。从物体到物象的表现过程是从传统到不断创造加工使之成为新具象艺术的过程。

  七、在欧州艺术家几乎用遍了当今一切可以用做素描的材料工具。诸如:复印机、电脑、摄像机、物理与化学材料以及拓印、影印等。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不是来自于画室,而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就绘画而言,今天的素描艺术已是一个广义词,与人们传统习惯上的有相当差异,艺术也需要实验。

  欣赏:画家莫兰迪作品、毕加索、塞尚、保罗克利。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素描的含义、素描的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步骤,完成一幅素描石膏几何体的创作。

  2.通过欣赏中外不同形式的素描作品,学习素描含义和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培养用素描表现身边生活的兴趣,养成耐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从而唤起热爱素描,热爱绘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素描表现手法,进行素描石膏几何体创作。

  【难点】

  如何使素描作品造型严谨、素描层次分明。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素描纸、铅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超写实主义画家冷军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的局部——头发部分,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头发黑白照片作对比,请同学分辨两幅图中哪一个是照片,哪一个是绘画,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从而导入新课:《素描》

  活动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素描的含义

  教师出示中外素描作品:吴冠中《冬天的树》、吴道子作品《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马奈的招贴《猫》,学生针对作品畅所欲言,试着概括什么是素描。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素描是以线条或者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画。

  活动三:探索交流,深入分析

  (一)多媒体继续展示以上素描作品,引导深入学生赏析,并思考问题:以上素描作品给你什么感觉?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给人感觉较单纯,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给人厚重的感觉。

  ②之所以有两种不同感觉是因为两组作品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即:《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运用了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借助光影,运用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

  教师总结:中国绘画多以线造型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造型为主,利用明暗和色调塑造物体的.形态、空间和质感。

  (二)在讲台展示石膏圆球体,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一幅好的明暗素描作品由哪些因素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在自然光下,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有利于素描物体形态、空间、质感的塑造。

  活动四: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一)教师示范素描石膏圆球体的素描绘制过程,并讲解每一步的绘制技巧,与学生共同总结素描石膏几何体的步骤为:

  1.起稿构图

  2.确定明暗交界线,涂暗部和投影。

  3.深入刻画

  (二)学生运用素描基本知识,进行素描石膏长方体练习,并尝试运用素描绘画工具完成一幅作品。(在此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为学生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五:分享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交流

  ①开展“素描美术展览”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览,小组成员自愿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感受。

  ②同学间互相欣赏作品,并从画面空间、质感等角度赏析。

  ③教师从整体效果,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总评,语言多以激励为主。

  活动六: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①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点(素描基本元素和绘制步骤)。

  ②搜集生活中的事物,并运用素描和相机进行表现,并将两件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海浪的嬉戏》描绘的是浪花在欢快地嬉戏。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响曲的话,那么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的谈谐曲乐章。海有万千变化,有时安静沉着,有时又令人感到困惑。而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绘的却是它的自我欢娱――浪的游戏。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投影仪、磁带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交流本课预习

  “关于海的文学描述

  (二)讲明本课学习内容

  1.了解印象派的音乐风格;

  2.欣赏交响素描《大海》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二、欣赏乐曲

  (一)展示思考题: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不同吗: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二)学生初听《海浪的嬉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三、向学生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交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四、简介印象主义音乐:

  (一)设疑: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

  (二)学生交流和讨论。

  (三)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五、赏析《海浪的嬉戏》片断:

  (一)谱例1

  (二)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三)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

  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四)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伟大的梦境画家。”

  六、聆听《海与辛马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曲)

  (一)展示思考题:

  1.听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你能哼唱主题旋律吗?能辨别音色吗?

  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哪一个音乐流派的代表?(民族乐派)

  谱例2

  1.学生简单讨论考题并回答。

  2.教师小结

  在舍赫拉查达主题结束后,一望无际波光闪烁的大海主题出现了,接着长笛吹出了辛马的主题。它是那样地从容不迫,使人联想起辛马德的小船在平静的大海中缓缓行驶的情景。另一段主题描绘了大海的不平静,渐渐地风刮起来了,水面激荡起来了,暴风雨来临了,大海在怒吼。

  七、复听《海浪的嬉戏》

  (一)思考题:

  1.德彪西对海的描述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海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

  (二)简单讨论分析作品,让学生辨别音色。

  乐曲开始在引子中可以听到长笛和单簧管的对话,然后是英国管和双簧管。这时它的主旋律好像也在弦乐器的颤奏中发展着。

  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不太容易哼唱。

  谱例4

  这一段主题稍经反复,在木管乐器上列闪烁的伴奏音型,乐曲中段的新主题便表情地奏出:

  这是由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和单簧管同时演奏着的一个对题,它构成一个增二度的复调,第二主题逐渐成为乐章的主体。

  (三)根据讨论分析归纳: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八、再听《海浪的嬉戏》:(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九、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评析:

  德彪西的《大海――海浪的嬉戏》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张亚红老师设计的这份教案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两项比较是很得法的:其一,用德彪西的音乐《海浪花嬉戏》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吕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用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做比较。这样做,非常具体地从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看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很注重聆听。仅《海浪的嬉戏》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海浪的嬉戏》,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5

  单元标题:

  人物肖像画创意素描。

  教学地点:

  动漫画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肖像素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2、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写生方法;

  3、熟悉肖像画创意方法和形式手段。

  能力(技能)目标:

  1、能进行人物肖像素描写生和临摹;

  2、能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方法进行肖像画创意素描表现。

  素质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

  2、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

  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肖像素描的写生;

  2、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

  教学难点:

  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

  教学方法:

  赏析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

  教学材料及工具:

  人物肖像画优秀素描作品、模特(或石膏头像)、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架、画板等。

  考核与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

  3、教师评价。

  一、作品赏析,导入新课: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手法

  1、具象写生。

  2、抽象表现:

  ①夸张、变形,包括:形体夸张、表情夸张、动作夸张;

  ②填加;

  ③置换;

  ④错位重组;

  ⑤打散重构。

  3、两种表现手法结合运用

  (二)肖像画创意表现的特点:

  一是形似,二是合理、幽默式的夸张变形。肖像画创意表现的绘制方法和要点:

  ①对人体结构及透视的把握。

  ②肖像画创意的重点在于捕捉人物的神态表情。每个人都有属于个人的习惯性的'表情和动作,要抓住属于对象个人特有的神态表情加以刻画。

  ③变形和夸张要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律。

  ④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可借助于人的表情、习惯性动作或是人物的一些细微的特征,如胡须的形状、皱纹、疤痕等来表现。

  三、作业布置

  1、人物肖像素描写生;

  2、人物肖像创意素描表现;

  3、优秀创意素描作品临摹。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3)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4)讲授新课

  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

  (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

  (6)抒写人的情趣,

  (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

  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

  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

  (5)习旧课,

  (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

  (5)习旧课,

  (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素描艺术的情感。

  2、了解素描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素描的基本知识。

  2、研究表现手法,找出与其它绘画的区别。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素描例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素描欣赏

  二、素描基本知识讲解

  1、什么是素描?

  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就是单色画。我们用毛笔、铅笔、钢笔、木炭条等工具画出来的'黑白画,都可以叫素描。

  2、素描训练的作用

  素描的表现力很强,常用来作为基础训练的手段。

  (1)素描主要培养学画者的观察力。

  素描的观察方法是全面研究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即研究三方面关系。研究对象内部内构造与外部形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对象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研究对象的本身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

  (2)学会表现方法

  表现方法在给画中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在素描中,学会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怎样用色调来塑造大的形体。

  三、欣赏例图

  (1)欣赏《神话传说》毕加索《白杨道》凡高

  《血衣》王式廓《妻子和我》伦勃朗

  (2)思考,小组讨论

  比较名作在线条处理、构图形式、风格特征上的异同,完全独立地谈谈你的观感: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

  (3)学生阐述,研究例图的表现方法

  四、用铅笔、炭笔或钢笔等工具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试着用学来的方法绘画。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的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这个重要画种的发展。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等等。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本门课程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的素描静物实践训练作理论指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介绍素描的含义。

  2、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3、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画稿示范、巡回辅导、作品赏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何谓素描:

  1.素描(DRAWING)、速写(SKETCH)、素描(DESSEIN)。

  2.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艺术家杂志,论素描--萧如松)

  3.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4.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5.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6.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二)素描的地位:

  1.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2.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3.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

  (三)素描的技法和种类:

  1.线和线条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线,但是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物体的幻觉表现。直到近代,线才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2.素描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藉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平面的边界;另外加上第三条线可以在画面上造成立体感。弧形的线条可以象征拱顶,交会聚集的线条可表现深度。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得到可以领会的形象。因此透过线条的手段,单纯的轮廓勾勒可以发展成精致的素描

  3.在素描中可以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至于色彩明暗是为了加强和厘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

  4.素描的线条技法还需要平面技法的辅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笔时,在明暗对照上可用擦笔法。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笔画法,因为毛笔能发挥笔触的宽度和笔调的强度并且能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素描也可用多色画笔作为基本材料,用来加强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艺术性。

  (四)素描工具:

  1.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2.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

  3.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对于轮廓、照应等可经长久的时间细细研究、分析。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很少大张的铅笔画,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画上用得较多。

  (五)素描题材:

  1.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它还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2.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立体派)。

  3.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4.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5.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六)为什么把素描做为一切绘画的基础和必修课程来训练:

  首先是它色调的单一性,易于掌握和表现。同时是它的工具也比较简单。从时间的划分素描可以分为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一般来说长期作业为8个课时,短期作业为4个小时左右。也有更长的作业。从训练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习作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作性素描就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作业,创作性素描就是用素描的表现方法进行做画。

  (七)素描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构图完整,画面没有凌乱的感觉。同时形体要准确。

  2、基本色调要准确到位,这里的色调包括光影和物体的固有色。

  3、要注意物体质感和量感的表现,质感就是物体材料的属性。比如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是金属的,玻璃的,还是陶瓷的等等。量感就是物体在视觉上产生的重量,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量。

  4、空间感的塑造是绘画的重点。空间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深度,这就包括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视觉距离,物体和背景的视觉距离。

  5、素描长出现的几个错误,画面发灰就是指在塑造明暗时没有把黑白色调拉开,用一种色调或相近的色调画了所有的物体,就容易出现灰的错误。还有就是发花,发花的原因是因为画面用了很深和很浅的色调去表现所有的物体,缺乏过度的中间色调。和画面发灰正好相反,它们两个错误应该是互相弥补的。

  (八)素描线条的演变:

  1.线条的解放:(安格尔对绘画线条的革新)

  (1)在古典主义法则笼罩之下,线条本身除了被用作『完美比例』的度量外,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

  (2)安格尔最大的贡献便是打破将线条仅限于对物象比例描绘的限制,而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

  (3)对安格尔而言,人体的比例并不求自『自然』或实证的实现,他运用曲线在画面上探求人体之比例位置与姿势。这种直接运用线条在画面的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之下。

  (4)讲求结构与形式,而不惜更改事物原有比例以配合整体视觉完整,同时并介入了图案花纹式之构图。

  2.强调线条本身意义与表达的特质。3.线条的运作成为个人内在律动与情感的抒发:

  (1)一个线条在画面的行进的痕迹,乃接受自创作者内在自发性律动的影响。

  (2)德拉克洛瓦将个人感情强烈投射在线之运用,不只将线条的功能远脱离古典传统,并将素描积极推向绘画,使绘画上明显笔触的物质性增强,奠定现代绘画发展的基础。

  (九)东方的素描:

  1.西方人认为,纯素描在远东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RIZA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2.我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也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3.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十)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不少艺术家曾临摹其它艺术家的素描,如鲁本斯(RUBENS;公元1577~1640年)、林布兰特(REM.BRANDT;公元1609~1669年)及梵谷(VANGOGH;公元1853~1890年)。临摹者藉素描以学习人师的风格及语汇,以便再创高峰。这是学习素描极重要的一步,也是准备作画的不二法门。以下是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1.一种特殊风格:窦加(DEGAS),罗特列克(LAUTREC),梵谷(VANGOGH)

  2.兴趣:林布兰(REM.BRANDT),哥雅(GOYA)

  3.复制用:杜米埃(DAUMIER),季斯(GUYS)

  4.为鉴赏家而作:卡拉齐(CARACCI)兄弟,保罗.布利尔(PAULBRIL),拉法吉(LAFAGE)

  5.用素描作馈赠:米开朗基罗(附录一)

  (十一)常用的素描用语: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五、作业安排

  1、鼓励学生博览素描图书,了解素描静物课程基础知识。

  2、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渠道查找并阅读东西方素描绘画的历史发展。

  3、临摹一幅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课堂写生一幅素描静物,要求质量高、理解全面。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物体的结构和透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结构

  情感目标: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

  能够较准确的表现结构和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石膏几何体、衬布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结构素描的特点:(出示范画)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2、练习结构素描的意义: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石膏体结构素描作画基本步骤:(参图讲解)

  1、整体观察,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

  2、定出几何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体面关系,注意形体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3、用虚一些的线表现出石膏体背面的透视结构线,并加强外轮廓线。

  4、反复观察,调整画面。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1、石膏体摆放,张挂范画。

  2、作业要求:A组作业:石膏体结构写生;B组作业:临摹范画

  (1)认真观察、分析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透视要准确,构图要合理。

  (3)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石膏几何体的形体结构及大小比例。

  (2)要求学生按作画步骤,用线准确构图。

  (3)强调用线的虚实变化,要有空间感。

  五、课堂小结

  1、肯定成功的作业,指出成功的方面。

  2、布置下节课业,希望同学们做好石膏体写生的准备。师生互动回答提问识记特点自主理解认识、了解注意观察掌握步骤习作准备自主练习边观察边作画听要求,做对比善分析,勤调整

  板书设计

  石膏体结构素描

  1、结构素描的特点:以线为主,不施明暗,突出结构特征

  2、结构素描的意义: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3、作画步骤:

  (1)观察,定位;

  (2)画出体面;

  (3)表现透视;

  (4)观察,调整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素描静物的写生练习,使学生由浅到深的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学习静物素描的表现形式,为以后的素描风景和素描头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静物写生,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讲授、认真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要多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构图方法以及对静物的形体结。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把握正确的作画步骤,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静物写生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2.学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且实践学习静物写生。

  教具准备:

  写生台、台布,静物、范画作品。

  学具准备:

  铅笔、素描纸、橡皮檫、削笔刀、画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5分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石膏写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法,学习了“三大面,五大调”,也学习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静物写生的相关知识。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静物写生与石膏写生的区别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讲一下他们的区别?

  老师讲述:

  1、形体上的不同:静物画中,各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变化比石膏更丰富,更复杂,所以同学们在写生时一定要注意把不规则物体概括为规则形体,从而把握其透视规律。

  2、质感的不同:石膏的质感是一样的,静物画是有不同的质感物体组成的,有粗糙的、细腻的、有硬得也有软的.。

  3、色彩上的不同:石膏几何体都是白色,静物是由不同色相的物体组成的,因此要注意线条软、硬、粗、细的运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二):静物写生的意义

  静物画就是以静物为题材的绘画,对一些瓶罐、果蔬、文具、乐器等的巧妙的摆放和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描绘,静物比石膏更富有生活气息,通过静物写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的素描造型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

  (三)静物的选择

  1、摆放静物要有一定的主题或情趣,静物与静物之间应有相关性并相互影响,不能随意凑合。

  2、注意物体之间色彩的不同性,物体质感和形状的差异性。

  3、注意台布的选择和摆放。台布在画面中可以起主领画面调子的作用。

  (四)静物的组织原则

  1、物体的造型应互相穿插,摆放静物不要放在同一水平上,一定要有前有后,有紧有疏,有竖有横,有正有斜,物体的造型上要注意高、矮、胖、瘦等相互穿插,总之,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摆放静物要确定自己要表现的主题,把主要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其他物体作为客体进行烘托画面气氛,使画面主次分明,合乎情理。

  3、为了加强意境,要适当选择好的光线和背景,并根据背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静物摆放,使静物组合更加完美。

  (五)静物的写生步骤

  1、把握构图(展示图片)

  (1)认真观察,选择好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位置组织构图,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圆形构图、三角形构图、“X”形构图、“S”或“Z”形构图等。

  (2)确定主体物,用铅笔画出大体轮廊。

  (3)要在平衡中求变化,注意画面中物体形状大小的布局,一定要统一协调。

  2、画出物体的大致明暗关系,塑造形体(展示图片)

  (1)刻画时要注意作画步骤,即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2)从暗面入手,大体涂出暗面色调,需要强调前面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宜画得太多,太杂,不要抢前面。

  (3)注意质感和体积感的表现,一般说,粗糙的物体线条要适当宽松一些。质感比较细腻、坚硬的地方线条要硬朗,要精细。像台布可以采用软、粗、曲等线条表现。

  3、深入刻画,统一协调(展示图片)

  (1).进一步调整各个物体结构的准确性,注意各个物体暗面不同的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进行描绘亮面要放到最后去画。

  (2)在调整大关系的前提下,把握画面的前后关系,注意虚实感,近实远虚。

  (3)把握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

  四:课堂总结:(3分钟)

  本课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静物写生知识,掌握了静物画的构图,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等。希望课后大家多临摹一些书上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画三张素描静物构图

  2.多看一些优秀的的静物作品,并且临摹一张。

  静物写生(板书设计)

  一、静物写生与石膏写生的区别

  1、形体上的不同

  2、质感上的不同

  3、色彩上的不同

  二、静物的选择

  三、静物的组织原则

  1、形状物体的造型应互相穿插,,并且要在变化中求统一。

  2、注意选择好的光线和背景。

  四、静物的写生步骤

  1.、把握构图

  2、画出物体的大致明暗关系,塑造形体。

  3、深入刻画,统一协调。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素描教学设计08-22

(精)素描教学设计08-24

素描教学总结05-16

网页设计入门经验12-03

美术素描教学总结04-06

静物结构素描教学计划11-29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计划12-11

素描课教学反思与总结(精选10篇)07-06

日语入门学习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