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0 09:11: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

  导语:对文言文《井陉之战》,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井陉之战》教学设计,供各位参考。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学习古人的智慧。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二、导入新课

  由“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和井陉之战“以少胜多”的矛盾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是汉初杰出军事家韩信的传记。策士蒯通、武涉作为相关人物附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他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对此,司马迁注入了无限同情和感慨。

  2.韩信

  韩信(?~前196),西汉开国功臣,屡封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历史人物,但他的才能发挥却是在楚汉战争中显现出来的。他本是淮阴一个流荡青年,贫无以食。秦末动乱,先投靠项羽,未得重用;又投奔刘邦,仍未被重用而逃离;后经萧何推荐,得以举拔为大将,由是感激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从彭城败逃,靠韩信在京、索间挫败项羽,才稳住了楚汉相争的阵脚。然后,韩信率领一支队伍,开辟北方第二战场,以少胜众,取得了吞灭魏、赵、燕、齐的胜利,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最后与刘邦会师,在垓下歼灭了项羽。

  韩信功高震主,遭刘邦猜忌。他的精锐部队,经常被刘邦抽走。但韩信却不知时务,竟然在楚汉相争难分难解之时,逞兵胁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就种下了灭族的祸胎。项羽死后,韩信的兵权立即被解除,迁为楚王,随后又以谋反罪削王贬爵为淮阴侯,牢笼于京都。韩信失势,日益怏怏,于是暗中与陈豨通谋,企图谋反,被萧何用计捕杀,夷灭三族。

  3.师生共同说出有关韩信的成语。

  4.播放课文相关视频。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重点章节。

  6.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文义。

  7.课文内容概括。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翟王、魏王相继叛汉。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韩信运用计谋,俘虏了魏王,平定了魏地。然后向东北进攻赵国和代国,摧毁代国之后,汉王又抽掉韩信精锐部队,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井陉口。广武君向成安君献计,能打败韩信的军队,成安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两千名轻装骑兵,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军队,等候时机,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情况果然像韩信预料的一样,汉军前后夹击,打败了赵军,活捉了广武君。众将献上首级向韩信祝贺时,韩信才说出取胜的秘密,使汉将们由衷地佩服。

  四、研讨探究

  1.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2.赵军为何失败?

  提示:

  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

  3.井陉之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提示:

  井陉之战最宝贵的启示:兵法的运用贵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做其他的事情也一样。

  4.结合韩信的其他事迹和遭遇,你如何看待韩信其人?

  提示:

  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灵活作战。有时又不识时务,埋下祸根,惨遭灭门。

  5.韩信的事迹和遭遇给你怎样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注重对“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语的正面引导。

  五、梳理积累

  1.通假字

  禽夏说阏与 通“擒”,捉拿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通“麾”,军队中的帅旗

  必为二子所禽矣 通“擒”,擒拿

  亦已罢极 通“疲”,疲惫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通“蔽”,隐蔽

  详应曰 通“佯”,假装

  背水陈 通“阵”,布阵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通“佯”,假装

  东乡坐 通“向”,方向

  兵法右倍山陵 通“背”,背后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通“抚”,抚爱

  诣荥阳以距楚 通“拒”抵御

  2.古今异义词

  其实不过数千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一词多义

  以

  以信为左丞相 把(介词)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用(介词)

  诣荥阳以距楚 来(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带领(动词)

  与

  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跟(介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和(连词)

  下

  信之下魏破代 攻克(动词)

  欲东下井陉击赵 去(动词)

  而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表示并列关系(连词)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今如此避而不击 表示转折关系(连词)

  赵军望见而大笑 表示承接关系(连词)

  壁皆汉赤帜,而大惊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

  其八月 这(代词)

  其锋不可当 他的(代词)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那(代词)

  且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将要(副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疾

  归视亲疾 病(名词)

  若疾入赵壁 快速(形容词) 绝

  即绝河关反汉 切断(动词)

  从间道绝其辎重 断绝(动词)

  乃

  信乃益为疑兵 于是(副词)

  乃敢引兵遂下 才(副词)

  4.词类活用

  引兵东 向东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北击赵、代 向北(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名词作状语)

  鼓行出井陉口 击鼓(名词作状语)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那样(名词作状语)

  5.特殊句式

  汉之败却彭城 省略句

  魏王盛兵蒲坂 省略句

  禽夏说阏与 省略句

  聚兵井陉口 省略句

  新喋血阏与 省略句

  坚营勿与战 省略句

  必为二子所禽矣 被动句

  广武君策不用 被动句

  成安君,儒者也 判断句

  何以加之 介词宾语前置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心中的韩信。

  3.预习《张良》。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赤壁之战的教学设计10-12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范文10-04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学设计07-26

六年级《赤壁之战》教学设计09-09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6-02

《赤壁之战》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10-10

淝水之战优秀教案09-29

《赤壁之战》 优秀教案06-22

经典的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3