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
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物质的鉴别》一直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复习零散的化学知识,笔者将有关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为知识条块,使其薄有纲、厚有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学案,共享学习成果、贡献学习困惑。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关注全体、重视指导,倡导民主、鼓励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学素养,笔者引导学生以化学原理为核心、以实验操作为手段去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题技巧,笔者安排学生适当演练实验习题,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体现化学知识的实
用性和趣味性,笔者还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征反应。
另外,制作的ppt课件、编写的学案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笔者的教学经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设计鉴别典型酸、碱、盐的实验方案。
②学会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实验废液处理等基本操作。 ③初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的方法。
④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①编印本节课使用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练习)。
②准备有关的实验用品,摆放在实验台上。
③调试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言]酒驾猛于虎,那么如何检查司机酒驾呢?人们想到了重铬酸钾的特征反应: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据此,研究人员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司机进行酒精含量检测。
超市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利用氧化亚铁(feo)的特征反应:黑色的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红色的fe2o3。在日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超市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黑色feo,一旦密封包装破损feo立刻变为红色fe2o3,理货员能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消费纠纷。
可见,化学上的特征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析出沉淀、放出气体、溶液变色等),来鉴别一些常见的酸、碱、盐。
[板书课题]物质的鉴别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复习有关物质鉴别的知识和技能。
(二)复习铺垫
[讲述]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好的学案,主动展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展示]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1题(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记不清溶液、沉淀的颜色,写错化学式、离子符号等)
(2)常见离子的检验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2题(常见离子的检验)。
检验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o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co32-用________和__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酚酞试液检验h+、不知道活泼金属也能检验h+、不知道铜盐溶液也能检验oh-等)。
(3)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3题(胶头滴管的使用):
一般用_____指和_____指夹住滴管的颈部,用_____指和____指轻捏胶头;滴液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______滴入容器内,一定不能将滴管末端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练习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吸水后滴加到试管里);教师巡视、纠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胶头滴管和试管来做2个鉴别物质的`实验。
(三)鉴别实验
首先要确定学生设计的鉴别方案是否可行。
(1)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4题(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桌上给你提供了石灰水、稀盐酸、bacl2溶液、酚酞试液4种鉴别试剂,请你从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3个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用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在氢氧化钠干扰下检验co32-是否存在;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差异,可以选用石灰水、稀盐酸、钡盐(或钙盐)溶液等作为鉴别试剂,但不能选用酚酞试液进行实验。
(2)不另加试剂鉴别几种溶液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5题(不另加试剂鉴别4种溶液)。
实验桌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请你不另加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才动手实验。 ■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利用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作为第ⅲ步的鉴别试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等)。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解答无试剂鉴别实验题时,首先找出显示特殊颜色的待鉴溶液,然后利用该溶液作为下一步的鉴别试剂,这就使问题转变成了相对简单的有试剂鉴别题;对于待鉴溶液中没有特殊颜色的无试剂
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二)
一、说教材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I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体现性质差异决定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注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
按照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致,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决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出发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先行,寻找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索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实验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其主要教学内容与设计意图简述如下。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视频报道,提出“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的问题;通过NaNO2:样品呈现和NaNO2:用途说明,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鉴别法来避免这类中毒现象发生?”的问题。 .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习方向,使课堂迅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列的预期行为,并逐步将预期行为转化为实践行为,使实践行为与正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
【教学过程】问题l: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焰色反应法、气体法(与NaOH固体反应)、显色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色法(与pH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
【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过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为新呈现材料的学习提供一个观念的框架,这样有助于智慧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教学过程】通过对NaCI与NH4Cl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思考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差异等三方面。
【设计意图】在分析固体NaCI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提供了上位概念与规则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知识储备?(呈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搜索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展示所写的科普小论文),投影呈现NaNO2:和NaCI的性质对照表。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学生了解NaNO:的性质,它既提高了学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性质搜索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展示,不但呈现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教学过程】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学生分组讨论,初步形成简要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实验操作,必需综合考虑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评价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其思维的迁移、发散、收敛品质,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得出的实验鉴别方案。
【教学过程】对学生设计的典型理论鉴别方案,师生共同进行从实践视角的可行性评价,并分组进入方案实践(四人一组,进行有明确任务的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
【设计意图】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设计的合理性、简约性、安全性、可行性,凸显实验的“动”的功能,也彰显实验的“静”的.功能(实践对理论的评价功能)。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进行物质鉴别,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必需掌握一般的鉴别流程。在此基础上,思考物质鉴别在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存在一定区别?
问题4:建筑工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食盐和工业盐?
【设计意图】知识的达成,能力的获得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思索,并反璞归真,让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回归生活,再次调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和才智,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成功与喜悦,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
【教学过程】总结:验证与探究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传统、现代方法;局部、整体方法;基础、综合方法是沟通具体鉴别方法与物质组成、性质的桥梁,这些方法虽然在运用时一定存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现象,但其独立知识、能力的构建应及时融人化学学科的完整体系之中。
【设计意图】及时的归纳、总结与提升,能凸现对完整、系统知识的有序构建,也能强化对创新、综合能力。
【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07-20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06-25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09-0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07-19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06-21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8-21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通用5篇)04-0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通用10篇)12-13
物质的密度教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